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即使滅亡了也不投降

從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推翻秦王朝後,一共經歷了好多朝代,但是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是由於統治者的懦弱。每個朝代的最後一名統治者都是階下囚。但在我國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王朝,雖然昏君不少,但是沒有一個孬種皇帝。這就是明朝,縱觀整個明朝歷史,沒有割讓一分土地,沒有賠償一兩的條款,甚至別人把皇帝抓走,明朝的人也不投降,死扛到底。

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即使滅亡了也不投降

元末統治者對漢族百姓收取苛捐賦稅,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頻發。統治階級內部為了權利不斷爭鬥,導致國力逐漸衰落,不合時宜地發行鈔票,使國家與民眾的裂痕愈加嚴重。各地群眾因不堪重負,紛紛加入起義隊伍,為了增強隊伍的實力,利用宗教名義蠱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百姓們加入,起義軍不斷壯大,但發展的同時遭到政府的嚴厲打擊,損失慘重。

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即使滅亡了也不投降

後來朱元璋誤打誤撞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隊伍,由於在與元朝政府軍廝殺時的勇敢表現,逐漸獲得郭的信任,不僅如此,後來郭還把自己的義女許配給了朱。郭逝世後,朱繼位。經過多次戰役的勝利,起義軍士氣不斷高漲,在朱的領導下陸續擊退其他地方起義軍,公元1368年起義軍攻破元朝首都,意味著元朝統治的落幕。

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即使滅亡了也不投降

明朝建立之後,很少有和平的年代,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征戰。這也導致了明朝的民生並不是很優越。並且明朝多昏君,整個明朝歷史,接近一半的皇帝都是奇葩。比如說朱允炆,上來就改革削藩,結果給自己的命搭進去了。朱棣是戰爭狂人,對待其餘的國家就是兩個字“弄他”。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好吃,胖的自己猝死。朱瞻基喜歡鬥蛐蛐。數不勝數,總之,明朝的皇帝幾乎個個是奇葩。但是有一點,明朝的皇帝沒有一個軟骨頭。

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即使滅亡了也不投降

骨頭硬到了什麼地步呢?咱們舉兩個例子說一下。明朝的一次戰爭中,英宗朱祁鎮被慫恿前去應戰,因戰略線路無效和將士退縮不前,最終英宗被俘。在面對叛軍的無理要求時,明朝君臣始終堅守初心,不棄一城一池,不毀一寸江山,誓死都要保衛好祖宗的大好江山。明朝堅持不割地、不賠款。眾位大臣選舉了他的弟弟繼位大統,叛軍覺得原先的割地賠償要挾計劃已經落空,索性把英宗放回,明朝軍隊吸取原先失敗的教訓,日夜訓練軍隊,同時命令藩王前來接駕,決定固守北京大本營。

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即使滅亡了也不投降

本來明朝的首都實在南京的。但是朱棣在奪取了皇位之後,卻把皇都改成了北京。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好戰的朱棣絕非尋常人,雖然皇位是謀反得來的,但是朱棣卻是明君。留下了很有名的一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朱棣把首都遷到了北京。縱觀中古古代歷史,能夠有朱棣這般氣概的皇帝,屈指可數。

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即使滅亡了也不投降

等到嘉靖皇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勢力與明朝官員內外勾結,將國庫搶劫一空,史稱庚戌之變。沿海港口地區日本人與當地海盜狼狽為奸,破壞當地經濟,面對倭寇的侵犯,朝廷堅決予以消滅,絕不姑息。最終倭寇被大將戚繼光消滅。戚繼光所率領的戚家軍更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強軍。明朝是漢族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有所感應。明朝對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特別看重,不願意捨棄一分國土。雖然最終被清軍所滅。

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即使滅亡了也不投降

明朝晚期,總兵李成梁不理軍務,欺上瞞下,對蒙古少數民族敵對分子不管不問,加快了明朝滅亡的速度。當清兵入關時,皇太極多次遠征,掃除敵對勢力後稱帝。公元1640年,明朝勢力退縮至山海關,建立南明。舊臣聚集在一起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希望有朝一日東山再起,並沒有放棄對清朝的對抗,不料中途因為內部將士的叛變,最終明朝滅亡。

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即使滅亡了也不投降

雖然國家滅亡了,但是明朝的民兵各個都有骨氣,杭州三日,嘉定三屠,都是因為守城將領據不投降,最終導致清軍氣急敗壞,即便是這樣,也沒能打到那些將領。在清朝建立之後,明朝依舊進行反抗,企圖東山再起。直道抗爭了40餘年,才慢慢的被滿清同化。即便是看小說,我們也可以看到那些反清復明的事情,足以說明,明朝人的骨氣,真不是蓋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