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你真的瞭解自己嗎?你必須清楚認知自我的重要性!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天來了,一切美好也都會如約而至。春分前夜長夢多,春分後日長夜短,驚蟄過後萬物復甦醒,蟲兒花兒草兒,都開始新的一輪更替、重生。


我之前說過,人不能一直活在夢幻當中,此刻要開始清醒活著,開始記錄。我想跟著萬物一起甦醒,甦醒就要認真思考,認清真我。


皮埃爾說,只有瞭解自己的人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我們都以為了解自己,其實,只是一種錯覺。瞭解別人不容易,瞭解自己更加是難上加難。


我們瞭解的只是我們想了解的一部分,眼前的現實也只是錯覺。


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內心想看到的,自動屏蔽了一些不願意看見的,而且還愛自欺欺人。


有心理學家說,內心渴望什麼,眼裡就會看到什麼。


當我們觀察他人的時候,會難免發出疑問:這些人是否足夠了解他們自己呢?他們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嗎?


你是誰?你真的瞭解自己嗎?你必須清楚認知自我的重要性!


然而我們又是否真正的瞭解自己呢?


每個人都想了解自己,但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所謂的瞭解,其實都是錯覺。


愛德華在《自畫像》中說,一點一點的寫下跟自己有關的東西:你的思考、回憶、印象,或者做一些回憶清單。


但這還不夠,自畫像是包羅萬象的,集合所有關於自己的東西:你的故事、夢想、口味、噩夢、閱讀、愛情、性格特徵等,所有一切與你相關的。


我們都會在扭曲心境中的自己,為了讓自己更接近慾望、親人以及我們在社會中的角色讓我們該有的樣子。


我們一天天地麻木生活,一天天迷失在時間的漩渦裡。於是我們的內心感到空虛、不滿足,抑鬱、失去個人價值,找不到生存意義。


我們常常會問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當我們內心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妨做一個自畫相。


每當迷茫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回憶,直面最深處的自己。把回憶整理出來做,再次記錄會使思考有序的進行,它能幫助我們把控周遭的環境,並且讓生活繼續。


打理自己的回憶花園,是非常必要的,就像花兒一樣,美好的回憶如果不成,澆灌就會凋謝。


記憶就像一部電影,對話感覺、感受,就如錄像帶裡面的內容一樣,容易觸碰。倒帶、前進、快進,所有的內容都在裡面任自己操控。


當初自己寫文的原因就是怕遺忘生活的事情,想讓它留下痕跡,想讓一切變得更深刻。


所以我要以記錄的方式來留住一切的感受,開心的、悲傷的、痛苦的,那都是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所有都值得紀錄。


記錄是鑄就一種新的身份,圍繞著這個身份,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要什麼。


你是誰?你真的瞭解自己嗎?你必須清楚認知自我的重要性!


以記錄辯別真偽,打散錯覺。


寫作就是一個記錄並且找回自己的過程,過去我總是害怕一個人,認為自己是不可能獨立生活。寧願處於糟糕的生活狀態,也不願意改變,每天充滿混亂,焦頭爛額。


我曾錯誤地以為,當下擁有的便是穩定的,誤以為改變就會帶來混亂,所以即使是一段糟糕的關係,即使經常要被侮辱,即使每天都因為同一件事煩惱。


覺得它們是當下確定的狀態,以為不改變就是最保險和穩定的應對方式。於是以為,保證關係不破裂是最必須的,最安全的。


於是,即使有時候意識到了一些危險信號,也為了保護這段關係和這種虛假的秩序,開始妥協,讓步,忍氣吞聲。


可當我遇到更大的變故,甚至威脅到生命的時候,我被迫做出改變,被迫一個人生活。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即便一個人也可以吃得下睡得香。但偶爾內心仍然懼怕,恐懼孤獨與無助,擔心害怕的事情會發生。


每當我感到壓抑的時候,痛苦的時候,我會拿起筆,將所有的思緒都記錄下來,看到一行行文字,如一連串的符咒一般,被定格在此,又似蚯蚓那樣生動,彷彿它們就活在了本子裡,然而這一切似乎都與我無關,這種方法屢試不爽。


直到我終於有勇氣去記錄一些不願意在人前說出的往事,那些過去從來不敢重提的事情,我竟然能如實訴述,平靜地記錄在本。


記錄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當我把事情的經過全部寫出的時候,再以第三人的身份去審視,我將整個事件從頭到尾,細細回憶。我發現,自己的當時的自己是錯得多麼的離譜,想法是多麼的恐怖。


通過回憶錄,知道了自己的勇敢和害怕的根源,而且重新的認識了自己一遍。


你是誰?你真的瞭解自己嗎?你必須清楚認知自我的重要性!


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


以回憶覆盤來審視自己,觀察那個內在的我,當時在說什麼?在做什麼?在想什麼?感受到什麼?要鍛鍊自己這種觀察者的行為,這樣我們才能真實的感受自己。


我自相矛盾嗎?好吧,我是自相矛盾的,但是我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華爾特《我們的歌》


日本有一尊七面佛,生有七張不同的面孔,這個佛像,就正如我們。其實人是有多面的,只是我們習慣隱藏。


表現於人前的一般都是假象,當我們笑的時候,這些笑容背後,是否會隱藏著其他的感受,比如憤怒、悲傷或痛苦,即使有些笑容不是真的開心笑,但那個本質的“我”是不會變的。


我們要更深入的瞭解自己,不妨做一個本人鑑賞清單,記錄出多過“我”的樣子,包括年輕的,勇敢的,膽怯的,誠實的,悲傷的,撒謊的,愉快的群體的,獨處的等等。


把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目標拼接縫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圖案,這我們就能看得清自己的全貌。


其實我們做記錄,是在強迫我們思考提問,開發,集合,並組織所有的生活經歷,積累的知識和智慧,即便是最微小的事情,也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看清自己,從而以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生活。


愛情、成功、幸福分別是什麼呢?能送給他人的獨一無二的禮物是什麼?如果你眼皮底下有一份關於不同“我”的情感記錄,會讓你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做出更加肯定的選擇,我們的行為就會變得更加成熟。


當我們能根據自己瞭解並且相信的價值觀去行動,我們就會體會到生命更深的意義。


我們不做一個自畫像的清單,是找不回自我的,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誰,因為我們都是一個我和多個我的集合。


老子曾經說,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我們要愛自己一樣愛這個世界,要做自己的光,而飛往途中照亮世界,要知道自己是誰,發展屬於自己的興趣,我們才能夠越發光彩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