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男孩》:奇蹟誕生的背後,是人性真善美的完美體現

《奇蹟男孩》由斯蒂芬·卓博斯基導演執導,朱莉婭·羅伯茨、歐文·威爾遜、雅各布·特瑞佈雷聯合主演的家庭劇情片。該片2012年R.J. 帕拉西奧創作的暢銷小說《奇蹟》改編,2017年11月17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1月19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上映後,備受家長和孩子的歡迎和喜愛,豆瓣評分8.6分,在具有教育意義的劇情片中難得可貴。《奇蹟男孩》可能不是最好的情感電影,但一定是最適合帶著孩子一起來看的電影,甚至很多成年人都感慨萬分。

如果時光倒回,我希望我的父母帶著童年的我去電影院溫暖一次。

影片講述了天生面部缺陷的10歲的小男孩奧吉(雅各布·特倫布萊飾),由於身體缺陷從未上過學,從小隻有由母親(朱莉婭·羅伯茨飾)在家裡指導。除了學習知識,奧吉還必須學會的是如何同除了家人以外的人交流,在憂慮重重之中,母親決定將奧吉送入了一間公立學校裡。

初進學校的奧吉因為自己的長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但是在父親(歐文·威爾遜飾)、母親、姐姐(伊扎貝拉·維多維奇飾)、老師以及多位好友的幫助下,他最終找到了自信,並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其他人的看法。

在我看來,主人公奧吉能夠獲得自信,改變自己和他人,離不開家庭、學校多方面的教育和呵護,這也正是社會真善美珍貴的人性之光。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人觀看《奇蹟男孩》會有著自己不同的感受,有人看到了親情、有人看到了教育、有人看到了成長。我覺得如果僅從某一方面解讀會過於單調,今天我將從“獨特題材的創作風格,精緻的人物塑造,電影的主題呈現”這三個維度由微觀到宏觀進一步解讀該片的獨特魅力。

《奇蹟男孩》:奇蹟誕生的背後,是人性真善美的完美體現

01、創作風格:探討獨特的題材,聚焦於有身體缺陷的人們,深層次反應社會現實問題,值得深思

《奇蹟男孩》的創作風格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導演從獨特的現實題材入手,由面到全,以小見大,積極反應了社會現實問題,觀影者深有體會,從而引起更深層次的思考。

①故事取材:將鏡頭對準有身體缺陷的弱勢群體,呼籲大家給予更多的關愛與呵護

《奇蹟男孩》是一部以有身體缺陷的弱勢群體為主題的電影,影片除了展示有身體缺陷的主人公的生活狀態,心理轉變歷程之外,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家庭、教育、人性等問題。

影片中的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男孩,但他依然勇敢地在旁人的驚愕、指點和議論之中走進校園,當然伴之而來的是各種歧視、排擠和孤立。這讓奧吉備受打擊,甚至幾次想退出學校,不要去上學。好在他身邊有父母、姐姐、老師同學的陪伴,在大家的幫助下,奧吉逐漸打開心結,走出了陰霾,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並且給大家帶來歡樂。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在選題上抓住了觀眾的情感共鳴點,因為主人公面部畸形只是有身體缺陷群體的一個特徵。在現實生活中,這可以對應著很多畸形特徵,比如身體殘疾、智力缺陷、疾病、身高、肥胖、膚色等等。

在我看來,影片聚焦於這個主題上,就是希望和呼籲更多社會人士,對這個弱勢群體放下偏見,對他們有著更多的鼓勵和關愛,勇於去發現對方好的一面,那麼這個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

電影中不僅展示家庭給予奧吉的溫暖,還展示學校以及朋友同學對他的關愛,更是融入了多種社會元素。親情、友情、心理認知以及弱勢群體,這些元素相互交織融合,充實故事的內核,使影片的主題和層次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足以引起觀影者的重視及深思。這體現了導演選題的用心良苦和高明之處。

《奇蹟男孩》:奇蹟誕生的背後,是人性真善美的完美體現

②獨特的創作手法,還原生活的真實性,豐富了影片的敘事層式

一部影片中,當“畸形”、“歧視”、“弱勢群體”、“欺負”等關鍵詞出來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認為最穩妥的創作手法就是渲染苦難的氣氛,用寫實的鏡頭語音誇張又煽情地去描述主角悲情的場景,讓大家為主角的苦難經歷而潸然淚下。

但《奇蹟男孩》這部影片走了一條與眾不同、更加高級的道路。它明明是一部有關苦難的影片,卻完全沒有去展現苦難,過度消費苦難,甚至連最應該被批判的現實惡意都被導演用戲劇化的手段所處理,看不到導演一絲想博取同情的企圖。他用溫柔的方式展現社會問題,以偏現實童話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的殘酷做鬥爭,這才是打動人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導演而且還做了大膽創新的嘗試,採用多重視角的手法來把故事的權重分配到每一個角色當中,以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影響主角奧吉的生活。

我們不僅看到了奧吉的內心世界,也同時看到了奧吉姐姐-薇亞、薇亞閨蜜-米蘭達、奧吉好友-傑克,隱藏在奧吉主角光環下不為人知卻同樣渴望被瞭解的心路歷程。

多重視角的敘事下,每個人都是主角,也都是配角,每個人的存在各有其獨到之處。通過這些角色彼此之間的共鳴,來促成情感的誕生以及讓觀眾可以感受到背後的意義。

“世界有善和惡的存在,為了讓世界更有溫暖和愛意,人該用畢生力量來維護世界的真善。”

我想這便是影片應該給觀眾傳達的情感,也是童話存在的意義。

《奇蹟男孩》:奇蹟誕生的背後,是人性真善美的完美體現

02、人物塑造:精緻的人物形象刻畫,與產生的內心變化相吻合,使劇情更加全面、飽滿

作為一名影迷,看完《奇蹟男孩》後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思想與靈魂的碰撞。在男主奧吉每次與大家的相處活動中,他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都傳遞著豐富的情感和內心的波動。

①奧吉形象貫穿全劇,他在細節處的表現增添感染力

該片中最直觀的且帶有主角光環的就是奧吉,他臉部畸形,有很明顯的形象特徵。矮小的身體,傷痕累累的臉部,一雙靈巧的眼神時而自卑,時而快樂。在某種意義上說,奧吉是電影之眼,他更多的是依靠眼神和形體動作去詮釋受盡苦難,又樂觀善良的少年形象,他所在的每一處細節都呈現的深入骨髓,可見小演員雅各布·特倫布萊的演技有多高超。

奧吉第一次第一天走進學校時,他小心翼翼地邊慢走邊低著頭,面對同學們的躲避和議論,他的眼光左右搖擺。這時的奧吉是孤獨、自卑和焦慮的。

在學校食堂吃飯時,好友傑克詢問奧吉:“有沒有想過去整容?”奧吉一本正經地回答:“沒想過,為啥要去整容?”奧吉邊講邊笑:“我已經整過很多次才這麼帥的。”說完,還不忘以最擺帥的動作摸了摸頭髮。奧吉把小孩的搞怪心理和樂觀態度變現得淋漓盡致。

萬聖節那天,奧吉帶上面具,穿上黑袍,他終於可以不用掩飾,徹底放飛自我,因為沒人會知道面具後的人真正是誰。配合著歡快的音樂,他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甚至還邊走邊跳,毫不顧忌地和同學們擊掌慶賀。此時,才是奧吉的本性,他喜歡熱鬧,他希望與正常人一樣歡樂。

在我看來,人物塑造非常之重要,雅各布·特倫布萊將影片中奧吉的形象演繹著淋漓盡致,充分展現了奧吉的樂觀和渴望,又同時蘊含著躲藏與自卑的矛盾心理,真正使奧吉這個角色有了靈魂,增強感染力。

細膩的層次感,細節的突出點,隱藏在主角背後的惡意與善良才是導演的真正目的。這部電影讓觀影者看到人物塑造上的一大突破,體味每個階段的酸甜苦辣。

《奇蹟男孩》:奇蹟誕生的背後,是人性真善美的完美體現

②奧吉從害怕與人相處到受人喜愛,導演準確地表達了主角四個階段內心世界的變化

主角除了最細膩的人物刻畫,剩下的便是最深情的情感內心。我認為奧吉一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痛苦、恐懼、坦然、喜悅,導演在每個階段都準確地表達了奧吉內心世界的變化,我將一一進行剖析:

痛苦:影片的開頭先展示了奧吉痛苦的來源,以奧吉的視角描述他一出生來便得了病症。經過27次的手術,才可讓他的呼吸、視覺、聽覺正常,但也讓他的臉部傷痕累累,變成畸形不正常。家裡牆上貼著的27條住院手環,是他痛苦的見證。難以想象,一個正常人經過27次手術後會是多麼的傷痛,這不僅是肉體,更重要的心靈,何況是一個未滿10歲的兒童。

曾經痛苦的經歷和畸形的臉部讓奧吉難以融入社會,他只有在家裡接受母親的教育,或者外出時要帶頭盔,才有勇氣走出家門。這也為奧吉初入學校時,產生恐懼的心理埋下伏筆。

恐懼:隨著年齡的增長,奧吉終究要邁出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學校是他的第一站。初入學校時,奧吉因為這張畸形的臉,他成為了學校裡的異類,沒人願意和他玩,每個人都像看怪物一樣看著他。同學們中還流傳著和他握手就會沾上細菌的話語,甚至還有幾個同學每天欺負他,孤立他。

同學們的種種不友好行為讓第一次接觸陌生人的奧吉感到恐懼和自卑,他想重新戴上頭盔,甚至有想放棄上學念頭。這時,是父母親以及姐姐的鼓勵和關愛才讓奧吉堅持了下去。

坦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奧吉在學校中逐漸適應了異樣的眼光和議論,他的學習能力得到老師的讚賞,極大的鼓舞了他的信心。他主動的友好和善良感染了2位同學,因此他們都成為了好朋友。他敢於交流,敢於搞怪。

這時的奧吉用他獨特的個人魅力逐漸改變人們對他的看法,他心態已放平和,不會因為別人惡意的行為而焦慮和憤怒,他坦然面對所有的一切。

喜悅:是金子總會發光,雖然奧吉有身體缺陷,但通過他的努力和大家的幫助,他已經完全適應新的生活。特別是在影片末尾學校的畢業典禮上,奧吉衷心地向媽媽表示感謝,他感謝母親讓他上學,他現在很開心。

當校長在全體師生和家長面前宣佈奧吉獲得最佳畢業生獎項時,全體成員起立為他鼓掌,為他歡呼,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走上領獎臺時,感覺整個人都要飄了起來。導演曾經所有的伏筆,所有的描述都是為了體現這個完美結局,沒有什麼比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肯定更值得喜悅。

在我看來,導演用了四個階段展示奧吉的心理歷程轉變,一方面是體現奧吉的樂觀善良品質,另一方面是導演對人性善與惡的真實解剖,從而引起觀影者的重視和思考,讓影片的內涵意義更上一層樓。

《奇蹟男孩》:奇蹟誕生的背後,是人性真善美的完美體現

03、主題呈現:剝開雞湯的故事外殼,探討導演想表達的現實意義及思考

《奇蹟男孩》,影片的劇情並不複雜,導演主要圍繞奧吉心理轉變的歷程展開劇情。

很多人初步印象會覺得這只是一部溫馨的雞湯片,其實不然。在簡單劇情的背後,其實蘊藏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①孩子良好的教育,離不開家庭父母的正確引導

當奧吉第一天上學,因為長相畸形醜陋,受到同學的嘲笑排擠,回到家後傷心大哭,並不想再去上學。奧吉的媽媽耐心的勸導和教育:

“心靈這張地圖會給我們指引前方的道理;而外貌的地圖則會記錄我們走過的路途,這張地圖從來都不會醜陋。”

奧吉的同學傑克,雖然剛開始傷害到了奧吉,但在他媽媽的教育下,並要求他要好好善待奧吉。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進,也恢復了與奧吉的友誼。而另外同學朱利安,他媽媽的咄咄逼人、出言不遜,也造就了他在學校囂張、欺負同學的性格。

孩子就像一張純淨的白紙,父母可以隨意在上面添加東西,可以是善意,也可以是暴力。父母歧視別人,孩子也會跟著歧視;父母尊重別人,孩子尊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

所以,父母應該在孩子純淨的心靈上畫上善良,勾勒出溫暖,讓他知道與人為善的快樂,讓他學會試著用真誠和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和幫助身邊的人。我想這也正是影片背後隱藏的家庭教育意義。

《奇蹟男孩》:奇蹟誕生的背後,是人性真善美的完美體現

②勇敢面對自身缺陷,方可成長

開始的奧吉因為身體缺陷,他恐懼和自卑,他不敢面對同學異樣的眼光甚至不想繼續上學。在經過父母與姐姐的開導和鼓勵後,他坦然接受事實,並以樂觀的心態去勇敢面對。正是由於他的積極改變,不知不覺中不僅改變了自己,同時也影響了身邊的人,讓大家都從心裡接受他。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他寫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中說道:

“陰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我們的天賦就沉睡在陰影裡,當我們發現它、接受它之後,我們的生命就會甦醒,我們就會從陰影走向光明。”

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外在的某些缺陷。這時的我們,絕對不能逃避現實,一定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勇敢正視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擁有再次揚帆起航的勇氣,才能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③世間的人性真善美,始終存在

奧吉能夠坦然接受自己的身體缺陷,擁抱新人生生活,離不開家裡人如眾星捧月般的呵護,離不開充滿愛心的校長老師和與人為善的同學朋友們的真心幫助。奧吉身邊越來越多人都能接納他的畸形缺陷,其實這就是人性中的真善美的體現。

“人之初,性本善”,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原本就存在著真善美的源泉,正是這股泉,不斷地在我們心中湧出真善美的泉水,不斷地滋養著我們的心靈。現實中,有許多默默地為人民服務的人們,他們用行動在闡釋真善美的價值意義。比如,在疫情當前,千千萬萬的一線醫療工作者、軍人們,他們在無私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志願者們,他們在默默地參與到宣傳防護工作中;愛心的人士,他們盡己所能地捐贈物質......人性真善美始終與我們同在。

我們生活的需要真善美,我們的人生與未來需要真善美。在我們不斷前行的過程之中,唯有與真善美相伴,才能在迷茫困惑時不至於迷失自己,才能在疲憊失望時,不放棄內心的追求。

總結一下:

《奇蹟男孩》這部電影打動人心的不僅有奧吉的心理轉變的成長之旅,還有溫馨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通過導演的鏡頭還可讓我們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感受到真善美的魅力和溫暖。

傳統模式下心靈雞湯式的影片都難以逃脫說教的套路,而《奇蹟男孩》卻因故事藍本的真實性和人物塑造的飽滿度,使觀眾在影片與眾不同的說教中,精神得以昇華,靈魂得以提升,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