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疫情之下,酒店成了外卖店

春节提前逃回北京之后,我走了三四家药店,在网上连刷了四五天,都找不到一个口罩。

威海市景区法院批准破产重组医疗企业复产,加紧生产口罩。看到这则短消息,我心里一阵激动,这波操作值得关注。初步联系之后,我就订了去威海的高铁票。

手记:疫情之下,酒店成了外卖店

网络图。这不是我的体温

早晨六点半起床,一阵咳嗽,吓坏了被疫情吓坏的我。哪怕是感冒发烧,恐怕也要被隔离在火车吧。洗把脸,定定神,心里默默祈祷千万别发烧。然后又悄悄地翻出来家里的退烧药、感冒药、泡腾片,装进背包里备着,以防不测。

火车站过安检,每个人都要测体温。忐忐忑忑地走过去,36.7度,安全!

一路六个多小时,除了喝两口水之外,没敢摘下来口罩。想去采访是真的,害怕被感染也是真的。虽然车厢里也没几位乘客,除了一对情侣,就是我了。

平安到达威海鸿宇公司,全身喷酒精消毒之后才放行进入工厂。把背包、眼镜,甚至鞋底都消了一边毒,在酒精喷在身上的那一刻,心里才算踏实一些,“来吧,多消消毒。”

去的时候心里还盘算,威海有口罩厂,威海市药店应该不缺口罩。

在经济开发区走访了8家药店,除了一家药店关门歇业,另外7家全部没有口罩。连锁药店燕喜堂工作人员介绍,店里所有的口罩,1月20号一上午就全部卖完了。春节之后,上货了10个韩国规格口罩,每人限购两个,不到半个小时售完。每天都有五六个人到店里打听是否还有口罩,“站在门外问一句,没口罩就走了”。

一名中年女人戴着棉布口罩,再用手捂住口罩,怯怯懦懦地进药店。她听说棉布口罩不防毒,戴着口罩自己心里也不安。

手记:疫情之下,酒店成了外卖店

网络图。啥啥酒店都关门了。

采访结束,才意识到住宿还是一个问题,全城的连锁酒店都是“已订完”状态。冒险去了一家采访对象推荐的酒店,发现已经关门停业,LED屏幕上致敬着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

费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找到一家评价不错的酒店。到达酒店后,发现大门紧闭,大堂内一片漆黑,完全没有营业的样子。客服指导,住客在网上下单后,客服会提供一个快递柜密码。住客自行到快递柜中取房卡,自行入住,全程自助式入住。

酒店老板接到电话,先问客从哪里来,武汉疫区的顾客不接待。酒店营业后,药店买不到口罩,老板向派出所申请了50个一次性口罩,每天给每位工作人员发一个。遇到顾客入住时带了几百个口罩,老板就想买一些,也被拒绝了。“没口罩没法营业。”

找到住的地儿,就发愁吃饭问题。疫情严重,不敢在外面餐馆就餐,怕人群聚集,其实也没见到餐馆开门。不敢随便点外卖,担心卫生问题。

出差在外,总不能每天靠方便面火腿肠度日。斗胆登录外卖平台,想买点快餐,发现快餐店全部休市,店名正经一些的餐馆全显示“已售完”。

手记:疫情之下,酒店成了外卖店

因为疫情,出个差,外卖都没有啊,亲。网络图

外卖平台上,一家某某某大酒店的招牌,跟某某水饺馆、某某煎饼店放在一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拨通客服电话,咨询是否有客房,客服非常优雅地回复称,受疫情影响,酒店客房已经停业,何时开业需要等通知。

虽然大酒店的外卖,没什么可点餐,但至少看起来正规一些,立即下单一份老鸭粉丝汤。

二十分钟之后,外卖客服电话反馈,老鸭粉丝汤没有了。

我:还有什么菜吗?

客服:菜都没有了,只有红烧肉。

厨师:红烧肉也没有了。

我:还有什么能吃的?

客服:还有鸡、蘑菇和米饭。

我:那就做一个小鸡炖蘑菇吧。

在和客服电话沟通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决不能取消订单,有什么就吃什么,不然可能什么都吃不到了”。

外卖小哥送来一份热鸡块和一碗凉米饭,隔着门让他放在门外的地上,我再取回,实现一次“无接触外卖”。

当晚,吃坏肚子了,心里却窃喜:幸好不是感冒发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