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唐宋時期的貶謫文學

貶謫文學在中國古代備受關注,那些遭到貶謫的文人們往往喜歡用文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愁緒和對國家的一腔熱血。通過貶謫文學也可以瞭解到那個時代的基本概況,這也是後人多以貶謫文學作為研究歷史突破口的重要原因。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說起貶謫文學的巔峰那就不得不提宋朝了。在歷朝歷代中,宋朝的文人受到貶謫的較多,他們很早就用文學的方式抒發自己的感情,飽受貶謫之苦的文學家們把自己的情感全都寄託在作品之中,也推動了宋朝文學的發展。

一、貶謫文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面貌和政治背景,它是如何經久不衰、一直髮展下去的?

首先從貶謫的詞義上來看,這是指中國古代官員因為犯錯而被降職,調去了比較邊遠的地方。從很多詩人的詩句中也都可以看到貶謫的痕跡,這作為古代比較常用的懲罰手段,已經見怪不怪了。那些好不容易踏入仕途的文學家和世家子弟沒有人不怕聽到貶謫二字,但在朝廷為官期間變數很大,所謂“伴君如伴虎”就是這麼個道理。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唐宋時期的貶謫文學

被貶謫的士人往往分為兩類,一類是放棄掙扎,逍遙自在享受田園風光的,他們把貶謫後的日子當作一種樂趣,樂在其中,成就了很多田園詩派的詩人。另一類就是仍然有遠大抱負,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大好前程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筆書寫下貶謫途中的風景或者心中的憂鬱之情。

唐朝和宋朝是發展最為昌盛的兩個朝代,它們不僅在政治經濟上比較突出,更是有非常輕鬆的社會氛圍,這為唐宋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唐朝本身詩歌就比較流行,加上統治者的支持使得文學到了宋朝更是推崇備至。宋朝“重文”的傾向和唐朝文學盛世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重文”的國策讓一些有過貶謫經歷的文人欣慰許多,他們本身就一直堅持創作,在政治上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現在這麼個絕佳的時機是在不容錯過。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唐宋時期的貶謫文學

在眾多貶謫詩人之中要數蘇軾最為出色,他一生創作了很多貶謫文學作品,其中《江城子·密州出獵》就是人盡皆知的大著作。通過對蘇軾等人貶謫生活和創作的瞭解,後人發現,貶謫文學其實和地域也有一定的聯繫。那些自然景觀在京城是沒有辦法看到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那些不曾見過的物象出現在詩人的詩作裡然後帶回京城。這也是貶謫文學突然興起的重要原因。隨著貶謫文學的發展變化,逐漸產生了比較統一的意象和意境,這為文學的發展也做出巨大貢獻。

意象對於形成一定的文學內容和文學風格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不難發現,大多數貶謫文學都在體現思鄉之情上下足了功夫,對於故鄉的思念是詩人們永恆的話題,也創造出很多專門為思想準備的意象。在貶謫之後通過眼前的景物聯想到家鄉此刻的風景,這樣的心情使人一讀便知。一些經常作為貶謫地的貧困地區因為有了這些文人而變得與眾不同,貶謫文學史和地域文學史息息相關,也減輕了歷史學家的考察負擔。地理景觀作為貶謫後心情的寄託,能夠很好的把詩人心中的情感傳遞出來,這就是宋朝貶謫文學備受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唐宋時期的貶謫文學

雖然貶謫文學在唐宋時期比較突出,但是其實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它的創始人是大名鼎鼎的屈原,這麼一個文學史上的新篇章就此開啟。唐朝逐漸延續並且發展了下去,但是並沒有達到人盡皆知的地步,知道南宋繼承了唐朝的貶謫文學,這才使得貶謫文學進入了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期。

二、唐朝貶謫文學先出現,為何宋朝發展的更加可觀?兩朝的貶謫文學有什麼樣的區別導致宋朝更勝一籌

首先從貶謫的條件上來說,唐朝雖然比較繁盛,經濟發展達到了頂峰,但是國土的開發水平卻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那些為官之人都在城中養尊處優長大,一旦遭到貶謫就要收拾行李去環境惡劣的邊緣地區,一般被貶謫的官員要長期生活在得不到開發的南方,這使得他們沒有別的心力去考慮創作,用文字抒發自己的情感,能夠在貶謫地存活下去已經是不錯的了。而宋朝則完全不同,他們對於被貶謫的官員還有有些關照的,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的開發方面更是比唐朝上心。所以即使同樣是被貶謫,宋代人比唐代人可就享受多了,有著不太惡劣的生活環境就讓宋代的文人有機會創作。貶謫地沒有什麼歌舞笙簫,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宋代的文人可以用比較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遭遇。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唐宋時期的貶謫文學

從思想上來說,唐朝的文人們也完全比不上宋代的文人灑脫。宋代講究儒釋道三教同行,這在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上就有了比較大的影響,他們對於人生的態度不同於別的朝代。坦然面對自己的處境,做到寵辱不驚,這也是他們可以寫出比較曠達的詩作的重要原因。道家講究無牽無掛順應自然,所以在精神上解放了宋代文人。在歐陽修的《戲答元珍》中就可以看出這點: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宋代人可以如此豁達的對待生活中的困境,這也和宋代文學的發展有密切聯繫。他們把自己的苦悶全都寫在詩作中,表面看上去是非常壓抑的人生,實則文人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釋放,成為化解苦悶的一劑良藥。相比於唐朝文人,他們更能體悟人生百態,對於自己的道路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能夠懂得欣賞生活中的情調,達到自我調節的效果,這些都可以在詩句中讀出來。

三、宋代貶謫文學對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開闢了文學的新篇章,貶謫文學以一種特殊的形態出現在世人眼前

生活和文學相結合。在宋朝,被貶謫的文人大多從廟堂直接降到了江湖之中,這樣的落差可想而知,那些文人遠離官場的爾虞我詐,帶上自己多年在廟堂的知識和見識深入江湖,這為詩歌和辭賦的創作創造了先天條件,豐富了文人們的創作素材。這樣的生活情趣被文人發現並且加以利用,使得貶謫後的生活也不僅是悲傷。從屈原的悲憤到韓愈的不平則鳴,他們在草堂之中尋求文學的發展之路,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更是為宋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唐宋時期的貶謫文學

文人們開始注意藝術美,這也是宋代文學發展的一大特色。藝術美是存在於詩人心中的特殊的文學形式,經過貶謫的詩人大多經歷過痛苦時期。他們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豐富自己的閱歷,逐漸成長為寵辱不驚的大人物,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情況也讓文人們努力改變自己的思路,對於人生有了不同的追求和見解。這樣的成長變化從黃庭堅兩次貶謫的不同反映中就可以看出來。兩次貶謫的經歷讓黃庭堅比一般的詩人更能感受民生疾苦,他不僅僅要表達自己的愁苦,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思考,文人們在創作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藝術美,這就讓作品更加具有藝術內涵。宋代文學到了此處才有了昇華的跡象,出現了前朝沒有的比較特色的文學形式。

如果把貶謫文學當成文化現象來考察,那就可以反映出社會的發展變化。它和哲學一類的偏精神層面的活動非常相似,但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文學屬性。貶謫文學雖然屬於文學現象,但實際上和社會現象也密不可分,貶謫是一種社會現象,由貶謫而產生出貶謫文化,所以說貶謫文學與社會發展有一定的聯繫。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唐宋時期的貶謫文學

總的來說,貶謫文學是中國古代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它作為古代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的產物有著自己比較獨特的文學地位。宋朝被貶的文人較多,在數量上已經壓制了很多朝代,這一點也是貶謫文化在宋朝比較突出的原因。古代文學中貶謫文學的地位不容小覷,在與唐朝貶謫文化的對比之下我們更是可以看出宋朝貶謫文學對於整個文學發展歷史的作用。被貶謫的官員和文人能夠用較好的心態面對被貶後的生活展現出當時思想文化層面的進步發展,與唐朝相比宋朝更加註重文人的培養,所以在貶謫文化的發展上更勝一籌也是理所應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