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語為什麼流行不起來?

軍統60


世界語誕生一百多年了,並沒有像其創始人柴門霍夫先生期待的那樣普遍推廣開來。作為一個一般的世界語愛好者,我對世界語的舉步維艱的狀況感到挺遺憾的。

世界語未能蓬勃發展,究其原因,除了缺乏語言所賴以發展延續的地域根基土壤、文化根基之外,世界語自身的某些設計恐怕也有問題。

世界語主觀上企圖追求詞彙的簡便化,希望能夠用最少的基礎詞派生出許許多多的相關聯的詞,達到舉一反三的奇效。為此,世界語大量通過將同一個詞根與不同的前綴、後綴、詞尾予以組合,進行”造詞”。這樣一來,在世界語中,一個詞根往往派生出好多個詞(有時甚至數十個詞)。

世界語這樣做,其優點是,學習者可以根據同一個詞根,把許許多多具有關聯意義的詞連帶著都記住。例如,英語裡,”好”這個詞的形容詞形態、副詞形態分別是good、well,學習者需要記住兩個外形完全不同的單詞,而在世界語裡,”好”這個詞的形容詞形態、副詞形態分別是bona、bone,詞根相同,學習者只需要記住同一個詞根後面的詞尾差異,就可以一下子記住兩個單詞。

不過,在語言實踐中,這種做法在客觀上也可能造成某些新的不便——某一個單詞如果同時含有詞根、前綴、後綴(甚至不止一個後綴)、詞尾(甚至不止一個詞尾),雖然滿足了世界語的嚴格規範化,卻似乎顯得太累贅。

”女教師們”一詞,在世界語裡寫成 instruistinoj,一個單詞裡的音節多達五個,一個單詞所含字母多達13個。

為什麼這個詞會這麼長?因為,這個詞的結構多達五個部分:1詞根instru(教)+2後綴ist(表示”某領域的從業者”)+3後綴in(表示“女性”)+4詞尾o(表示名詞)+5詞尾j(表示複數)。如此疊床架屋,語法倒是嚴謹了,也考慮到了“用最少的簡單詞派生出許多相關詞”,可是,這樣一來,一個單詞就變得老長老長。

”下午”,世界語是posttagmezo,音節數、字母數也頗為可觀。

antaŭtagmezo,意為”上午”,也是長長的一大串。

maldiligenta,意為”懶惰的”,又是一個”長單詞”。相形之下,英語中與該詞意思相同的詞lazy就簡便多了。

一個單詞如果太長、音節太多、所含字母太多,會顯得累贅冗長,讀起來、記憶起來、寫起來並不見得簡便。世界語的詞彙裡,類似情況非常多。這樣一來,世界語詞彙學起來不一定很便捷。這容易令初學者望而卻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