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件工資,廠長說加班幹,工資上不封頂,發了工資,領導說太多了降工資!這樣的公司能做大嗎?

鐵拳虎哥


很多人都說這樣的工廠活不了多久,事實真的這樣嗎?

未必!

在中國最大的外來務工城市——東莞,這樣的工廠不在少數。以計件工資上不封頂為噱頭招收工人,事實上隱藏了各種貓膩,所謂的上不封頂不過是老闆壓榨員工的一種手段罷了。

那麼為什麼還有員工傻傻被欺凌,甚至甘心被壓榨呢?

以東莞塘廈四村最大的港資公司(名字我就不提了)為例,這家公司九十年代末成立,很快就成為當地有名有姓的中大型企業,在四村是第一納稅大戶,千禧年初員工人數3000多人。從那個時候起,這家公司就是遠近聞名的高工資企業,吸引了大量的務工者前往求職。

身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這家公司自然也採取了計件計算工資的模式,並且承諾工資上不封頂,多勞多得,那個年代找一份工作不容易,而且員工多為七零後八零後,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加班加點只為每月比別人多那麼幾百塊錢。

很快,公司領導發現,有部分熟練工(做了幾年的老員工)工資開始超過管理層平均工資,於是第一個套路誕生,公司以熟練工每天12小時的產能為標準產能計算小時產量,然後代入計件轉計時概念,規定每天產量必須達標才能獲得正常12小時工資,否則將會扣除未達到之產能對應的工資,也就是說,員工上班12小時只做了十個小時的產量,那麼就只能拿十個小時的工資。

當年這個規定一出,立刻引起員工大面積反抗,無奈那年頭在外尋找工作的人比在廠裡上班的人還多,最終員工反抗失敗,老老實實接受這種極不合理的規定。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看農民工的力量。

很快,時間到了2010年前後,公司領導再次發現,部分工齡十年左右的老員工工資又一次超過管理層平均工資,於是第二個套路新鮮出爐——這一次,開始提升小時產能並降低單價。

有了第一次沾著血淚的教訓,這次僅有少數的幾個“刺兒頭”“鬧事”,很快就銷聲匿跡,嚐到甜頭的公司開始以一年兩次的幅度緩慢提升產量,到了2014年甚至一年提升了四次,並且設置了每天的工時上限,即超產上限,具體操作是:部分熟練工每天產能會稍微超出12小時產能,於是設置超產上限,每天最多隻能計算13.6個工時,多餘部分被“存”了起來,以預防某一天產能未能達標便於補貼。實際上這個被存起來的工時很多人直到離職也未能兌現,公司強硬的管理制度下,想故意消耗超產工時變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這些,員工們敢怒不敢言。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舊的管理制度隨著九零後農民工的加入漸漸變得不再適用,於是新的套路應運而生。

不同於老一輩的農民工前輩,九零後打工仔更擅長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法制制度的完善也讓企業能鑽的空子越來越少,15年前後,這家公司便推出一項新政策,各部門由經理主管等領導“承包”,然後像包工頭一樣分包給基層管理者,老闆只要業績。

於是員工真正的噩夢來臨了,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基層領導時刻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產量提升、單價降低、工作時間延長、放棄了除法定假日之外的所有假期。

在別的公司員工早早下班同家人聚餐的時候,他們在加班;別人愉快的趁週末去旅個遊的時候,他們還在加班;留守在家的孩子想趁暑假來城市和父母團聚,他們仍然在加班。

請假?不存在的!除非你能不在乎幾天的辛苦因為請個假被三倍扣除。

而且領導們很聰明的將壓力維持在員工底線之上的一點點,玩兒命的加班加點,換來的是每個月比別的公司的員工多上一千塊錢左右,這對於大部分家境不是很好的打工仔而言,已經是個絕好的安慰,然後鉚足了勁準備接下來繼續加班加點,好讓下個月發工資時還能拿到這麼高的工資。

至於他們的汗水有多少被老闆和領導們侵吞了,那並不重要;對於有人說按照工作時長對比他們的工資水平比別的公司還要低很多,那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每個月都能多一千塊錢,一年下來就可以多掙一萬多塊錢,這對於家境不是很好甚至是貧寒的他們來講,比什麼都重要!

一直到今天,很多公司面臨經營困境的時候,這家公司還屹立不倒,始終像個上滿發條的鐘表一般,不知疲倦的運轉,冷漠而殘酷!

所以,別幻想什麼不信守承諾的老闆,公司遲早會倒閉!

更殘酷的現實是,會壓榨員工剩餘價值的老闆反而會活的更好。

或許有一天,它終將被時代所淘汰,但那一天還很遠,相信我!並且老闆也必定賺夠了你們無法想象的財富!


遊戲人超超


[捂臉]我以前呆的廠,公司總部上海,才在縣裡開的分公司,第一年的工價是按上海那邊工價乘80%算的,結果計件制工資普遍拿到七千多一個月,稍微努力的八千多,過萬的大有人在,然而那些坐辦公室的工資才六千左右,主管工資才1萬。

然後他們不幹了,說工資太高了,第二年砍的真狠,直接對半砍,12小時兩班倒全年無休,工資普遍只有4000左右,個別有關係的拿到好活才能做到五千,然後人跑光了,隨便去哪個廠也不止這個工資。

這個工資維持了兩年多,後來聽說實在招不到人了,又把工資提上去了[捂臉]大概提了一千一個月,反正各種坑。

計件制比計時工作累的多,也坑的多。


段子首席詩人


在親戚公司斷斷續續幹了6-7年,從開廠那天就跟著他幹,一直到2017年5月回家陪老婆待產,然後就剋扣我弟弟工資,每月扣1100-1200,我弟弟給我打電話說明情況,我還安慰我弟弟,叫他等我過去解決,讓他放心在那裡做,等我兒子滿月了過去,然後老闆派管事經理出來跟我說,過完年就漲產量了,相當於工價低了,我說漲產量降工價起碼要貼通知出來,別人累死累活給你做了不想給工資,最後兩兄弟結工資走人,連親戚都做不了,所以以後奉勸大家不要去親戚公司上班,現在找到一個好公司,比原來公司待遇好幾倍,我真的應該感謝他們!


用戶1738559137167


這樣的老闆遲早要關門大吉的,我就是碰到了這樣的老闆,最開始是固定工資一個一萬,後來老闆就說按底薪加計件工資,底薪就降到了五千 ,可是到發工資了,工資是一萬九千多,後來就說沒底薪了我不願意,我就罷工了兩天,才給了那五千,後面幾個月都是在一萬五以上,老闆就想法趕我走 ,因為這個廠是我救活的,我來的時候廠裡基本上就要倒閉了(因為我是技術工又當過車間主任)一年的時間把廠裡做的風生水起。在縣城裡營業額一個月都能做到了300多萬,這樣的老闆祝你關門大吉


a河南小李子a


我公司也是這樣!原來有超產獎,大約四五百的樣子!多超生產一噸獎20元!原來定的是一月產6000噸!後來覺得發的多了!把6000改成7000。也就是超過7000往上的才算!後來還是覺得多又改成8000!最後一次生產部門都統計出來了,把每個人獎多上錢都貼到打卡機上了,一直不發,最後不了了之了!真沒見過這麼扣的公司,扣就算了,說話算話也行啊!每次都是這樣!還有我們進貨需要過地磅,人家出廠時也過地磅,到我們公司也過地磅!貨物運輸加上地磅誤差肯定數字不可能一樣的!正常的公司一般按照自己的地磅數字說話也無可厚非!我們公司不一樣,進貨的數字自己地磅數字大就按照對方數字計算,自己數字小劉按自己數字算!出貨時同樣也是這樣,誰的數字大按誰的數字計算!我也是醉了!最後我想說雖然這類公司做不大,但也不至於倒閉!生產資料在人家手裡,我們窮打工的根本就沒有話語權!


sasacool


我們公司就是這樣的,剛開始員工上班積極很高,老闆看到員工,工資高了就開始降工資現在員工都不相信公司了現在定單多產品做不出來,老闆天天給員工許諾加工資員工都不相信公司了,現在產品做不出來老闆急得沒法天天在車間轉沒有一個員工理他


手機用戶64096014110


我們單位也是這樣的,因為計件,都拼命的幹,一個打工的比管理人員工資高出一倍多,而且都是沒什麼文化的,老闆一看不行要降單價。打工的肯定是不願意的,罷工一個禮拜。老闆心一橫,直接推掉一半的訂單,然後又從勞務所招了二,三十個人做臨時工,把手頭上籤過合同的產量消化掉。這招真的是又狠又毒,一下子把員工的工資降了一半多。所以說老闆的話還是聽過算過,到最後累壞了自己還拿不到更多的錢。現在我們領導叫我們這個小組多做,呵呵,還是算了吧,打工的就別想著靠計件工資賺大錢,到時人財兩空,得不償失啊


何飛7415


這種事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很簡單,計件單價不合理。為什麼這麼說,打個比方,原來不計件一個月工資是5000,計件了之後變成七八千甚至上萬,不管是什麼樣的老闆都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我們要明白公司搞計件的目的,激發員工積極性,單位時間內創造更大的價值。如果計件之後你的工資明顯增加,公司運營成本增加,利益卻沒有明顯的增長,那麼公司方一定會改進方案的。有的人會說,我的工作量比我不計件的時候多一倍,我的工資漲一倍當然是合理的,這個更好解釋,因為這說明你原來的工作狀態很輕鬆,工作效率比較低,而這顯然也不是公司希望看到的。 但是反過來說,不管單價是否合理,既然公司出了這個方案,在新的計件方案正式實施之前,公司不應當以任何理由扣減員工原方案的計件工資。 大部分管理者一定是希望員工多幹活少拿工資,同樣,大部分員工一定是希望少幹活多拿工資,計件方案能否讓雙方都滿意,這其中的平衡是制定者需要考慮的。


AJ245


計件工資千萬別傻幹!掙多了就砍,一直砍到你心涼走人,然後再招聘來繼續砍,一直砍到沒人幹為止,這個時候老闆心裡也有數了!怨誰呢?好好想想?有個企業計件所有工人每班幹得都一樣,一直控制好多年,工資都在六千左右,其實如果放開幹每月輕鬆掙兩萬,可是不敢幹!


奇哥839


我現在所在的單位就是這樣,每天工作12小時,中間1個小時吃飯休息,產量幹不出來,吃完飯就讓人連班,下了班還要輪流加班, 乾的快了質量沒保證,產品出去了有問題,反饋回來,查責任人,誰幹的,訂單都有記錄,出現問題一單罰款100 以前300 每個月罰款好幾百,甚至上千, 你要是為了罰款少,乾的仔細一些,產量上不去,工資就低,領導還不高興,乾的快了工資一高,就準備降單價,天天開會,總說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還要保證產能,無限死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