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国比战败国输得还惨?为何英国会成为二战最大的输家?

静夜史


战胜国比战败国输的还惨,光看标题就能知道说的是英国,按照现在来看,确实二战,战败国,日本和德国现在在各方面都领先于英国,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为何会流落至此,这里有二战的原因,但不能够全部归罪于,二战。

  1. 曾经的大不列颠王国,确实是日不落帝国,当时世界第一的存在。

英国,18世纪时,凭借强大的工业资本,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了海上霸主。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霸气地说到,我们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是如此的广阔,以至于当太阳在我们的某个殖民地上落下时,必然又在另一块殖民地上冉冉升起。所以,英国人便自封为日不落帝国。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红利,英国将国力影响力大大提高,远超其他国家,到1840年前后,英国已经能利用机器生产机器了,其机器制造业已经初步形成体系。这意味着,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当时英国领土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说辉煌至极

红色区域为英国势力范围。

2.为何在短短不到一百年内,英国实力急速下滑,盲目自大,中国皇帝有的毛病,英国同样有。

在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在我的左边坐着一只西伯利亚大黑熊,而在我的右边则蹲着一头北美野牛。可这两者的中间,却坐着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为何丘吉尔会如此形容自己,从1840年到雅尔塔会议召开的1945年,中间仅仅过了100年,英国,怎么就从一世界霸主,沦落为了二流强国了呢?有人说是因为二战。据史料记载,光航空母舰,英国就损失了5艘,国内成年男性损失了近三分之二。其国民经济更是倒退了近半个世纪,

由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所以丘吉尔才会可怜兮兮地说,自己是怎么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当要是说全部原因是二战造成的就太高估二战的影响,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实际上,英国的衰弱,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是起了个大早,所以爽了一把。但19世纪末,随着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电动机等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由开始了。而这次,德国、美国等纷纷发挥人才优势,拔得头筹。英国呢?他们还沉浸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红利中不知自醒。英国,错失良机。据史料记载,到1894年,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英国被美国和德国甩在了身后。到了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开始在苏联落地生根,苏联的工业化进行得如火如荼,靠着殖民地死撑的英国,再次被苏联赶超。英国,可不就成了二流强国了么?当年德国崛起后,开始和英国叫板,他们发动了布尔战争,让英国的国库为之一空。还不过瘾,德国人又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直接拼光了英国人的家底。再加上20世纪,革命风暴席卷亚洲,英国就此一蹶不振。

3.和战后美国在里面的小动作也有原因。

美国是一战,二战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两次大战使美国通过贩卖商品,军火,挣的国库满满,黄金储备一跃世界第一位,黄金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为了战后能够崛起,增加自己势力,

美国私下支持个殖民地独立的,可以说整个40.50.60年代世界大范围的殖民地独立,印度,缅甸等等,英国失去了大片土地。岛国缺点就暴露而出,后继乏力。为了对抗崛起的苏联不得不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也就需要让出很大利益,服从美国的指令,美英从此成为了一组词,英国需要看美国脸色行事,不得不说美国人的算盘当真厉害,

所以说英国的衰落一方面要怪自己,另一方面和美国有很大关系,而如今美国有吧枪口指向我们试图抑制我们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不可逆的,我们不惹事也绝不怕事,老美敢亮剑,我们就要让他尝尝我们的厉害,美国的衰落不远矣。

这里是大历史小工匠,欢迎大家的支持,关注。


阐释君


英国成为二战最大的输家,虽是战胜国但是比战败国输得还惨,总的可以概括为:二战后号称“日不落帝国”世界第一大国的英国,沦为了二流国家,影响力也从全球缩回了欧洲。



细分来看,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工业体系严重遭到破坏

我们都知道,纳粹德国横扫欧洲大陆之后,只剩下英国一片“净土”。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曾制定过海狮计划目的就是打过英吉利海峡,打垮英国后称霸整个欧洲!

当时的英国虽然已经不再是欧洲霸主,但是海军的实力也是属于世界前列的。相反德国,陆军空军实力一流,海军实力三流。所以海狮计划没能得逞。

但是德国并没有放弃对英国的进攻,于是后来就有了著名的伦敦大轰炸!

所谓伦敦大轰炸,并没有单单空袭伦敦,德国的主要目标还是英国的大城市和军工业中心!

这次德国对英国的轰炸发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间,伦敦被轰炸时间更是长达76个昼夜!

英国在这次轰炸当中,很多军工企业被夷为平地,这里就有必要说一下英国最为重要的汽车业和军工业中心城市考文垂。

考文垂也是希特勒轰炸的目标城市之一,1940年11月14日,德国出动了514架轰炸机对考文垂进行了几乎没有死角的轰炸,总共投下了509枚炸弹。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出来的工业城市考文垂一夜之间回到革命前!

英国在这次德国大轰炸计划中,工业体系以及多个大城市损失惨重,直到二战后仍然没有喘息过来!

二,从债权国转变为债务国

这就和老美息息相关了。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基本上就是在看热闹!欧洲已经打得热火朝天,美国却在大西洋彼岸大发战争之财!

之后美国加入了同盟国战队,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援助了312亿美元的物资。

美国给英国的援助包括贷款、食物、坦克、飞机等各种物资,仅仅航母就援助了30多艘,比日本所有航母加起来都多。

但是这些都不是美国白白援助英国的,这些都是英国换来的,用什么换?殖民地、军工业技术、以及当时最牛的原子弹的研究成果等等。

看到这是不是还觉得原子弹最早是美国研发的?并不是,这个技术那是美国从英国买来的。只不过那时英国对原子弹研发叫做“管合金”计划,后来被并入到了美国的原子弹研发——“曼哈顿计划”中去了。

所以二战后,由于美国对英国的援助,使得英国战后欠了美国一屁股的债,彻底从二战前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三,丧失大部分殖民地,老牌世界霸主英国也看到了日落风景

大英帝国全盛时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

二战最终摧毁英国原已开始减弱的经济与财政领导能力,再加上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民族主义高涨、美苏两国的影响,英国再也没有人力和财力来维持各地区的殖民统治。

失去了大部分的殖民地,也是二战给英国造成最致命的伤害。

所以说,英国虽然作为二战的战胜国,但是徒有虚名罢了!

英国二战后沦为二流国家,丧失殖民地,影响力也从全球缩回了欧洲,打那之后就是一副美国小跟班的模样。

所以说,战胜国的标签对英国就是个笑话!


三顾历史


二战中输得最惨的还是德国,战后德国被打成一片废墟,士兵加平民伤亡超过800万, 其奥得河-尼斯河以东的领土也全部被苏联和波兰瓜分,德国的国际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当然英国也好不到哪去,但不至于比德国还惨。

(虽然比德国强一点,但战后的英国也是一堆废墟)

当然,二战对英国的打击也很大,在战争进行的时候英国人的地位就已经不行了。当时英国虽然在表面上与美苏平起平坐,共同商讨对德战事以及战后的国际秩序,但实际上英国人却是人微言轻,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压根插不上嘴,而到了战后英国很快就没落了。

虽然在战争刚刚结束之初,英国还算是一个世界的超级大国,起码在人们心中大英依旧是一个大帝国。因为彼时英国还保留有大量的殖民地,工业基础也还可以,联合国在成立之初的几次重要会议也都是在伦敦举行。

但此时英国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虚胖了,其国力远远被美苏甩到了身后,战后初期的英国完全就是仰仗美国的鼻息过日子,所谓的大英帝国已是名存实亡。

其实早在20世纪初时英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由于拥有非常辽阔的殖民地,英国的资本家早已适应了躺在赚钱的生活方式,根本不想在技术进行升级,导致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被德国和美国赶超。

美德两国崛起之后也想进行殖民扩张,但无奈此时世界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地球上已经没有空白地留给美德探索了。不过美国情况尚且好一点,因为美国是在一个新的大陆上建国,在独立后通过战争和购买的方式获得了大片的土地,到20世纪初时美国的版图就已经确立完毕,其国土面积达到930万平方公里,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国。

而反观德国就比较悲催,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四周都是欧洲强国,想扩张就只能发动战争,于是一战就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德国想通过一战迫使英法同意重新瓜分世界,给德国也分一杯羹,只不过一虎难敌群狼。

在一战期间德国一共只有三个盟友: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英法的盟友却在不断增加,最后连美国也加入英法阵营。

说实话,德国在一战中输的挺窝囊。按照当时德国的实力,单挑英法是绝对没问题。但受限于本国资源短缺以及两线作战,德国没能挺到最后,被迫投降了。

在一战中收益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而英法两国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美国希望借此完成登顶世界霸主的宏图伟业,为此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倡议,希望肢解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

但美国人的想法似乎太过乐观,虽然英法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但两国实力尚在,在巴黎和会中英法依然是主导国,生生地把美国压了下去,让美国人非常气愤。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秩序,战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宣告解体,东欧涌现出一批民族国家。而更重要的是沙皇俄国也在战争中爆发了革命,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这让英国非常不安。

战后英国不顾法国反对,坚持帮助德国恢复经济,希望德国能够对抗苏联,而德国也借机纵横捭阖,重新武装了起来。1926年9月8日,德国获准加入国际联盟并称为常任理事国,至此德国已经摆脱了战败国的身份。

(得益于一战的战火没有波及到德国本土,所以在战后德国用很短的时间就重新武装起来,德军很快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

面对德国的崛起,英法还是非常恐惧的,尤其是法国,在没有英国的配合下法国无法独自制衡德国。而英国则仍旧做着“离岸制衡”的美梦,希望强大起来的德国去攻打苏联,并且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的行为进行了纵容。

今天的主流观点都认为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是失败的。的确,如果英国早知德国会发动全面战争,那么英国政府肯定是不会对德国妥协的。但当时英国的国力是真的打不过德国,而一战惨痛的伤亡也让英国人对战争充满了恐惧,英国真的不想为了一两个小国去招惹德国。

在英国人心中德国发动一战不就是对现状不满意嘛,那么我现在同意德国人在欧洲有限度的扩张,满足柏林的一些条件,德国人不就消停了。

然而英国低估了德国的野心,德国在收拾完波兰后转投就攻打西欧,英国这才恍然大悟,绥靖派首相张伯伦在骂声中下台,主战派的丘吉尔上台,丘吉尔上台之后就坚决跟德国人死磕。

由于海军不济以及不列颠空战的失败,1940年希特勒向英国抛出橄榄枝,希望与英国议和,但却遭到了丘吉尔的拒绝。

其实当时英国内阁中有许多人主张同意议和,包括刚刚下台的张伯伦,他下台后仍旧留任枢密院议长,对于德国的议和请求,张伯伦是赞成的。

今天看来,德国当时的议和条件还是很有诚意的。德国表示在德国主导的世界中英国不仅可以保持完全独立,甚至仍旧时列强,其在非洲的殖民地也可以得到保留。

这些条件真的是很不错,但丘吉尔不愿意认德国做大哥,丘吉尔仍旧幻想英国还能像一战那样击败德国并保住自己蓝星一哥的地位,然而之后的历史走向彻底打碎了丘吉尔的幻想。

(丘吉尔没有认清英国衰落的现实,仍旧希望通过离岸制衡控制世界)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彻底扳倒英国,不断地给英国使绊子,公然支持印度独立,搞得英国很没面子。而在苏伊士运河危机的时候,美国又联合苏联逼迫英法撤军,让大英颜面尽失。

丢掉苏伊士运河后,英国人总算接受了现实,同意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独立,之后又逐步放弃了非洲的殖民地,彻底退缩回英伦三岛。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如果当年英国和德国议和,英国的地位说不定比现在还高点。德国是ZZ主义非常严重的国家,德国人是绝对不会允许殖民地骑到主子头上的,更不会支持英属殖民地独立。而美国则恰恰相反,甚至不惜联合苏联对英国落井下石。

(二战后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相继独立,大英帝国彻底走进历史)


千佛山车神


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却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国力滑落最快的国家。要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国都还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海军,在二战中也能够研发出雷达、反潜巡逻机、全金属机身战斗机、弹射器航母等新型武器,但是二战后却忽然一落千丈,不能和美苏两强相比,这是为何?

图为被德国空袭的伦敦,德国为空袭伦敦制定了海狮计划,让英国损失惨重,生产能力几乎完全丧失。

原来,英国在二战中因为经济压力巨大,自己的生产力又跟不上,于是从美国大量借款,共计314亿美元,这些借贷及其产生的巨额利息,英国一直到2006年才完成了偿还。要知道这可是当年的美元,这笔借款相当于英国在二战结束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这还仅仅是欠美国的钱,实际上英国还在二战中发行了上百亿英镑的国债,这些巨额欠债,导致英国在二战后持续削减军备,才能保证基本的民生需求。

图为世界上最早的弹射器航母,英国海军鹰级航母,他也是英国最后的大型航母。

但是军备的裁剪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英国通过大量的退役军舰、削减部队规模,省下了不少钱,但是导致了自己对原来殖民地的控制力减弱,恰恰又赶上了二战结束后的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直接出现了印度、南非等国相继独立的局面,这让英国的财政、生产力、人力、物力都一瞬间从大国级别衰退为岛国级别,力量从世界范围一下子缩减到欧洲范围,英国一下子从世界大国的框架变成了地区大国的框架,实力大损。

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对英国的力量损耗巨大。

最后,苏联在这个阶段快速崛起,让整个欧洲处于战争阴云之下,生产力的恢复非常缓慢,仅有的钱还要用于建设永备工事或者防核弹的地下掩体,而且两大军事集团的分立和对抗,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国际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建立困难,英国即便是削减了军费,也需要到处部署军队,在欧洲、在西亚、南亚、太平洋保持军事存在,继续耗费有限的国力。

图为二战中英国伦敦的断壁残垣。

当然,英国的经济衰退是最大的问题,英国二战后从工业国变成了金融国家,变成了以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大量的工厂倒闭,虽然英国的环境改善、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了,但是国家硬实力下降了,自己失去了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不能够以一己之力研发先进战机和军舰,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完整的大国,迄今为止还在使用美国的三叉戟战略导弹作为自己的唯一洲际导弹,可见英国在军工方面衰退多大。

图为英国的前卫级核潜艇,使用美国的三叉戟导弹作为武器,镇国利器还要靠进口。

所以,英国在二战后变成了二流的强国,不再能够和美苏或者美俄中等主要大国比拟了。


海事先锋


没毛病,英国虽然是二战的战胜国,但为了打赢二战,英国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惨重了,说他是二战最大输家,一点都不为过!


从19世纪初,维多利亚女王治理下的英国进入“日不落帝国”时代,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总面积超过3300万平方公里!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然而,经历二战的巨大消耗后,英国从此一蹶不振,原本属于英国的黄金储备,为了购买武器,全部进入美国人的口袋!有过统计,二战后,全世界超过一半的黄金,在美国手中!

英国赢得了战争,却失去了世界头号强国的位置,而英国也不得不在美国人的支援下苟延残喘,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马歇尔计划”,通过改经济复苏计划,美国开始掌控西欧的政治经济格局!

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领头羊!

由于经济实力衰退,二战后英国海军规模不断削减,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弱,最终在战后的独立浪潮中,英国几乎丢失所有海外殖民地!

一场二战,使整个西欧,一蹶不振,美国成为最大赢家,当英国海军不断缩减规模和巡航范围的时候,美国海军却不断增加其在全球各地的存在!

大英帝国陨落,而新的世界警察就此诞生!


Mr农村大姚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二战当中间,英国人这事,他就是冬天里的竹笋,这就是个出不了头的事。

二战瞅着三巨头,左边俄国人中间美国人旁边还蹲着个英国人,这就是美国人临时拉了个帮腔的,有他没他,也就是那么回事。

毕竟没有他,美国人还做不了和事佬不是。最为明显的证明就是,二战结束没多久,国际上这就开始讲究两极分化,世界上就剩下俩巨无霸,一曰苏联,二曰美国,就这缝隙当中压根就插不进去一个英国人。

想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落到这不田地,情何以堪啊!

所以您说英国人是最大输家,这还真在点子上。

题主的问题

毕竟二战之前德国人已经经历了一把子一战,这都穷的天天蹲当铺当东西了。

而二战,这货最最神经的一出,就是一开局吵吵把火的要一个打十个,被打残了那是活该,而且二战中他干的那点子事,也太不地道了,所以他的惨,那属于自作孽不可活范畴。

而英国人,好端端引领世界的大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当然虽然是后期,可没有这二战,他这后期还能熬一段时间,但一个二战,他也不用熬了,自己就让从领导人的宝座上被打下来。

这事搁到现在,咱不说别的,他那高大威猛的英伦三岛,天天的闹独立,别说大国的位子了,这快沦落为小国的行列,而且最近那脱欧还弄不清楚呢?

这基本上就已经从开头跺一脚地球这小村子都会抖三抖的角,这就成了美国人屁股后边递烟点火的小弟了。

这都没地说理去。

那么为嘛会这样呢?

首先,英国人他这属于本土作战。当然虽然德国人因为英吉利海峡的缘故没有登上他那岛子,但这炸弹轰炸可一点都没有闲着。啥炸弹,导弹,航空弹的海了去了。

二战镜头当中,英国人那废墟就不用俺给大家伙普及了吧。

估计说道这里,有小伙伴就要说了:“苏联那才是真真的本土作战,但二战打完了之后,就打起了巨无霸苏联,这又是咋回事?”

这不一样。苏联那是凭本事吃饭,整个二战几乎就是在他的地盘上打,就这么打下去,没把人家给打趴下了。

最典型的说,当盟军包围了柏林的时候。美国人和英国人这都不敢打了,因为他们自己个算过,这真要拿下柏林,最少的牺牲三十万人,这还不带受伤的算到里边。

结果苏联人一听,你快拉到吧,知道啥叫血债血偿,他祸祸完苏联,打到最后,这就想拿这作为筹码,搁谈判桌上把这事给了结了,这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苏联人拼命的拿下了柏林,然后把柏林从当中间一划拉,一分为二,施舍一样的丢给了美国人一半,这是啥?这就是气势。

国力这都是打出来的,你没流点血,流多点血,流更多点血,那来的威望啊!

所以苏联人就有威望,英国人这比不了。

而且在瓜分柏林那科学家的时候,苏联人分了一波,美国人分了一波,这当中间就没有英国人的事。

您应该听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吧,这一下因为英国人没威望,这就没捞着,他的衰弱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还有,您以为美国人好心帮着英国人?你快拉倒吧,美国人最心心念念的就是英国人在二战之前的国际地位,而这地位就来自于他那英镑给他带来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二战结束后,美国人别的就没干多少,最大力气,就是把这金融中心移到他们那华尔街。

这不咋就有了后来,美元成了世界货币的事。美国人一天天的躲在美元的后边到处剃羊毛,这都成了公开的秘密。

所以英国人在二战损失的东西那叫个多。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输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是一场战争,自然有输有赢。要说在二战中输得最惨的还是德国,还有几个国家,虽然是战胜国,名义上是赢了,但损失却很惨重。这其中就有我国和苏联。



我国和苏联都是二战中军民伤亡最惨重的国家,苏联军民伤亡超过2000万人,而我国居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经济损失都高达数千亿美元。而苏联因因为本就是世界强国之一,靠着主要战胜国的优势,军队直插东欧地区和德国,在德国抢走了价值千亿美元以上的物资和工业设备,弥补了不少损失,而且还获得了很多赔款,更割走了德国大片的领土,并与波兰实现了领土交换。

更何况苏联借着兵进德国的机会,一下子控制了东欧很多国家,直接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所以在二战后成为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但我国原本是弱国,在战争胜利后能保住原有的地盘就已经很不错了,虽然战争胜利了,但是胜的真的很惨,到现在日本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当然德国作为战败国,成为最大的输家也是理所应当的。德国二战的战败直接导致1/3的土地没有了,东普鲁士地区,西里西亚和波西米亚地区全部被夺走,剩下的国土还分成两个部分。被英法美苏四国分区占领,英法美的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而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而且还面临着千亿美元以上的赔款,直到近些年,德国才把所有的赔款还清。而且德国在二战争军民伤亡800万,对于当时人口基数只有五六千万人口规模的国家,也是非常惨重的。



当然英国损失的也很多,但最主要的损失还是由于参加二战,国力被严重消耗,本土虽然没有像法国一样被纳粹德国占领,但也经常遭到纳粹德国的空袭,国内被炸成了一个烂摊子。所以英国已经无力再维持海外庞大的殖民体系,海外庞大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殖民体系瓦解,日不落帝国也因此日落。但是相对而言,英国还是体面的退出了大殖民地,殖民地独立,英国也没有过于出兵镇压。也因此很多英国的殖民地在成为独立国家之后都加入英联邦,看来这些殖民地对于英国还是非常有感情的。



所以说英国不是二战最大的输家,但的确输的也不轻,日不落帝国彻底日落,世界海洋霸主位置被美国代替。毫无疑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赢家就是美国,美国的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美国通过参与战争,还在战争中发了大财,战后又确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可以说是赚大发了。


大正看世界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他们会成为二战中最大的输家与他们自身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看似英国赢了,但是实际上英国的损失也是非常的惨重。他们不仅仅在人力上面衰减了很多,而在财力上面也倒退了很多年。这就是打仗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一战是一个引子,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可以说也是英国自己活该。一个国家没有远见只考虑现在,那么落得一个不好的下场也是可以想到的。

英国在看到德国向自己挥起了爪子的时候,一下子就慌了神,对英国来说只要别让我损失利益,那么哪个国家都可以出卖。


英国自己主动找到希特勒想向他求和,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趁机要求英国游说其他几个国家,割裂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土地,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只能选择被动的接受。英国认为满足了德国的要求,那么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他太不了解希特勒了,希特勒想要的并不仅仅只有这些。

当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也只能选择被动接战。英国人的确是积极的迎战,而且士兵也是浴血奋战,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只要是参与进去的国家势必会导致经济的衰退。而如果当时英国没有无耻的出卖别国,说不定并不会有这么惨。


英国输了战争,但是也输了人品,他可以说是输的彻彻底底。而也就是二战让英国的经济也倒退了很多年,所以他是二战中最大的输家。


江水趣谈


二战结束,日本德国意大利三个法西斯都被打压了,因为常年的战争,让这三个国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二战结束之后,希特勒的纳粹党被连根拔起,日本也在美国的两个原子弹之下已经投降,而美国的军队从此以后入驻在日本,在德国和日本都有美军的驻地,前段时间德国想方设法让美军撤出,但是美国不会同意,因为德国作为北约组织成员,如果美军撤出德国,那么德国也会撤出北约组织,美军在欧洲的影响力就会下降,但是在二战的时候,英国作为战败国却成了输家。



首先在二战初期,英国和法国为了建立一个缓冲区,对波兰进行大力的支持,以为可以抵住德国前进的脚步,在德国还没有攻打波兰的时候,波兰对外说三天之内拿下德国,谁知道德国进攻波兰都不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拿下了,当英法看到德国的闪电战术那么犀利,也是非常的忐忑,而法国在二战前是世界最强的陆军,但是德国进攻法国使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法国全面的投降。

打完了法国,德国的战车就开始驶向英国,英国作为老牌的世界霸主,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面对对德国的闪电战术非常的吃力,英国的海上力量和空中制空权牢牢掌握在手里,那么英国也会被德国打垮,德国在当时是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一边打着英国,另外一边又对苏联开始强有力的进攻,所以英国在二战中一直被德国拖着,战争给英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最后英国被迫跟美国贷款。



在二战的时候,因为英国的国力衰退,而美国苏联德国的强势突起,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沦为一个二流的国家,而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之所以在一战的时候是世界的霸主,是因为他们拥有很多的海外殖民地,英国殖民地主要是在亚洲地区,比如印度、巴基斯坦,法国的殖民地主要是在非洲地区,当时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始闹独立,所以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开始慢慢的被剥离掉,而英国法国又是靠海外殖民地发家致富,控制不了这些海外殖民地的时候,英国的实力就开始下降。



还有非常重要一点就是英国的国防军事力量,都知道现在美国的军事力量是世界的第一,也正是因为美国每年在军事上投入了大量的军费研发武器还有升级武器,美国拥有了大量的盟友,当这些盟友不听话的时候,美国就利用自己的军事威胁让他们臣服,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军事力量强大,让很多的国家投入到怀里,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今年的夏天,波兰为了得到美国的保护,千里迢迢的来到波斯湾来支持美国的护航联盟,在亚洲地区日本和韩国,是因为得到美国的保护,才可以得到今天的发展。

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在亚洲地区代言人,也有很多的不公,胳膊拧不过大腿,今年美国和日本合作,坑了韩国一把,让韩国的军费提高了5倍,韩国敢怒不敢言,只能乖乖的把军费送到美国手上,上一任的韩国总统为了讨好美国,想拿回战时指挥权,所以在韩国地区部署了萨德反导弹,但是美国过后就利用各种理由推脱,都是因为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军事能力,当英国没有了在世界霸主的力量的时候,那么他们就无法再掌握海外的殖民地。

说英国在二战结束之后,不仅仅自己的世界霸主被美国和苏联夺去,自己的海外殖民地也纷纷的丢失,在二战中因为被消耗大量的军费,还有武器武器的损失,那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重建,让英国吃不消,而自己的世界霸主丢失,让英国的影响力大大的降低,在国际上发言权含金量下降。


风暴吴逖


这个说法过于想象了吧,战胜国再怎么说会比战败国还惨,这完全是误导人们。

英国时的问题是战后的发展上遇到的问题,与二战的结果没啥关系。二战以英国的胜利为结果,虽说二战当中虽然损失不小,但是仍属于战胜国,也分到了很多好处,德国是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真正的关键就在于二战之后,英国在发展之路上,国力支撑不了自己的大国体形。

二战让英国损失惨重,还要保持大国的框架,各方面领域还是相当强的,实际无法维持,英国的衰退是战后几十年的经历,而不是二战的直接结果,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应该以今天的结果来推导,不注意时间,也不注意过程,这样的想法可笑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