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白加黑",為何三對"黑白配"結局截然不同?


在世界歷史上,有三對有名的"黑白配",一對是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在歷史上各領風騷數年之久,從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對是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從建立之初相互廝殺,一個消滅了另一個後不久也隨之離去;一對是白山派和黑山派,建立之後雖有衝突但最終走向平息。本文嘗試著提供一種新的思路,通過換一種角度重新梳理歷史來探究其背後的發展規律和內在原因,以供參考。

都是

一、白衣大食與黑衣大食——衣缽傳承帝國路

公元661年,阿拉伯帝國前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建立了倭馬亞王朝(又名白衣大食)。公元679年,其子葉齊德被宣佈為哈里發繼承人,阿拉伯帝國由"公天下"走向"家天下"。公元711年,倭馬亞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登上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公元714年消滅西哥特王國。公元732年,倭馬亞軍隊穿越比利牛斯山,在普瓦提埃戰役被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用長矛陣擊敗,達到其擴張的極限。公元750年,倭馬亞王朝被阿布·阿拔斯·薩法赫推翻。

都是

公元750年,阿布·阿拔斯·薩法赫建立阿拔斯王朝(又名黑衣大食)。公元751年,阿拔斯軍隊在怛羅斯戰役中擊敗唐軍。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遷都巴格達。公元833年,阿拔斯王朝走向衰落。公元945年布韋希王朝和公元1055年塞爾柱帝國攻佔巴格達後都剝奪了哈里發的政治權力,僅保存其宗教領袖地位。公元1157年哈里發阿里-穆克塔菲擊退了塞爾柱軍隊,擺脫了塞爾柱控制。公元1258年,旭烈兀率領的蒙古軍進行第三次西征時攻佔巴格達,阿拔斯王朝滅亡。

都是

二、白羊王朝與黑羊王朝——羊舉犄角為爭雄

公元1375年,一支土庫曼部落聯盟崛起,以赫拉特為都城,用黑羊作為旗幟圖案,史稱黑羊王朝。公元1378年,又一支土庫曼部落聯盟崛起,以迪亞巴克爾為都城,用白羊作為旗幟圖案,史稱白羊王朝。黑羊王朝首任君主卡拉·穆罕默德曾率軍擊敗過白羊王朝。公元1435年,黑羊王朝更是俘虜了白羊王朝首任君主卡拉·奧斯曼並將其斬首,與白羊王朝成為夙敵。在此期間,黑羊王朝因被帖木兒擊敗丟失大不里士而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結盟,白羊王朝為了抗衡也與帖木兒帝國結盟。

都是

公元1447年,黑羊王朝君主賈汗·沙利用帖木兒帝國發生內亂的時機攻佔波斯西部,而後繼續擴張將伊拉克及波斯灣西岸部分土地收入囊中,但大為擴張的疆域也使其兵力捉襟見肘,只能分散駐紮於各地。而與此同時,白羊王朝君主烏宗·哈桑制定法令強化軍紀以整頓軍隊,並通過征戰日漸強悍。公元1466年,白羊王朝擊敗黑羊王朝,挫敗其奪取迪亞巴克爾的企圖。公元1467年,賈汗·沙不敵兵力佔優的烏宗·哈桑,黑羊王朝滅亡。

都是

白羊王朝乘勢於公元1468年擊敗了帖木兒帝國,公元1469年俘獲其統治者艾布·賽義德,導致帖木兒帝國走向瓦解衰落。但同時也引來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警惕。公元1473年,8萬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在埃爾津詹迎戰10萬白羊王朝精兵,白羊王朝騎兵當場斬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安納托利亞省總督,但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依靠歐式火槍火炮實現逆轉,此戰使白羊王朝元氣大傷,公元1502年被薩法維王朝消滅。

三、白山派與黑山派——山迴路轉終消弭

公元15世紀初,中亞人瑪哈圖木·阿雜木將伊斯蘭教蘇非主義傳播至中國新疆喀什地區,後由其子瑪木特·額敏和伊斯哈克·瓦里繼承,分為白山派和黑山派。公元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兩派傳遍新疆,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當中產生鬥爭。公元17世紀末,雙方分治南疆喀什噶爾與葉爾羌7年。公元1759年,清朝乾隆帝平定了白山派大小和卓之亂。公元1828年,道光帝平定了白山派首領張格爾叛亂。公元20世紀初,白山派與黑山派之間的爭鬥逐漸平息。


為什麼三者結局如此大相徑庭?

都是

1、政治原因

從政治上來說,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是阿拉伯帝國中的兩個世襲制王朝,建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體制,哈里發是政治、軍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領,集政權、軍權和神權於一身。"哈里發統治已成為同前泰西封、波斯波利斯和巴比倫的許多君主政體相類似的東方君主政體。"(《全球通史》第10章"伊斯蘭教的興起")而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相比較而言,更像是地方勢力,"奢侈的生活會在政權初建時起到積極作用,到了後期卻會加速頹廢與崩潰的進程,地方諸侯的崛起就是明顯的信號,他們悍然入侵併形成自己的新王朝。"(《即將到來的地緣戰爭》第3章"地理的歷史輪廓")因此相對於制度更完備、疆域更廣闊的阿拉伯帝國而言在歷史舞臺上所存在的時間並不佔優勢,也更容易在地域強國爭霸或遭遇帝國攻擊時走向滅亡。

2、經濟原因

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所交手的兩河流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和經濟發達地區,正如羅伯特·D·卡普蘭曾在其著作《即將到來的地緣戰爭》一書第3章"地理的歷史輪廓"中說到的一樣:"這兩股圍繞著地中海北部和南部的人口流動,分別起源於肥沃新月地帶和小亞細亞,那裡政治上不穩定,主要是地理起作用的結果......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河流域下游平緩的地域中,灌溉用水綿延數英里,'平原城市的蓬勃發展,對於周圍的野蠻人來說,是誘人的掠奪對象'。"因此兩河流域經濟上的發達客觀上引起了周圍強國的注意,使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成為爭霸戰場,政治不穩定從而使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在爭霸中相繼被消滅。而阿拉伯帝國在崛起中統一了中東,保證了兩河流域的穩定,從而延長了自身的國祚。

3、文化原因

至於白山派和黑山派最終能走向和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幷蓄和求同存異的包容性,這也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原因。正如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之貢獻》中所言:"中國文化中......包容廣大,其涵義即有,使全世界人類文化融合為一,各民族和平並存,人文自然相互調適之義。"

總結

由此可見,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和地理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同樣是"白加黑",卻有不同的結局。滄海桑田,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白羊王朝、黑羊王朝、白山派、黑山派,如同黑白相間的圍棋一樣,消逝在歷史的搏殺中,像方大同在《黑白》裡所唱的:"揚起塵埃都變成一種黑白",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禁產生郭敬明《夏至未至》中所描述的錯覺:"白天染成黑色。黑夜染成白色。世界顛倒前後左右上下黑白。"又恍如林宥嘉《你是我的眼》中那句歌詞:"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最後能留下來讓人欣賞的,彷彿只剩背後的藍天。

但是,"歷史總是為生活服務的,它提供範例,評價過去,或者把目前這個時刻安放到生成――演變中去。"(《歷史哲學》,作者雷蒙·阿隆),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的各領風騷,讓人能更深入地瞭解阿拉伯帝國下的國家體制。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的逐鹿兩河,讓人對地緣爭霸、力量平衡和遠交近攻有了更深刻地瞭解。白山派和黑山派的握手言和,則讓人對中華文化的兼收幷蓄和求同存異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人類之所以能從原始文明一步步走到今天,歷史功不可沒。因為歷史就是人類的眼,不僅能帶人們閱讀浩瀚的書海,還能讓人們看見這世界就在眼前。


最後,在此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的時刻,祝各位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和護士們能妙手回春,將病人從痛苦的危難中拯救出來,為那些黑白無常的內心撒上一道明亮的陽光。


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

羅伯特·D·卡普蘭《即將到來的地緣戰爭》

雷蒙·阿隆《歷史哲學》

錢穆《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之貢獻》

方大同《黑白》

郭敬明《夏至未至》

林宥嘉《你是我的眼》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