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不清楚,口吃怎麼辦?

會206949441


作為資深的兒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孩子口吃也叫結巴,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講話不利索,比如有時講話快,有時很慢,停頓、不自覺反覆蹦躂幾個字。 這種常常出現在2-5歲幼兒,多發於學齡前期兒童,男孩多見,有的會持續終生。

為什麼會口吃?

1、 遺傳因素:約有36-60%有家族史。

2、心理因素:若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突然受驚、受到歧視等,引發孩子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都有可能誘發口吃。

3、發育性因素:指發生在5歲前,大多在2-4歲,這時大多孩子會說句子,但腦發育成熟還不夠成熟,不能準確完整表達,說話時就會出現出現重複,常常一個長句停三四次才能說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言語不流利的表現會逐漸消失。

4、 模仿:孩子天生模仿能力很強、如果身邊有結巴的,那麼孩子可能因為好奇、好玩等不自覺模仿造成口吃。

5、有語言發育障礙:語言發育障礙比正常發育的孩子,口吃的比例比較高,自我恢復的能力也比較弱。

如何應對口吃?

1.鼓勵孩子樹立信心 我們要了解孩子語言發育過程,不要責怪孩子,要多鼓勵孩子,對於講話出現口吃現象時要忽略,不要理睬。 講話沒有口吃的時候,給予適當的讚揚或鼓勵。

2、溫和對待、以身作則 精神緊張是一種最容易和最經常誘發口吃的因素。認真、耐心地聽完孩子說的話,這遠遠比單純說教孩子更重要。 不要隨意打斷或馬上糾正,使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後讓孩子學會講話放慢速度(大概每分鐘50個字),降低音量,從容不迫地講話。

3、遠離有口吃的人的不良環境因素

4、多念有節奏的兒歌或者故事 有的孩子在玩遊戲和講故事的時候也不會口吃,大人可以多鼓勵孩子聽故事複述故事、看繪本講故事等。

5. 言語訓練 如果經過上面干預,情況仍然沒有改善,就要到專業機構救助,如果孩子5歲後口吃,要找專業語言訓練師,因為不及時進行有效的矯治,有可能成為永久性口吃。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點贊後轉發給更多的朋友,若有問題,請關注後留言。


兒科醫生雨滴


我小姑家的兒子,我表弟就是這樣的,那時候我們都小,還故意學表弟說話。表弟屬於我們常說的“大舌頭”吐字不清楚,可能是那時候父母意識淺,小姑兩個也沒有在意,說等長大就好了,結果表弟都十三了,依然是那樣,再去醫院看時,大夫說是要做手術,不過也有風險,醫生肯定會給你說明白的,哪怕只有1%的可能都會說的。最後應當是擔心做不好,萬一發生風險,所以就沒有做,現在表弟都快二十了,說話吐字還是不清楚,孩子大了覺得有缺陷會自卑的,小時候活潑調皮的表弟,現在文文靜靜,沉默寡言。


首先、口吃是什麼,口吃是一種言語流暢性障礙。與正常講話流利的人在頻率和強度上不同、且非自願地重複(語音、音節、單詞或短語)、停頓、拖長打斷。同時在行為上、心理上都會出現一定的懼怕特定音素、字和詞現象。口吃不及時糾正可能會形成頑固口吃,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髮育影響很大的。

其次、口吃如果是不是遺傳性的,那麼口吃最簡單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是克服心理障礙;治療的方法是要加強鍛鍊,言語的訓練,可以讀書,不要怕錯誤;還有就是鞏固性治療,反覆練習,這都是治療口吃最簡單的方式。



最後、發現兒童有口吃症狀後,家長應立即帶孩子找言語治療醫師就診,不應拖延等待失去最佳矯治時機。


果果的媽咪


不知道是多大的孩子?有沒有舌帶方面的問題?如果不是生理原因,父母放寬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這種現象會慢慢變好的。


兒童口吃初期一般發生在孩子 30~36 個月大(平均年齡約 2 歲半)時。兒童口吃一般都在 6 歲之前產生,且在男孩中的發生率更高。在學齡前兒童中,男孩口吃的發生率是女孩的 2 倍,可能與男性身體及語言等方面的發育皆比女性慢有關。一般人口吃的普遍發生率為 1%,而遺傳領域的研究發現,如雙親都有口吃表現,其子女有 60% 的概率發生口吃,雙親只有一人口吃,其子女有 40% 的概率口吃。至於造成口吃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目前仍未有一個明確的理論。

那麼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1.放慢對孩子說話的速度,整理並簡化你所要傳達的信息,給孩子充足的說話時間,成人切忌不要模仿嘲笑孩子的說話。

2.耐心傾聽孩子說話,不要刻意強調孩子的說話方式,增加孩子對說話的自信心,提供孩子無競爭或干擾的溝通情境。對精神緊張造成的習慣性口吃,要培養孩子有信心,沉著,要勇敢,這是糾正口吃的一個重要條件。

3.不要刻意對孩子說“放輕鬆”“慢慢說”“別急”“想好了再說”等話,當你的孩子說話結巴時,勿表現出沮喪或不悅。陪孩子做發音的基本訓練,找出平時發音常有的有障礙的因素,多次重複念讀。

4.不要打斷孩子或替孩子說話,不要在孩子面前和他人談論孩子的說話行為,或批評、糾正孩子的說話行為。

5.擴大孩子的詞彙量,平時可以在無外人的環境下,指導孩子朗讀句子,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比如要求孩子模仿大人的口吻說話,命令孩子當眾背誦兒歌等。


6.不要過早下結論,把孩子送去專門的機構,這對孩子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65% 的口吃兒童在口吃出現後的 1~2年內就會自動康復,康復的平均年齡是 3 歲半。但若到 6 歲以後仍無改善,則需尋求醫生及語言治療師的協助。


助力成長路




西瓜321


建議到醫院檢查一下,諮詢一下醫生的看法。


小彝妹88


口齒不清是在兒童言語發育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發育遲緩,經過及時糾正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不及時消除問題,有部分兒童會慢慢形成不良發音習慣,吐字不清,形成較嚴重的語言障礙,產生閱讀困難,影響學習成績,甚至影響到孩子長大成人後的工作和生活.

指導意見:

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溝通交流,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語言問題時,要引起足夠重視,早期鑑別,尋求醫務人員的幫助,讓孩子在家庭,學校,醫院,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愛護下孩子健康成長


情感歡樂頌2


看在那個階段,如果是學說話的時候應該是正常的;平時做兒保時應該告知兒保醫生!這樣可以早期介入治療!


珍茶先生



開一朵微笑


得看你孩子多大了,我個人覺得三歲半前說話不清很正常,如果再大了還不清楚去醫院看看放心


蝸牛


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去看下醫生,小孩的事情可大可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