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如若融合便無國能敵,可為何李光耀會說:歐洲終將淪為配角?

歐洲如若融合便無國能敵,可為何李光耀會說:歐洲終將淪為配角?

一個國家的誕生和發展都是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得,曾經四大文明古國的替代和消失,如今美國的崛起,中國日益壯大這些都是有理由的。所以變強和變弱都不是在順應自然發展的,上個世紀的歐洲,一直沉浸在彼此爭鬥的硝煙中,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們之間的戰爭能夠波及整個世界,但是這種局面並沒有維持很久,在爭鬥中歐洲逐漸隕落。

二戰是近代世界上規模、傷亡人數最大的一場戰爭,並且給各國帶來巨大的戰後影響,在二戰結束後,歐洲開始反思自己的歷史,為了保證歐洲能發展壯大,他們必須消除各國之間的隔閡,在1951年建立煤鋼共同體,1957年的共同市場,一直到冷戰後的歐盟,真個歐洲似乎進入一個空前團結的局面。

歐洲如若融合便無國能敵,可為何李光耀會說:歐洲終將淪為配角?

歐洲各國並不弱,如果歐洲真的能實現統一,那麼融合後的歐洲所擁有的力量可以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較量,並且局勢不會佔下風。歐洲總人口數要超出美國兩個億, 美國雖然是世界霸主,但是面對融合後的歐洲,美國的經濟體量和領土都要低於歐洲,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解析,這樣的歐洲幾乎是無敵的。

但是李光耀卻在《李光耀觀天下》中這樣說道:面對美國,中國和未來可能成為大國的印度,歐洲終將淪為配角。他為何會說歐洲終將淪為配角這樣的話?歐洲無敵的前提是歐洲可以融合成為一個“歐羅巴合眾國”,但是關於歐洲能否融合還真是一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李光耀的態度更為直接,“不可能”。

歐洲如若融合便無國能敵,可為何李光耀會說:歐洲終將淪為配角?

其實對於目前歐洲的團結,只是一個表面現象,整個歐洲沒有一個統一的經濟部門、外交甚至是軍事,從簡單的貨幣就可以看出他們其實並不統一。歐洲各國的歷史截然不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並且都各自引以自豪,他們是不可能輕易放棄自己幾百上千年的傳統和語言,認可其他國家的文化和語言,這很難,甚至是幾乎不可能。

歐洲如若融合便無國能敵,可為何李光耀會說:歐洲終將淪為配角?

既然無法統一,一旦發生爭鬥,歐洲就不是一堵堅不可摧的牆,而是零散的瓦片,這樣的歐洲,隨著美國、中國,以及可能成為大國的印度的變強,如何不論為一個配角?但是以後身為配角的歐洲,依舊能憑藉過去的積蓄享受屬於歐洲相對高水平的生活,只是不復當年的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