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三角:古代的“鐵三角”,如何影響王朝經濟命脈?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王朝中心便是其政治重心。

秦漢、晉、漢唐、元、明清。

這八大主流大一統王朝中,他們的政治重心大多都沿著西安、北京、南京三大都城,進行中國古代王朝政治重心的轉移。

都城的桎梏

但凡中國古代都城,他們都逃脫不了偏安一隅的宿命。

西安、北京、南京,這三大王朝政治重心的命運幾乎如出一轍。

就連素有“天子守國門”的北京,也同樣面臨著相同的宿命。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這塊平原地帶成為了秦漢唐三朝最為依賴的政治重心。在關中平原的四翼,盤踞著西北蕭關、西南散關、東北潼關、東南武關四座重要的關隘。

政治三角:古代的“鐵三角”,如何影響王朝經濟命脈?

處於四關之中的平原地帶,也因此得名為:

---關中平原。

“雩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

在王朝初期,關中平原憑藉八百里的遼闊平原地帶尚能自給自足。可是,隨著王朝的漸漸發展,這塊平原地帶漸漸失去了農耕能力,更多的時候,關中平原都在鬧饑荒。

政治三角:古代的“鐵三角”,如何影響王朝經濟命脈?

這種情況在漢唐時期更為顯著。

究其根本,其實也不難理解。

關中這塊佇立於天子腳下的土地,毫無疑問具有著強大的吸血能力。所有外圍資源在順利進入關中平原之後,真正能夠享受外來資源的階層,除了皇家子嗣,其實就是遍佈在關中平原京畿周圍的達官顯宦。

“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漢朝時期,自以土地肥沃的關中平原,已經需要巴蜀地區進行經濟輸血。

如果把關中平原看成一個點的話,那麼以這個點為中心的關中四翼,可以形成三個相互獨立的環形供給圈層,這三個環形供給圈層,也是處於整個王朝社會中各階層的重要體現。

政治三角:古代的“鐵三角”,如何影響王朝經濟命脈?

越來越多的剝削階層,將更加的資源集中到個人手中。同樣,西安作為古代一個重要的政治重心,它的吸血能力對於就近地區的吸噬能力同樣讓人恐怖。

皇族、官宦、戰火,這些極具破壞力的因素經過漫長的歲月,足以摧垮一個王朝的政治重心。

所以,唐朝以後的西安,再也未能重新成為一個王朝的政治重心。

因為,關中平原已經無血可噬。


政治重心東移

這個時候,他們最為合適的選擇是走出關中平原,進入一個更為合適的地區,以此來作為一個王朝新的政治重心。

當然,西安想要一下過渡到北京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更為合適的方法是在過渡地帶尋找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政治樞紐地。

洛陽、開封成為一個王朝的政治重心,莫過於此。

其實,晉、唐已經漸漸傾向於轉向中原地區。不僅僅是因為長期的戰亂,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關中經濟已經徹底頹靡,即便給與更加漫長的時間,仍舊難以徹底恢復繁榮的經濟面貌。

說白了,關中經濟已經徹底被漢唐兩個大一統王朝吸噬掉了命脈。

唐朝之後的兩宋王朝,北宋定都汴京(今開封),南宋定都臨安(杭州)。這個時候王朝的政治重心更加東移,可它的基線仍舊是以洛陽為基點,全力進行東移,一直抵達如今的開封。

政治三角:古代的“鐵三角”,如何影響王朝經濟命脈?

元朝時期,這個在北部邊塞成長起來的強悍民族,並沒有深入中原大地,他們將王朝的政治重心安置在瞭如今的北京。

政治三角:古代的“鐵三角”,如何影響王朝經濟命脈?

“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可。”

元朝定都北京,也徹底揭開了古代王朝政治重心的全面東移。

當然,北京也是東移的臨界點。

這段時期,整個東南、江淮地區對於北京進行全面的大輸血。因為北京背靠燕山山脈,即便具有很好的防護作用。

可經濟上的疲軟仍舊是這個政治重心的短板所在。

幸運的是,在北京定都能夠有兩套供血系統:

江淮和東南。

“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這兩大地區很少經歷戰火的摧殘,即便長期進行輸血,生命力依舊旺盛。即便時至今日,江淮、東南地區仍舊能夠高效的完成經濟供給任務。

政治三角:古代的“鐵三角”,如何影響王朝經濟命脈?

政治重心南移

明朝建立以後,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曾經一度想要定都在汴京(今開封)。可開封地處四戰之地,多年的戰火蔓延早已經徹底讓這裡的經濟崩塌。

元朝定都北京之後,洛陽、開封經過長年的經濟大輸血,經濟依舊面臨著和關中平原一樣的政治命運。

最終,明太祖朱元璋無可奈何之下將都城選擇在了南京

可能朱元璋都不會想到,江淮地區、東南地區的經濟復甦能力古今以來,最為強悍。明王朝的戰爭幾乎都在江淮地區打響,可它的經濟復甦能力異常的強悍。

南京作為王朝都城,甚至不需要其他地區進行大輸血,它的自我經濟能力便足以撐起一個王朝的經濟活力。

整個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重心幾乎沿著西安、北京、南京進行漫長的遷徙。

不僅如此,就連都城的衍生政治中心洛陽、開封也在隨著這條暗線規則潛移默化的被動進行東向移動。

這是一個王朝經濟命脈崩塌的必然因素。

中國歷史上大多定都南京的王朝,它的政治命運不會很快被終結,原因大抵如此。

西安、洛陽、開封、北京,在中國古代王朝的歷史進程中,他們雖然是作為王朝都城,可它們自身並不具備強悍的經濟復甦能力。

政治三角:古代的“鐵三角”,如何影響王朝經濟命脈?

戰亂年代中,它們的這種弊端將會更加的凸顯出來。而在南京偏安一隅的各個朝代,則可以憑此一隅之地,控馭天下之半壁江山。

究其根本,江南大地自身的經濟能力足夠強悍,戰火即便能夠摧垮此地的政治重心,可它的經濟復甦能力卻永遠的極其強悍。

古代王朝之興衰,很大程度上都要取決於一個王朝的財政。財政崩塌不僅影響著天下黎民百姓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直接摧毀一個王朝的命脈。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