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切記一點 愛情和婚姻的苦與虧便少一點


坐井觀天,只有一孔之見;登高遠眺,方知人外有人。

我們常說眼界決定格局,格局影響人一生。

而對於女人來說,眼界高一點,才不會拘泥於愛恨情仇,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才會少吃苦與虧。

1)

地鐵早高峰,一對小年輕夫妻,估摸著20歲左右。女孩懷裡抱著約兩個月大的嬰兒,男孩提著2個行李箱。

已是小雪後的北方,他們的衣服卻是初秋的單薄。女孩穿著九分褲露著腳裸,嘴唇乾起一層皮,髮絲枯黃黃的,臉頰沒有一絲紅潤的血色,整個人瘦弱乾癟,很難想象是產後不久。

擠上地鐵,嬰兒啼哭了起來。旁邊一個大叔看不下去了,吼了一嗓子:有孩子,誰給讓個座。

女孩有座後,手忙腳亂撩起衣服,就要餵奶。嬰兒沒及時吃住奶,煩躁地晃起了小腦袋,急得她調整了好幾次喂的姿勢。

安頓好了嬰兒,女孩尷尬地整了整衣服,抬眼時一片茫然。她試著找尋男孩,無奈目光所及之處,皆是黑壓壓的羽絨服。

等到站,她們急忙忙離開。還是那麼稚嫩的眼神和背影,連冷暖還不自知,竟然已為人父母,竟不覺前路難行。

這樣的年紀,該是朝氣蓬勃,書生意氣,談目標談理想長見識的年紀。該是像一塊海綿吸收知識營養,不斷成長曆練的年紀。

可依然還有一些閉塞的農村,女孩十六七輟學,十八九歲時結婚生子,要不務農為生,要不跟隨男孩去城裡打體力工。他們遵循的是父輩的路。

這也是眼界決定的路。

她的環境裡,父母、親戚、鄰居、村裡人,女孩子們都是這樣的成長軌跡。超過20歲就是大齡,就會被人笑話,她們當務之急,彷彿只是嫁人、生產。

於是,她便認為這是最正常也是最好的選擇。她的眼界,也就一直停留在這樣的認知裡。

她肯定也覺力不從心,過早地承擔起養育下一代的責任,卻不知有哪裡不妥。她被眼前時間和空間的世界禁錮著,也會意識到自己的無力與淺薄,卻無法掙脫或沒有實在在的榜樣力量引導。

還未好好了解過外面的世界,還未好好了解過自己,就被推了出去,糊里糊塗又莫名其妙地從小孩變成了小小孩的父母。她們的經歷和悟性決定了她們的眼界,窮其一生,都在為潦草又平常的終身大事買單。

女人切記一點 愛情和婚姻的苦與虧便少一點


2)

擠過高考獨木橋,她好歹也算老家農村的天子嬌女。有個處了6年的對象,卻遲遲不能將結婚提上議程。

她恨嫁的心啊,呼之欲出。

終其原因,是準婆家嫌棄她配不上他兒子。

而所謂的配不上,不過是雙方家庭經濟條件不對等罷了。

眼看,要向第7個年頭耗去。

周圍也有人勸她:準婆婆這般強勢,男友又只叫你忍和讓,你即便嫁過去,日子也不好過呀。

她何嘗不知,幾番相處下來,早已嚐到了準婆婆的厲害,她連絲毫的還手之力都沒有。

但,她不甘心。

她的阿姨,二十幾前嫁到了這裡,二十幾年後成了這裡的人。

這城市戶口的含金量比高考要難上千百倍。

能在這繁華的大都市,落地生根。她願意去妥協,去忍讓,去討好,去忍辱負重。

她真的很能忍。那些不可思議不合理的事,竟讓她熬了過來,熬到了一個日子,一個領證不擺婚宴的日子。

一個朋友說:兩個門不當戶不對的人,兩個生活在不同三觀的人縱使曾經相愛,卻也會被時光帶走往日溫柔,會因彼此眼界的差距而漸生隔閡,在理解和紛爭裡雞飛狗跳,因為婚姻就是一個製造雞飛狗跳的場所。

看到了嗎?眼界。

眼界,只讓你看到男人家的兩套房,看到自己從此能堂而皇之地在這城市立足,能光耀門楣。

而這竊喜和風光,背後是被剋扣的彩禮,是小媳婦的卑微,是隨叫隨到,是被擺臉色,是明顯的不公,是像阿姨一樣熬到沒有了婆婆才得到的。

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裡寫道: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她的無退路里,感情早已寡淡,衡量了自身年齡能力機會,她覺得再也碰不上比這男人條件更實際的了。

她所不知的是,男方的條件在本地人家不值一提,她是男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一邊端著架子接納了她,一邊擺優越的譜給她看,於她彷彿皇恩浩蕩,提醒著她要感恩戴德。

我佩服她的孤注一擲,飛蛾撲火。即便過來人都說,婚前就感覺不妙的,婚後的摩擦只多不少。

但,此刻,誰願意想這些呢?

掰著手指數日子,領證了就萬事大吉,就如願以償。急需一個證明,證明我嫁的不錯,證明我的成功,證明我和這高大上的城市的關係。

男人,像一根救命稻草,揹負著她的希望。她眼裡也再看不到別的風景。於她,這就是一種爭氣:農村的女娃兒在大城市上了學,又嫁給了大城市的人兒。

有時,一個人過於執著,僅僅是因為別無選擇,也不想去找條條大路。終其原因,也許是走投無路,但更多情況是因為眼界太窄。

如果,處心積慮增值自己,活出自己的強悍和優秀,提高眼界,也許哪一天會領悟,自己可以不一棵樹上吊死,自己可以頭髮甩甩大步離開,自己可以不靠著一個男人的良心過活,也不會有沒佔到什麼便宜卻惹了一身騷的風險。

眼界,給了女人底氣和勇氣,在愛情裡寵辱不驚,也自信大膽。

女人切記一點 愛情和婚姻的苦與虧便少一點


3)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婚姻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同。

女人們用眼淚、抱怨、控訴,表達對婚姻對男人的失望和憤憤不平。

可是,真正主動脫離這種危險關係的卻少之又少。

是呀,這場與昨天的決裂雖然痛快,但面對明天,她們想到的是:男人都差不多吧、再找個男人不一定比現在的好、離婚終歸丟人、看在孩子份上...

雖雞零狗碎,但無望的日子照樣一天天過下去。

這自討苦吃,不是眼界的過嗎?

因為眼界,你的視野就在家長裡短雞毛蒜皮,就在婆婆媽媽,就在老公孩子一畝三分地,就在熟悉又無聊的小圈子裡。

而世界從來不只是你身邊的樣子。

像畫地為牢,女人截斷了自己的後路,那條路里有自我、獨立、情懷、事業、視野、賺錢...每一個詞都璀璨奪目。

爛婚姻就像一個爛蘋果:已經爛了,就不要再削啊切啊生氣啊咒罵啊,沒完沒了跟它較勁。

要及時扔掉。

會賺錢的楊冪是不怕離婚的;離婚後的鄧文迪變更漂亮了;馬伊琍的氣場活成了女人羨慕的樣子;隔壁家王小姐的二婚詮釋了幸福會遲到,但不會不來...

那些一哭二鬧三回孃家四冷戰的把戲,那些半夜發喪死纏爛打,那些沒有安全感的糾結,讓女人承受了最壞的。

在一個明朗的下午,裹了件最平常的大衣,不動聲色,出了門,就此別過。

李碧華說:一個人的眼界有多高,她看世界的角度就有多高,變得成熟的因素,不是“得”,而是“失”。失望、失敗、失意、失戀……

離婚之後,成長開始。去看世界,去見識別樣的旅途,去風雨兼程。

女人切記一點 愛情和婚姻的苦與虧便少一點


結語:《先謀生,再謀愛》作者李筱懿說:沒有努力並站在一定高度,不會有選擇的權利和眼界,只有被選擇的境遇和侷限。

眼界是女人的探照燈。有時候看不到,不是因為不存在,只是高度不夠。努力賺錢、學會理財、增長學識、飽讀詩書、多見世面...女人眼界高一點,愛情和婚姻裡曾經天大的事,也可以是滄海一粟。伴隨著理性和成熟,從現象看到本質,才不會拘泥於愛恨情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