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PC大作畫質較早期沒有多大提升,顯卡門檻卻高了很多?這是遊戲廠商和卡商的“默契”嗎?

月夜涼太


硬件進步與畫質前期是相輔相成的,有共同促進,也有相互制約。

近些年來,最起碼在筆者看來,遊戲廠商對畫質依舊在進行近乎極致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所言的追求,是在當年硬件支持的大框架下。

如果遊戲畫面超出了硬件支持,就會誕生又一個“顯卡殺手”,當年的《孤島危機》就是很實在的例子,遊戲引擎與畫面超出了同時代顯卡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

[孤島危機]



題主有言遊戲畫面較早期並未又太大提升,其實這是一種不太正確的看法。

舉個例子,拿EA旗下的《戰地》系列來說。當年筆者剛玩《戰地2》便被它的大戰場吸引了,因為此前我未曾想過什麼樣的遊戲可以開坦克。開飛機,甚至指揮團隊作戰。以當年的眼光看,《戰地2》絕對算得上畫面好,手感好的代表。但把這款遊戲放到現在的設備上運行呢?再拿它和《戰地1》比下,畫面的巨大差異,瞬間就能呈現出來。

[戰地2]



[戰地1]



再舉個例子,以系列遊戲《使命召喚》來說,幾乎每一部都有畫面質量的提升。這也是為什麼COD系列在遊戲時長未增加的前提下,包體卻越做越大的主要原因。場景建模,感情貼圖這部分就佔了龐大的空間。

所以,遊戲畫面一直都是在進步的。並非題主所言的“提升不大”。

再就是問題的後半部分,遊戲廠商與硬件廠商的“默契”。這是很不正確的,且有些陰謀論的意味。

[RTX]



這部分的解答筆者在文章開頭已言明,遊戲廠商與硬件廠商就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係。具體可表現為:硬件發展水平制約廠商製作更精緻畫面,而後者的需求又推動硬件發展。硬件支持後,廠商又在當前硬件水平的大框架提升畫面。

所以呀,這並非什麼默契,而是在市場主導下的一種良性發展。

結語

在筆者看來,如今遊戲的畫質絕非數年前能夠相比,如今看來稀疏平常的設置選項,在許多年前就是聞所未聞的新名詞。而未來,也定會有更多我們不知的新名詞到來。

畢竟,未來已至!

好了。這就是我的看法。你對此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遊戲菌兒


最近幾年畫質較前幾年提升不大,跟顯卡門檻關係不大,一張RTX 2070幾乎能把所有遊戲最高效1080P分辨率吃透,而且NVIDIA絕對還有大招沒放,顯卡不是瓶頸(RTX 2080Ti 4K也幾乎能穩60)。

主要原因是目前主機平臺仍處於“本世代”,“次世代”還未到來,沒有經過“世代”的跨度,主機機能的限制,導致遊戲畫質提升不算很大。所謂“本世代”就是2013年11月,索尼發佈的PS4跟微軟的Xbox One,“次世代”則是下一代主機發布,估計在2020年前後。目前“本世代”主機的顯卡芯片大致在GTX 660左右,提升版的PS4 Pro跟Xbox One X也就GTX 970左右,你要跟RTX 2080Ti比性能,那真是被轟得渣都不剩。

主機遊戲市場,相比於PC遊戲市場,要龐大很多(國內相反),遊戲銷量大部分主要靠主機市場,所以幾乎所有廠商都會優先考慮主機玩家。弄個頂級畫面,不是廠商沒有技術,不是顯卡硬件水平不夠,而是主機機能給你限制了,要儘量穩30幀,不能低過25幀,畫質一旦逆天,10幀那可不是遊戲,而是幻燈片。

所以,也不是遊戲廠商跟顯示芯片供應商的“默契”,相反,為了照顧主機玩家,遊戲廠商反而會盡量壓低配置要求,你看看當初的《刺客信條:大革命》,畫質的確逆天,可是玩家遭不住啊,主機玩家當時可是瘋狂掉幀,苦不堪言;PC更是最低要求GTX 680(13年旗艦)!結果,《刺客信條:大革命》口碑爆炸。

簡單點邏輯就是:主機遊戲市場龐大——主機機能限制——不能把畫質弄得太爆炸。


遊戲主機世代的更替,性能的提升是巨大的,帶來的畫質提升也是巨大的,而“同世代”的遊戲,畫質提升並不大。

比如“上世代”的《刺客信條:黑騎》跟“本世代”的《刺客信條:大革命》,畫質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刺客信條:大革命》放在2019年,這畫質也絕對是頂級中的頂級,可以說《刺客信條:奧德賽》都拼不過。再看看“上世代”的《刺客信條:黑旗》,實在是太寒酸了。。。

“上世代”的《美國末日》,榨乾了PS3的所有機能,碰到PS4的《神秘海域4》,差距一眼就能看出來。

《神秘海域4》及其DLC。

而“同世代”的遊戲,比如“本世代”版本的《GTA5》跟《荒野大鏢客:救贖2》,畫質提升不是很大,很多時候,你都可以在《荒野大鏢客:救贖2》中看到《GTA5》的影子。(圖片不是很明顯,《荒野大鏢客:救贖2》的野外荒野跟《GTA5》的荒野很像)

如果你把“上世代”《GTA4》搬出來一看。。跟《GTA5》差遠了。。。

同樣,“本世代”的《孤島驚魂4》跟《孤島驚魂5》,提升不大。但一對比“上世代”的《孤島驚魂3》。。

《孤島驚魂4》

《孤島驚魂5》

《孤島驚魂3》


總之,為了考慮主機平臺,“同世代”遊戲畫質提升不大,而我們目前就處於這個世代,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各種3A遊戲,畫質提升不大,比如《戰地5》、《古墓麗影:暗影》,《孤島驚魂5》等等。“次世代”的跨度將會帶來質的提升,期待下一代主機吧!


楚悠


遊戲的畫質進化非常快,顯卡的更新一樣快,相比幾年前的遊戲和現在的遊戲,玩過現在的遊戲的話都不怎麼想去玩以前的那些遊戲了,要麼就是懷念以前的遊戲樂趣,才會玩回以前的遊戲。到了現在,各種遊戲的門檻已經逐漸升高,主要還是玩家們追求的遊戲質量也提高了,新的高配遊戲也會帶動新顯卡的銷量。

現大作主攻材質細節

我們也能夠清晰的瞭解到,以前的高端顯卡,都是高頻率,低顯存。畢竟以前的遊戲主要是在畫面上做優化,很少會去在某個細節精細打造,隨著顯卡的更新,大部分遊戲也開始出現打造出一些高材質的材質了。

現在的遊戲整體畫質水平已經非常滿足玩家的要求,為了精益求精,大部分遊戲也開始鑽研那些細小的材質,做到最真實化。所以現在的遊戲對CPU和顯卡都有一定要求了,就連以前最不起眼的顯卡顯存,都變得尤為重要。

材質細節是主流

現階段的遊戲畫面基本成熟,也沒有太多需要改動的地方,部分遊戲渲染已經做得非常到位,接下來主攻的科目當然就是材質細節了,說到材質細節,也是非常吃顯存的,通過調整材質精細度,玩家就很容易看出,某些場景物的花紋多了,也顯得真實了,再也不像以前的那些石頭就一塊模樣,現在連個總是小的紋理都雕刻得很清楚,這也是某大遊戲畫質進一步提升的亮點之一。

人物細節化逐漸形成

現在的遊戲都非常追求真實感,在接下來的幾部大作中,玩家也許都能看到,角色的頭髮會隨著他們走動而飄動,一旦有風吹過來也會隨著飄動,在細節描寫方面也下了很重的一手。

而且現在主要針對的就是物理效果,例如主角觸水之後,整個衣服都會溼透,而且還會有一些水滴效果。某細節描寫的非常細膩不知道玩家們有沒有發現呢~

隨隨便便細節化花花草草都要顯卡的命!

在早期的遊戲中,都會出那麼一些材質MOD,精修整個遊戲世界,再強的顯卡始終都會遇上對手,想要在高特效高細節遊戲中來回跑動,必須要有很強的顯卡帶動,對比現在的2K、4K畫質,GTX1060根本吃不消,GTX1080TI也是勉勉強強。遊戲的真實性打造遠超於顯卡硬件的配置,顯卡發展有限,大型遊戲也要應和顯卡的趨勢才行。

對比現在的遊戲畫質而言,確實看不到有很大的變化,稍微細膩一點顯卡配置要求都會高得驚人!

在《生化危機2重製版》配置設定中就已經能夠意識到,最高畫質特效也得12G以上的顯存,就連RTX2080TI的11G顯存也達不到要求,根本就不在於同一個層次,後面再來個4K分辨率顯卡很可能吃不消,玩家追求的遊戲60頻,不是高配顯卡真的很難做得到。

還有那傳說中燒壞雙路GTX1080Ti的《GTA5》畫質MOD,已經突破遊戲推薦配置的最高界限。在很多遊戲發售時都會有推薦配置和最低配置公佈,在發佈的消息內容配置還是親民的,不會高得太離譜,對於強迫症跑4K和60頻的玩家而言,推薦配置根本就不達要求。

就目前的主流級GTX1060在1080分辨率畫質已經能夠玩99%的遊戲,更高級主流的還有RTX2060,高特效完美運行沒問題,所以玩家在玩遊戲時還得看玩家對遊戲配置設定的程度如何了。如果單單只是為了好好玩一款遊戲,對顯卡的門檻也沒有那麼高,就怕玩家自己全高開走60頻的強迫症所害了。

因為玩家們的追求都不一樣,也有了主流級顯卡和旗艦級顯卡之分,怎麼選擇也是看玩家們對遊戲畫質執著程度了,同時也會推動顯卡商製作出更加高級的顯卡,有需求顯卡商當然會極力供給,在遊戲逐步升級還帶動了硬盤的升級,現在的大型遊戲一出來就30G以上,甚至還有100G,對內存的需求也提高不少。大型遊戲確實是拉高了很多硬件配置的整體水平標準。當然一開始就選低配進行遊戲,不追求高畫質,門檻自然不高!


最後的阿爾法


主要是現在的電腦遊戲畫質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尤其是一些3A遊戲大作的貼圖和陰影已經非常接近真實世界的水平,如果不是第一人稱視角緊貼著畫面來看很難看出瑕疵,而真正決定電腦遊戲畫面達到完美地步的還是光照效果,也就是光線追蹤,但是由於這項技術對硬件的要求太高所以沒有遊戲敢使用光線追蹤,這樣進入了瓶頸期,所以這幾年遊戲畫質提升變慢了。

雖說遊戲畫質提升變慢,很多人還是感覺到了這些遊戲對顯卡的配置要求不斷提高,這主要就是邊際效應的影響,當遊戲畫面達到一個地步之後,再往上提高的感受就越來越不明顯,比如十年前一個遊戲角色可能只需要幾百個三角形來完成,後來提高到1萬個三角形肯定能看出很大的改善,但是提升到2萬個三角形可能就沒那麼明顯了,但是對顯卡的要求確實也在提高,所以如今很多3A大作的畫質提升已經進入了邊際效應期,每提高一點畫質就會帶來配置要求的水漲船高,除非花大力氣去做優化。

我不敢說這裡面是否有遊戲廠商和顯卡廠商內部交易的原因,但是隨著顯卡性能的不斷提升,遊戲廠商也就更敢使用特效了,甚至仗著新顯卡的高性能還會忽視一部分遊戲優化工作,新顯卡倒不要緊,那些還在使用老顯卡的用戶可就慘了。所以顯卡性能的提高間接也會使遊戲開發者變相提高遊戲的配置需求,也就是說軟件和硬件是相輔相成的,如果顯卡性能遲遲不增長或增長緩慢,遊戲的配置需求也不會明顯增長。


嘟嘟聊數碼


科技是在不斷髮展的,目前感覺大部分的3A遊戲畫質已經達到一個瓶頸期,主要的一個點在於遊戲的開發引擎上,如果引擎經歷一次大的更新換代,那麼次時代遊戲畫質必定再上一層樓。

大名鼎鼎的虛幻4引擎

虛幻4發佈於2014年,經過六年的不斷更新,通過該引擎製作出的遊戲引擎依舊可以保持一個極高的水準,最近的一個作品就是《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在實際遊戲體驗上,與上代作品《星戰 前線2》使用的寒霜3引擎相比,肉眼很難分出高下,畢竟一款遊戲主打動作,一款遊戲主打射擊,畫質提升的轉移到了其他方面。

光影追蹤效果成為遊戲主要賣點

新遊戲有沒有光追功能,就成為了遊戲的主要賣點之一,要知道一旦遊戲支持光追,其推薦配置會升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優化的問題,雖然效果驚豔,但是不夠實用。最恨的是老黃為了更好的賣顯卡,將光追效果通過軟件的方式下放到了16系列的顯卡,當然這種效果個人是沒有用過。

現在新遊戲已經不追求畫質的提升了,除了上文中的光追效果,更注重細節的設計,比如環境的光影細節、人物面部細節和服飾、玩法內容的豐富等;前兩者居多,這也是顯卡門檻逐漸的提高的一個原因,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老黃以及AMD需要賣顯卡,某新遊戲正式發佈的第二天,英偉達的驅動程序就會推送針對此遊戲的更新,沒有人會相信顯卡廠商與遊戲廠商之間沒有合作。



隨想錄遊戲Plan


其實還是有區別的,但是如果你是一個玩家,這幾年每個3a大作都一個一個玩過來就不會感受的那麼明顯了,舉個例子就是你天天和你室友住一起,他一天胖10克最終胖了十斤,你也不太能看的出來。

不過還有類似全境封鎖1和2,其實大體的畫質是沒有什麼差別的,但其實仔細看2的各類細節的話,是會發現它比1更豐富了,而且這裡細節豐富我要說一句,好多人感覺細節豐富不代表什麼,但其實不是的,因為任何的細節素材都是平面的,比如草啊山啊,想要增加細節或者讓他變得立體一點需要添加的素材數量是巨大的,一個2d草片想變成一個看上去立體一點的草圖就需要3000多張一樣的素材才能實現,這其實帶給gpu的壓力是很大的。

還有就是一些新的技術比如光線追蹤,雖然只有三個遊戲,但對遊戲畫質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甚至可以說變得更加真實了,在加上現在更多的玩家喜歡追求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屏,所以大家也能看到一個尷尬的局面就是4k分辨率的星戰前線2光追演示只有一個2080ti跑了下來,剩下的卡顯存都直接爆了。想要大幅提升畫質?廠商是能做的到,但能跑得動顯卡你也未必買得起啊


LCSWEI


最明顯的是分辨率提升,因為畫面還是1080p下玩主流遊戲已經不足以能忽悠出去暴利的高端顯卡了,在1080p下只用AMD.銳龍核顯都能吃雞呢(優化特垃圾的遊戲),包括運行主流骨灰級大型單機遊戲也能,這還算僅僅是AMD辦公機型的表現而已,知道真相的小白很少罷了,為了進一步拉大市場需求擴大利潤,只有增加分辨率……給硬件商帶來好處是需求更大的顯存來支撐(顯存顆粒供應商之一韓國三星開心了 比如吃雞火爆的那個2017年,一塊顯卡都包賺一千搓搓有無)


吉林微電腦


顯卡商和遊戲商有協議,可以根據價位負優化,


李暉199


現在真正頂級大作特效全開的畫質比上代好太多。以前ps3玩合金裝備4gta4感覺是電影畫面一樣,等看到支持光線追蹤,4k的畫面演示才發現畫面已經上升到另一層次,最終幻想高材質版本要達到100多G,畫面提高並不是多邊形數目的增加而是光線在物體表面更復雜的散射,空氣中的粒子感應。英偉達新顯卡6000元左右就可以支持真正的光線追蹤。


風之旅人80


第一,PC版的遊戲太容易破解,賺不到錢自然不會投入財力去開發,還不如大力發展主機和手遊更賺錢。第二,受制於引擎。現在最牛的寒霜引擎生成的圖像也就那樣,為了節約顯卡資源,貼圖都是能簡化就簡化,自然畫面就感覺不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