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尸体解剖出现痰栓是怎么回事?

中医曹一


2020年2月《法医学杂志》预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报告指出: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对照复阅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见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以左侧为重,双下肺可见纤维条索影。结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 SARS 明显。

而在重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会用到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但呼吸机由于影响气管原有气管纤毛的摆动清除功能,气道内细菌不能被集体抗菌措施清除,也不能被抗生素杀灭,并易随着喷射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或通气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气道,所以本身存在引起痰栓的可能。

在治疗上如果黏液成分没有化解,单纯用给氧的方式,可能达不到目的,有时候会起反作用。正压给的时候可能会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广,会加重患者的缺氧。所以在临床上先化痰、吸痰、清理呼吸道、再进行给氧支持才更有效。从最近大量的病例分析中也发现,危重症病人的死亡率高达60%以上。通过尸检证实,痰栓形成不利于呼吸机的氧有效抵达肺泡,导致呼吸机存在无效通气。


Angel856


新冠尸体解剖出现痰栓是怎么回事?还有人问新冠肺炎死者肺部有大量痰栓,痰栓导致缺氧是死因吗?这些问题下面给大家一一回答。

目前尸检观察报告是肉眼观察结果

2月28日,第一份观察报告:即将发表在2020年2月《法医学杂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预出版版本)。这是1例尸体解剖肉眼观察结果。《报告》的通讯作者正是刘良教授及其团队。

▲法医学杂志2020年新一期的网上预印版

该文作者身份均为法医,尚无病理学者参加。结合标题解读,这份报告记录的仅为法医肉眼观察部分,而非更加深入的病理解析后的结论。

▲刘良教授接受央视新闻采访

在2月24日,央视记者专访了刘良教授,他透露自己率领团队解剖的9例遗体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但年龄偏大,多在60-70岁,年纪最大的超过80岁,最小的是52岁。

报告显示,刘良的法医团队观察到本例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

报告认为,尸体检验肉眼所见双下肺纤维条索影,和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见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的影像学改变分布情况相符合,且病变进一步进展。考虑影像学所见磨玻璃状影与肉眼所见肺泡灰白色病灶对应,提示COVID-19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

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已完成11例,据首份观察报告,肺部深处多粘液的情况,对临床治疗的化痰、排痰方案决策有帮助,对多器官的深入影响仍待进一步检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