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渾身長黑痣,媽媽捐皮做手術,肚子、臀部的皮膚都割光了,還不用止疼棒

郭立青是行唐縣只裡鄉習村的一位農家媳婦,她生兒子小剛(化名)是2007年,那時她已經三十五歲。可是孩子一生下來渾身上下就長滿了大小不一的黑痣。

孩子渾身長黑痣,媽媽捐皮做手術,肚子、臀部的皮膚都割光了,還不用止疼棒

配圖,圖文無關

醫生說,這是一種先天的黑色素病。“哦——”聽了醫生這句話,郭立青才喘出了心底驚懼的那口氣:“不就是粘了一身黑豆粒粒嘛,穿上衣服遮蓋住不就行了,一個破小子家也不圖啥好看。”

不料,醫生接著說:“如果發展下去,黑痣就會變成皮膚瘤。”“呀!會變成瘤子啊?”郭立青剛才喘出去的那口氣又提了上來,“不過,有不少人也長瘤子,只要不長滿臉也行。”

這時,醫生的臉色沉重起來:“可是,再後來,就會癌變!”“什麼?癌變?”一聽見這個“癌”字,郭立青突然又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老天爺,咋就會這樣啊?!”那臉色就像半夜裡撞見了魔鬼。

緩了老半天,郭立青才想起來問醫生:“那,那那,那有辦法治不?”她好像凍得渾身發抖。

醫生說:“目前治療的方法,就是將長黑痣的地方全都連皮割去,然後移植皮膚。”

聽了醫生這話,郭立青就像一個落水的人看見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但又不知道能不能抓住。

郭立青垂下了頭……

孩子渾身長黑痣,媽媽捐皮做手術,肚子、臀部的皮膚都割光了,還不用止疼棒

配圖,圖文無關

轉眼兩年過去了,小剛(化名)渾身的黑痣上長出了毛髮,竟有一寸來長;再後來,事情更奇怪:長毛的皮膚夏天不出汗,但溫度很高。直到有一天,郭立青發現,小剛(化名)身上的部分黑痣已經鼓起包,成了皮膚瘤,還有的已經起成了泡。

郭立青嚇得趕緊抱著孩子去醫院。醫生說,只有割去黑痣,移植皮膚。“那得多少錢哪?”郭立青趕緊問了一句。她這樣問,並不是捨不得花錢,而是她家裡很窮,實在沒有幾個錢。

醫生眯著眼睛算了算:“現在做這種手術,所需的皮膚大多是從美國進口的,是處理後的真皮,可以直接移植成活,但價格很貴,整個手術下來,最少要五六十萬元。”

一聽這話,郭立青蹲到了地上。

孩子渾身長黑痣,媽媽捐皮做手術,肚子、臀部的皮膚都割光了,還不用止疼棒

配圖,圖文無關

別說是五六十萬元,就是五六萬,對她這個貧困之家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郭立青抱著小剛(化名)回到家,坐在昏暗的屋子裡,半天沒動靜。那天晚上,她愁得一夜沒閤眼。第二天早晨,她在鏡子裡第一次看見自己頭上有了不少白髮。

“再窮也得救孩子!”郭立青暗暗下定了決心。

郭立青開始四處奔波,八方詢問,終於在熱心人士的聯絡下,找到了北京某整形醫院。剛巧,醫院和美國“天使媽媽”基金會有一個合作慈善項目,基金會捐給了小剛(化名)三萬元。空軍總醫院又決定:減免小剛(化名)百分之七十的手術治療費用。

但是接下來為小剛(化名)移植的費用,還差得很多很多。愁雲又籠罩了郭立青,她的眉頭鎖成了疙瘩。

孩子渾身長黑痣,媽媽捐皮做手術,肚子、臀部的皮膚都割光了,還不用止疼棒

配圖,圖文無關

主治醫生對郭立青一家非常同情,為她想出了一個最省錢的方案:割掉小剛(化名)患病的皮膚後,再割取他自己的頭皮,分成小塊,進行移植,讓它生長、擴展直至覆蓋整個傷口。郭立青一聽,臉上的愁雲飄散了一些,眉間的疙瘩也小了一些。醫生接著說:“移植的皮膚,外面還需要加蓋一層大塊的皮膚保護,才有利於移植成功。”

外層起保護作用的大塊皮膚從哪裡來呢?這又成了難題。 醫生說:“可以考慮用豬皮,但效果不好。最好是用人的皮膚。”郭立青一聽,就本能地說:“割我的皮吧!”

2010年6月23日,郭立青和小剛(化名)被同時推進了手術室。

孩子渾身長黑痣,媽媽捐皮做手術,肚子、臀部的皮膚都割光了,還不用止疼棒

配圖,圖文無關

醫生在郭立青身上一共割下兩千多平方釐米皮膚,她的整個胸腔以下、腹部、兩肋、臀部的皮膚都被割光了。媽媽的皮膚,覆蓋在了兒子身上,就像她十月懷胎時包裹著兒子時一樣。

手術成功了, 然而,麻醉藥的效力過去了,術後的疼痛全面襲來,像針扎,像油炸,像刀割,醫生看到郭立青太過痛苦,就建議使用止疼棒。郭立青問:“一個止疼棒多少錢?”

醫生說:“四百多吧。”

郭立青馬上說,那就別用了!就這樣,手術後的郭立青只輸了四天液體,一個止疼棒沒用。 事實上,在術後的一年時間裡,郭立青一直在忍受著。晚上根本不能安眠,半夜疼醒,不敢翻身。她對丈夫說,“什麼時候,我能踏踏實實地睡覺,就好了……”而到了白天,郭立青彎不下腰,也蹲下去,就像一根直直的木杆。孩子的皮膚在一天天好轉之中,但是郭立青的肚皮表面皮膚卻留下了很深的疤痕,難看且疼痛難忍。

孩子渾身長黑痣,媽媽捐皮做手術,肚子、臀部的皮膚都割光了,還不用止疼棒

郭立青身上的疤痕

第一次手術後,郭立青把小剛(化名)送到了縣城一家幼兒園,她忍著疼痛每天親自接送。按照醫生叮囑,每天需要給小小剛(化名)洗澡,同時要調配一種藥水浸泡。這種藥水是進口貨,很貴很貴,每天需用五瓶,但已經債臺高築的郭立青實在負擔不起,每天只能用一瓶,即便如此節省,小小剛(化名)每天的消費也要四百多元。

為了孩子,郭立青把家裡的小麥賣了,把玉米賣了,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賣了。

郭立青和小剛(化名)的故事感動了社會各界人士,很多人捐款捐物。兩年之後小剛(化名)接受了第二次植皮手術,這一次郭立青把大腿兩側的皮膚再一次植給了孩子,又一次的錐心之痛讓郭立青重寫了母愛的偉大。

■文/改編自《善行啟示錄》,原標題為《母愛如海》(李春雷 李錚 著 河北出版傳媒集團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孩子渾身長黑痣,媽媽捐皮做手術,肚子、臀部的皮膚都割光了,還不用止疼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