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安家老严夫妻,生活永远比电视剧更狗血

电视剧安家里有一对老严夫妻在上海开了一个包子铺卖包子,卖了几十年包子加省吃俭用,租住在几平方的小破屋,终于攒下三百万给儿子在上海买了一套房算在城市扎了根。

现实版安家老严夫妻,生活永远比电视剧更狗血

签买房合同的时候,儿子让加上儿媳妇的名字,说怀孕了都是一家人了,两位老人虽然有点犹豫但是听说儿媳妇怀孕了一开心二话不说答应了。当时看到这段心里不禁咯噔一下,生怕之后会出什么变故,没想到过了二十集,老严夫妻的不幸的结局还是来了。

现实版安家老严夫妻,生活永远比电视剧更狗血

老严夫妇准备去照顾怀了孕的儿媳妇,退了出租房带着全部家当老两口骑着三轮车去投奔儿子,扛着大包小包敲开门却发现是打扮时髦的亲家母开的门,开口闭口进来坐呀!吃了饭再走呀!俨然一副主人家模样,老两口愣在当场,儿媳妇对两人的到来不搭不理背过身去了,儿子最后也只是撂下一句:“你们先回去吧”。老严夫妇只好扛着大包小包离开,那一句回复儿子的“好”,包含了多少心酸泪我们不得而知。

现实版安家老严夫妻,生活永远比电视剧更狗血


现实版安家老严夫妻,生活永远比电视剧更狗血

最后无处可去的老严夫妻只能挤在包子铺里将就,但是因为食品安全规范的问题包子铺不能住人,包子铺被执法人员查封,还因为健康证过期要被罚款500元,没钱没住处的老严夫妻再一次走投无路。

现实版安家老严夫妻,生活永远比电视剧更狗血


现实版安家老严夫妻,生活永远比电视剧更狗血


现实版安家老严夫妻,生活永远比电视剧更狗血

现实中这样的父母有吗?我以前以为只是个例,直到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才发现老无所依是多么现实的一个问题。我那八十几岁的外公外婆,勤劳淳朴的乡下劳动人民,在孕育养大了4个子女后在今年大年初一被小儿子媳妇冷嘲热讽的逼回之前租住的十平米破旧老房子里。老人身体不好 ,可是她的心里比身体更难受万倍吧,忙了一辈子没想到临老了住在儿子家还要受气被轰。

事情要从老人的大儿子说起,两位老人操持完大儿子的婚事成家后,大儿子被大儿媳串掇着分了家,分家后直接断了来往多年来直接连赡养义务都不尽了。小儿子排行老三,当时我妈妈还没成家,老两口和我妈妈上班攒下的那点钱大家齐心协力在乡下盖了个楼房,后来我妈妈嫁出去成家,小女儿一直在外读书后也在城市成家,此楼房后来一直是小儿子一家和两位老人居住。

乡下习俗都是老人跟着儿子居住,女儿尽其他赡养义务,毕竟老人为儿子付出的也比女儿多很多。其他不说帮小儿子带孩子烧饭三十几年没有功劳苦劳总有吧,更不要说平常种地种菜养鸡养鸭贴补家里,我们过年过节送去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会落在老人手里。如果事情到此也算相安无事,但是前年小儿子要拆了老房子去农村社区里建新房,政策是所有老房子包括一间草棚都要拆掉的不然不合规定。小儿子在镇上租了房子过渡,两位老人舍不得那一亩三分地和那些鸡鸭在村里其他人的老屋租住下来,好就近去地里照顾一下。租的破旧老房子夏热冬冷,蚊子蛇虫。既没空调也没热水想说就是暂时过渡下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去年年底小儿子房子终于造好了,过年前还办了热热闹闹的乔迁宴,赴宴那天看到老人房间虽然不大,但也干净亮堂,不禁为两位老人高兴,终于住上像样的房子了,没想到乔迁宴办完可能在觉得亲戚前装的孝顺也够了,小儿媳妇的嘴脸逐渐露出来了,各种刁难老人,吵架没好脸色,闹到年初一老人高血压都犯过两次了决定还是搬回租房去,可以不受气好受点,话说小儿子也是个没话语权的做不得任何主,所以每个不被善待的老人背后总有一个或狠心或懦弱的儿子。

老人也不对其他人吱声,就默默搬了,因为疫情原因今年也没像往常一样去拜年,后来打电话时说漏了才知道这件事,拿了点口罩酒精买了点肉和鱼去坐了会,老人现在身体还好就是估计心里难受得紧了。跟小儿子交涉,嘴上说的都是漂亮话,家庭问题又做不了主。这么些年来两位老人大大小小的手术费用基本都是两个女儿出的,老人生活能自理不知道还嫌弃什么,更不要说以后万一有个磕磕碰碰的更指望不上了。

最主要全家缺一个能动手不吵吵的人,不然能直接治治小儿媳妇估计也会好点。大家越是善良好说话越是被欺压的越狠,临走老人跟我说她有口罩的,是那种棉布的口罩,我说就戴我拿来的那种,棉布的没有效果。老人接着说年三十前村里每户人家按人口发了口罩,他们一共得了五个口罩,被赶出来前老人说小儿子他们比较用的上,一个没留都给了小儿子他们。听到这里我都想替老人问问他们有没有心,会不会痛。

都说这个电视剧太过于真实,但最真实残酷的永远是生活啊!中底层社会的生活艰难永远比电视剧还惨,所以最后变得不是社会,而是人心。愿所有人都能很幸运,老了能被人照顾,希望善良的人们最后都能获得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