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手握40萬重兵,為何兵敗西北,蔣介石又怎樣護短?

胡宗南是近代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胡宗南生於1896年,祖籍浙江寧波,原名琴齋,字壽山。年輕時追隨斧頭幫的王亞樵。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925年畢業。後來參加北伐,逐漸成為蔣介石的心腹,位列"十三太保"第二位。

胡宗南手握40萬重兵,為何兵敗西北,蔣介石又怎樣護短?

1937年,胡宗南任國軍十七軍軍長,後來還擔任了第一戰區司令,手握40萬重兵駐守陝西,號稱"西北王"。

胡宗南進入甘肅以後,立刻對紅軍進行猛烈的進攻。當時紅軍長征才剛剛結束,兵力只有3萬人左右。面對胡宗南的兇猛攻勢,彭德懷挺身而出,擔任起前敵總指揮兼政委的重任。

此時情況已經萬分危急,紅軍已經退到了靖遠,再退中央總部就要暴露了。國共雙方的目光都死死地盯在靖遠,決定生死存亡的一戰就要到來了。

胡宗南手握40萬重兵,為何兵敗西北,蔣介石又怎樣護短?

彭德懷在靖遠佈下口袋陣,希望引誘胡宗南進入陷阱,胡宗南卻狡猾地兵分多路,拿下靖遠。胡宗南以為勝利在望,放鬆了警惕,希望一舉拿下延安。

彭德懷只能背水一戰,再次在山城堡設伏。胡宗南手下的丁德隆七十八師,大意冒進,進入了伏擊圈。隨著彭德懷一聲令下,紅軍從四面八方衝了出來,一舉殲滅敵軍兩個旅和一個團,除少數部隊突圍,敵軍幾乎被全殲,這完全打亂了胡宗南的計劃。

不久之後,雙十二事變爆發,山城堡之戰的勝利也成為了促成事變的一個重要因素。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挑起內戰。1947年,國軍的全面進攻戰略失敗,只好轉入重點進攻戰略,準備重點進攻山東和陝北

胡宗南手握40萬重兵,為何兵敗西北,蔣介石又怎樣護短?

毛主席曾稱讚熊向暉:"一個人能頂幾個師"。

蔣介石飛到西安見胡宗南,計劃奇襲延安。胡宗南的秘書熊向暉是周總理早年佈局的重要地下黨員,他急忙把情報秘密送往延安。

毛主席面對這樣緊急的情況,絕妙地指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胡宗南大軍興沖沖地趕來,面對的卻是一座空城。

在隨後的一年中,胡宗南一直找不到紅軍的主力部隊,拿下了延安之後,胡宗南好好在蔣介石面前吹噓了一番。但除了讓自己升了官,對戰局並沒有實際的效果,反而使得主力被牽制在延安附近。


胡宗南手握40萬重兵,為何兵敗西北,蔣介石又怎樣護短?

蔣介石和胡宗南

面對胡宗南的20萬部隊,彭德懷只有兩萬西北野戰軍,利用遊擊運動的方式,連續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三次戰鬥的勝利。面對失利,胡宗南採取了戰略守勢,彭德懷見胡宗南不主動進攻,立即提出了新的戰略。兵法有云,攻其所必救。而圍點打援,向來是紅軍的拿手好戲。

紅軍以張漢初為誘餌,吸引胡宗南派兵救援,胡宗南果然上當,派出劉勘的三萬大軍救援,彭德懷佈下天羅地網,一舉全殲了二十九軍。再回頭乘勝拿下宜川。之後,雙方各有勝負。但勝利的天平已經明顯的偏向了紅軍。

1949年4月,胡宗南撤到浙江溪口,5月,西安解放,1950年3月,胡宗南無奈飛往臺北。

胡宗南手握40萬重兵,為何兵敗西北,蔣介石又怎樣護短?

胡宗南晚年曾感慨地說:"我有兩個剋星,如果周恩來是我的政治剋星,那麼彭德懷則可以說是我胡宗南的軍事剋星。"

包庇彈劾

1950年,監察院內李夢彪等50多名監察委員,聯名對胡宗南提出彈劾,彈劾胡宗南"受任最重、統軍最多、蒞事最久、措置乖方、貽誤軍機最巨之胡宗南,一無處分,殊深詫異。"大意就是你胡宗南帶兵數量最多,時間最久,把仗打成這個樣子,必須要承擔責任。

蔣介石視胡宗南為心腹愛將,不願意讓人動他,但也不好直接出面。六個月後,國防部軍法處宣佈彈劾不成立。最終,胡宗南憑藉著蔣介石的包庇,彈劾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