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被杀时,大骂结拜的秦琼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用户69288570


原因有三个,一是秦琼等人极力劝降单雄信等人,让单雄信心里很不舒服。二是秦琼等人带走了他妹妹,唯一的亲人也要与自己为敌。三是舍不得死了。

一个一个说,单雄信与李渊有血海深仇,而单雄信又是什么人,绿林扛霸子,一生侠肝义胆,忠义两全,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认贼作父?即使大家各奔前程,兄弟有更好的选择我不拦着,但是你别老劝我一起,难道众兄弟不知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吗?秦琼再怎么好的人设最后不也要和杨林决一死战吗?同理可得,堂堂单雄信会认贼作父?所以第一骂,虚情假意不懂兄弟。

第二个,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以后,成家立业,也有了媳妇,刚开始大家都在王世充这里,如果要走,不拦着,可是偏偏带走了他妹妹,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以后在战场上可能就是敌人了,一别也许就是一生,心里肯定不爽。

第三个就是他不想死了,有了媳妇有了孩子,奔波了一生都是和兄弟们过,终于娶妻了,那种生活是他从来没有的,曾经视死如归,最终抵不过家人,心中有了羁绊,然而众兄弟们并没有死保他,想当年他可是冒死放了大家,结果连死都没见着面。

这是我认为的,欢迎讨论。


小陈陈说电影


在隋唐演义中,单雄信是个悲剧人物,作为九省的绿林总瓢把子,曾经是何等的风光,但后来因为宁死也不降唐,最终落个身首异处。

他为人仗义疏财,很讲哥们义气,这位义薄云天的汉子,被绑到了法场上后,众兄弟轮流过来敬酒,而他却只喝了程咬金敬的酒,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又细细看了一遍隋唐演义。

一、程咬金敬酒

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程咬金拿着一个大海碗,走到他的面前,从酒缸里舀出一碗酒,递到他的嘴边,单雄信想也没想,就把酒喝了,然后问程咬金,二哥在哪,他所说的二哥就是秦琼。

贾柳楼结义时,在四十六位兄弟中,秦琼排行第二,徐茂公排第三,单雄信排第五。众兄弟之中,单雄信最看好就是秦琼,他和秦琼,在江湖上一直被人并称为,忠义无双秦叔宝,义薄云天单雄信。

程咬金听单雄信问起秦琼,于是告诉他,二哥押运粮草去了外地,原来徐茂公知道秦琼讲义气,而单雄信有恩于他,怕处决单雄信时,他会接受不了,会生出事端,所以特意以押送粮草为名,安排他去了外地。

因为他送粮的地方在百公里开外,就算他得知消息,也很难赶回来了。单雄信听了,为不能见秦琼最后一面,深感遗憾,虽然他心中有很多恨,但对程咬金的却没有。

老程这个人是个大老粗,整天大大咧咧,也没什么心眼儿,他们弟兄的关系一直还可以,据说老程还当着单雄信的面,大骂了他那些忘恩负义的兄弟,让单雄信听了还有点小感动,因此就喝下了他敬的酒。

二、徐茂公敬酒

老程敬完酒后,徐茂公又走了过来,他含泪叫了单雄信一声五弟,端起酒来很伤感地地说,喝了这碗酒,来世他们还做兄弟。

单雄信对徐茂公有一肚子意见,当徐茂公把酒端过来时,他把头高高地昂起来,念了一首诗:走遍天下游遍洲,人心怎比水长流,都说桃园三结义,哪个相交到白头。

读完这首诗,他很痛心地质问徐茂公,为什么要将叔宝和咬金带走,甚至连罗成都不留给他,都怪自己瞎了眼,认徐茂公当兄弟。

原来,当初瓦岗兵败,徐茂公投了唐营,王世充为了留住单雄信,让自己的女儿抛绣球招亲,故意将绣球抛给他。

而单雄信和李唐有仇,李渊不仅误杀了他哥,还血洗了二贤庄,将他的老婆孩子都杀了,他也想借王世充的力量找李渊报仇,所以就娶了王世充的女儿,投靠了王世充。

秦琼、程咬金和罗成当时无处可去,听说单雄信在洛阳,就来投奔了他,得到三人,单雄心本满心欢喜,可没想到,在徐茂公的劝说下,秦琼等人又改投了大唐。其实,秦琼等人投唐的真正原因,是不耻王世充的为人。

徐茂公见单雄信如此怨恨自己,又想起他们兄弟在瓦岗聚义之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情形,心中很是难过。

于是在地上捡起一个瓦片,从自己胳膊上割下一块肉,递到单雄信的面前哭着说,今日有酒,又岂能无肉,自己虽不能随他而去,但这块肉请他吃了,这样他们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单雄信听了,低头咬起那块肉,嚼了嚼咽了下去,徐茂公再次劝他投降,单雄信坚持说忠臣不侍二主,徐茂公这才凄然而去。

三、罗成敬酒

当罗成过来敬酒时,单雄信直接一口痰吐在地上,他之所以不喝罗成的酒,是因为罗成实在让他寒心,罗成在洛阳病重之时,他亲自给罗成端汤喂药,对罗成照顾得是无微不至,还把他的妹妹单冰冰许配给了罗成。

没想到,他独闯唐营之时,却被罗成生擒活捉,让他颜面尽失,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都说小白脸子,没有好心眼子,此话果然不假。

别说他对自己,就是对他的干爹定彦平,又何尝手下留情,他从定颜平那里偷学来,单枪破双枪的秘诀,结果老将军也死在他的枪下。

罗成敬完酒后,就掷出令牌,下了处决命令,当单雄信人头落地,众英雄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据说,单雄信临死前,曾诅咒罗成不得好死,后来,罗成遭李元吉和李建成陷害,在紫金关外身陷淤泥,被刘黑闼的手下万箭射死。

其实,罗成并不像单雄信说的那么坏,罗成和单雄信,自从受程咬金挑拨,在秦母的寿宴上打架以后,两个人看对方一直都不顺眼,所以单雄信才只记罗成的坏,他当初悉心照顾罗成也是有目的,是想留住罗成对付李唐。你感觉罗成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小小嬴政


在演义里面,单雄信是隋末的绿林好汉,在一帮结义兄弟里排行第五,是个很有信义的人物,而且他武功也极好,受到兄弟们的敬重。他曾经是山西的一个富裕的庄主,但是因为结交了诸多兄弟,又因为程咬金等人被抓,所以和官府做对,无奈造反。在此之前,秦琼落难的时候,他也曾经多次帮助过,甚至帮他摆脱了被关押的灾祸。总之,这个人很讲义气,多次帮助过很多兄弟。


后来他们先去了瓦岗,后来瓦岗的众兄弟又向李密称臣,但是众兄弟拼命抢来的东西,却被他换了老婆,于是单雄信觉得不爽,就弃他离去,投奔了王世充。此人早就听了他的名气,为了拉拢他故意将绣球抛给他,然后将他招为了女婿。其实他还有一个哥哥,当年被李渊误杀,因此两家结下了大仇。本来这种仇就不好解,再碰上单雄信这样极重情义的人,更是难以解开。单雄信也知道王世充不是个能成事的人,但他只有自己难以报仇,只能依附王世充,期待未来在战场上擒获仇人,将其击杀,好报当年杀凶之仇。

后来瓦岗的其他兄弟也陆续离开,他们来了找到单雄信后,不久就觉得此人难成大事,为了自己的前途,纷纷离去,都去投奔了李世民。后来两军对峙,单雄信统兵前来应战,而李世民则派出罗成帅军抵挡。罗成此人不但单挑厉害,还破懂兵法,随便使了个诈,多久俘虏了单雄信。秦琼也是个很看重情义的人,他之前受到过单雄信的诸多恩惠,这些恩情心里记得清楚,所以他很想救五弟。但是李世民是知道他们的渊源的,于是就让他去运粮,将他支开。


不久后,单雄信被绑起来,临刑前,李世民为了考验众人的忠心,于是让他们去给单雄信敬酒送行。

第一个上去的是李勣,结果单雄信痛骂他一顿,说他当年把些好兄弟都给带走了,连秦琼这样的好兄弟都没给留下,罗成都被拐跑了,关键是你投奔谁不好,还投奔了自己的仇人。所以单雄信对李勣恨极了,而李勣也自知理亏,想到当年众兄弟在一起多么畅快,于是割了肉给他吃,说来生再做兄弟。

第二个上去的是罗成,结果他根本不喝,开口就大骂。其实罗成确实不够意思,当年单雄信对他非常好,他生病了人家一直照顾,更把妹妹都嫁给了他,可他却带兵和自己作对,还设计俘虏自己。罗成惭愧,于是愤愤离开。


最后一个是程咬金,因为被砍头的不是他,所以他觉得没啥大不了的,端了一碗酒,很潇洒地说:来吧,喝了就上路,来生杀个痛快!结果单雄信还真信了,连喝两碗,然后就被砍了头。

为何只和程咬金的酒呢?因为他觉得这个兄弟最是憨厚,没心机,他说的话也敞亮。但是他却不知道,当年他和罗成的仇恨,就是这家伙挑唆的,这是个蔫儿坏的人!


小镇月明


瓦岗寨的兄弟们,曾经学习桃园三结义的情谊,结拜为兄弟。所以单雄信跟秦琼、程咬金等人的关系,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

可是后来瓦岗寨成了李密的天下,导致英雄们分道扬镳。其中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而秦琼、程咬金等人则投靠了李世民。

单雄信难道不知道王世充是个不可成大事的人吗?他当然也知道,但是他没有办法,他是不可能投降李世民的。

秦琼等人一直在央求单雄信跟着他们一起投降李世民,可是单雄信一口回绝了他们,因为单雄信跟李世民的老爸李渊可是有血海深仇的。

单雄信的大哥就是被李渊给射死的,所以单雄信一直想要找李渊报仇雪恨,怎么可能会投降李渊呢?

秦琼这些人明知道这一点,可是他们选择了李世民,也就等于是背叛了单雄信。这也是非常无奈的事情,毕竟跟前途比起来,好像兄弟情义不值一提。

\t为什么单雄信要在临死前大骂秦琼等人无情?

秦琼是单雄信的好兄弟,两个人是有过命交情的,所以一直以来单雄信都非常相信秦琼。可是问题来了,瓦岗寨解体以后,他们却分道扬镳了。

原因很简单,单雄信打死也不肯去投靠李渊,而秦琼和程咬金却觉得当时的诸侯当中,只有李渊是比较有机会一统天下的。

这就造成了兄弟之间的第一次反目,单雄信是希望秦琼等人跟着他一起投靠王世充的。秦琼当时的确也投靠了王世充一段时间,但是问题来了,秦琼觉得王世充的确不是个东西,所以执意要离开。

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离狐徐世勣家于卫南,年十七,有勇略,说让曰:“东郡于公与勣皆为乡里,人多相识,不宜侵掠。荥阳、梁郡,汴水所经,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资。”让然之,引众入二郡界,掠公私船,资用丰给,附者益众,聚徒至万馀人。---《资治通鉴》

无奈之下,单雄信只好想办法放自己的兄弟离开,这一次虽然兄弟之间没有反目,但是彼此的目标已经不同,所以将来铁定会在战场上遇到。

单雄信明知如此,却依旧放秦琼等人离开这里,这足以说明单雄信对得起小关羽这个称号,他的确是义薄云天的好兄弟。

而后来李世民击败了王世充,下令将王世充手下的将领全部处死的时候,秦琼却不知所踪。很多人为秦琼辩解说当时把他调走了,但是战败王世充这种大事,秦琼没有任何理由不知道。

王世充战败以后,那单雄信铁定是有生命危险的,可惜秦琼始终都没有露面。这就是单雄信觉得秦琼不讲义气的地方。

\t单雄信是吃了徐世绩的一口肉上路的。

当年结拜的时候,除了秦琼和程咬金,其实还有一位徐世绩。徐世绩是真的讲义气,当得知李世民要斩杀诸将的时候,徐世绩立刻向李世民请求希望放过单雄信。

可是李世民执意不肯,徐世绩只好满眼泪水地走到单雄信跟前,他亲手剜下自己的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了,表明自己从来没有忘记过当年的兄弟情义和誓言。

单雄信吃了那块肉以后,没多久就被李世民给杀了。自始至终,秦琼是没有露面的,至于程咬金,其实也没有露面。

充既平,雄信将就戮,英公请之不得,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绩曰:‘平生誓共为灰土,岂敢念生,但以身已许国,义不两遂。虽死之,顾兄妻子何如。"因以刀割其股,以肉啖雄信曰:‘示无忘前誓。’雄信食之不疑。---《隋唐嘉话》

不过小说里的确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程咬金顺着单雄信大骂了一顿这些结义兄弟,说他们全都不是什么好人,顺便送了一碗酒给单雄信,这个时候单雄信才选择喝了程咬金的酒。至于其他人的酒,他是一口都没有喝。

单雄信的确是挺亏的,因为到最后的时候,其实他也是想要活下来的。可是李世民死活都不答应这件事,无奈的单雄信只好对徐世绩表态,生死有命,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徐世绩也答应帮助单雄信照料他的家人,希望单雄信安心上路。其实瓦岗兄弟中,真正讲义气的,可能只有徐世绩和单雄信两个人。

\t李世民为啥非要杀了单雄信?

当时天下未定,单雄信是瓦岗寨的一员猛将,其能力和武艺都不在秦琼之下,本来应该是李世民的一个好帮手。

单雄信最后应该是松口了,可是为什么李世民还是必须要杀掉他呢?因为单雄信之前把李世民给下吓到了。

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旧唐书·李密传》

当时李世民带着少许人在巡视营地,结果不小心走到了外面,而单雄信正好带着大队人马经过。单雄信一眼就认出了那个人是敌军的统帅李世民,所以连忙赶来追杀李世民。

无奈之下的李世民的确被吓得不轻,他只好飞快逃跑。不过他哪里是单雄信的对手呢?没多久就被追上了,就在这个时候徐世绩赶到了。

要不是徐世绩赶到的话,可能李世民的小命就被交代在这里了,所以他对单雄信的恨意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李世民明知道单雄信跟李家是有深仇大恨的,即使现在留住了他的性命,难保以后单雄信不会做出什么反叛的事情来。与其留着一个祸患,倒不如直接清理掉。

所以李世民必须要杀掉单雄信,这可能就是他的命了。单雄信被杀了以后,除了徐世绩感到比较难过以外,其他兄弟们,其实也没有表示过多的伤心,可怜单雄信一生忠义无双,结果所交的朋友全都是这帮忘恩负义的家伙。

\t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柱香!


江湖小晓生


但见程咬金来到单雄信面前道:“二哥,这是兄弟最后一次敬你酒了,愿你来世擦亮眼睛看人做兄弟,喝了这碗酒,灵魂绝对上天台”,单雄信听罢将酒一饮而尽;

程咬金又拿了一碗“二哥,愿你来世做个大英雄,占尽这帮忘恩负义之人”,单雄信听得高兴又喝了一碗;

程咬金端起第三碗酒道“二哥,酒壮英雄胆,喝了这碗酒,路上阎王小鬼莫敢欺”单通听罢又喝了一碗……

隋末唐初,隋炀帝杨广昏庸无道导致天下大乱,各路反王纷纷崛起。瓦岗寨凭借秦叔宝、徐茂公等贾柳楼结拜的四十六位英雄,在各路反王中占据了重要席位,但是后来因对李密的不满,秦叔宝等人纷纷出走瓦岗山,各投心中明主,单雄信因为与唐王李渊有杀兄之仇,所以投靠了洛阳王王世充,而瓦岗众兄弟慢慢的都投靠了当时的明主李渊、李世民父子的麾下,众反王夺天下免不了刀兵相见,最后唐军兵至洛阳城,单雄信独木难支,洛阳城破,被俘。这时秦王李世民有意说服其归顺,但是单雄信以为杀兄之仇不共戴天,所以宁死不屈,最后法场之上众兄弟相见,单雄信对往日的结义兄弟心灰意冷,感叹世态炎凉……

后来徐茂公、罗成等结义弟兄纷纷敬酒,单雄信心如死灰,失望透顶,谁敬酒也不喝。最后程咬金过来了,他知道单雄信心中所想,他也是心直口快之人,随即说了开头的那段话,也正是中了单雄信心中所想,所以他连饮三碗,法场损命……

(有后世传言,单雄信转世投胎成了高丽元帅盖苏文,薛礼征东时,凤凰山一役杀死26家总兵,真的是险些杀尽了瓦岗结拜兄弟)



冷风洛雨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敬酒的一共有三个人:罗成、徐茂公、程咬金,并没有秦琼。单雄信自知活不过明天的时候,就直截了当的喝了程咬金的酒,却把罗成、徐茂公的亲娘舅都给骂了一圈。紧随其后,单雄信说道:最后悔的是没能见一面秦琼。

瓦岗山的一盘乱棋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这句话是谁说的呢?额,我也不晓得,就是突然间想起这么句话来。等等,小学老师告诉我们,但凡不知道是谁说的,就说是*迅说的,保险又安全!


瓦岗山很乱,有两股势力,互相交错!

我们来看看:

翟让建立瓦岗山,有两个人前来投靠:徐茂公、单雄信!后来又来了两个人:程咬金和秦琼!

额,我们单个人讲吧,要不容易乱套:

单雄信:背叛翟让,结合李密,将瓦岗山变成正规军。单雄信有个哥哥单道,被李渊误杀,单雄信与李渊有了间隙,转而投降王世充!

徐茂公:奔着翟让来的,结果翟让死了,于是跟李密走了。

程咬金和秦琼:最开始来瓦岗山就是奔着李密来的,瓦岗山土崩瓦解,正好跟李密闯天下,还能搞到优势股。

接下来是双方恩怨情仇:

秦琼、罗成、程咬金路过王世充家,恰好遇见了单雄信,单雄信邀请他们入山为寇,谁都不愿意,溜达一圈又走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前面讲了这么多,一句话可以概括:

单雄信信任秦琼,喜欢程咬金,却志不相同。

单雄信讨厌罗成,讨厌徐茂公,因为看透了他们的本性:奸诈、趋炎附势。

唯独程咬金不同,虽然也跟随自家主子,却从开始就是死心塌地的跟随。更要命的是,程咬金就仿佛自来水管一样,从上到下都是通的,没一点心眼和心机。

单纯的人,往往很受欢迎,程咬金就是这个样子。单雄信喝了程咬金的酒,就是程咬金的人了。不对不对,就是表明了态度和立场:不讨厌程咬金!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单雄信和秦琼、程咬金都是八拜之交,一起在瓦岗寨的绿林好汉,秦琼落魄的时候单雄信买马又赠鞍还马,还给秦琼养病,为秦琼老母过寿,程咬金和单雄信也是不打不相识,单雄信因为义气被称为“义薄云天小关羽”。可是在单雄信兵败被杀时,单雄信为什么要大骂秦琼等人,又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呢?

其实单雄信和秦琼、程咬金在瓦岗山时就已经貌合神离了。徐茂公和单雄信在翟让创立瓦岗寨时就加入了,而程咬金、秦琼则是奔着李密而来的,两派之间也是水火不容,后来矛盾升级,单雄信叛变翟让,协助李密杀了翟让,合成一派,但私下里仍然面和心不和。后来李密和王世充在洛阳激战时,又因为单雄信按兵不动,使李密惨败,秦琼、程咬金等转投李世民,单雄信因为哥哥单道被李渊误杀自然不去投仇敌的儿子而投了王世充,从此分道扬镳。

王世充并没有多大军事实力,但是对单雄信是真好,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单雄信。单雄信不知是因为把这里太当家了,还是太恨李世民了,对王世充仁至义尽,没有像对待翟让李密之流一样。

王世充召集四路大军开战李世民,李世民用罗成为兵马元帅,罗成大展军事才能,单雄信中计被俘。因为李世民险些被单雄信杀死,而且江山已定,不再需要武将,所以决心要杀死单雄信。

单雄信大骂秦琼等人因为觉得他们不仗义(只有徐茂公一人为他求情),投了仇敌不说还把自己当成了战利品要杀掉。喝酒程咬金的送行酒应该是因为和程咬金还是有交情的。一次对战时,程咬金礼让单雄信先动手,最终两人都没动手,让手下人干了一架各回各家了。



在单雄信眼中的叛徒秦琼等人也算是良禽择木而栖,选对了主子。反过来看单雄信虽然誓死不从李世民(最后就算想从人家也不要了),貌似坚贞不屈,实际上因为有家仇在先,从对翟让李密的态度来说也算是“轻于去就”,如果没有李渊误杀亲哥哥,相比也早就去李世民账下了,死前过一下嘴瘾也没什么,送行酒一定要喝,否则怎么能实现四世投胎的誓言呢!


墨梅逸清寒


宁学桃花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李世民要杀单雄信时,当时李唐有很多将领都是瓦岗寨出身,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求情。当单雄信被处斩的那天,秦琼等人来送最后一程,单雄信看不过这帮背信弃义的兄弟破口大骂。这时程咬金上前说了一句话:愿来世你来杀我们。单雄信才喝程咬金的送行酒,然后被处斩。

桃园三结义时,关羽被吴国将领吕蒙击杀。关羽的结拜大哥刘备不顾当时吴蜀处于联盟的状态,倾全国之力攻吴,结果在夷陵被陆逊大败而归,丢失三个郡的领土。回到蜀郡一年之后就病逝,并且临终托孤把蜀汉大权交给诸葛亮。

不过小说之言岂可相信,秦琼、罗成、程交金根本就没有和单雄信结拜为异性兄弟,相反单雄信在瓦岗寨的时候应该是他们的上司,而历史上真正和单雄信交好的是徐世勣。如果真是结义兄弟,又怎可分道扬镳,一个在王世充所部一个在李唐兵戎相向,做出手足兄弟相残的这等惨事。最终王世充兵败投降李世民,单雄信被绑在牢里等候处理。徐世勣虽然向李世民为单雄信求情,但是没有效果王世充手下的将领全部被杀。


陆弃


单雄信临刑前独饮程咬金的送行酒,并大骂徐世绩、罗成,出自京剧《锁五龙》。在这出戏中,王世充屡战屡败,其手下大将单雄信独闯唐营,打算凭一己之力除掉唐军主帅。然而,由于唐营兵多将广,单雄信被生擒。

单雄信被捉后,李世民有爱将之心,苦苦劝降,但性格刚烈的单雄信誓死不从,被判斩首。当时,徐世绩、罗成、程咬金等人前来送行,纷纷想敬他一碗送行酒。

结果,单雄信对徐世绩、罗成大骂,仅痛痛快快地喝下了程咬金的送行酒,并倾诉回味了在瓦岗寨时兄弟之间的深情后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单雄信、程咬金畅谈时,还突然想起了秦琼,结果得知他押运粮草在外,心中十分失望。

以上情节,是京剧《锁五龙》中的桥段,而单雄信赴死的情节,在不同的书籍中另有很大差异,尚有《隋唐演义》、《说唐》及正史《旧唐书》与《新唐书》等不同的描写。

在《隋唐演义》中,重点突出的是秦琼,他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并让儿子娶单雄信女儿,以示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但到了《说唐》中,这番情节却安在了徐世绩头上,重点突出的是徐世绩的仁义。

与历史演义小说不同,两唐书对这般瓦岗英雄的记载极为简略,提及单雄信结局时,只是说洛阳兵败后被杀。当然,书中对徐世绩还是另有一番赞誉之词的。

纵观《隋唐演义》、《说唐》和京剧《锁五龙》,内容之间差异很大,但对瓦岗寨这般英雄的描写,确实越来越传神。徐世绩是李唐功臣,秦琼是民间传说中的门神,而程咬金则是最为仗义的豪杰,无论凸显他们哪一个,都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自古成王败寇,当时众兄弟也是各为其主,而且其间还有不少杜撰人物,自然使得单雄信受死情节难辨真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锁五龙》中单雄信大骂罗成是必然不存在的,因为历史上并无罗成此人。至于独饮程咬金的送行酒,大家可以自行品味。


史海烂柯人


小说中的单雄信形象,是一个完完整整,明明确确的【绿林总瓢把子】形象,匪气十足。

这样有些偏执、强势的形象,要被杀头了,又怎么会喝把自己擒来的众兄弟的酒。



单雄信被擒,众兄弟与秦王力劝,望其投降,但单雄信就是这么有“骨气”,面对着杀兄的仇人,宁死不屈。还怪众兄弟没义气。



怎么说呢?从单雄信这方面讲,众兄弟是没义气。可是跳脱出来讲,众兄弟做的也没什么毛病。


王世充心胸狭窄,难成大事,还生性多疑,派人监视。有没有辅助明主,以成大事的心先不讲,但凡是个平常人也受不了这样的对待,所以他们转唐,没什么不仁不义,难道为了单雄信就要留在王世充这?




这段剧情,其实03版《隋唐英雄传》其实改编的挺好的,单雄信明白众兄弟要走,但没有阻拦,被擒之后,不只是为了杀兄之仇,而是提到了忠字。单雄信一生历事程咬金、李密、王世充,已经几经事主,更重要的是王世充非常的器重他,还将女儿许配于他,所以于情于理,单雄信就不再降唐了。

而原著中的总瓢把子单雄信,这么一身的匪气,也很有特色,形象非常的鲜明,宁死不降自然有他的命数。



为什么独独喝了程咬金的酒。

程咬金过去就说话比较圆滑,不得罪人,比较爱搅和。所以在劝降单雄信这件事上,单雄信没对程咬金有多大仇恨值,而程咬金与秦琼降唐也是被徐茂公拉走的。



而看当时程咬金说的话也非常对单雄信的胃口,敬了三杯酒,都是顺着单雄信的思想说的:

第一杯:不解释兄弟情,就说单雄信为人爽快,宁死不降有骨气,小弟这杯酒能喝留喝,不喝就不喝了。

第二杯:愿二哥来生做一个有本事的好汉,来报今日之仇。

第三杯:愿来世将这些没情意的朋友一刀一个的杀了。

可见,说话是门艺术。



有人又会提到【宁愿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

借此来表明瓦岗众人没情意。

我只想说几句话,四十多个人本就志向不同,性格迥异,难道四十多个人会去一个阵容吗,这样的可能性少之又少。



如果桃园结义有十几个人,也都没法一直跟随刘备。

再说唐营中不有秦琼、程咬金、罗成、徐茂公、魏征等一堆人吗?还不够三结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