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注意這三方面,適當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下班路上聽廣播,一位孩子正在傾訴,說他的媽媽實在太愛嘮叨了,每天從早上就開始催促他起床,放學就催促他寫作業,晚上催促他早點睡覺,他覺得心中非常苦悶。電臺主播溫情地安慰著孩子,我的思緒卻飄回了自己的小時候。

我的媽媽是一名人民教師,她對我一直都非常嚴格要求,不免地總會覺得她嘮叨,但是現在想想,多虧了媽媽小時候的嘮叨,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讓我在現在的工作崗位上能夠得心應手,讓我始終保持著看書的愛好,也保持著積極上進的心態。現在很多言論都給予家長嘮叨以負面的評價,其實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只要注意方法,適當的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注意這三方面,適當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父母的嘮叨在孩子小時候有很大幫助

◆印刻效應:

“印刻效應”是德國行為學家海因羅特在1910年的一個實驗中發現的:

剛剛破殼的小鵝會本能的跟著它第一眼看到的活體動物,即使這個動物不是自己的母親,並且這種反應是不可逆的,小鵝一旦形成對某個物體的追隨反應之後,其他的物體就再也沒辦法引發它的追隨反應了,後來德國習性學家洛倫茲稱為“印刻效應”。

這種效應也存在於人類中,人類對最初接觸到的人和事物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當孩子第一次接觸到某個事物時,由於“印刻效應”,家長的嘮叨便會給孩子形成不可逆的深刻的印象。在今後漫長的生活中,孩子就會依照“印刻效應”來執行,所以此時家長的嘮叨會給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

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注意這三方面,適當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增進交流:

家長為什麼喜歡嘮叨,是因為他們渴望跟孩子進行交流,嘮叨其實是溝通的一種方式。家長嘮叨孩子的時候,會非常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當孩子接受到這個觀點時,就會與自己的觀點形成對比。

孩子也會反駁父母的觀點,比如他會說:媽媽你的觀點不對,那麼家長在聽到孩子的反饋時,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如果真的存在不合理之處,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如果發現孩子的觀點有誤,也便於及時糾正。

◆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在嘮叨的時候,對一件事的正確與否會做出非常明確的表態,比如我支持這個事情,你應該怎麼去處理這個事情。那麼在明確表態的時候,孩子就會接收到非常明確的指令,慢慢地就可以培養孩子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注意這三方面,適當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培養良好的習慣:

研究表明,習慣的形成只需要28天,人與人在出生的時候,差別是非常小的,都是一張白紙。但是慢慢地人與人之間就會顯現出差別,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會越拉越大,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習慣,家境差不多的孩子,經常讀書跟經常出去玩的孩子,他們的性格是完全不一樣的。家長的適度嘮叨和適當監督有助於克服孩子的惰性,慢慢形成良好的習慣。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最開始是沒有什麼時間觀念的,比如小嬰兒的睡眠不分白天黑夜,孩子也是一樣。於是,家長有義務告訴孩子在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情,早上七點告訴孩子該起床了,晚上九點告訴孩子該睡了,慢慢地就會形成生物鐘。除了形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外,告訴孩子應該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作業等,都會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可以有效克服孩子懶散、拖拉的毛病。

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注意這三方面,適當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長大後孩子不愛聽嘮叨,大多是這些原因

◆自我意識的填充: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與思想,這時,家長再想強行給孩子灌輸自己的觀點時,孩子就會下意識地反駁跟拒絕。因此,當孩子對家長的嘮叨表現出不耐煩時,家長也不用著急,這是孩子自我意識變強的一種體現。這時候應該注意方法與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強行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孩子。

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注意這三方面,適當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自尊心逐漸變強:

人都是需要鼓勵的,孩子慢慢長大,他的自尊心開始變強。當父母在嘮叨的時候,孩子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到了打擊,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家長卻還是不放心自己,所以孩子不愛聽家長的嘮叨。這時候,家長應該觀察孩子是否真的形成了正確的觀念與習慣,如果發現孩子已經可以自覺地學習時,家長就應該給予更多正面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去強調事件本身。

◆喜歡自由,不喜歡被限制:

著名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寫的《自由與愛情》中的名句“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都是渴望自由的。

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我們都需要自由,而父母的嘮叨卻會讓孩子感受到被限制,所以孩子會抗拒父母的嘮叨。因此家長也要體諒孩子的心情,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

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注意這三方面,適當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父母在嘮叨的時候要注意這幾方面

◆注意嘮叨的程度:

馬克·吐溫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太太準備了非常鮮美的魚湯,非常熱情地招待了他,他非常感激。但是朋友的太太一直不停地叫他喝湯,在喝到第十碗的時候,他終於忍受不住了。所以,古人云,凡是皆有度,過猶不及。家長在到嘮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程度,切不可太過。

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注意這三方面,適當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注意嘮叨的方法:

嘮叨的本質,其實是觀點的輸出以及與孩子的溝通,如果嘮叨沒有辦法達到想要的效果,家長就要轉換嘮叨的方法了。建議先停下來聽一聽孩子自己的想法,與孩子辯論對錯,這樣反而能給孩子更深刻的印象。家長需要做的嘮叨不是強硬的輸出,而是有效的溝通,不是一味強勢,而是對事物的剖析。

◆注意溝通的時間地點:

在溝通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到時間地點,嘮叨也是分場合的。人前一味嘮叨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受到嚴重的打擊,孩子會產生叛逆的情緒,反而起不到正確引導跟溝通的效果。所以家長在嘮叨時,要注意時間、地點以及場合,儘量在不影響孩子自尊的情況下進行溝通。

父母嘮叨也不一定是壞事,注意這三方面,適當嘮叨有助於孩子成長

家長的適當嘮叨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形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時間地點。

今日話題:你認為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你有什麼心得體會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