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教育結構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有人兩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

2月25日早上9點多,優勝教育北京市順義校區市場專員小雨剛結束每天的線上例會,轉眼間自己已被踢出所有與工作有關的群。

“當時真的太氣憤了。”小雨告訴《鳳凰週刊》,希望校方向自己道歉,並且能拿到離職補償。

被踢出群的前一天,順義校區林校長告訴小雨,他成為公司被優化的一員,原因是業績不達標。不服氣的小雨在電話裡和林校吵了起來,隨即掛斷了電話。

八成教育結構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有人兩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

萬萬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小雨就被踢出了所有工作群,包括疫情期間專 成立的微信打卡群。小雨這才意識到,自己失業了。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19日,就有公眾號以《七問優勝教育》一文,追問優勝教育為何遲遲不發教師去年12月份工資,並以師德、曠工等理由將老師開除。

在本刊記者添加的優勝教育維權討薪群內,群成員接近兩百人,每個人被欠薪幾千至數萬元不等。保守估計,群內成員總計被欠薪大約100萬元。

八成教育結構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有人兩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

2月28日,《鳳凰週刊》向優勝教育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覆。

疫情之下,線下教育機構首當其衝。據不完全統計,已有IT職業教育機構“兄弟連教育”、明兮大語文等在寒冬時節倒下,沒能等來春天。裁員、降薪、轉戰線上,更多的線下教育機構則使出渾身解數進行自救。

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更加悲觀,他預計這次疫情帶來的行業洗牌,教育行業線下機構可能會倒閉60%。

發工資如擠牙膏,優勝教育全員欠薪約2000萬

2月15日原本是優勝教育1月份工資的發放日,不過,優勝教育天津一校區兼職老師林麗並沒有收到任何到賬通知。

大約一個月前的1月21日,林麗上完了年前最後一節課,下班後,她注意到學校來了很多家長,家長鬧著要求優勝教育退費,還帶來了警察。李麗被眼前的場景嚇了一跳,當天回去後,就決定不再來優勝教育兼職。不過,令她大感意外的是,1月份3000元左右的工資卻遲遲沒有發放。

“每次發工資都跟擠牙膏似的。”優勝教育天津一校區銷售實習生李明對《鳳凰週刊》說,自己總共被欠薪1000多元,其中去年12月份欠薪418元,今年1月份欠薪不到1000元。2019年11月份,李明到這裡實習,他記得,剛來不久,校區就因為交不上房租換了一次場地。

和李明類似,優勝教育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員工被拖欠著工資。在上述維權群內有近200名維權員工,他們自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瀋陽等多個城市。《鳳凰週刊》注意到,維權員工被欠薪資在幾千至數萬元不等,保守估計群內成員欠薪數目總計在100萬上下。

據《成都商報》援引優勝教育一位教師所述,此次欠薪涉及面廣,“全公司上萬人,每人被欠2000到30000元不等,(總數)保守估計在2000萬以上,這是肯定的。”

據優勝教育於2月14日發佈的“致優勝全體員工號召書”顯示,工資發放邏輯為:第一時間保障社保公積金不斷繳,1月份底薪、教師課時費、銷售學管提成,將根據城市的現金流情況發放20%-50%,剩餘的在6至12月份進行分期補發。

很顯然,在工資的發放上,優勝教育與部分員工並沒有達成一致。不過,也有員工表示,自己並未收到上述號召書。除此之外,優勝教育的欠薪,早在2019年12月就開始了。

儘管大多數人都被欠著薪水,但是優勝教育還是在年後如期開工了。小雨告訴《鳳凰週刊》,受疫情影響,北京市順義校區在1月31日就開始進行線上辦公了,領導規定銷售每天要打150個電話。這期間,他們被要求必須開著視頻,從早上10點持續到晚上10點,保證本人在視頻前。“如果被發現離開時間超過3分鐘左右,校區的負責人就會聯繫本人。”小雨說。

小雨2019年7月入職優勝教育某加盟店,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如果不是收到被優化的通知,他還打算在這裡幹下去。小雨說,自己業績好的時候,扣掉五險一金後,能到手3000多元,但是最近這兩月都只有幾百元的工資,“我好歹要生活啊”。

線上上班後,小雨注意到,公司整個考核都非常嚴厲,動不動就剋扣工資。“扣到最後,連底薪都沒了。”他說,每天打完電話後,還要邀請學員參加試聽課,如果沒有的話,就要扣當天的KPI。因為考核嚴格,再加上扣錢,不少受不了的員工都已經打算離職。

與員工苦不堪言不同,優勝教育則在大力討好家長。疫情期間,拋出“買10小時贈20小時”“買90小時贈90小時”“買100小時贈100小時”等優惠措施。

八成教育結構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有人兩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

李明介紹,他所在校區2月份還收到了將近10萬元的學費,少的在2600元左右,多的接近3萬元。學員以續費和老推新為主。

林麗並不認同優勝教育大額贈送的營銷手段,她擔心家長把錢交進去後,沒有老師上課,最後錢也退不出來,“家長才是最可憐的群體”。

林麗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年前就有不少家長組團退費,這些家長中,少則要求退費數千,多則接近十萬元。“誰的錢都不是大 刮來的。”有家長表示。

八成教育結構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有人兩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

違規收費、無證辦學,優勝教育醜聞屢有發生

疫情之下,線下教育機構成了受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不少教育機構紛紛自救。不過,優勝教育當前的窘境,顯然並非應完全由疫情背鍋。

優勝教育成立於1999年,主打“一對一”個性化教學,在全國有1500多家 店,1.3萬餘名員工遍及全國400多個城市。

目前,優勝教育全國校區主要分為直營、代管和加盟三種類型。在《鳳凰週刊》接觸的欠薪員工中,欠薪事例多數都發生在代管和加盟校區。據悉,前兩者 店的教師薪資由總部發放,而加盟校區教師薪資由總部和單店投資人共同承擔。

各行各業的加盟店,通常會因為公司不能直接管理而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林麗介紹,其所在的天津校區還因為存在收費跨度超過3個月、堵塞逃生通道、沒有及時更換許可證等原因,收到當地教育局的限期整改通知書。

除此之外,林麗透露,自己擁有兩張卡,薪資超過5000元的部分,會轉賬至家屬卡。林麗質疑,公司以這種方式進行避稅。

而在最近一兩年的媒體報道中,優勝教育旗下校區的醜聞並不少,無許可證辦學、違規收費等屢有發生。天眼查數據顯示,2018年,優勝教育母公司北京優勝輝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兩次被行政處罰,事由分別為違規發佈廣告及使用未經核准登記註冊的企業名稱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兩次分別被罰款10萬元、2萬元。

八成教育結構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有人兩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

作為一家成立超過20年的教育機構,優勝教育創始人陳昊也是圈內的明星人物,曾常駐《非你莫屬》節目。陳昊最近一次公開亮相還是2019年12月,當時他以創始人身份亮相2019魯迅文化論壇,並公開演講。

創業者並非只有人前光鮮的一面,陳昊就曾在公司2016年年會上追憶自己的心酸創業史。他透露,早年公司遭遇金融危機,沒錢發工資,最苦的時候自己賣房押 ,甚至有一次發工資的時候,還發表了“臨終遺言”。

熬過了“非典”時期,挺過了金融危機的優勝教育和陳昊正在面臨新一輪考驗。《鳳凰週刊》從上述維權群獲悉,2月27日,有員工在釘釘上給陳昊發去消息,對方工作狀態備註為“生病中”,消息也未閱讀。

八成教育結構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有人兩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

全員大幅降薪自救,有上市教育機構已經倒閉

“加上員工和房租成本,每月虧損在3萬元以上。”江蘇一縣城培訓機構負責人張強告訴《鳳凰週刊》,疫情暴發後,該機構就處於停業狀態,原本計劃的線上課程,也因為與學校的課程衝突而沒能開展。目前,全員都處於休息的狀態。

為了縮減開支,不裁員,張強決定給機構的12名老師只發2000元左右的底薪,直到能正常營業。張強也坦承,降薪的決定並非所有員工都能接受。

張強的培訓機構涉及各科文化課和藝術類輔導,已在當地營業4年,行情好的時候,學員一年最多能有200多人,營收在60萬元左右。而今年寒假期間碰上疫情暴發,寒假的招生也被迫停滯,機構現在只有100多名學生。不過,張強透露,自己的輔導機構每年的成本支出佔總收入的60%-70%,“真正能拿到的利潤很少”。

為了能有份收入,張強最近拾起了大學的專業,在一家公司裡面做會計。

2月27日,鍾南山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預計疫情在4月底得到控制。張強告訴《鳳凰週刊》,自己也預計在4月底開始步入正軌,行業整體晚於餐飲業,具體營業的時間還要等通知。這也意味著,張強還要再繼續虧損兩個月左右。

相比之下,已有教育機構再也不能活著 到2020年的春天了。2月6日,曾掛牌新三板的IT職業教育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發佈公開信稱,即日起兄弟連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同時員工全部遣散;2月13日,曾獲創新工場投資的“明兮大語文”,公開宣告死亡。

疫情陰影瀰漫下,教育機構紛紛採取降薪等方式自救,在線教育機構也未能倖免。2月15日,在線輔導機構松鼠AI(乂學教育)創始人慄浩洋在其朋友圈宣佈,公司總部全體員工緩發65%的工資,最核心的高管零工資,此措施持續5個月。此外,今年1月份的工資全員僅拿50%,所有緩發工資等下一輪融資到賬後補上。

《鳳凰週刊》獲悉,知名成人英語培訓機構華爾街英語也向員工下達了降薪計劃。一名上海華爾街英語的教師透露,

公司2月對全員作出降薪50%的決定,高管則降薪60%,原本1月份的月度獎金和2019年年終獎預計在2020年第三季度發放。

華爾街英語官網介紹,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已開設了70餘家學習中心。上述員工透露,疫情發生後,華爾街英語的招生已經近於停滯,所有學員轉線上學習。

去年10月,老牌英語培訓機構 博英語突然倒下,給整個教育培訓市場都蒙上了一層陰影。2020年初的疫情,更是讓整個線下教育行業雪上加霜。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的一則《疫情期間培訓教育行業狀況的調研報告》顯示(有效問卷1459份),79%的受訪機構表示賬上資金僅能維持3個月以內,8%的機構甚至只能支持半個月以內。有13%的機構能夠支持3-6個月,只有7%的機構能夠支持6個月以上。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