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规模1000人左右,无论职位大小,每一份报销单都要经过大老板签字,合理么?

柯轲919


这个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的说法。我这么跟你说吧,有的公司会规定所有的报销单都需要由老板签字确认才能报销;而有的公司会规定只有报销的钱达到某个金额(往往是很大的金额)的时候才会由老板签字确认,其他小金额的报销单都由分管的副总签字确认即可报销。这两种报销的方法都是合理的,因为只要公司有报销制度,员工和老板都按照报销制度执行就是合理的。要知道,公司内部的报销制度是由公司完全决定的,这个没有什么法律强制性规定,一切由公司说了算。所以,从你们公司每一份报销单都必须由大老板签字的做法来看,反映了你们公司的报销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所以是合理合法的。

在这里我想特别解释一点,为什么有的公司所有报销单据都必须由老板签字确认才能报销,而有的公司报销单据不一定都要老板签字确认,为什么这两种报销的做法都是合理的呢?因为这涉及到公司授权和财权管理的问题。有的公司老板崇尚集权,把钱看得特别重,又或者不信任、不放心高管,加之财务报销制度不规范、不完善,所以就要求所有的报销单都必须经过他签字确认才行,你们公司的大老板就是这种心理。但有的公司老板懂得授权、把钱看得不是那么重,且非常信任身边的高管团队,而且公司的财务报销制度非常规范和完善,所以这类公司的大老板可以不用亲自审批所有的报销单,比如京东老板刘强东就说过,1亿元以下的报销单不用他签字确认,只有1亿元以上的报销单据他才最终签字确认,这一方面是因为京东的财务报销制度有这样的规定,另一方面也是大老板刘强东信任下面的高管。所以就你的问题而言,你们公司所有报销单都由大老板签字是合理的。

另外我还想解释一个事,就是公司规模跟报销制度和报销流程没有必然的关系。大公司的报销单老板也可以全部签字,小公司的报销单老板也可以授权给别的管理者执行,这都是可能存在的情况。只能说,决定报销制度和报销流程到底要不要老板参与签字确认,完全由老板自己决定。如果老板觉得报销的单据太多,自己平时没那么多时间签字审批,那老板可以授权给别的管理者做这个事,如果老板觉得自己时间充裕,平时的报销单也没多少,那完全可以自己就干完,没必要授权给别人,就这么简单。现在来看你的问题,你们公司有1000人左右,算是一个中型企业,虽然人看上去有这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找老板报销,应该说绝大多数员工的工作都不会涉及到任何报销事宜,顶多也就是一些采购、销售和部门的报销单据,而且大老板在公司待的时间可能也比较多,所以大老板是完全有时间处理所有报销单据的,因此你们公司所有的报销单据都要经过大老板签字是符合制度规定的,所以是合理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希望对你能够有所解惑。



Sir聊HR


我老公的老板就是这样的啊,我老公是他们公司营销经理,带领他们公司的营销团队一年太概做三个亿左右的营业额,但就是这样一个体量的公司,所有需要报销的项目,一毛钱都需要老板签字同意才行[呲牙],但好在他老板脾气还行,我老公时不时因为报销的事同他老板吵吵,但吵完就没事了,老板不怎么记仇~


星星情感故事


这种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只不过体现出不同的老板,不同的管理风格罢了。

我的朋友就是这样的人,她自己有两家公司,她每天是公司最忙的人,从早上六点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还在跟员工交流。她最常说的话就是找个贴心的好管理太难了。但要我说,再好的贴心的管理都会被她吓跑的。

她就是属于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过问的人。

比如举办一个活动,上面要用到的果盘,那些水果,瓜子花生什么牌子,多少钱她都要过问。别忘了,这个活动的负责人跟她中间隔着几个负责人呢。所以常常把自己累得要死不活的,她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也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越俎代庖,但常常忘记。总是越过管理者向下面发号施令,搞得员工多头领导,不知道听谁的,最后几个高管只有一走了之;她又统管全局了,留下的一个就是那种执行的,你说了算,我就当传话筒。

你说的这种,1000个人的,一张报销单都要大老板亲自签字或许有这两个原因;

或许他经历过苦难,对每分钱看得很重,所以,每一笔报销他都要亲自签字;

其次就是给你们压力,每笔钱我都要签字,你们省着点用,不要弄虚作假;

不管是哪种原因,老板愿意这样管就让他管了,因为涉及到钱的事情,老板自己多了解点没有错。只不过要多累一点,他愿意那也没办法,等到有一天,他实在忙不过来,他自己会调整的。

只是对于报销人员来说,要麻烦一些,那就提前报销,腿跑勤快一点。


我是明媚,与你分享职场心得体会,创业故事,一起向上生长。欢迎关注,你的关注是我分享的最大动力。

明媚清谈


妈耶,我见过比这个还狠的。


旗下有20多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老板,主力子公司在同行业里排名第一,一年二十几亿的营业额。全集团一共有5000多人,开年会都是在自家的体育馆里。


这个不是重点,重点的是,这位身价也能进福布斯排行的老板,事无巨细,啥事儿都管。手下有一个房地产项目,我们正在开会提案,老板半眯着眼睛,稀里糊涂地听着。然后秘书进来跟老板耳语,老板从兜里掏出100块钱,嗯,去吧,记得把发票留着。

后来,我们才知道,售楼处卫生间的洗手液没有了,要跟老板要钱买洗手液。


奇葩不?匪夷所思不?


集团公司啊,每天他收到的集团营收短信都要分好条才能看完,买洗手液要跟集团老板要钱去买。


这样的老板多不多?多,非常多。

为什么多?因为中国大部分老板,不懂得如何用人,也不太相信职业经理人,宁可啥事儿都自己干。

特别是涉及到钱上,那是真的不含糊。公司人都认不全,也要让他签字,这种事很常见。


从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上讲,这事儿肯定不合理。

正常来讲,一般老板会给财务总监或者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副总裁、总裁等等设定一定金额的授权,低于一定金额,是无需老板签字的。当然,相对要求的企业开办成本预算也越严格。

一旦到了这个金额的临界值,一般主管领导还是会跟老板汇报的。这样其实是节省了老板的很大精力,让老板有机会多想想公司的战略与未来发展,而不是每天面对几十上百张报销单据练签名。

中国的老板太累了,他们从来都不把自己当老板,好容易出来陪家人度个假,半天手机没响,就得让老婆给自己打个电话看看是不是欠费了,要不就是担心这帮家伙是不是在造反,连个动静都没有。

所以,很多老板干得非常累。


但没办法,这是人家的公司,人家说了算的。


职场耿哥


曾经在几十人小厂干修理工,私企老扳也在工作,修理工经常要买配件,叮嘱我钱找财务(家人)。回来把凭条和钱交回财务报账。财务说以后不用凭证,剩下钱交回即可。后来企业扩大,进料,配件,零星购物,少许开支只要我认为合理我都给报,自己再集中报财务。也曾经提醒老板这不妥,他说我没那么多精力,抓大放小,放权让下属有责任心。


古汉语八音


我是老财务,从最底层的会计到管理几十个财务的负责人都干过,因此可以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

一、报销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任何一件事情,到了报销的环节,实际上是费用已经发生了,签字只是事后审批,看给不给报、票据合不合法的问题。而实务中,比这更重要的,应该是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也就是说,在去做这件事情、付款之前,就应该搞清楚是不是可以报销的,什么样的票据可以报销哪些又不能报销。但是,公司各个部门都涉及报销,员工也多,不可能每次都打电话请示,这就需要建立制度,明确普适性的问题、权限的问题。比如:哪些事情按正常流程可以报销,哪些需要请示哪一级领导,哪些又需要什么审批程序。这就叫“有了规矩,才成方圆”。大家都在既定规则下办事,而不是稀里糊涂抱一堆票据回来,然后等老板定哪些可以报销,哪些又不能报销。

二、关于“报销审批一支笔”的问题

报销签字一支笔,确实对于老板来说,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公司规模还不算小的情况下。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一笔支出老板都能了解清楚,有利于他掌控公司财务情况。作为财务人员,肯定是支持老板一支笔审批的,这样可以减轻财务的压力,凡事都有老板在前面顶着,不怕同事们叫嚣。

不过,从效率的角度,还是建议这种1000人的大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适当授权,不然100块钱的办公用品也要大老板签字,不仅会占用老板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他没有更多精力来思考公司的发展,还会引起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职场曼姐


【逆光翀的观点】不合理!并且建议题主尽快换一家公司!

为什么要建议题主换公司呢?因为像题主描述的每一份报销单都要经过大老板签字,这样的管理者他们心里存有障碍,往往喜欢把一切事情都拦在自己身上,他们事必躬亲,既管这里又要管那里,将任何一件事交给下属他都会不放心。

于是他整天忙忙碌碌,被公司的大小事务高的焦头烂额,最后根本无法从琐碎的业务和日常事务管理中抬头审视宏观的团队战略。

从公司的角度看可能会制度不健全或者发展顺畅,从个人的角度看可能会缺少锻炼的机会或者能力提升缓慢。这些都是管理者没有放权所导致的。

下面将从管理者通常有哪些顾虑入手,再详细分析为什么管理者不敢放权和不会放权以及应该如何放权,最后在讲讲合理放权会对公司和个人有什么好处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有所顾虑

管理者通常会产生如下顾虑,并左右为难,迈不过去这道坎。

  1. 他们觉得权力一旦放开,自己就成了摆设。喜欢自己处理每一件事情,害怕教会徒弟会饿死师傅,怕下属能力超越自己。
  2. 权力一旦脱离自己的手,团队的未来就完全没了把握。这不是他想要的效果,并与他内心中的权力欲望相冲突。觉得需要对每一件事情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否则无法带领团队。觉得权力交出了,没法监控,怕团队的未来没有把控。
  3. 这还与一些强势领导者无穷大的自负有关。觉得能力比他们强,有授权的精力时间,不如自己完成。并且觉得自己做的会更好。

只有放权与授权的合理布局,调动下属的潜能,公司才能走上正轨,并顺利的发展壮大。但是还是有许多像题主所提出的类似财政一支笔这样不敢放权或者不会放权的管理者。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分析过程中顺带讲讲如何放权。


不敢放权

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者不敢放权,归根到底是因为人的问题,一个是授权人的信任问题,另一个是受权人的能力问题。

  • 1、受权就需要把钱、资源、权力划分一部分,担心下属私自调用,或者是滥用,无法充分信任下属。
  • 2、存在对下属很信任,什么都让他们处理,结果,他们什么都做不了,还要什么都请示汇报,甚至比没放权时还累。

不会放权

由于授权机制没有良好的建立,公司管理者就是想放也不会放,权力放下去也无法收到好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制度不明确,过程无控制,考核不严格。

一、放权要科学合理

当决定放权是没要给予试试的开了,认真制定具体的流程与制度,科学合理的将权力授予应该担负责任的人。放权的时候也要提出对于的要求。并且给予相应的资源。还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 首先,权力和责任的匹配关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下属的绩效,二是下属的态度,三是下属的潜质。
  • 其次,放权如何控制。控制可以有多种方式,汇报,会议,考核,我觉得最为合理还是考核,如KPI,KOR等方式。
  • 第三,制定相应的原则。
    进行整体的考量,做到有据可依,避免让下属产生所有黑白是非都是由管理者随性口述。

二、放权时权责要对等

在解决现实以问题的过程中,权责的不对等是导致大多数放权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如下两种:

  • 首先,权大于责。会导致管理者的武断决策,是团队风气日趋腐败
  • 其次,责大于权。使用权力的人把责任上移,自己不负责任,久而久之有责无权,难以做事。

那应该怎么做到对等呢,既然有了责任就需要有相应的权利,而这个权利的形式和执行必须是完整的,不能完全任由下属想怎样就怎样,放任不管,需要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有些需要上报,听从指示得到许可后才能做决策。

三、放权要收放自如

从公司管理者角度,放权不代表要放任下属,对工作撒手不管,而是要对瞎说的行动保留知情权和控制权。要时刻对下属的工作状态保持了解,对授权范围内可能发生的状况保持清醒的判断,出现异常状况可以有效控制。

从下属的角度,要清醒的认识到,在什么范围内行使权力,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不能逾越什么红线,达到稳定和灵活的动态统一,保持团队的运转效率。

说在最后

聪明的管理者,他们懂得如何正确的利用下属的力量,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并且运用合理的制度,聪明的授权,恰当的分工。这样不仅能使他的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事也能减轻他自己的日常繁琐事务的负担,在公司大的判决与决策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公司就会进入良性的发展循环,使得下属在获得更多利益的基础上个人能力也相应提升。

综上,每一份报销单都要经过大老板签字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并且建议题主尽快换一家拥有合理的制度,聪明的授权,恰当的分工的公司。


逆光翀


没什么合理不合理的,老板“一支笔”是很多公司的通用做法,与公司规模大小没有必然联系。这与公司财务报销流程、老板处事风格等有关系,老板认为是合理就是合理的。

一、与公司财务报销流程有关系。

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财务报销流程。有的公司规定,经费开支报销,必须要经过老板签字同意后才能报销入账;有的公司规定,在一定额度内,分管领导签字即可报销;有的公司规定,分管领导签字后就可以报销等。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

二、与公司老板对分管领导的信任度有关。

经费开支是很敏感的事。把控好经费开支报销这一关,是老板都很重视的问题。一来能及时掌握经费开支情况,二来能防止或者避免、减少营私舞弊现象。之所以不放权分管领导签字报销,就是担心会出现漏洞。还是老板出于对分管领导的不信任。

三、与老板的处事风格、格局有关。

有的老板喜欢大权独揽,事无巨细,什么事都要亲自过问;有的老板,就喜欢放权,信得过下属,放手让下属去干,自己掌好舵就完。

我在两个公司工作时,就遇到过这两种风格不同的老板。

其中,在一家公司工作时,那时我只是常务副总。老板他很少在公司,就把经费开支报销签字权放给我。每个月财务给他报一次账即可。

在另一家公司工作时,老板委任我是公司总经理;但经费开支报销签字权仍是由老板掌握。他担心我有什么想法,还专门给我解释说,不是他不相信我,是因为公司有财务报销流程,所有经费开支报销必须是老板“一支笔”。

我觉得,作为老板的下属,不要对老板每一份报销单签字有什么不理解;只要老板不授权签字,就不要想去签字;签字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有权、说了算;签字报销,那是要承担责任的。

【如果您满意我的回答,您的点赞、留言、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请点关注@职言心语,分享20年职场心得。谢谢!】

职言心语


没什么不合理的,只要他不嫌累,效率高,不耽误事情就行。当然,耽误了我们也没办法。

历史上就有这么干的

比如大明公司的创始人朱元璋,觉得相权威胁皇权,就废丞相设六部,所有奏折自己批,自己身体好,足足干了30年CEO活到70多才走人。

另一个,大清公司的第五代CEO爱新觉罗·胤禛就没那么幸运了,也是大权紧握,每天批奏折深更半夜,结果累病了,CEO才干了13年,57就走了。

现实中的例子也很多

付款、报销签字一支笔,事无巨细,没有大老板的签字,一分钱也支不出去,这是很多大、中、小企业的老板的做法。

网上不是说了吧,有个规模不是一般大的中国知名公司,买个扫把,还得他签字。出现这些,可能是以下原因:

一、可能有掌控欲,个人性格喜欢掌控公司一切,不愿意别人分担;

二、对其他人不信任,若他人难以让其信任;

三、自己身体好,吃得消,不耽误事;

四、可能签字仅是形式上的。

我自己的体会

我10多年前在一个有17个分公司、10多个职能部门、5个业务板块,内勤近700人的公司做预算主管,所有的报销都在OA上经过我的审批,每天我处理这些审批,都得花数小时。有次出差机构检查,去了3天,上班的第一天,OA有200多个未审批,当时手机不能进行审批,我忙活到晚上快11点才审批完,累的走路都没力气了。

如果我是那个1000人的老总,给再多的钱也不干,呵呵。

老板愿意这么干就这么干吧,我们也改变不了。你给他提授权或分担的事情,估计他还心里嘀咕你。只要他身体还行,也不耽误事。


东岭财经


财务一支笔,在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属于常态。财务报销的流程,不完全取决于公司规模,而更多的是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公司文化。有时候我们从效率角度看是不合理的,但如果从内控角度看,可能就是合理的。

一、规模对财务报销流程的影响

这是多数人的误区,人多了报销流程必然繁琐,老板应该适当放权。其实不然,如一些生产型企业,动辄2000人以上,但大部分是生产公司,根本不接触报销,真正涉及报销的不超20人。

这时候,事无巨细,基本都是财务一支笔制度,高度集权,对经常报销的人还是有威慑力的。

有段时间,我们公司也采用过放权,结果立刻成本暴增,有些人会重复报销,超额报销,人情签批,不得已,又回到一支笔模式。

二、组织架构对财务报销流程的影响

组织架构对财务报销流程的影响更具体,扁平化的结构,一般都是老板签字说了算。但如果是矩阵结构,这时候依然老板一个人签字,就有了执行难度。

如跨区域公司,你只能给某个区域的负责人签字授权,但不能完全取代他,因此一般都是抓大放小。如果是跨国集团,你还一支笔,老板估计什么也不用干了。

三、管理模式对报销流程的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预算概念,花钱完全看情况需要,一般人很难判断这笔钱该不该花,只有老板有决定权。

如果一个企业的大部分费用都预算明确,那么预算内的部分,找各自的负责人审批就可以了,老板专注的重点是预算外支出。

四、企业文化对报销流程的影响

同样类型的企业,可选择的报销模式绝对不限于一种,但如果公司是小型家族企业,老板放权的概率是大是小?如果公司走职业化路线,老板会不会放权?

为什么有些公司经常传出某某某鞋款潜逃,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最本质的一点,老板在放权的时候,没有做好内控设计,或执行不到位造成的。

有时候,还存在一个信任问题,形式上有预算,是放权,但放权的权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就经理过总经理仅对5块钱以下的报销有完全签批权,其他的都需要上报。

总结:我们在判断报销流程是否合理时,不能仅凭个人感受,而是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老板的角度,为什么不放权,到底要效率还是安全?很多时候我们的抵触情绪会因为理解而弱化甚至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