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你认为汉高祖刘邦第一个想抽谁一巴掌,为什么?

鲲鹏展翅总有期


首先要跟汉宣帝一起抽汉成帝,西汉就是败在他的手里,真是白费了他祖父汉宣帝留给他大好局面,不会治国也就算了,还是个花花大少西门庆(虽然史书中说他善修容仪、尊严若神,倒是有副好皮囊),他生性贪爱酒色,嗜好斗鸡,喜欢微服出游,一生艳史甚多,对房事也颇有研究(最后还为此“事业”鞠躬尽瘁,死在了美女赵合德的肚皮上),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几乎一窍不通,完全败家子一个,真是辜负了宣帝满怀期望给他取的这个名字,我看他没资格叫刘骜,应该叫刘驽才对。(骜,千里马也;驽,劣马也。)

第二个要抽汉灵帝,东汉就是败在他手里。原来,灵帝在登上帝位之前,是一位地方诸侯,袭封解渎亭侯。因为在他之前的汉恒帝,没有子嗣,所以他被挑中来继承皇位。灵帝在做侯爷的时候,经济状况不太好,“常苦贫”,经常过穷日子。因为有这样一种生活经验,所以汉灵帝登上皇位以后就想,现在做皇帝,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受穷了。但是他查了一下汉恒帝留下来的皇家私库,发现里面没多少余钱,他就有点看法:“每叹恒帝不能作家居,曾无私钱。”感叹恒帝不善理财,都没点私房钱,于是就想自己理理财,挣点钱儿。泱泱中华的一国之君,居然就这点出息,我也是无语了。如果说宋徽宗是艺术家皇帝,明熹宗是木匠皇帝,咱们这位汉灵帝就是财迷皇帝。更可气的是,这位财迷皇帝想出来挣钱的法子,竟是卖官,他在皇宫的西园,专门开辟了一个地方,公开买卖官爵,他身边那些奶妈、常侍,就是为他经营卖官生意的“职业经理人”,专门负责招揽客户、联系官员、讨价还价。

那么这些官儿是如何定价的呢?汉灵帝规定,以俸禄等级来定价,一石一万钱,打个比方,曹操之前担任的四百石洛阳北部尉就要价四百万,曹操后来升任的两千石济南相就要价两千万。当然,如果是正式任命,价格可以免掉一半,五折优惠;如果你没钱不想上任,那也不行,皇帝会逼你上,逼你交钱,总之每个官位必须赚到钱才行。如果你没实在没钱,可以先赊账等贪够了再补上(当然得算上高额利息),而且价钱也好商量,视你德望高低可以只缴纳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款项,比如著名清官司马直被任命为钜鹿太守,本需买官费两千万,但念在司马直为官清廉又德高望重,汉灵帝决定给他来个特价优惠大酬宾,只要三百万钱就行,但司马直连三百万都拿不出,又不愿贪污,只好愤然自杀。

真是一个可笑的世道,皇帝居然逼手下当贪官。

而如果,你已经是两千石地方大员,但还想更进一步到中央担任三公九卿,那么当然也得加钱,三公就报价一千万,九卿报价五百万,当然这些也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比如幽州名士崔烈,经汉灵帝小时候的保姆程夫人撮合,只花费五百万钱就买来了司徒一职,后又升任太尉。事后,汉灵帝经常肉疼自己这次卖便宜了,听说崔烈家挺有钱的,宰少了啊,可惜,可惜。

这就是汉灵帝,一生都对经商有着莫名的狂热,他甚至还在宫内建造了商业街,两边店铺成行,让数千采女、宦官扮成商人,进行“商业演习”,灵帝便可以从中吸取更多的商业经验,并培养更多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以将他的卖官生意发扬光大,正所谓“治大国如摆小摊”,汉灵帝看着自己的皇家私库越积越多,开心的合不拢嘴。

结果,最终,汉灵帝就这么把整个大汉基业卖给了世族。


千古名将英雄梦


刘邦见到汉惠帝刘盈,刘邦很惊讶,说:你怎么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刘盈说:母后太厉害了呀,她把刘如意给杀了,还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我,我给吓死了。刘邦说:什么?吕氏竟然如此狠毒,早知道,我就把她给废了。

刘邦见到汉文帝刘恒,也是很惊讶,说:咦,难道不是刘盈的儿子做皇帝吗?怎么会是你呢?刘恒说:这个事,说来话长了,你的儿子呀,除了淮南王刘长与我之外,其他都让吕后给杀了呀。

刘邦说:那怎么轮到你呢?刘恒说:我也很懵呀,吕后封很多姓吕的为王,为侯!刘邦说:什么?我不是早说过了吗?非刘氏者为王呀,天下共击之呀!刘恒:话是这么说,可是这是吕后所封的。

我们哪敢呀?不过,吕后死后,陈平、周勃和齐王、朱虚侯他们一起把吕氏给铲除了!刘邦说:恩,不错,我早说过了,安刘者,周勃也!我们刘家的天下差点让姓吕的给夺走了。恩,那你做皇帝做得怎么样?

刘恒说:我什么也没做呀?刘邦说:什么叫什么也没做?就是学你呀,无为而治!刘邦说:哦,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恩还不错,你做得蛮好的。

刘邦见到汉景帝刘启,刘邦说:你当皇帝,发生了什么事情呀?汉景帝说:我也觉我父亲一样,无而为治呀,所以后世有叫我们文景之治呢?咱们国库里的铜钱很多!粮食也很多呢?

刘邦说:那不错,那有什么麻烦事情呢?刘启说:有,诸侯王太强大了,所以我削了他们一下。刘邦说:是呀,亲戚远了,就不亲了,确实得削一下,那为困难没?刘启说:有呀,那个吴王刘濞造反了!

刘邦说:哦,当时是我疏忽了,我也觉得他会造反,没想到他真的造反了。刘启说:他带跟另外六个诸侯王一起呢?刘邦说:呀,那后来怎么了?刘启说:好在我父亲,给我留下了周亚夫,也就是周勃的儿子。刘邦说:周家确实是不错呀,前有周勃,后有周亚夫!

刘邦见汉武帝刘彻,汉武帝说:我把匈奴打到漠北去了!刘邦说:不错。

刘邦见汉光武帝刘秀,刘秀说:刘家天下让王莽抢走了,又被我拿回来了!刘邦说:不错。

刘邦见汉献帝刘协,刘协说:我禅让给了曹丕!刘邦说: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刘邦见刘备,刘备说:我是你的后代呀!刘邦说:我只见两汉的子孙,你这个蜀汉的,没啥意思了,只能窝在益州了。


历史简单说


汉宣帝刘洵,将会挨刘邦第一个耳光。

汉朝自汉高祖刘邦建立,经历十二帝,被王莽篡夺,而后光武帝中兴,建立东汉,又是十二帝,终被曹丕篡汉。

汉朝二十四帝如下:

高祖刘邦 前206年——前193年

惠帝刘盈 前194年——前186年

文帝刘恒 前179年——前157年

景帝刘启 前156年——前139年

武帝刘彻 建元元年(前140)——后元二年(前89)

昭帝刘弗陵 始元元年(前86)——元平元年(前74)

宣帝刘询 本始元年(前73)——黄龙元年(前49)

元帝刘奭 初元元年(前48)——竟宁元年(前33)

成帝刘骜 建始元年(前32)——绥和二年(前7)

哀帝刘欣 建平元年(前6)——元寿二年(前1)

平帝刘衎 元始元年(1)——元始五年(5)

孺子婴 居摄元年(6)——初始元年(8)

光武帝刘秀 建武元年(25)——建武中元二年(57)

明帝刘庄 永平元年(58)——永平十八年(75)

章帝刘炟 建初元年(76)——章和二年(88)

和帝刘肇 永元元年(89)——永兴元年(105)

安帝刘祜 永初元年(107)——延光四年(125)

顺帝刘保 永建元年(126)——建康元年(144)

冲帝刘炳 永嘉元年(144)——永嘉二年(145)

质帝刘缵 本初元年(145)——本初二年(146)

桓帝刘志 建和元年(147)——永唐元年(167)

灵帝刘宏 建宁元年(168)——中平六年(189)

献帝刘协 初平元年(190)——延康元年(220)

这么多皇帝,若是在第一个群里面,刘邦首先不爽的皇帝应该是汉宣帝刘询,也称刘病已。

汉宣帝的时期汉朝达到了巅峰,可以说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期。汉宣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但是我为什么说刘邦最先要打的人就他呢?

因为刘病已犯下了一个错,致使汉朝从此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个错误就是选了一个不称职的接班人。汉宣帝很早就知道太子刘奭不足以担任皇帝,并且感叹汉“乱我家者,太子也!”,但是由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他最终没有更换太子。他的这种妇人之仁,最终使汉朝走向衰败。

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崩于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3岁,而太子刘奭即位,即元帝。汉元帝继位之后,由于汉元帝少好儒术,为人柔懦 ,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更为关键的是这段时间是豪强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世家大族的政治出现萌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汉朝灭亡敲响了丧钟。也就是从汉元帝之后,汉朝逐渐走向了世家大族的政治,这种政治趋势没有被扼杀在摇篮里面,最后即使光武中心也改变不了。

所以可以说也就是汉元帝时期,汉朝的灭亡已经注定,但是这个责任不仅仅是汉元帝一人,汉宣帝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汉宣帝明知道刘奭没有治国的能力,但是依旧将他作为接班人,可谓是“无才、无德而居高位,社稷危已”。

汉宣帝在立太子是依靠自己对许皇后的恩情,将江山大事化作儿女私情,这是刘邦不能容忍的。而且汉朝前期之所以强盛,很关键的原因就是继承人选择很慎重。刘邦多次像改立太子,但是最终考虑到吕后治国能力高于戚夫人而作罢,并且刘邦对后世之事做了很充分的安排,保障了江山的稳定。

汉文帝立太子,寻求各方意见,最后订立了汉景帝;而汉景帝为了保证刘协登基,不惜废除刘荣,拖死刘武,并且将身后之事,交付给窦太后,最终保证了汉室江山的稳定;刘彻晚年虽然逼死太子,但是很快反思,立刘弗陵为太子,由于担心后宫干政,杀死钩弋夫人,留下霍光等大臣辅助。

汉初的这每一位皇帝都是极为重视接班人问题,但是汉宣帝却将此事儿女情长,最终使得汉初走向衰败,所以刘邦第一个要打的就是汉宣帝。


帝国烽火


“汉朝二十四帝”批评教育讲座大会

会议地点:九泉养生大酒店

主要参加会议领导人:二十四帝

大会进行第一项:请高祖发表重要讲话

刘邦:都到齐了吧

其他:邦哥,全体集结完毕,请您指示

刘邦:指示?我还指示个毛线啊,咱大汉都没了,你们几个小逼崽子,我白手起家容易吗我。你们可倒好,把我的家底儿给我造的干干净净啊。

武帝:邦哥,话不能这么说,功劳我们还是有的。大汉的繁荣昌盛我也出了不少力呢。

刘邦:你可拉倒吧。就你那功绩,虽然不错,但是还是跟邦哥我有一定差距的,我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

这时候汉哀帝刘欣说话了

哀帝:是啊,邦哥。我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这时候刘邦慢慢的把头转向了汉哀帝

刘邦:哎呀,我去!你不说话我还没看到你。不不不,你是我哥,我喊你欣哥。怎么滴,欣哥在床上累死下来了?哥几个里面就属你最丢人了。咋没带着你那基友啊啊啊!

哀帝:邦哥,那我也是为了咱老刘家的后代着想,所以才在床上“因公殉职”的嘛!

因公殉职这四个字儿刚说完,说是迟那是快,一面参天巨掌,以每秒180码的速度瞬间与汉哀帝面部发生正面激烈摩擦,届时,清脆响亮的回音在周围不断盘旋缠绵。

之后不断的掌声在会议室里响起,纷纷夸到,邦哥不愧是德玛西亚第一手速卡特。

刘邦:散会,走九泉网吧排位去。


弓木长昜


刘邦:我想抽谁就抽谁


二十三个皇帝已经按照东汉西汉分列两班。

汉献帝飘进长陵,很自然的站到了东边最后一个位置。

大家都知道这个老祖宗最爱骂人,来一个皇帝骂一遍,再来一个皇帝又骂一遍。

这次汉献帝来了,这群皇帝们更加紧张了。

大汉亡了,不知道老祖宗又要骂成什么样了?

刘邦见这帮儿孙到齐,立刻就奔到汉武帝面前,抬手就抽了汉武帝一巴掌!

汉武帝当时就被打蒙了:“为什么打我?”

刘邦举起手中的《史记》一把甩在汉武帝的脸上:“你看看上面都写的啥?司马迁都把我写成什么样了,我有那么不堪吗?”

汉武帝一脸委屈:“司马迁写的,该我什么事?”

刘邦抬腿照裆一脚把汉武帝踢倒在地:“他要不是被你宫刑,能那么死命地臭我吗?”

打完汉武帝之后,刘邦看见了汉献帝。

刘邦问汉献帝:“说说吧!怎么回事啊?”

汉献帝:“我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

刘邦问:“为什么禅让啊?”

汉献帝:“当时到处流行‘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曹丕就用它造声势,我也没办法!”

刘邦抬手又给了汉武帝一巴掌:“上次就因为王莽打过你,怎么又犯这个错误!”

汉武帝一脸委屈:“祖宗,这是在王莽之后的事情,我想改也改不了啊!”

刘邦又给汉武帝一巴掌:“我还说不了你了是吧?叫你听董仲舒忽悠,叫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叫你儒家‘君权神授’,没有这些东西哪来的什么谶语?”

打完汉武帝,刘邦又问汉献帝:“那你之前就没想办法吗?”

汉献帝:“我登基之前,又是外戚专权,又是……”

汉献帝话还没说完,刘邦抬手又给汉武帝一巴掌。

汉武帝:“怎么又打我?”

刘邦:“要不是你重用霍光,他们哪能都学着重用外戚?”

刘邦又问汉献帝:“又是什么?”

汉献帝:“宦官专权。”

刘邦抬手又给了汉武帝一巴掌。

汉武帝:“怎么又打我?”

刘邦:“宦官专权。你要是不叫李延年在宫中任职,他们哪能都学你全用阉人在宫中任职?”

刘邦又问汉献帝:“还有什么?”

汉武帝一看赶紧躲到一边,听汉献帝说道:“也没什么了,就是禅让了呗!”

刘邦打了几次汉武帝,火气消了不少,说道:“今天到此为止,都回去吧!”

众人往外走,刘邦拿起《史记》,突然想起一件事。

抬腿照裆一脚把汉武帝踢倒在地:“骟了,禅(shan)让。要不是你把司马迁骟了,汉献帝怎么会禅让?”

汉武帝:“你怎么也信这个了?”

刘邦:“……”



注:

霍光:其父霍仲孺,和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媪之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另娶妻子生下霍光。汉武帝临终托孤霍光辅政。

李延年: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因犯法而受腐刑,因李夫人得宠而在宫中任职,颇得汉武帝宠爱。


寄暇学宫


要是刘邦真的有这个机会,我认为第一个想抽的就是汉武帝刘彻,这个皇帝虽说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但是他属于高开低走型的,可以说和乾隆皇帝一路人,前期跟开挂了一般,但是后面就要有多昏庸就真的有那么多,因为西汉开始走下坡是从他晚年开始的。

首先咱们先来看来看一下汉武帝这个人,他其实就是整个汉朝时期最专制的集权统治者,将权力收拢到了一个很集中的之上,善于猜测人心,可以利用别人想要的利用的一点去完成自己的梦想。金屋藏娇这件事,说是一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一个爱情美事,还不如说是一件为了借助别人的势力达成自己理想的条件,这个时候的刘彻才多小,就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这个孩子确实是干大事的。

在位55年的时间里,有40多年就在征战,这样的征战史虽然是将匈奴打怕了,但是自己的国家也被掏空了,他其实就是那个好大喜功的帝王,和秦始皇的本性是一样的,司马迁就是这样评价他的“有亡秦之为却无亡秦之实”,说的一点都没错,看起来汉武帝时期是盛世,但实则他花的钱,开拓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了文景两帝至上的,在位的50年的时间里将这两代的钱花了个精光,给自己的儿子留下来的江山是满目疮痍,祸害完了撒手不干了,这就是汉武帝干的事。

在自己的儿子一事上就是巫蛊之案,这件事完全就是汉武帝自己的错误,没有这一事,太子刘据登上皇位,汉朝在此时不会经历一场大变动,因此太子就是朝代的根基所在,一动可是坏了事了。巫蛊一事上,他听信小人谗言,将卫氏家族满门,卫皇后逼得自尽,自此之后没有人帮他去踏平匈奴,这样的人不仁不义。

你用人家卫氏家族的卫青和霍去病的时候拼命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但是一旦这种事发生了,连自己的亲老婆和儿子不相信,却相信一个满嘴都是谎话的方士,逼得自己的儿子走投无路逃亡民间,这样还不算晚,最后让他和百姓们一起造反,这就是汉武帝做的事情。

最后知道后悔了,但儿子也死了。这是一个儿子的死,还有两个女儿,汉武帝心真的够狠,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将自己的家族灭了三族的人,就是在这次的巫蛊案中,他听了小人江充的鬼话,练长生不老丹药已经是走火入魔的地步了,直接将自己的女儿、孙子、老婆还有好多的外戚全部处死。

可以说这两件事是汉武帝最不可饶恕的罪过,刘邦知道肯定会想扇他两巴掌。同时在选太子一事上,不能说刘弗陵不好,但是刘弗陵是个身体不好的皇子,还没有想要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于行动,就已经死了,这样又让汉朝到了权臣手里,后来的宣帝是个好皇帝,但当政的时间也很短,再到后来的刘奭、刘骜,直接将汉朝弄垮了,这一切的源头都出在汉武帝晚年的昏庸之上,刘邦不想打他才怪呢。


小五畅聊世界史


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个屌丝逆袭成功的开国皇帝,后世万千草根顶礼膜拜的大英雄,他打破了此前千百年来,贵族世袭统治天下的传统。

因此汉朝,尤其是西汉是个没有那么多“讲究”的王朝,皇帝也不怎么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皇后是歌姬舞女,二婚都不怎么介意。

一、汉朝皇帝寿命短居多,作孽多,折子孙寿,刘邦是否应抽自己一巴掌



话说,清明节这天汉朝26个皇帝聚集在太庙里正襟危坐,享受着万世汉族子孙的祭奠。

作为开国皇帝的刘邦,地位最为尊崇!

汉高祖刘邦瞅着底下跪着的一溜子孙,西汉这边还好,到东汉那块除了刘秀有些年纪,其后子孙大都年纪轻轻,未成年的好几个,最小的还不到一岁就在皇帝位置上夭折。

太庙里跪着的26个皇帝,上六十的,就刘邦,刘彻和刘秀三个,一拨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作为帝王,被万民山呼“万岁”的九五至尊,却大都英年早逝。刘邦叹口气,难道是他为了夺江山稳江山,杀戮过多,折了子孙们的寿?


公元前195年,刘邦六十二岁,在平叛英布谋反中被流矢射中,病情发作,吕后请太医来看,太医说能治,刘邦大骂道,我的命运是上天决定的,是人间的草头医生能改变的吗?然后赏了太医五十金,让走人了 ,不久病逝!

因此对于生死,刘邦是看的开的。可是看到自己后世这么多子孙都短命,作为高祖皇帝他还是有点愧疚的,如果他们没有被命运推上那权力巅峰的宝座,也许他们中很多人不会死于非命。

不过若让刘邦因为这点自责,自己抽自己一巴掌那是不可能的。

刘邦在众位子孙面前,踱了几个来回,想着今天是带着抽谁一巴掌的任务来的,这巴掌不能自个抽自个,总得找个人下手。



作死的汉成帝该不该打?

东汉那边都是小皇帝居多,大都是在太监和外戚的权力拉锯中,身不由己被祸害了,“误国”是谈不上的,责罚也挨不上。

他走到汉成帝身边,这混小子,四十多岁的人,死在女人的石榴裙下,这会子还满面绯红。刘邦也是个好色之人,站在汉成帝跟前,他竟想起他带大军攻进咸阳的那一天,他一头钻进秦始皇的后宫,不对,准确的说是秦二世的后宫,秦始皇的女人没生孩子的都让秦二世逼着殉葬了。秦二世又不知道从哪儿搜罗了不少美人。

那一晚,他在望夷宫莺歌燕舞,流连忘返。鲁莽的樊哙冲进来,要他离开,他不肯,还是张良,毕竟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几句话说的切中要害,他脑子一激灵,赶紧撤了!

自己姑且那样,哪有脸面说别人,罢了!



刘邦走到汉武帝刘彻跟前。

汉武帝刘彻在汉26帝中年纪最大,特别扎眼,小儿子汉昭帝刘弗陵紧紧挨着他。

汉宣帝刘询和汉昭帝刘弗陵之间,本来还有一个做了27天皇帝刘贺,可是他在位时间短,没有年号,没有谥号,也就没有进太庙。

汉宣帝跟汉武帝隔着三辈,在位时因政治需要,极力宣扬汉武帝功绩,彰显他皇曾孙的正统,但中间终究隔着卫太子刘据谋反一案,心里难免膈应,有些疏远。

因此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人之间,有些奇怪,汉昭帝紧挨着汉武帝,汉宣帝却稍稍偏向儿子汉元帝,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两个相互承继帝统的人,中间竟不自觉的空出了一大截的距离。

刘邦从东汉几个皇帝那边绕过来,就从这空隙过去,走到了汉武帝后面。

汉武帝开疆拓土功业高,可为政期间,更改了汉初六十年的宽政缓刑,实行严刑峻法,重用酷吏,搜刮民财,差点毁了汉室江山。可是眼前的刘彻毕竟年近古稀,须发全白,为了汉室江山基业,也是呕心沥血,刘邦一巴掌抽他也不太合适。

算了吧,看在他有些年岁的份上。

刘邦眼光从汉景帝身上略过,落到汉文帝刘恒身上,这个儿子是薄姬生的。薄姬是魏王的女人。魏王被杀后,她被掳进汉王朝后宫,他就临幸过一次。

这儿子他感觉生疏,在他身前,赵王刘如意承欢膝下,这刘恒在偌大的后宫,存在感很低。好在他临危受命,倒是做了个宽厚仁慈的好皇帝。

刘邦冲着刘恒的后脑勺赞许的点点头。



亲生的,是亲生的。可吕后“亲生”的真不如戚夫人“亲生”的!

刘邦踱着步,走了个S型,来到汉惠帝刘盈面前,瞅着二十二岁的刘盈,一副软弱且病恹的样子。

刘邦南征北战十几年,打下万里江山,为了把江山社稷稳固地交到刘盈手上,下狠手拔除几大异姓王。

刘邦驾崩,刘盈即位,他手上有权力,朝中有忠臣倚靠,可他竟然如此懦弱,任他那疯狂的母亲吕雉为所欲为,大肆杀戮刘氏子孙。刘邦最爱的女人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也难逃一劫。

尤其戚夫人,那么个善解人意,能歌善舞的美人,折腰舞跳得举世无双,虞姬的剑舞也不见得比她跳的好,竟被残忍地剁去手脚,九泉之下,也无颜再承欢于刘邦跟前。

想到这刘邦气不打一处来,甩手就给刘盈一巴掌,顺带踹了几脚,怒斥道,“一点没有老子的样。当初,把你踹下车,真是轻了,合该一脚踹死你了事!”

大家都围过来,呼道:“高祖,那是你亲生的!亲生的!”

不说这话还好,亲生的,是亲生的。可吕后“亲生”的真不如戚夫人“亲生”的!

刘邦打得来气,众人不敢制止。

这时,太庙的大门哗啦一下打开,吕后冲进来护犊子,冲刘邦喊道:“刘季,住手!那是你欠我们母子的!”



历史链接(截图来自网络)

汉朝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和东汉(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26个皇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王朝之一。


开涮历史


话说在琰武真君六年,阴间汉武帝刘邦,为一姓之族长,为一朝之开国皇帝,主持汉朝为何能灭的会议。

会议上刘邦当坐在正中,武帝刘彻做右边,文帝刘~在右。

刘邦在阴间,组织了一帮小混混,还有左右护卫。

刘邦言,我三十岁娶妻,三十五起义,四十岁成事,五十岁登基,七十岁归天可那知大汉四百年,灭亡,罪首在谁。

二十四帝,唯有汉献帝,瑟瑟发抖。

刘邦言,首罪在你,我罚百丈。左右拉下,执行。

武帝言,老祖,不肖子孙首罚,有功之臣当赏,义正言辞,气势如虹,威严直逼刘邦。

高祖刘邦,点头称是,心底却暗暗不爽。

刘秀,向前迈一步,老祖,论首功当属孤王,十三岁从军,十八岁领军打仗,二十五岁登基,光复租宗基业。

文帝,景帝,众皇帝议论纷纷,互相指责,刘邦一个混混皇帝,那能和饱读诗书的众帝争辩。

刘备刚喊肃静,本有意向高祖说话,咋奈一只臭摔在刘被脸上,刘备眨眼望去,是光武帝刘秀,敢怒不敢言。

汉献帝,伤痕累累,爬到老祖刘邦前,猛的给两大耳刮子。你留下万世基业,又何尝不是留下千万烦恼。我何不是平民子弟,能养家糊口既可。


李易208055570


大汉亡了!于是老祖宗刘邦召集各大皇帝开朝会,各大皇帝站一旁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出。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刘邦撸起袖子,环顾四周,众皇帝都自觉低下头,这时候谁敢和老祖宗对视?这不连大汉都亡了?


这时候刘邦径直走到汉惠帝刘盈面前,二话不说直接一大耳巴子,打得刘盈嘴歪眼斜,众大帝纷纷幸灾乐祸。刘邦气的浑身发抖:“我老刘家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儿子!”刘盈一脸委屈,毕竟咱虽然没什么用,也没把大汉给断送了,想到这还瞪了汉献帝一眼,吓得汉献帝脸色都变了,毕竟大汉就是在他手上断送的。

刘邦看出了儿子刘盈的小动作,反手又是一巴掌,叹了口气,对汉献帝刘协说:“这属实不能怪你,大汉气数已尽,并不是你能左右的。”刘协听到这总算舒了口气,并用鄙夷的眼光看向刘盈。


刘盈刚想呵斥刘彻,不料刘邦一脚将其踹到地上:“你还不知错?”刘盈一脸无辜,刘邦气的浑身发抖:“我一死,大汉被你搞成什么模样?连皇权都送到外戚手上了,你这皇帝当的窝不窝囊?吕后乱政也就罢了,毕竟是我老婆,但是我的宠妃戚夫人都被做成人彘,你让我心不心痛?”

刘邦痛心疾首:“我好不容易日夜耕耘,八个儿子,我一死被人害死四个,我要你这皇帝有什么用!”

当然了,刘盈确实是一个可怜的皇帝,他性格懦弱,继位后大权被自己母亲吕雉掌控,曾亲眼目睹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想要保护自己的弟弟不受伤害,却又亲眼目睹自己弟弟刘如意七窍流血而死,每天生活在母亲的残暴阴影之下,24岁就驾崩了。


北风vlog


如果我是刘邦,会狠狠的抽汉惠帝刘盈。

理由如下:

1. 踢过刘盈

刘盈为人懦弱,刘邦认为他不像自己。楚汉之争时,项羽在彭城大破刘邦,夏侯婴驾车带着刘邦逃命,刘邦十分着急,有刘盈踢下马车,以减轻车的载重,但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他救上来。


2. 废过刘盈

刘邦宠幸的戚夫人生子刘如意,长得很像刘邦,深得刘邦喜爱,刘邦一度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立刘如意为太子,在大臣周昌、叔孙通等人据理死谏下,以及张良的出谋划策,才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3. 骂过刘盈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刘邦当时有病,想让太子刘盈带兵平反,太子谋臣出主意,请吕后劝说刘邦不要派刘盈出战,刘邦听后大怒:“我就知道这小子不行,还是他爹我自己去吧!”刘邦只好亲自带兵讨平了英布。

惠帝登基之后其母毒杀刘如意,把戚夫人做出“人彘”,惠帝受到极大刺激,抛弃国家大政,迷恋后宫,险些葬送汉室江山。就是惠帝的不作为,让刘邦最心爱的儿子,刘如意死于非命,最宠爱的戚夫人被吕后老妖婆戚夫人做出“人彘”。九泉之下相见时,汉高祖刘邦估计早早就准备好了巴掌,该打!

这是其一,不用九泉之下相见也能干的,但要说死了之后能见到能踢到了,那就只有末代皇帝汉献帝了,汉献帝可能有人要说属于是生不逢时,所以才丢了国家,但实际上,这和他个人的软弱是不无关系的,大汉帝国走到当时,已经是日薄西山了,但忠于汉室的臣子也在,汉朝存在了四百年,哪有这么容易可被灭的,但没办法, 曹丞相一步步的掌握了大权,刘协的密谋不慎不仅没能挽救汉朝,结果是越来越被动,足以说明当年武帝的血脉到此已经淡薄了,他丢了江山,不管什么原因难道不该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