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西安人有多饞肉夾饃,從肉夾饃的種類和數量上就能看得出來,不同的肉搭配不同的饃,不能亂來,都有講究。人們最熟悉的臘汁肉夾饃,把百吉餅烙成虎背菊花芯再夾肉,這是標準的關中吃法,換做酥得掉渣的油酥饃夾肉,就成了老潼關肉夾饃。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臘牛肉的饃要用剛“打”的燒餅,咬的時候還得聽到因為脆而發出的“滋滋”聲,入了口追求嚼勁,肉爛饃香,一口接一口……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除了臘汁肉夾饃和臘牛肉夾饃,西安不常被提及的肉夾饃其實更多,岐山肉臊子夾饃來自陝西寶雞岐山,原本是用來澆面的臊子,因為融合了酸、辣、香,也被夾到饃裡過癮,油亮的臊子湯汁浸入饃裡,比臊子面更入味。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眾多肉夾饃裡,最為獨特的一種當屬水盆羊肉夾饃。本是喝肉湯“就”著饃的食物(“就著”是陝西方言,就是配著的意思),硬是讓用饃夾遍一切肉的西安人,把肉從湯裡撈出來塞進了饃裡,活生生變成了喝羊肉湯、吃水盆羊肉夾饃,一口肉夾饃、一口羊肉湯,才香!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水盆羊肉想必各位並不陌生,它就是《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心心念唸的美食,早上吃、晚上吃,坐著吃、走著吃,命都快丟了也惦記著水盆。張小敬吃水盆羊肉,是把餅掰成小塊泡進湯裡,讓肉湯浸入餅子,呼嚕嚕地連吃帶喝,這種吃法現在依舊很多見,但是不少西安人吃水盆,認為肉要夾進饃裡,配著湯才地道。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準確地說,水盆羊肉的“原產地”並不在西安,而是陝西渭南澄城縣,每一個澄城人都會由衷地說,只有在澄城吃水盆才是那個味兒。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要追溯水盆羊肉的歷史,可能得從製作工藝上找答案。水盆說得簡單點就是用旺火煮肉,煮這種食物加工方法可能僅僅比烤晚一些,新石器時代的陶鼎、商周時期的青銅鼎都是用來煮肉的器具,據說水盆羊肉的雛形就是商周時的“羊臐(xun)”,羊臐就是羊肉羹,而臐則有香的意思。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水盆羊肉做得好不好,評判要素無外乎肉爛、餅酥、湯亮,但是要做到這三點並不容易。先說肉爛,水盆羊肉選擇羊腩肉,切成薄厚均勻的肉片,薑絲、鹽、料酒、胡椒加水煮肉至熟。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再說餅酥,水盆羊肉配的是月牙餅,顏色焦黃,外層香脆,內層透著麥香;最後湯亮,羊骨、羊肉、花椒、桂皮、草果等香料同煮,時間和火候都能見煮湯師傅的功夫,既不能讓香料的味道搶了肉味,也不能讓羊肉的羶味過於濃郁,一碗水盆羊肉香不香、鮮不鮮一嘗便知道。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去店裡吃水盆,一碗湯、一牙餅、一碟小菜就是標配,月牙餅用筷子輕輕一戳就能開口,湯裡的肉、小菜、油潑辣子通通夾進饃裡,月牙餅飽滿的樣子相當誘人,肉的香、菜的鹹混合著月牙餅的外酥裡嫩,配著湯很滿足,齒尖無盡回味。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想起來小時候爺爺常說的話:“一吃一喝,花錢不多,吃飽穿暖,閒事不管”,可能這就是西安人的日常生活吧!

西安水盆羊肉夾饃,咬口饃,嚼口肉,喝口湯,用一聲“啊”讚美

來西安不妨嘗試一碗水盆羊肉,尤其是在秋冬天,一手拿起熱乎的月牙餅,把湯裡的肉片和小菜一起夾進去,咬下一口親手夾制而成的“水盆羊肉夾饃”,端起碗咽一口湯,幸福感突然襲來,遊走全身每個毛孔,從頭到腳都暖和起來,既滿足又舒坦,用一聲“啊”讚美,然後吃光喝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