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紀的英國,大齡未婚女性為何特別多?

文|了包


18、19世紀,英國飛速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強國。與此同時,英國社會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時人將未婚大齡女性大量存在的現象歸入其中,且十分關注。那麼這一社會現象緣何會出現呢?

01.男女比例失調

18、19世紀的英國,大齡未婚女性為何特別多?

(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圖片來源於網絡)

18世紀下葉,工業革命最先在英國發生,隨之而來是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英國的人口也穩定增長。一直持續到19世紀。整個19世紀,英國女性總人數都大於男性總人數。1851年英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女性人數比男性多出了50萬人。男女比例的失調同大量男性移民海外密切相關。

自工業革命進行以來,英國對外擴張的步伐不斷加快,建立了殖民帝國。殖民地成為了英國移民的主要目的地。當時的英國政府相信海外移民有助於打開海外市場,還可以緩和人口快速增長造成的社會矛盾,因此對海外移民持積極態度。而在海外移民的人口中,年輕男子佔了大多數。

根據錢乘旦主編的《英國通史》記載,1871-1900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移民中2/3為男性。19世紀50年代的移民高潮過後,英格蘭25-29歲年齡段的性別比由1851年的1000:906下降至1851年的1000:879。這一時期,英格蘭45-49歲年齡段中未婚女性所佔比例最高佔比為1/5。男女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調使得女性遭遇了沒有人可選擇的尷尬難題,不得不保持單身狀態。

02.婚姻觀的影響

同絕大數大多時代一樣,18、19世紀時期英國人的婚姻原則中也包含了“門當戶對”,上、中階級都趨向於在相同階層中尋找結婚對象。上層階級有著中層階級無法比擬的優越地位,選選擇面也比較廣。中產階層的在選擇配偶時候更多考慮的是配偶的財產,增長家庭的財富被視為是中產階級女性的婚姻任務。

18、19世紀的英國,大齡未婚女性為何特別多?

(18世紀英國畫像,女性恬靜溫柔,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中產階級婦女的擇偶的範圍很小,被選擇的男性同時也是選擇者,中產階層中相對貧困的女性往往不受歡迎。那些沒能在同一階層中找到結婚伴侶的中產女性並不願意將就,下層階級的男性通常不在她們的考慮範圍內,即使下層階級的婚姻較少考慮財產和地位。

逐漸增長的年齡會愈發阻礙女性結婚,因為當時的人們普遍厭煩妻子年齡比丈夫大的婚姻。這也就導致未婚大齡女性主要存在於中產階級,其中有許多人終身未婚。

03.已婚婦女權益有限

除男性人數不足、婚姻觀的功利性的影響外,已婚婦女的境遇也使得一部分女性自願保持單身。18、19世紀越來越多的女性實現了就業,她們的工作能力已不容忽視,但是她們工資卻遠不及男性,遭受勞動壓迫的同時又承擔著家庭的重擔。

當時的英國法律並不承認已婚婦女有獨立的人格和身份,婦女一旦結婚就失去了法律的存在,依附於丈夫。從法律角度說,已婚婦女勞動所得都是屬於丈夫的。

18、19世紀的英國,大齡未婚女性為何特別多?

(19世紀英國畫像,母親生了新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過得不幸福,選擇離婚是不可能的。離婚的合法性在1857英國議會頒佈的《婚姻訴訟法》中得到了承認,但是這項法律的唯一前提是通姦,女性若想離婚就必須證明丈夫的通姦行為且性質十分惡劣。女性要順利離婚十分困難,而且,法律規定孩子屬於丈夫,只有丈夫不想要孩子時,女性才能擁有撫養權。結婚之後可能會面臨的困境導致了一部分女性不願邁進婚姻。

結為夫妻的是兩個人,牽涉的東西卻很多。18、19世紀英國的流行社會觀念視未婚的大齡女性為有問題的群體,但這一群體的大量存在本身就與社會觀念密切相關。

1.錢乘旦主編:《英國通史》

2.傅新球:《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口增長的幾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