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懷來,這裡也曾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西逃行宮,雞鳴驛城

我國作為古代四大文明古國唯一一個連續至今的國家,不是歷史巧合,也不是缺少外敵入侵,而是有真真正正的本事,能夠讓自己屹立千年而不倒的本事,縱觀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沒有一個不被侵略,但都沒有逃離滅亡的厄運,而反觀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是衝破了武力的枷鎖,用文化屹立千年,無論是隋唐,或者元明清,都沒有讓自己的文化統治國家,而是繼承了已有文化,這就是延續至今的原因。


河北·懷來,這裡也曾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西逃行宮,雞鳴驛城


雞鳴驛城

說到文化,不得不說的就是無論古代哪個朝代統治,他們都離不開一個延續下來的機構,那就是驛站,不同的朝代,設立的職能不一樣,機構名稱不一樣,但有一個共同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傳信,最顯著的作用就是用於官吏統治和軍事戰鬥之間的傳信,而在河北,就有這麼一個地方,整個城都是驛站發展下的產物。

河北·懷來,這裡也曾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西逃行宮,雞鳴驛城


雞鳴驛城

位於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的雞鳴驛城,是一處始建於元代,發展於明代(約1368年-1644年)的驛站遺存,驛城東西各有一城門,還建有城樓,城外還有煙墩。城內由五條道路縱橫交錯,把城區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十二個區域,驛署區在城中心,西北區有馬號,東北區是驛倉,整個城是我國郵傳,軍驛的寶貴遺存。

河北·懷來,這裡也曾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西逃行宮,雞鳴驛城


雞鳴驛城

之所以叫雞鳴驛,那是因為背靠雞鳴山而得名,至於雞鳴山是怎麼來的,在《明·一統志》裡記載說,唐太宗北伐至山聞雞鳴,因此便叫雞鳴山。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的時候雞鳴驛擴建為定貨府進京師的第一大站。到了清康熙年間,設驛臣主管驛站事務,得到了空前絕後的發展,也奠定了現在現狀的基本格局。

河北·懷來,這裡也曾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西逃行宮,雞鳴驛城


雞鳴驛

要說雞鳴驛城裡面,有名的古建築,泰山廟算一個,泰山廟的壁畫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仍舊清晰可見,每年農曆四月十三--十八,這裡都舉行隆重的廟會,場面十分壯觀,非常的熱鬧。

河北·懷來,這裡也曾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西逃行宮,雞鳴驛城


雞鳴驛

直至今日,雞鳴驛城的繁華依舊清晰可見,因為矗立在哪裡的,是一個承載了歷史的古城,是一個往日繁華的展現,城裡的每一條街道,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馬踏過的痕跡,一磚一瓦,都保留著歷史的滄桑,當年出逃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也曾在這裡生活過,今天的人們,依舊過著自己的生活,不緊不慢,這裡就是雞鳴驛城,我國驛站的活化石。

河北·懷來,這裡也曾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西逃行宮,雞鳴驛城


雞鳴驛城

河北·懷來,這裡也曾經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西逃行宮,雞鳴驛城。 。。——執念旅行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