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中國歷史上真的很弱嗎?

愛旅遊的我和她


縱觀兩宋三百一十九年,經濟之發達,文化之繁榮可謂是封建歷代王朝的巔峰,世界史學界普遍認為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均發生在宋朝。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說宋朝很弱難免有失偏頗。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經濟發達,文化燦爛的王朝卻在軍事上積貧積弱卻是不爭的事實,縱觀兩宋,一直都飽受周邊少數民族欺辱,最終在“靖康之變”中兩帝被俘,中原大地淪喪,崖山一役,陸秀夫揹負幼帝投海,人亡政息,讓人唏噓不已。

相比北卻匈奴,封狼居胥的漢朝,平定四夷,皇帝被稱為“天可汗”的唐朝,澄清漠北,恢復幽燕的明朝,宋朝飽受遼、金、元甚至西夏的欺辱,最終被遊牧民族政權所取代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

首先,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職業軍人,也因此取得江山,為保江山永固,防止其他軍人效仿自己“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將的軍權,致使“將不專兵,動相牽掣”,武將的決策權也大打折扣,極大的削弱了宋朝軍隊的戰鬥力。而“守內虛外”的軍事體制和戰力部署導致和西夏的百年戰爭都沒有討到任何便宜,更不要說遼、金、元這些以軍事實力著稱的民族。

其次,公園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甘做“兒皇帝”,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此舉徹底改變了此後四百年裡中原王朝的命運,失去了這一片山勢險峻的地區,中原王朝的整個北方就失去了一條阻擊“胡人鐵騎”的天然軍事屏障,南下千里再無險可守,直至黃河全部是一馬平川,而趙宋王朝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為國土北面門戶大開,無險可守,而“澶淵之盟”之盟後宋遼的百年好合也掩蓋了宋朝軍事體制的缺陷。

再次:宋朝是文人的天堂,“以文制武”的體制更讓本身就不合理軍事制度雪上加霜。史學家曾說:“北宋缺將,南宋缺相”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有一點是一致的,從楊業、到狄青到種氏兄弟,再到宗澤、岳飛、王堅。他們或殞命沙場或遭朝中奸人讒害,大部分難有善終,因此後期統治者的驕奢淫慾以及奸邪禍亂朝綱也是宋朝積貧積弱的原因之一。


環球網


中國歷史上一直以來人們都覺得宋朝孱弱,經常被少數民族欺侮。說宋朝弱,倒也沒錯,因為它確實外戰常常不利。軍事上宋朝遠不能與秦漢唐相比。有一句話叫做: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但北宋真的無將嗎?前期的曹彬,潘美,楊業,中後期的狄青,种師道等人都是名將,但質量和數量與漢唐相比可能就有點寒酸了。

前期,趙匡胤與趙光義兄弟滅十國時,宋軍的戰鬥力還是不弱的,但自從宋太宗高粱和之戰敗給遼國後,宋軍就開始畏遼如虎。而宋朝開國以後採取重文輕武,以文制武等不利於軍事發展的畸形國策。同時由樞密院的文人掌管調兵權,武將統兵但無實權,也導致軍隊的戰鬥力和效率降低。武人地位低下,便沒人想從事武職。青年人士紛紛作詞弄墨,使得文化迅速發展,軍事卻停滯不前。檀淵之盟也是,每年獻給遼歲幣,雖然保持了雙方百年的和平,雖然每年三十萬歲幣對於宋朝來說不是什麼大數字,但養成了後期皇帝的軟骨頭,一有戰事就想花錢解決。而宋與西夏,與金的戰役也是敗多勝少,經常簽訂恥辱和約,所以人們覺得宋朝弱。

其實,宋朝的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是相當繁榮的。但這依然不能掩蓋他的軟弱。就想一直待宰的肥羊,等著其他國家瓜分。


薄暮嘆息


如果能拋開偏見,心平氣和地去審視宋朝,世人往往會驚訝地發現,這個看上去“積貧積弱”的朝代,竟然是一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諸方面都極為發達的時期,其偉大性跟漢唐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麼,宋朝到底有多強大呢?這裡僅從人口、賦稅、城市三方面著手,用數據來說話。


人口。人口數量的多寡,直接反映王朝實力的強弱,更是檢驗“盛世”成色的“試金石”。歷經唐末五代百餘年的戰火劫難,加上佔有的地域跟唐朝比嚴重“縮水”,導致宋初人口銳減,即使到了建國20年後(980年),也才緩慢地恢復到3210萬人(根據《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的數字彙總)。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大發展,北宋人口數激增。到了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考慮到大量未被列入到戶籍的“隱戶”存在,據學者保守估計,全國應該有戶數2340萬、人口1.26億左右,為宋朝之前歷代王朝之最(見吳松弟所著《中國人口史·第三卷·遼宋金元時期》)。


兩宋之間戰火連綿,再加上版圖的嚴重縮水,導致南宋人口銳減,但即使如此,隨著“紹興和議”後局勢的穩定,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時,南宋的人口依然強勁地增長到6450萬人。然而由於江南的人稠地狹,南宋中後期人口增長的態勢放緩,可儘管如此,到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時,考慮到“隱戶”問題,其人口總數應在8060萬人左右,而這也是南宋人口的峰值(引文同上)。



由於大規模的“開邊”運動,到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年),宋朝的版圖達到頂峰,但即使如此,也只有280萬平方公里左右,只有唐朝極盛期的1/5強,而到了南宋時期,面積更是縮水到約200萬平方公里(以上數據皆出自《中國曆代疆域面積考》)。以如此規模的國土面積,竟然能擁有如此龐大的人口,宋朝的成就值得世人驚歎。


稅收。歲入的多寡,直接反映一個王朝的貧富程度。宋朝的富庶程度,在其徵收的賦稅數字上有著直接的體現。據史料記載,宋朝初年的歲入為1600萬緡/年,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王安石改革稅法,到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時,竟然激增到6000多萬緡/年,其中商業稅佔比高達70%。之後稅收規模略有下降,但即使如此,依然能保持年入4800萬緡的規模。



國朝混一之初,天下歲入緡錢千六百餘萬,太宗皇帝以為極盛兩倍唐室矣,天禧之末所入又增至二千六百五十餘萬緡,嘉佑間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餘萬緡,其後月增歲廣,至熙豐間合苗役易稅等錢所入乃至六千餘萬,元佑之初,除其苛急,歲入尚四千八百餘。見《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十四甲集》。


要知道,明朝在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賦稅規模達到巔峰時,也只有2200萬兩白銀/年,只有宋朝全盛期的1/3強(一緡錢合銀一兩)。稍後的清朝歲入有所增加,但即使到了咸豐年間(1850前後),其規模也只在3000-4000萬兩/年左右。而且考慮到明清兩朝的疆域遠大於宋朝,而且三者的稅率幾乎相同,就更能發現宋朝經濟成就之高,而之所以會如此,在於宋朝大規模開發國際貿易,鼓勵發展商業。



對於宋朝的經濟成就,西方學者也是不吝讚美之詞。據英國著名學者麥迪森估算,在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時,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約佔全世界經濟總量的22.7%,而人均GDP為450美元,遠高於同期西歐的水平。麥迪森由衷地讚歎道“早在公元10世紀時,中國人均收入上就已經是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國家,而且這個地位一直持續到15世紀”。(見《世界經濟千年史》)。


城市。城市的人口規模及大城市的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直觀的體現。由於北宋高度重視商業發展,導致城市人口的激增和過十萬人口城市的大量出現。到北宋末年時,全國共有46座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其中包括大名、商丘、洛陽、蘇州、廣州、成都、泉州等地,而京師汴梁的人口規模更達百萬級。到南宋時,“陪都”臨安的人口規模也在百萬級(見《中國文化史·第十一章》)。



不僅如此,宋朝在城市中還打破坊市分區的制度,開設商鋪的位置不再做限定,甚至還出現夜市、曉市,由此使得城市內各行業勃興,其繁榮程度令世人驚歎。以汴梁為例,店鋪多達六千四百餘家,其繁華之景,可從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窺見一二。要知道,當時歐洲最大城市,人口也不過十幾萬,而其繁華程度更是跟汴梁、臨安沒法比。


宋朝的強盛不僅僅體現在人口數量、賦稅規模和城市發展三個方面,在科技、文化、軍事等各領域都取得了難以計數的驚人成就,只是限於篇幅,本文不做詳細展開。總之,宋朝非但不像大家想象中那般孱弱,反而是一個比之後元明清三朝都強盛、開放的王朝,近千年後,依然令人讚歎不止。


史料來源:《宋史》、《中國人口史》、《中國曆代疆域面積考》、《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 《世界經濟千年史》 、《中國文化史》等。


文史磚家


宋朝立國三百多年,和遼,金,西夏和蒙古帝國並存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女真不滿萬,過萬則無敵。"西夏"鐵鷂子",契丹鐵蹄和蒙古騎兵皆當時世界上精兵,如果宋朝“弱不禁風"分分秒秒就會被滅了。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疆域和漢唐時期比已經大大縮水,但北宋的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和手工業各項事業的發展遠遠超過前代,四大發明到了宋代才完善和普及,遠洋貿易非常發達。政府得到鉅額稅收。

宋代不差錢,科技又發達,軍事裝備是槓槓的,神臂弓和三弓床弩射程達幾百米,重裝步人甲重59斤左右,手持長刀巨斧,打敗過鐵佛屠,宋代火器裝備先進,南宋時出現管制武器。北宋滅亡前還收復河湟谷地數千裡,西夏被蠶食得幾乎差不多了。

北宋給人感覺軍力弱,主要是弱在軍事人才上。北宋是靠軍事政變建立的政權,對軍事將領特別忌憚,一度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剝奪軍事將領的權力。至使宋代軍事人才缺泛,在戰略指揮上處於不利局面。

宋代所轄領土與前代大大減少,南宋時僅剩半壁江山。蒙古滅西夏用22年,滅金用24年,滅南宋用了四十多年。如果這三個國家統一成一個大一統王朝,有秦皇漢武,唐宗洪武那樣的強有力領導者,蒙古騎兵只能在草原稱王稱霸,不敢南下牧馬。



關東俠客


這個問題讓宋朝陷入了深深的糾結。

你說宋朝很弱吧,他在遼國、西夏、金國、蒙古等少數民族的輪番打擊下,頑強堅持了300多年;但你說宋朝很強吧,這個王朝不僅始終沒有打出長城,反而整天被北方少數民族輪番吊打,疆域面積更是小得可憐。

思來想去,還是主要吹捧宋朝的經濟實力吧,畢竟有錢也是一種本事。

從數千年的縱向對比來看,宋朝的實力無論如何也比之前的秦漢魏晉要強,但是在橫向對比上,宋朝確實太過孱弱,以至於妥協成了宋朝的主旋律。

就和麵對一個既不漂亮也不高挑的姑娘,誇獎時只能用“善良”一樣,當所有人都為宋朝的經濟高唱讚歌時,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他們對宋朝的“孱弱”是認可並心照不宣的。

宋朝,無論北宋還是南宋,確實真的很弱。

而導致宋朝孱弱的原因,確實很多很多。

首先就是以文治武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出現,直接原因是五代十國以來的武人專權,而根源則是我國曆史上重武制度帶來的嚴重弊端,安史之亂就是這一弊端的集中體現,五代十國局面的形成根源,就在於安史之亂後,尾大不掉的紛爭制度。

所以為了大宋的千秋萬代,宋太祖趙匡胤有必要對這一弊端進行全方面改革,極力壓制吳江地位,剝奪武將權力,最大限度進行集權。

通過杯酒釋兵權等一系列舉措,武將地位開始一落千丈。而為了鞏固集權果實,宋太祖對科舉制進行了改革,大量提高錄取率,在王朝前期就形成了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團。

在我國數千年的漫長曆史中,文官是統治者安邦定國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像張良、蕭何、諸葛亮這樣的能臣基本都是治世之才。

但自從文官集團形成後,這一階層的含金量就急轉直下,並逐漸朝著禍國殃民的道路一去不返。

在宋朝,文官地位普遍高於武將,且文官在很多領域直接指揮武將,這就讓宋朝的軍事異常尷尬,因為文官終歸在辦公室打轉,遠離戰場的他們對軍事不說一無所知,起碼也只是一知半解,這樣的領導能打勝仗才是怪事。

再加上從宋太宗趙光義開始,養成了沒事就給將領“授陣圖”的毛病,給廣大瞎指揮的文官做表率。

所以宋朝出現了諸多不可思議的現象,比如拿到陣圖之後的將領,已經做好了光榮殉國的準備;能夠打勝仗的將領,基本都是對陣圖的抗命不尊;而打了勝仗的將領,不僅得不到賞賜,還要被處分;本該屬於他們的榮耀,卻被文官李代桃僵。

再加上統治者對文官集團的厚愛,如果不是武將世家,人們堅決不讓孩子從軍,就是武將世家也想方設法讓孩子脫離武將圈。

而推行募兵制的宋朝為維護社會和平,大量招募流民入伍當炮灰。

兵不識將,將不知兵,加上文官集團的瞎指揮,宋軍的戰鬥力從一開始就非常感人,打仗不僅考驗勇氣,更考驗智慧。

而文官集團的能量還不止一次,除了霍霍軍隊,他們也披著憂國憂民的外衣行苟且之事,比如北宋時期為了防備遼國逆黃河而上進攻開封,不斷勞民傷財改道黃河,最終導致黃河多次氾濫,兩岸百姓生靈塗炭。

這一系列禍事,不斷說明文官集團色厲內荏的本質,即只敢對自己人下手,對外敵則膽小如鼠。

燕雲十六州的丟失和北宋沒有直接關係,但被宋卻因失去燕雲十六州而處處被動。

宋太宗趙光義兩次發起北伐遼國的行動都以慘敗告終,北宋從此患上恐遼國症。待到真宗時期,遼國大舉南下,北宋在文官集團的主導下雖穩住局勢,卻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

之所以說它喪權辱國,是因為它正式承認了遼國的地位,從此北宋再也沒有理由擴張領土,不得不接受與遼國平起平坐的尷尬局面。

後人吹捧的所謂平等,不過是以現代角度套用古代背景,這是對歷史的極端不負責任。

而且《澶淵之盟》惡例一開,慶曆增幣和《紹興和議》得屈辱也就顯得不那麼突兀。

文官集團的最大能力就是睜眼說瞎話,在強行粉飾中讓宋朝越來越弱。

因為最可怕的不是拿不起武器,而且連拿起武器甚至憤怒的勇氣都沒有。

所以,宋朝不僅弱,而且弱得可憐。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將宋代認定為中國近代的開始,“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法國漢學家白樂日同樣認為,“近代中國的新因素,到宋代已顯著呈現。因此,研究宋史,將有助於解決中國近代開端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美國曆史學家黃仁宇驚歎於宋朝的科技文法發達程度不亞於任一世界大都市,“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於宋代出現。”

軍事方面:重裝步兵裝備精良,對外戰爭勝率並不低

由於宋朝建立時,河套和幽州一帶良馬產地均沒有在宋朝手中,產馬地盡在遊牧民族之手,大規模裝備騎兵不太現實,導致宋朝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軀抵擋遊牧民族鐵騎的衝擊,宋朝的主力軍種是重裝步兵,宋軍普通步兵常規作戰負重超過40公斤,且裝備精良。

實際上,宋軍對外戰績勝率並不低,據統計,宋朝時期宋軍在萬人規模以上的對外戰爭中的勝率長期保持在70%以上,南宋初年,名將岳飛、韓世忠等,率領以鐵甲、長槍強弩為主要裝備的重步兵,以密集陣容屢屢擊敗金朝騎兵。但由於騎兵機動性強,重裝步兵難以有效給予圍殲殺傷敵方有生力量,所以宋朝取勝多是擊潰戰而非殲滅戰。如紹興十一年(1141年)的祏皋戰役,以步兵為主力的宋軍,由於身被重甲,機動性差,未能全殲已潰不成軍的金朝騎兵。

經濟方面:經濟水平極高,繁榮昌盛冠絕一時

宋朝時期商品經濟十分發達,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大大方便了貨幣流通,宋朝時城鎮化水平很高,城市工商業非常發達。據專家測算,城鎮化率超過30%,宋朝後面的歷朝歷代都沒有達到這一水平,新中國要到建國後二十多年才達到這一水平。此外,對外航海業、造船業繁榮,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由此帶來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很高,應該說,生活在宋朝的百姓富足程度在歷朝歷代首屈一指。這些都可以從諸如《東京夢華錄》這樣的當時記載看得出來。

科技文化方面,“四大發明”三項出自宋代,文化成就堪稱史上第一

宋代的科技在整個中國古代都處於翹楚地位,中國所謂的“四大發明”,三項始於宋代,中外皆稱宋為“自然科技的黃金時代”。宋朝文化成就極高,湧現出蘇軾、王安石、辛棄疾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不朽文化典籍,其影響遠播海外,深度影響了東亞朝鮮、日本等地區。

總的來看,認為宋朝是“弱宋”實屬片面之見,客觀看待某一朝代,不應人云亦云,應當兼容幷包,從不同途徑瞭解它的方方面面,如果大家沉下心去了解,相信會有不同的收穫。


滄海拾遺錄


我認為,弱就是弱,不能以其他方面的發展來論證宋朝還是個強大的朝代。

宋朝之所以弱,並非政治不清明、經濟不發達、文化不繁榮、科技不先進,而是統治者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統治思想決定的。大家看一看兩宋的地圖就可以知道,宋代統治者從一開始建國,就似乎是能夠守住漢人居住的這片土地就行了(甚至還不惜縮減了大片土地);然後到北宋末丟了中原,到南宋末就把整個中國都丟了。

在整個兩宋時代,是華夏民族最憋屈、最窩囊的年代。兩宋並不缺乏能征慣戰之將、效命疆場之士,也不是沒有可戰之力,卻硬是生生的被周圍的異族虎視眈眈、逐步蠶食,最終作了亡國之奴!

如果以宋代政治之清明、經濟之發達、人才之昌盛、科技之先進而用於開疆拓土,其強大一定不在唐王朝之下,也沒有後來淪為蒙古之奴的亡國之禍了。




亦喻之


宋朝與遼朝與金朝與西夏朝與蒙古汗國並存,一度割讓領土向它們求和,並且每年都要向它們進貢財物,簡直就是一個可以隨便欺負的小孩,怎麼能不弱呢?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了宋朝,史稱宋太祖。宋太祖是一位文治武功兩方面都很厲害的皇帝,在位期間一心想消滅北方的大遼,但是事業未竟就死去了。趙光義承兄繼位,史稱宋太宗。趙光義同樣志存高遠,一心想要一統天下,也曾隨軍親征北上伐遼,很可惜幾次都沒有成功,最後也就不再提伐遼的事了。太宗死後,宋朝的皇帝都不思進取,願意安於現狀,不但沒有統一天下的信仰,而且還極力主張議和,致使宋朝終於走向了被吞併的下場。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朝,史稱遼太祖。遼軍多次進攻宋朝,尤其是遼國蕭太后,更是舉全國兵力有一舉滅宋的野心。宋朝總是戰敗,朝中大臣甚至談遼色變,於是就以向遼進貢的方式求和苟安。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史稱夏景宗。李元昊本不過是一個西平王,後來傭兵自重,不再向宋朝稱臣。宋朝大怒,幾次派兵討伐,可是都沒有成功,反而被西夏大敗,不得不被迫同意西夏獨立。西夏獨立後,也不在把宋朝放在眼裡,時常大舉侵犯宋朝,進行大規模的燒殺搶奪。



公元1150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史稱金太祖。金朝侵宋是最為嚴重的,一度佔領宋朝的都城,從宋朝掠奪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同時也把佔領宋朝的土地變成了廢墟。最為可恥的是北宋徽宗與欽宗父子二人同時被擄走,幾經折磨後又被毒死,金朝因此與宋朝結下了不共戴天的世仇。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史稱元太祖。蒙古離宋朝比較遠,先是滅了西夏,又滅了大遼,最後到元世祖忽必烈這裡,一舉把宋朝給消滅了。襄陽大戰,元朝毀滅了宋朝輝煌的都城。崖山海戰時,南宋末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抱著跳海殉國,何等的悲慘啊!

可以說宋朝整個存在時期,幾乎就是在被左鄰右舍不斷欺負中長大的。儘管宋朝的經濟很繁榮,文化也比較昌盛,但是領土頻頻被侵犯,朝廷卻無能保全,受盡屈辱,這根本不是一個強大國家的表現。所以說,宋朝是一個懦弱的王朝並不過分。


妖嬈史話


估計很多人看了一篇文章《99%中國人不知道的歷史真相》中裡面說了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達到了70%,而我們所認知的盛唐卻只有55%,所以很多人都是覺得宋朝是不是不是那麼弱呢?

不得不說宋朝在軍事上的確是很弱的,得大家普及一個知識,我們都知道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所以後世很多王朝都是和拿來和秦朝相比的,那麼從國土面積上來說大宋是唯一一個比秦朝面積小的王朝。北宋只是統治到今天的河北,山西,陝西南部一帶,南宋呢更是在秦嶺淮河以南了。從國土面積上來說宋朝真的很弱。

從軍事上來說也是很弱的,前面說到的那篇文章裡面說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是70%,比我們所熟知的唐朝要高很多,但是即使是真的,我們要知道兩宋時期基本上都是防禦戰爭,都是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的,都是被動挨打的,如果這都打不贏那就要亡國了,而且前面統計的那個是把所有的戰爭都統計起來了,就像是北宋打防禦戰,別人來一百人,你一千人把人家打贏了,我們都知道北方的遊牧民族騎兵很強大,騎兵的機動性很強,每次來幾十人幾百人,搶了就跑,。這樣的戰爭就是打一百次,別人一次戰爭就消滅你幾十萬人。有什麼意義呢?

兩宋三百多年主動出擊的戰爭少之又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敗的,趙匡胤的時候也算是宋朝禁軍最厲害的時候,企圖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也沒有成功,在趙光義的時候才滅了北漢,之後想向契丹用兵,但是結果是大敗,之後宋朝再也不敢和遼國打了。和西夏一直打到了北宋滅亡也沒有勝利,金國呢直接滅了北宋,還把兩個皇帝都抓去了,蒙古滅了南宋,兩宋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內患滅亡的。

宋朝在軍事上的失敗,可以說在整個歷史上都是少見的,所以說宋朝在軍事上的失敗只能說是他弱。但是宋朝在經濟,科技,文化上的繁榮可以說整個封建時期宋朝是頂峰。宋朝的經濟總量據說一度達到了世界上的百分之八十。人均也是超過了當時西歐地區很多。宋朝的科技也是非常的發達,而且宋朝是唯一一個不抑制商業發展的王朝,導致了宋朝的商業非常的發達,還第一次出現了紙幣。宋朝的科技也是非常的發達,比如說我們知道的活字印刷術就是在宋朝時期發明的,當時宋朝的造船術也是世界領先的,宋朝的文化也是極度的繁榮,儒學在兩宋時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

也許正是因為宋朝在這些方面的發達,導致了人們都學會了享受吧,所以才讓宋朝的軍事實力很弱小。導致兩宋都是亡於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


中國歷史研究所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在回答之前,我特意先看了一下朋友們之前的回答,原來大家對宋朝都挺滿意,原來宋朝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

原來,大家的觀點就是隻要有錢就強大,看來是我想多了。是,宋朝確實經濟繁榮,但這不過是地主家的傻兒子罷了,誰都能將他欺負一番,然後肆無忌憚的進行掠奪。



也難怪,時間總是很容易讓人麻痺,再大的恥辱,也會被時間一點一點給遺忘,“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我不知道當年岳飛是在怎樣的心情下寫下這樣的詩句。這背後的故事,背後的恥辱,我也希望是大家遺忘了,而不是為了粉飾宋朝的強大而選擇性的忽視。

而後,金國用怎樣的禮節來羞辱大宋的皇帝?牽羊禮瞭解一下,這是對大宋皇帝的羞辱,但這背後更是對當時所有漢人的羞辱,瞭解之後,你就會了解到為什麼岳飛這種忠勇之臣心中是有如此的惱怒與恨意。



“我大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報,我軍在三川口與好水川遭遇夏軍,傷亡慘重,大敗”。“我大宋科技發達,生產力水平高”,“報,遼軍一路勢如破竹,以攻入我境,難以抵擋,我軍退守”。“我大宋人民生活水平高”,“報,金軍破城,皇上父子,及大量重臣,皇室宗親被俘”,“我大宋文化繁榮”,“報,蒙古軍勢如破竹,陸秀夫與皇帝南撤,我大宋恐將亡矣”。

大家不覺得,宋朝其實和清朝很像嗎,也是經濟總量世界前列,也是不停的被侵略欺辱,只不過宋朝要比清朝好些,因為宋朝所屬的時間要比清朝好啊。



同樣是經濟繁榮,軍事上卻是同樣扶不起的侏儒,但宋朝面對的是同樣的冷兵器,而清朝面對的則是熱武器,堅船利炮。還有一點,宋朝命好不被噴的原因,那是因為這是漢人王朝啊,怎麼能自己打自己的臉呢,對吧?

所以,即使是宋朝給漢人帶來了靖康之恥這樣的恥辱,但人們還是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揭開這一頁,這就是我說宋朝命好的關鍵所在。


好了,不說了,我感覺敵軍還有三十秒到達戰場,個人並沒有什麼意思啊,只是想讓大家認真,客觀的瞭解宋朝那段歷史。

而不是出於某種原因,一味地粉飾,最終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自欺欺人罷了。

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