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不知從哪裡看過一句話,如果碰到一些北京話,從字面上沒辦法解釋的,可以查查是不是滿語

北京話裡,吃的諸如薩其馬、餑餑,動詞諸如剋、胳肢,形容詞諸如彆扭、磨嘰……都來自滿語。

除此之外,在一些衚衕地名中,也能看到滿語的影子,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大柵欄

大柵欄 和柵欄沒有關係?

大柵欄原本叫廊房四條,這裡的廊坊可不是咱們如今熟知的地名河北廊坊,而是商戶的鋪房。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大柵欄,圖源圖蟲創意。

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初年,朝廷在正陽門外等處建造鋪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貨,謂之“廊房”。故前門大街西側有廊房一、二、三、四條等衚衕。

不過到了清代,衚衕改稱大柵欄。據傳,這和當時的一項政策有關:北京的衚衕曲裡拐彎,一旦有熟悉地形的歹人作惡,抓人的難度可不小。於是,為了加強治安防衛,清康熙九年(1670年)和乾隆元年(1736年),曾下令將外城各街巷兩端安裝柵欄,晝開夜閉

據傳廊房四條街口的柵欄十分高大,因此就有了“大柵欄”之名,久而久之也就取代了原本的廊房四條這個名字。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最新北平大地圖(解放版)》中的廊坊一條、二條、三條和大柵欄。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北京並不只有這一處叫大柵欄(現在西單的鐘聲衚衕原來也叫大柵欄),衚衕名字裡帶有柵欄的也有十幾條,如柵欄衚衕、雙柵欄、三道柵欄、橫柵欄……但卻唯獨只有這一處的發音和別處不同

後來,終於在沙欄衚衕紗絡衚衕的曾用名裡找到了答案:這兩條衚衕都能叫柵欄衚衕。不論是沙欄,還是紗絡,其實都是滿語“shala”的音譯,原本是珊瑚的意思,這兩處原來可能都曾賣過珊瑚,是有名的珠寶市

同樣的道理,放到大柵欄,不論是從含義還是從讀音上都能說得通:大柵欄在含義上可指原來此處的大珠寶市,

讀音上則是和兒化音結合。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大柵欄,圖源圖蟲創意。

再加上,沒有確切史料證明此處曾有柵欄,而且是高大的柵欄。

這樣看來,大柵欄也許並非放在衚衕口用於防衛的柵欄,而是和滿語的珊瑚有關。

除了大柵欄,同樣是從滿語音譯過來的衚衕還有很多,今天就再介紹一下去年剛擁有了姓名的牛錄衚衕和已經消失了近20年的案板章衚衕

牛錄 滿清八旗的基本單位

去年6月,市規劃國土委官網信息顯示,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7條衚衕正式發佈了地名公告,其中就包括西長安街南側的牛錄衚衕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國土委官網公佈照片,圖中標識6為牛錄衚衕。

牛錄”, 也寫作“牛祿”,或稱“柳累”“牛綠”,都是滿語音譯,意為射獸用的“大披箭”。滿族的祖先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生產活動以狩獵、採集為主,弓箭是他們主要的生產工具和武器之一。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乾隆皇帝射獵圖》中參與狩獵的每個人都帶著弓箭。

滿族祖先除單獨狩獵生產外,更多的還是集體狩獵,於是一種臨時性的牛錄製度產生並逐漸傳播開來,《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對此有比較詳細的解釋:

“前此凡遇行師出獵,不論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滿洲人出獵開圍之際,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總領,屬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許錯亂,此總領呼為牛祿額真。

至於為什麼叫牛錄製,就是因為這十人小隊中每人要出一支箭作為信物,箭即牛錄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清末弓箭手,圖源網絡。

直到160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正式宣佈,牛錄成為生產和戰鬥的基層單位,牛錄作為一個戰鬥集團,包括騎兵10 人和從事農耕的壯丁共300人。之後,逐步演變為1牛錄包括兵丁及其家屬共300人(入關時)。

1615年,太祖努爾哈赤以牛錄為基礎,編組了八旗制牛錄成為了八旗戰鬥與生產的基本單元。

旗入北京城後,仍沿襲早先行圍狩獵的舊制,隨著八旗圈地劃界,牛錄進一步演變為街巷衚衕的社區組織

太宗時期,將八旗按民族劃分: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共24旗。旗內實行“固山-甲喇-牛錄”的三級管理制度。300人為1牛錄,設1牛錄額真(後稱“佐領”)。5牛錄為1甲喇,設1甲喇額真(後稱“

參領”)。5甲喇為1固山,設1旗,旗主稱“都統”。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唐土名勝圖會》中《八旗軍樁圖》所繪的三級管理制度(有出入,僅參考)。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嚴格。據《宸垣識略》記載,乾隆年間,1旗由12甲喇組成:滿洲5甲喇、蒙古2甲喇、漢軍5 甲喇。各甲喇所擁有牛錄數目亦不盡相同,最多的19 牛錄,最少的2牛錄。八旗共96甲喇,1133 牛錄。


牛錄衚衕 和香妃叔兄平定新疆回部有關?

而在西長安街南側,這處新更名的牛錄衚衕,據《京師坊巷志稿》載,雙塔慶壽寺對面曾有一“南小衚衕曰回子營”,回子營附近又有兩條夾道,分別為頭牛錄二牛錄,今天的牛錄之名應該就是來源於此。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牛錄衚衕,李凌攝於2018年,圖源界面新聞。

網傳資料多言此處回子營的設立,和容妃五叔、堂兄等人平定新疆回部有關,這也是有文獻支持的。(容妃,便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香妃”的原型)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香妃畫像,圖源網絡。

《日下舊聞考》載:“乾隆二十五年奉旨授白和卓為回子佐領,以投誠回眾編為一佐領,於西長安街路南設回回營一所居之”,“內設辦事房,以內府官董其事”。

然而,更多的資料卻顯示,傳說中香妃寢宮寶月樓對面的回回營清真寺,才應該是《日下舊聞考》記載中乾隆二十五年的回回營。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1865年《北京地裡全圖》中的雙塔寺、寶月樓及對面的(回回營清真)禮拜寺。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回回營清真寺的卷拱門,遠處可見電報大樓,攝於2010年5月,圖源網絡。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回回營清真寺遺址,攝於2010年5月,圖源網絡。

與其他北京回回營不同,這處不僅是距大內最近的一個回族聚居區,所居住的也都是平定大小和卓有功的維吾爾族人(又稱紅帽子回回),其生活方式和信仰自然也和被漢族同化了許多年的本地回回不同。

如此來看,《京師坊巷志稿》和《日下舊聞考》中兩處回回營之間,相隔五百米,或許指的並不是一處。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1921年《北平市全圖》中的頭牛肉、新華門及對面的東西回回營。

這樣一來,頭牛錄、二牛錄之名,和香妃叔兄平定新疆回部並無關聯,今日的牛錄衚衕,也跟“香妃”的原型“容妃”並無關聯。

案板章衚衕:按班張?擀麵杖?昂邦章京!

在東城區東北部,北京現存唯一尼僧寺廟——通教寺北邊,原來還有一條案板章衚衕,光看名字,很多人誤以為衚衕裡曾有善做案板的章姓木匠,其實不然,此處清代時稱昂邦章京胡同

《京師坊巷志稿》載:“昂邦章京,國語子爵也,俗訛為按班張。”

昂邦章京是滿語,但並非指子爵,咱們先來分別瞭解一下昂幫和章京。

昂邦

是清代官名,滿語中指“大臣”“大官”,也有人譯作“按班”。清初,專用於親近重臣。入關後,常用於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如“黑白昂邦”(參贊大臣)、“阿里哈昂邦”(尚書)。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延禧攻略》中的海蘭察,後來就曾是參贊大臣,圖源微博。

章京也是官名,清代軍職多稱章京,如參領稱甲喇章京,佐領稱牛錄章京。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辦理文書事務的官員亦稱章京,是堂官的重要助手。軍機處的章京,又被稱為小軍機

天聰八年(1634)定八旗官名,以昂邦章京為總兵。順治七年(1650)定八旗漢宇胄名,又以昂邦章京為總管,如盛京昂邦章京,寧古塔昂邦章京。

由此可推斷,昂邦章京胡同是因衚衕內曾住有昂邦章京而得名。而後的案板章衚衕,或許和昂幫也譯作“按班”有關,畢竟,《京師坊巷志稿》中也說曾被訛稱為“按班張”。也有傳聞此處還被訛稱“

擀麵杖”,被誤以為是賣擀麵杖的地方的。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1914年《北京地圖》中的按板張衚衕。

民國三十六年(1947),衚衕稱案板章衚衕。1949年後沿稱。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最新北平大地圖(解放版)》中的案板章衚衕。

不過,隨著城市建設的腳步,通教寺被恢復了,而案板章衚衕卻已經在2001年拆除

您還知道哪些北京地名原本是滿語?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 end ·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章

[1] 朱一新·清,《京師坊巷志稿》

[2] 袁家方,《“大柵欄”——是滿語》

[3] 木川,社會科學輯刊,《滿洲“牛錄”考釋》

[4] 王彬,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八旗的基層組織——牛錄》

[5] 鄧奕、毛其智,城市規劃,《城社區形態構成的量化分析——對《乾隆京城全圖》的解讀》

[6] 江子020,新浪博客,香妃寢宮寶月樓及回回營清真寺(一)

[7] ruiren491112,新浪博客,北京外城地名疑雲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大柵欄、牛錄、昂邦章京……這些衚衕地名原來都是滿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