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和經絡有什麼區別?

HUIHUI你那麼美


筋,又稱經筋,是十二經脈連屬於肢體外周的筋膜(肌腱、韌帶)、肌肉體系。依據十二經脈的分佈,全身筋肉體系分為十二個部分,稱為“十二經筋”。十二經筋作為經絡的連屬部分,其功能活動的正常維持,依賴經脈和絡脈等滲灌氣血以濡養,並受十二經脈的調節。

經筋的分佈,一般都在淺部,起於四肢末端,走向頭身,多結聚於關節和骨骼附近,有的進入胸腹腔,但通常不屬絡臟腑。經筋的分佈,同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其循行走向不盡相同。手、足三陽經的經筋分佈於肢體的外側;手、足三陰經的經筋分佈於肢體的內側,有的還進入胸廓和腹腔。

經筋的主要作用是約束骨骼,有利於關節的屈伸運動。正如《素問·痿論》所說:“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同時,經筋還遍佈於軀體和四肢的淺部,對周身各部分的臟腑組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於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是十二經脈循行部位上分佈於筋肉系統的總稱,它有聯綴百骸,維絡周身,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

經絡,分為十二正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以及若干孫絡。經絡分佈在全身,直行者謂之經脈,橫向支出者謂之絡脈,經別絡與經別聯繫表裡。其中較為粗大的,分佈較深且縱行的主要幹線,稱為“經”;而較為細小的,經的分支,深淺部均存在,網絡於經脈間的稱為“絡”。

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以及附屬於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有別絡、浮絡、孫絡之分。十二經脈(統稱正經)和奇經八脈(統稱奇經)是經絡的主要部分(若十二經脈加任、督二脈即為十四經脈)。

經絡內屬臟腑,外聯四肢,主行氣血。十二經脈共四組,每組三條經脈,互為表裡。奇經八脈有統率、聯絡和調節全身氣血盛衰的作用。十五別絡的功能是加強表裡陰陽兩經的聯繫與調節作用。


純鈞LHGR


很多人都不懂,筋和經絡其實就像一棵樹,樹幹就是經筋,樹枝就是經絡,筋和絡是一體的,只是大小長像不一而已。筋連骨,走陽氣,促血行,氣養骨,血養肉,肉中有筋,骨中也有血,肉中的筋俗稱細絡,就是西醫講的神經系統。十二臟腑是連接經筋的,依靠經筋促進血液循環提供給養與運輸所產生的垃圾,但十二臟腑也有其獨立運行的十二經絡,十二臟腑生病了可以直接刺激十二經絡,也可以直接按推經筋與該臟腑的接合部(稱筋結),都可以緩解症狀。筋的主幹為經筋,分幹為經絡,次幹為細絡,都是通行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的通道,有血(液體)的地方就有絡,它還會促進汗液的分泌,還是人體感應感知的傳輸通道。


走進中醫世界


筋和經絡都是聯絡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筋即筋腱,是有形的;經絡則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是無形的看不見的(除血管以外)。筋要靠脈絡的滋養,經絡在人體各組織器官中穿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