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硬筆書法已經有三四個月了,寫到這個水平,應該如何突破?

強哥書畫


練書法的過程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瓶頸,這是好事,說明你要更上一個臺階了。而且強哥一直是用硬筆臨摹古帖,這是一條正確的學習硬筆書法的路子,值得肯定和讚揚。既然我們是學古帖,那麼學習中遇到瓶頸之後怎麼辦呢?自然還是要向古人求教。

硬筆書法臨古,學的是什麼?

硬筆臨古帖,主要學習古人的結字、筆勢、提按。因為硬筆有其天生的侷限性,不太可能在點畫形態上模擬毛筆,如果刻意去表現毛筆的點畫形態,則會產生那種描字、畫字的用筆,失去了自然書寫的趣味,把書法變成了美術字。因此,我們硬筆臨古帖的時候主要去學習古人的結字。

而硬筆臨古帖的行書作品時候,除了結字以外,還需關注筆勢的問題。我在很多問答中都在強調筆勢的問題。那麼什麼是筆勢?簡單點來理解,就是筆畫之間的呼應、顧盼,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係等等。這是初學書法不太容易搞清楚的問題。

還有就是古帖當中的提按,因為有提按,所以才有了粗細變化,節奏上的變化。我們硬筆臨古帖雖然不鼓勵刻意去模擬毛筆的點畫形態,但是要學習古帖當中的提按,為的是學習古人的書寫節奏感。

我覺得上面這三點是學習古人的目的。那接下來再看看強哥的字,用筆上有點太重,提按用筆,按得下去卻提不起來。因此給人感覺是一個節奏,也缺少了趙體的那種婉約美,多了一些僵硬。如何去改變了呢?不妨去臨一下趙孟頫的小楷《道德經》,先把提按的控筆能力練出來。

另外,就是字與字之間缺少筆勢的呼應,這是以後書寫的時候需要刻意注意的。

以上是南山的一些拙見,希望有些用處吧。

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注和支持翰墨今香,感恩有你。


翰墨今香


你之前的字我也有些印象,這幾個月進步確實飛速!讓人羨慕!

我相信你邀請我,是想得到一些真切的交流,而不是一些虛頭巴腦的奉承!那咱兄弟倆就好好探討一番!優點這裡我就先不說了。

首先,你的字是生搬硬套來的,下筆,行筆,收筆,映帶,呼應,氣連,字勢你都是跟著字帖在走。當然了,臨帖確實是需要跟著字帖上走。但必須要明白字帖裡的字,作者為何要這樣處理,臨字才有意義!王右軍字為何下盤穩健?米文章字為何字勢傾則?都要去感悟的!我們臨帖和複印的區別就在這裡。

其次,你對字體理論知識還相當匱乏,寫字理論如夜路中的明燈,無燈的夜路沒有方向,寸步難行,也就是你所言的瓶頸。古人云意在筆先,這個意就是心裡儲備的知識,字形。筆,包括手都是工具。沒有意,或是這個意不豐滿,是倒置你放開字帖不知道怎麼書寫的根源。

好了,就亂說八道到這裡。信則有不信則無!莫怪!



筆畫人生


從沒臨過別人的書法,而現在越看越差,都不想寫了。




草原之舟119406169



從題中所附的硬筆行書作品來看,硬筆字線條敦厚,運筆有力,結字典雅,章法佈局整體效果也不錯。存在問題或者說下步需要改進的方面,我簡談三點。

第一,線條雖頗有張力,但技法體現不多,質感仍須加強。換句話可能更便於理解,就是線條還比較僵直,內中含料不多,靈氣不夠,缺少留人回味的東西。線條質感最見用筆功夫,深源於書法學養,仍然多臨多讀多想多練,始終要記住一句話,每一筆都不能敷衍應付,也不能想之當然,都要體現思想見到功夫。

第二,結字雖洗練剛勁,但伸展圓潤不夠,結構還應再打開,結字仍須更豁達。硬筆行書的結構,宜須鬆緊有度有張有馳,太緊湊則細顯小氣侷促。你的作品有趙孟頫的一些影子,但仍未得其圓潤儒雅神俊風流的真髓。根據你目前的臨習情況,我建議你把趙孟頫的千字文停一停,去看看文徵明的行書,或許會有不少新的收穫。

〔唐寅書法〕

第三,要注意一下單字結體中的扛肩問題。

其實這也屬於第二個問題的範疇,但因你作品中扛肩特點尤為突出,單獨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扛肩作為結字取勢中的常見手法歷來有之,適度的扛肩不僅更符合視覺習慣,也能使結字達到氣勢自生的效果,但一定得有個度。趙孟頫是扛肩比較明顯的,還有蘇軾米芾,王義之也扛但稍小一些,文徵明唐寅幾乎不扛肩,但有扛必有沉,結字看起來是平衡的。漢字畢竟是方塊字,基本的橫平豎直應有一個適度的扛肩,太過,會影響結體的端莊典雅。我的建議,適當的降一點。

〔文徵明書法〕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讀大師的作品,細細體會,定有大進。




風之問候


練硬筆三四個月,相當不錯了。

捺畫偏弱項,入仗今等,折轉偏弱項,漢望成等。

中宮太緊,整個字密不透風,缺少疏密安排,如驃秦獨等,與執筆的拙力有關,而且腕指力有欠缺。

拙力何來?就是筆鋒與紙摩擦力太大,這樣的後果就是,寫毛筆時非得借筆毫之力,毛筆不行就沒法幹了。

自己可以試試,如果鋼筆輕輕劃過紙面,也能寫出遒勁有力的字來,那麼自己的控筆力就獲得自由。

這種感覺很奇怪,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在綢布表面滑行,又不刺破綢布。



urna風之度0


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硬筆書法如何突破與精進?

先說結論:學習理論,練習技巧,培養美感

接下來展開講:

首先我們簡單理解一下硬筆書法是什麼?

書法

1、表達字義

2、表現漢字的美感

3、表現個人性情志趣

硬筆書法,是區別於毛筆來說,用硬筆頭書寫,最普遍的是鋼筆,還有鉛筆、中性筆滾珠筆等。總之一切的不是軟筆頭的筆都應該算作硬筆。

那麼書法是通過什麼來表達呢?

從小向大依次說:

筆法:這是從筆畫層面。

結字:也就是整個字的間架結構,筆畫如何構造一個字。

章法:從整幅作品的角度看,眾多的字如何構成整幅作品。

這三個層面中,筆法是通過運筆來體現的,是動態的。不像結字與章法寫好了就擺在那裡,因此筆法也是最細微隱秘的技巧,同時被眾多的書法家認為是書法精髓所在。

對於筆法的傳承這裡不多講,可以參看關注我之前發佈的文章。

但是!但是!但是!

在毛筆書法中處於核心地位的筆法,也是硬筆書法中最為欠缺的。

在筆畫細節的表現上,硬筆遠遠不及毛筆。

當然,有一些書法家利用一些外部工具來讓硬筆寫出毛筆字的某些特點。

比如使用大直徑的中性筆書寫,並且在紙張的下面墊上特製的硬筆書法墊,常見的就是標準字楷體。

還有使用美工鋼筆書寫來表現一定的細節特點。

硬筆書法如何表現筆法?

毛筆筆法概括講有以下七種,我將硬筆書法可以表現的來加黑。

起行收:即起筆,行筆,收筆各都是什麼技巧,白話說就是緩急。

提按:說簡單一點那就是用筆的輕重。

藏露:也就是藏鋒或者露鋒的不同表現形式。

轉折:筆畫方向的轉動與筆畫的轉折銜接技巧。

方圓:筆畫開頭結尾的方圓形狀。

正側:也就是用中鋒還是側鋒。

澀疾:寫字的節奏感,與筆墨紙都有關係。

七種筆法中,硬筆僅能表現其中的三種。並且還不能完全表現。

硬筆書法如何表現結字

結字指的就是間架結構,從古至今,對於漢字間架結構的研究有很多著作。古代有《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大字結字八十四法》,《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現代有啟功的黃金分割法,田英章的《二十八法》研究的都是書法中的間架結構。

這裡只當是一個引子,讀者可以更深入的去了解。也可以關注我之前關於硬筆書法的《五部六型》中的六型部分:把漢字根據偏旁和構成分成六種型,每種型總結了相應的結字技法。

硬筆書法能不能表現章法?

章法是一篇字寫出來好不好看的第一印象。有些讀者每個單字書寫的很好,

但是寫在一起就覺得混亂不堪,雜亂無章,這就是章法沒有安排好。

還有些讀者,每個字拿出來看並不是怎麼端正,但是寫在一起讓人看了很舒服,

這是他章法安排的好的原因。

總的來說章法要注意到:

主賓有序,均衡變換,節奏優美,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圓缺參差,開合呼應,

自然得體,合理布白....

結合以上幾點,說一說

學習書法應該如何精進?

第一點:學習與練習控筆。

首先要學習如何控筆,怎樣的效果要怎麼運筆才能表現出來。這是要學的技巧。

再次就是大量練習,作為一種控制的運動技能,一句話:

熟能生巧

第二點:學習間架結構和章法佈局

漢字的間架結構是從甲骨文篆書一路發展到今天楷書,是有淵源和文化傳承在裡面的。

不能胡亂安排。

可以根據上面提到的一些結字的理論書籍來學習。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臨帖。一定要臨帖古今優秀的字帖,初期可以先臨寫楷書字帖,後來要想更加精進,就要臨寫更古字帖字形比如篆書金文等。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培養美感

每個人寫字風格不同,但是所有人對美的認識和追求是相通的。

培養好的美感,就能寫出兼具自己風格的好字來。

培養美感的重要方法就是臨帖。

---------------

以上個點只是個人在學習和書寫過程中的一些心得。

寫的很簡單,希望能夠作為一個提綱,以輔助讀者進步。

也意在拋磚引玉,希望各位多多留言,共同討論。

關於硬筆書法如何突破和精進?您怎麼看呢?


書法專題


不得不說,你才練習三四個月能達到照片上的這個水平,實屬不易!水平已經很高了!或者說你本來寫得就好啊!你說瓶頸,其實是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感覺,要進一步提升,首先就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線,不要給自己設定限制!你的筆感,感覺非常到位,而且選帖選的啊也好!趙孟頫的的行書千字文。要進一步提升,你可以去繼續臨趙孟頫的其他帖啊!比如說《膽巴碑》,《赤壁賦》等經典,去感受趙孟頫在章法上的處理,筆畫精細的處理!一定會有新的收穫!還有一本書《刻意練習》你可以去讀一讀,對你一定會有所幫助!




能文書道


1、只要有決心練習就沒有問題了,書法入門不在早晚的;

2、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想寫一筆漂亮、瀟灑的藝術感強的字呢還是一般意義上的工整和實用?因為這牽扯到學習的流程和選帖等;

3、想寫藝術性強的硬筆字,一定要同時臨習毛筆字。但凡字寫不好的朋友,首先是手腕沒有受過訓練,沒有力度;再者是字的間架結構掌握不好,字的筆畫舒展不開。練習毛筆字由於字比較大,筆畫容易拉得開,而且毛筆相對難以掌握,不可能草率,這對於結構的把握是很有幫助的;

4、想寫一般意義上的一筆公正字的話,那就好辦了,要求就低多了,可以臨沈鴻根、龐中華等等的字帖,臨寫個一年半載,只要刻苦一定會進步的;

5、真正的書法藝術,要弄清楚中國書法的發展脈絡,選擇適合自己的碑帖;傳統意義上的學書法,都強調從顏柳歐趙入門,認為臨習這些規範的字可以更好的打基礎。其實唐宋的書法固然從法度和技巧上發展到了頂峰,這是後人無法企及的。事實上很多些顏柳的一輩子都走不出這個圈子的。當今的習書觀點是:直接上溯魏晉以上,汲取書法的高古氣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魏碑、漢隸、秦篆來入手,為什麼?因為臨寫這些經典的書法一方面可以鍛鍊手上的功夫,另外也可以逐漸提高個人的書法品味,使字不俗氣。“精到有勁頭、創造無極


笨蛋老爸


能知道“瓶頸”的人一定知道出來的道。你這是眼高手低嗎?轉彎抹角的謙虛也是一種驕傲。……四個月的功夫,真是這樣值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