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叫“沙織”的硅膠娃娃

這個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叫“沙織”的硅膠娃娃

日本情色產業發達,我們諱莫如深的東西在日本街知巷聞,甚至都不是心照不宣。在日本,丈夫公然召妓並不會讓夫妻雙方的任何一方太尷尬,性與愛分家,確認愛情的時效性以及不確定性,讓日本人在面對婚姻時更加放得下。

日本的家庭主婦近幾年也頻入職場,但大多數仍舊以家庭為單位,主婦們同樣擁有獲得愛情的權利。無論是身體還是心,她們有權利處置自己的感情或者慾望。於她們來說,抱殘守缺成為一個怨婦,並不比“讓愛作主”來得更為讓人難堪。

這個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叫“沙織”的硅膠娃娃

近日,網上一名60多歲的日本老男人成了網紅,他的終身伴侶是一位硅膠娃娃,之所以將單位定為“位”,是因為在這名60幾歲老伯的眼中,她與真人無異,今生情定了一具沒有靈魂的假體,無關道德,只是個人的選擇。日本的社會認知也夠開放,沒人舉報把他關進瘋人院,也沒人歧視在背後指指點點,所以他得以認真仔細的與這位名叫“沙織”的硅膠娃娃相愛,並煞有介事的跟她共同生活,他甚至帶她進入公眾視線。

於這位名叫中島千濨的日本老男人來說,“沙織”,已經被他人為的賦予了生命屬性。愛也好、慾望也好、陪伴也好,在中島千濨已過花甲的年歲裡,快樂是唯一的指標,他繞道繁瑣而複雜的人性,也成功迴避了兩性相處的種種尷尬與難題。

這個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叫“沙織”的硅膠娃娃

讓生命更加簡單一點,也許這才是千島作出這種選擇的唯一理由。

也好在,日本人在尊重與包容上做得足夠出色,才沒能讓他成為大和民族的一個雄性異類。

這個可以引申至日本人如今盛行的“卒婚”的婚姻相處模式。所謂的卒婚,其實早在2004年就已經由杉山由美子在《推薦卒婚》一書中提出,而近年在日本社會流行日盛。所謂的“卒”,並不代表死亡,而是代表了畢業。在日本,畢業被稱為“卒業”,那麼將“卒”這個字引申進婚姻,使其搖身一變而為“卒婚”,則意味著婚姻已然畢了業的意思。

這個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叫“沙織”的硅膠娃娃

跟完成學業沒什麼不同,在婚姻裡共同修煉拿到畢業證書的男女,可以選擇在之後的婚姻生活中互不干涉、分居自治:若有夢想沒有實現,則那時可以輕裝上路;若有興趣需要鑽研,則那時也可完全專注於自己的興趣而不必再為為繁重的家務、公務和沒完沒了的隔代子女無私奉獻。

各自的人生在相交經年後不必再為彼此的後續負責,當然,這構建在日本相對穩定而健全的養老制度上,若沒有這些作為依託,相信想要實現“卒婚”的中國男女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個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叫“沙織”的硅膠娃娃

說到這裡就感覺現實在“啪啪”打臉,可以想見得財務自由有多麼重要,無論在選擇伴侶和婚姻的相處模式上,其實錢都可通神,藉由物質,許多愛情或者婚姻中的矛盾和難題或者都有可能被妥善解決。

其實一定是和國人口中的“各玩各的”不同,“各玩各”彰顯出來的更多的是中國式婚姻的無奈,還是有怨,甚至有報復的成份在裡面。

這個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叫“沙織”的硅膠娃娃

但“卒婚”沒有。

這說明什麼?

說明一個社會的發展,當然包括婚戀觀,考量的絕不僅止於經濟基礎,還有人們的認知、觀念。

任重而道遠吧?!

這個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叫“沙織”的硅膠娃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