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陶胡領導的武裝抗墾起義


陶克陶胡,是一位有著很大爭議性的歷史人物。對於他前半生和後半生的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裡,我們只敘述他領導的武裝抗墾起義。

郭爾羅斯前旗的草原開墾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的。乾隆、嘉慶兩朝以來,關內直隸、山東等省破產的農民,不斷湧入到東北開墾土的。乾隆末年,郭爾羅斯前旗(今屬吉林省松原市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王公恭格拉布坦就奏明開放荒地。嘉慶十年(1805年),吉林將軍秀林也奏請開墾該旗的荒地。第二年,郭爾羅斯前旗札薩克鎮國公固嚕扎布則開始招農墾種。從此,以郭爾羅斯前旗開禁為突破口,哲里木盟其他各旗蒙古王公也相繼招墾或部分出租土地。當時,清政府在表面上雖然對蒙旗採取不準多開一畝和增居一民,以及“招民耕種及人民前往私墾者,俱照招民私墾例加等治罪”的封禁政策。但是,蒙古王公出於借私招流民墾地達到所收租銀作為該旗當差度日以補充旗的目的,便廣招流民進行墾殖。至嘉慶年間,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三旗已出現蒙漢混雜和墾地日廣的社會局面。

道光三年(1823年)至道光六年(1826年),科左中旗卓哩克圖親王自招流民一千多戶,出放旗內土地,竟達三千一百八十四垧。道光七年(1827年),郭爾羅斯續放夾荒土地約七十萬垧。道光十二年(1833年),科左後旗先後出放庫都力和八面城、全家屯一帶夾荒總面積也達二十七萬餘垧。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科爾沁左翼三旗、科爾沁右翼前旗和郭爾羅斯前旗,共出放新墾土地已達一百八十八萬九千六百九十二垧。其中,郭爾羅斯前旗佔居首位,共出放荒地竟達七十二萬三千餘垧。當時,郭爾羅斯前旗王公已經積欠官商各債已達三十八萬九千餘兩。為抵償官債,旗王公更加重了對廣大牧民的封建剝削。不就如此,凡王府一切費用,無不派諸蒙戶。而蒙戶一時籌措不及,則府員對蒙古牧民進行私押凌虐,顛倒籌張。此舉激起了蒙古族人民的普遍不滿和反抗。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秋,郭爾羅斯前旗王爺齊默特色木貝勒(簡稱“齊王”,下同)再次大量放墾旗地,先後將旗西南部寶巴(今農安)、阿楊吐(今惠德)一帶土地出放。次年,齊王又將賽音和碩和二龍索口(今木頭二庫)以及塔虎荒地放出。在放墾的過程中,清墾局官吏甚至還採取武力強墾的手段,丈放蒙古旗民的土地。這一做法更是引起廣大蒙古民眾的不滿。

陶克陶胡領導的武裝抗墾起義


(左:陶克陶胡。右:丹必堅贊,也就是大頭喇嘛)

陶克陶胡,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於四等毫克臺吉(即無隨丁、家奴,財產也不多的四等貴族,俗稱窮臺吉)家裡。是郭爾羅斯前旗北部的塔奔塔虎人。全家皆以務農為生。他的家鄉二龍索口(今木頭二庫)、賽音和碩和塔虎一帶土地均被王府全部出放後,本鄉蒙古民眾一致推舉他為代表,到王府請求齊王停止開放土地。但陶克陶胡一進王府,便遭到管旗印務協理土普烏尤圖的拒絕,並責罵他無事生非。陶克陶胡一怒之下欲衝進正堂與齊王說理時,結果被府丁拖進府內毒打了五十棍,並立即將他趕出王府。

回到家中的陶克陶胡約定族兄義弟二十四人,策劃武裝起義。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二十三日凌晨,陶克陶胡帶領他的三個兒子——德力格爾、乃瑪、努特克圖和親族乃旦扎布、哈達、扎木蘇、富桑等八人以及義友賽吉拉胡、那順巴圖、額爾德尼·達賴等三十二人,宣誓起義。緊接著,起義隊伍向二龍索口墾務局進發。二龍索口地處塔虎的交通要道,有辦理墾務的清墾務局官吏和護衛的王府旗兵二十餘名。天剛亮,起義隊伍迅速包圍墾局。陶克陶胡命長子德力格爾、次子乃瑪腰揣短槍,以尋馬為名首先闖入院內。隨後,他帶領隊伍衝進墾局院內,一槍未放,迅速繳獲了王府旗兵的武器和局放的賬薄文件,取得了抗墾鬥爭的初步勝利。

陶克陶胡隊伍佔領二龍索口務局後,於次日夜間,直奔郭爾羅斯前旗與達爾罕旗交界處的毛道吐地方。距毛道吐西北約三百華里的卜敦寶力嘎(今突泉縣附近),設有墾務局。陶克陶胡率領隊伍將該墾務局砸爛,並殺了墾務局局的官員之後,又飛速地退回本旗,在人煙稀少的昂格來、達爾罕一帶隱蔽起來,並暗自觀察官府動向,力圖再舉。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徐世昌就任東三省總督後,對奉境西北蒙邊“悍匪“進行殘酷鎮壓。

當時號稱“巨盜”之白音達賚,(今遼寧阜新蒙古自治縣人)也聚眾數百人起義。白音達賚以洮南府為根據地進行反清鬥爭,轉戰哲盟各地。而捲毛生鐵子和巴塔爾倉等幾支蒙古族起義軍,也活躍在彰武縣境。不久,陶克陶胡率領他的起義軍,重整旗鼓,開入洮南、靖安一帶與這兩支起義軍互為聲援,聯合進行抗清鬥爭。清政府聞訊後,命東三省派重兵鎮壓。同年六月中句,徐世昌派巡防營前路統領張作霖督飭營官蔡永鎮、張作相、張景惠、馬朝斌所部馬隊四營;中路管帶馬龍潭所部馬隊一營;後路幫統馮德(即馮麟閣)所部馬步四營,馳往彰武、洮南、靖安等處,分路進剿。

陶克陶胡領導的武裝抗墾起義


(張作霖)

以白音達賚為首的這支起義軍,多次與清軍英勇奮戰。由於清軍前後夾擊、連日窮追,起義軍被損失極大。十月十八日,白音達賚、捲毛生鐵子率領起義軍退至科左後旗他裡士哈拉哈地方後,對清軍回身死戰,大殺回馬槍。清軍官兵死傷多人。隨後,白音達賚率領餘部退入札薩克圖旗境內。不久,捲毛生鐵子因被清軍擊散,也率數人潛匿鎮安縣屬三家子,後被清軍打死。從此,白音達賚所部義軍的抗清鬥爭轉入低潮。

與白音達賚作戰的同時,陶克陶胡所部正活動於大賚廳、農安、長春一帶,打擊官商富戶。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四日,測量地圖的七名日本特務,在伯都訥吉林新軍保護下,就宿於開通縣即蒙古莫蓋圖地方一處店內。四更時分,陶克陶胡帶領六七十名起義軍衝入店,擊斃一名日本人,其餘六名均被綁獲,並繳獲了小口徑毛瑟槍三杆、開斯槍二杆、子母彈五百個、號褂一件、號衣四件、戰裙五身。隨後,陶克陶胡率領義軍西去。被放了的六名日本人,在清軍什長馬占山的保護下,逃回農安縣,向日本總官高喬錢代吉、成田邵作報告。日本總官與哈爾濱日俄兩國領事館磋商後,將該事件報告給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徐世昌按日本人的旨意,通飭洮南、開通、安廣、靖安、遼源、新城、農安、長春、大賚各府廳州縣及附近巡防營兵一體截拿、四面兜剿,要一舉殲滅這支起義軍。

以陶克陶胡為首領的這支蒙古起義軍,在清軍的追剿下,轉戰東蒙古各地,到處抗擊清軍。

同年九月間,這支起義軍在奉天省開通縣莫蓋圖地方擊斃一名深入蒙古地區繪圖的日本人後,陶克陶又率起義軍突襲洗南府屬醴泉鎮地方。然後又進駐醴泉鎮德隆燒鍋的一個大院內。德隆燒鍋大院周圍設有堅固的土牆,是個很適合防守的地方。是時,白音達賚經郭爾羅斯前旗,也到醴泉鎮與陶克陶胡蒙古起義軍會合。這兩支起義軍在醴泉鎮會合後,即遭到清軍的圍攻。據記載:“九月二十一日官軍進剿,賊踞燒鍋圍牆向外轟擊,相持至夜,官軍潛由西南梯肩登牆,賊始駭愕,奪路奔逃,救出被擄男女三十餘人”。在這次交戰中,陶、白率部環繞大院圍牆,奮勇抵抗,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張作霖“親冒矢火,苦戰入夜,猶未侵入。不得已從士兵中選出敢死隊若干人,扶梯攀垣,用排子槍來射擊,陶等才開始突圍逃散”。張作霖的部隊在這次戰鬥中卻傷亡了七百餘人。

陶克陶胡、白音達賚率領起義軍從醴泉鎮突圍後,張作霖繼續派重兵追擊。陶、白在兩棵樹戰役中失敗後,遁入索倫山中隨時準備抗擊清軍。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初,陶克陶胡等蒙古起義軍進入索倫山後,張作霖親自帶兵入山追擊。元月十二日,清軍行至索倫山口時,陶克陶等指揮隊伍據守抵抗,開槍猛擊。最後,在清軍大炮轟擊下,陶克陶胡無力再戰,率領起義軍越山而退。

陶克陶胡率領起義軍退出索倫山後,先後轉戰於科右前、後旗和扎賚特旗等地。陶克陶胡在各旗受到廣大蒙古民眾的同情和支持,在蒙員、蒙民通風接濟下,使他的抗清活動毫無阻礙。

同年二月二十六日,陶克陶胡隊伍在清軍追擊下經昭烏達盟巴林旗退入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後,又同清軍展開激戰。在這次戰鬥中,部下以劉金鎖為首的三十餘名戰士不幸陣亡。同年秋,陶克陶胡仍以索倫山為據點,轉戰哲里木盟北部,四處流動抗擊清軍。

宣統元年(1909年)三月,由於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派重兵勾結各蒙旗王府協同堵擊,並嚴禁蒙古人通風接濟,使陶克陶胡無處立足。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陶克陶胡經外蒙古車臣汗部之貝子旗(即桑貝子旗)界多羅克卡倫逃入俄國境內。

陶克陶胡領導的武裝抗墾起義


(陶克陶胡在外蒙古當兵部司官時的照片)

陶克陶胡所領導的武裝抗墾起義,喚起了蒙古族人民的武裝抗墾鬥爭。他們抗清鬥爭的英雄事蹟,將永載近代蒙古族革命鬥爭的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