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是如何利用几千个玻璃瓶子毁掉苏联上百辆坦克的?

冯煜林


如何三步之内把大象装入冰箱?一,开冰箱门,二,把大象塞进去,三,关门。

逗逗乐子当然行,可大象塞得进冰箱吗?


同理,简易的玻璃燃烧瓶对付坦克好使不?逗逗闷子行,操作起来,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日本这个国家虽小,但是也参战了,不仅参战了,还是始作俑者和坚持到最后那一个。而作为敌对势力,苏联也和日本交过战。虽然苏联的主要战场都在欧洲那边,但是在远东地区的诺门坎和张鼓峰,日本也跟苏联真刀实枪硬碰硬过。

所谓的日本利用了几千个玻璃瓶就干掉了苏联上百辆坦克,这件事就发生在远东战场上。


1939年5月开始的诺门坎战役,一共持续了四个多月,这场战役表面目的是为了争夺诺门罕的归属问题,其实深层次目的是日本为了实现北进政策的一场试探,而要实现北进政策的第一站就是这里,必须要打开一个北上的缺口,获得胜利,才能说服日本国内,取得源源不断的后备支撑。

当时苏联内部刚刚进行过大清洗,国家动荡,军心十分不稳,战斗力被削弱地厉害。按理说这是日军最好的时机,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况且他们还有两支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和驻扎半岛的军队作为后援支持,一旦有什么问题,后备支撑也有保障。

虽然日军策划良久,但是装备上还是比不过苏联,即使苏联内部政局不稳,但是苏军还是在远东布置了大量的飞机坦克,日军注重海军装备,陆军方面和苏俄相比劣势尽显。


据统计,当时日军只有180架飞机,而苏军有500多架飞机,300多辆装甲车,400多辆坦克。从装备力量对比上就可以看出,日军的战备力量还是差苏联很多的,最终日军还是被赶出了边界。不过这场战役虽然苏军获胜也是惨胜,事后统计战损,甚至还比日本人更大。

“痛失了100多辆坦克”,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日军打起来之后,发现一切都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在敌方坦克装甲洪流面前,陆军太脆弱了。

在进攻部队受挫之时,日军便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他们先收集了1000多个玻璃瓶子,在瓶中装入汽油,变成一个个土法制造的燃烧瓶,虽然一个燃烧瓶爆炸的威力不足以撼动一辆坦克,但是把一堆燃烧瓶投放在坦克发动机散热器的部位附近,一旦燃烧时间长就会引燃整辆坦克。

可是谁去投放呢?当然是那些敢死队了,一是在晚上偷袭,由敢死队成员爬到坦克底部,放入燃烧瓶,另外是在战场上的散兵坑里隐蔽好,等待敌方坦克经过,近距离准确投掷。

据说日本人在整个战役,号称用了1000多个玻璃瓶子毁掉了苏军一百多辆坦克。乍一听,这是一项性价比不错的好买卖,但日本人因此也损失了成百上千的勇敢士兵,人命核算进去,是否合算,就一言难尽了不是!




说到底,这点成绩是牺牲大量士兵换来的,而且真实的战场远比统计数字残酷的多,大部分士兵还没有扬起手臂就被击毙或碾成肉泥,燃烧瓶又不是精确制导武器,绝大多数只能在人家坦克上烧出一块黑印而已。

总之一句话,燃烧瓶硬怼坦克,那与波兰马刀砍坦克形式近似,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无法大力推广,只是用来振奋士气,宣传一下提振国内民众信心,从真实战斗效果看,不过如此。

尽管毁掉了苏军100多辆坦克,可是苏军火力之威猛,远非日军可匹敌。

最终这场战役,虽然战损方面可能苏俄更大,但日本人没有实现战略目的,还是算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日本从此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开始打起了偷袭珍珠港的主意,一步步把自己推到战争深渊。


其实日本的这个燃烧瓶战术后来也被我国抗战军队使用过,即便是面对日本人的薄皮大馅儿袖珍坦克,使用效果也殊为不佳,都什么时代了,靠赤壁大战那种火攻战术,当然不符合现实条件。


历来现实


这一战就是1939年诺门坎战役当中,很有名的一战,也被称为燃烧瓶之夜,一夜导致苏军第11坦克旅遭到重创。

在1939年7月2日,日军第23师团第71联队渡过了哈拉哈河,刚刚渡河,就立刻遭到攻击。外蒙第6骑兵师装甲营等部队袭击了日军。但是,很快日军击退外蒙军队,占领了巴音查山阵地。

7月3日,朱可夫调动了主力打击渡河的日军第71步兵联队。苏军第11坦克旅,外蒙第6师,外蒙第8师装甲营,还有苏军第24摩托化步兵团联手发动反攻。苏军以数辆坦克或者30多辆坦克不同的规模,连续向日军发动冲击。

日军使用1200个汽水瓶制作了1200个燃烧瓶分发给步兵,用于反坦克。战斗一直持续到7月4日,日军就只剩下了48个燃烧瓶,再也无力抵抗,第71步兵联队又撤退回到河东岸。

在7月3日的战斗当中,苏军第11坦克旅的135辆坦克,一共损失77辆。大部分都是BT-5快速坦克。但是在7月23日以后,苏军第11坦克旅,再次得到了155辆装备柴油发动机的BT-7型坦克。

日军的燃烧瓶就没有作用了,但是从8月20日-30日,苏军第11坦克旅还是累计损失了124辆坦克,但是主要都是日军炸药包,反坦克雷,速射炮和野战炮的战果。


深度军事


有人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说区区几个破瓶子就能摧毁苏联上百辆坦克?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是爆破工程师西德尼.阿尔福德展示所谓的玻璃瓶子的威力。

这是莫洛托夫汽油瓶,这种汽油瓶能够迅速引爆汽车、坦克等,主要依靠的就是化学反应,瓶子内添加了一些橡胶用来增加粘稠度,同时倒入硫酸,外面贴上薄薄的一层物质。

实验的过程中,他站在高处,将瓶子扔向准备好的汽车引擎盖,听见玻璃瓶碎的声音后,还不到3秒的时间汽车就开始燃烧,接着就是车身,据阿尔福德所说,倘若这是一辆坦克,那早已经爆炸了,因为坦克内有更多的燃料以及爆炸物品。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毁掉苏军上百辆坦克,被称之为“燃烧瓶之夜”。

1939年,诺门坎战役爆发,面对苏军压制性的武器装备,日军步兵一筹莫展,绞尽脑汁,使用了人绑炸弹引爆,汽车装炸弹撞击,神射手狙杀外露坦克人员等方法,。

和苏军相比,日军的坦克又小又少,7月3日一次战斗中,日军第64联队在突破733高地后,面对的就是苏军第11装甲旅100多辆坦克装甲车,这些坦克和装甲车疾驰而至。

在商量对策后,日本军队收集了近1200个玻璃瓶子,全部制成燃烧瓶,日军士兵就这样拿着燃烧瓶,沿着进攻路线躲在散兵坑里,直到苏联坦克靠近并把它们扔出去。

苏军第11坦克旅装甲车辆较多,但步兵太少,轻敌的苏军坦克缺乏相应的警卫;就在这天晚上,苏军149摩步团团长苏米偌夫被杀,第11装甲旅旅长雅克夫列夫上校也被杀,77辆坦克和装甲车被毁。

但是双方实力实在太过于悬殊,苏军坦克被毁后,不多久又调来坦克,日军伤亡惨重,破坏坦克的玻璃瓶子有限,最后还是惨败。

之所以有人对这种玻璃瓶里毁掉坦克产生怀疑,那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这种玻璃瓶子对早期的坦克,尤其是轻型坦克是极为有效的,这种燃烧瓶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燃烧坦克尾部发动机和油路,从而造成坦克剧烈燃烧,最后爆炸;同时也可以通过坦克孔洞内缝隙处,以及用浓烟或者火焰造成对坦克的遮蔽和窒息,迫使敌人从坦克内逃出来。

这种燃烧瓶并不是诺门坎战役中的日军发明的,而是西班牙人发明的,他们用汽油和黄磷组成。

在没有这个燃烧瓶之前,士兵通过人力爬到坦克,往缝隙内开枪,再或者是撬开盖子扔手雷,但是这些操作对坦克损毁并不大,况且成功率很低。

后来突然有士兵想到将汽油泼在坦克上,从而引燃,只要用玻璃瓶砸中坦克的尾部,引燃发动机就算大功告成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被运用到各个战场,但是到了现代,这种做法效果就不理想了,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用处,那主要是因为现代坦克可以防火防爆,外面厚实严密,甚至杜绝了毒烟的进入,发动机也被隐藏到紧闭的内部,这样的燃烧瓶再也无法对它产生威胁。


猫眼观史


1939年,苏联与日本爆发了著名的诺门坎战役。在这场战斗中,苏联以惨胜告终,虽然苏联在名义上取得了胜利。但是与20世纪同时期的其他战役一样,苏联投入了远比敌方多得多的兵力、武器等,但伤亡却总比对方大。同理在这场战役中,苏联在火炮、兵力以及坦克飞机等方向占据着绝对优势,虽然最终迫使日军撤退,但是其自身伤亡也是巨大的。己方仅仅击毙日军8000人,却阵亡将近1万人,因此被称之为是惨胜。苏联之所以在全方面占据着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取得任何的便宜,除了苏联的战术呆板之外,还有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有关。

在诺门坎战役初期,苏联与日军虽然都有坦克,但是苏联一是在坦克数量多,数量多达500辆,而日军仅有70辆,因此在数量上苏联占据着压倒性优势。在性能上,日军以轻型坦克为主,而苏联以重型坦克为主,日本与苏联的坦克相比较而言根本不在同一个重量级的。因此在交战没有多久,日军的坦克几乎是全军覆没了,而苏联坦克损失甚微,而在二战之中,得坦克阵地者,则得胜,因此苏联很快在战场上取得上风。而日本不甘心失败,于是通过大量实践后找到了苏联坦克的弱点,决定用燃气瓶来摧毁苏联坦克。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日军利用1200个油气瓶子,毁掉了苏联上百辆坦克。有人说坦克这么庞大,仅仅用燃气瓶就能够毁掉吗?坦克虽然非常的坚固,非常的耐用,但是也有自己的致命的弱点,即在二战时期,坦克的油箱在坦克的底部,虽然具有防火的性能,但是如果燃气瓶在其底部长时间燃烧,就会使得周围的温度过于高而爆炸。

日本利用燃气瓶打坦克的战术:1.首先利用苏联坦克旅麻痹大意的思维,进行突然的袭击。2.利用狙击手,将苏联的守卫击毙,而日军每一个士兵悄悄的携带数个燃气瓶,然后悄然躺在坦克底下,其并不是投放炸弹,因为日军也明白,苏联的坦克是非常坚固,以普通的炸弹,很难毁掉。日军躺在地上是在苏联的坦克上安放燃气瓶,安放完毕之后,日军假装向苏联军营进攻,然后撤退,而苏联也仅仅将哨兵被日军击毙得情况,视为一次非常普通的偷袭,因此没有想到自己的坦克已经被“解决”。

双方再一次交锋时,失去了坦克的日军,也没有了战场的主动权,但是日本是一个非常能够吃苦的民族。一夜间,他们使得自己的阵地千沟万壑,这对于苏联进攻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并且还有助于日军埋伏。当苏联的坦克进入日军的阵地之后,日军狙击手射击苏联坦克底下的燃气瓶,或者用燃气瓶投放。甚至有的日本士兵,利用效忠天皇的思想,直接躺在坦克底下,点燃燃气瓶,燃气瓶本身虽然对于苏联的坦克破坏力非常的小,关键是热量在苏联的坦克油箱不断的积累,使得油箱突然爆炸。日本战术获得了成功,在一天的战斗中,苏联被击毁的坦克达到77辆,而此战后日军仍然采用这种战术,使得苏联在整个战役中被燃气瓶击毁达到数百辆。

日军之所以能够利用燃气瓶获得成功,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利用苏联自身的麻痹大意思维,原因是苏联在战场上本身已经取得比较大的优势,因此对于日军非常的轻视,没有想到日军会采用燃气瓶的战术,给予自己的坦克带来巨大的损失。二是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使得日军纷纷觉得战死沙场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他们始终相信自己是在为了“正义”而战。



日慕乡关


这个东西,莫洛托夫鸡尾酒是吧。

事实上,在这之前,当时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前苏联就把自己的很多坦克扔给了西班牙的革命军,这一场战争的时候,双方的武器装备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相比较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这场战争并没有催化武器装备的发展思路。当然,在最重要的陆军装备坦克上面更加有所体现。这个时候,唯一一个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东西就是这个燃烧瓶对抗敌方坦克的这个作战思路。

当然,在接下来苏德战争里面,这个东西获得了很好的表现,舞台前苏联耶把它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得知道,前苏联在谁身上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就是在日本人手上。

日本和前苏联可以说是少数几个最早意识到柴油机应用在坦克这个作战领域的国家,我们都是柴油相比较于汽油来讲,比较稳定,最重要的一条普通的明火,他是点不着柴油的,只能点着汽油。

但是这个东西必须要通过血的教训才能够让他们意识到重要性!日本人的八九式坦克。前苏联的t34坦克,都是柴油机都是在诺门坎战役结束之后才意识到这个东西的重要性。

由于当时材料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所以当时的发动机都是露天布置的,虽然在发动机上面盖了一层炸了,但事实上与外面是不隔热的,因为发动机需要不断的排出自己的热量。此时此刻,如果说在敌方坦克的后方放一个燃烧瓶上去,让后方的坦克上方产生熊熊大火的话,会直接把发动机给烧坏,这样的话,坦克就直接失去了动力。

如果说这个时候照准敌人的观测孔,直接把坦克燃烧瓶或者是守着,但直接塞进去那整个坦克就直接炸锅。

当然需要执行这个命令的就是一些悍不畏死的敢死队,日本人,这个东西不确比洗脑,谁能比得过日本军队,当然,日本人之所以用这一招也是被逼无奈,在这之前,他遇到军队哪有装备这么多机动的装甲部队呢?所以只能够使用这种自杀式的进攻方法,增加单兵手里的反坦克武器,让敌方坦克丧失威力。但是前苏联的条件,或者说前苏联的做站宗旨就是你毁我一辆坦克,我再给你加两辆坦克上去。

虽然前苏联赢的时候伤亡很大,(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损失很大,但是日本人那边的部队也不是说随便拉过来的兵油子,那是日本人的精锐力量,结果被人打成了一个五五开!日本人能不头疼吗?所以在接下来面对前苏联人进贡东北的时候,日本人会体现出来,毫无还手之力。精锐部队对方人家的偏远之师都被打成这幅怂样,更何况是敌方的精锐力量打你的偏远之师呢?

当然吃亏的还不只是前苏联,还有当时的纳粹德国和美国。虎式,豹式坦克以及谢尔曼,很多坦克在自身装甲没有被击穿的情况之下,发动机着火,最后只能报废。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打完,打下就忙着把自己手头的汽油发动机直接改成柴油发动机。

之所以在这之后,燃烧瓶没有出现在反坦克武器序列,一,柴油发动机的配备,二,火箭弹等大规模反坦克武器的武装,三,坦克防三化的理念推行。


漩涡鸣人yy


这应该说的是张鼓峰战役和诺门罕战役。

这两次苏日两军冲突中,苏联红军动用了大量坦克和装甲汽车,苏联重工业的发展,促使红军的机械化发展很快。当时,苏联红军装备的主要是BT系列快速坦克和BA系列装甲汽车,装甲薄弱,但面对关东军,依然占据强大优势,参战的日军配备的反坦克武器太少,面对苏联坦克群,必须要临时想办法了。

在一本当时参战的日本军医回忆录中,记载了诺门罕战役中,日军用大量酒瓶和汽油制作燃烧瓶,面对苏联坦克进攻,日本步兵不顾性命的发起冲锋,试图将这些燃烧瓶扔到苏联坦克上,尤其是发动机部位。这一战术是很有效的,当时苏联坦克依然使用的是汽油发动机,一旦燃烧的汽油流到动力舱附近,很容易起火爆炸,里面的苏联坦克乘员被活活烧死。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能够将燃烧瓶扔到苏联坦克上,苏联坦克和装甲汽车数量众多,火力凶猛,很少有日军士兵能完成这种高难度活儿,即便成功扔出,这名日军士兵自己若不被苏军坦克火力击毙,也会被履带碾成肉泥。这一战见识到汽油发动机的脆弱后,苏军和日军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用柴油发动机作为坦克动力,相比之下,其他国家一直用汽油发动机,因为汽油发动机起火而整辆坦克被烧毁的事,太多了,二战不少德国虎豹就是加油的时候不慎起火烧毁。

当时,日军还没遇到过重大失败,内部对战争保持乐观态度,但就在诺门罕,见识到苏联红军的厉害后,尤其是大量的死伤,日军底层官兵受到巨大冲击,虽然没有明说,但试问谁不怕死?武士道和皇道教育这种思想洗脑,在顺利的时候有用,遇到逆境就有问题了,濒死的日军更多思念的是自己的母亲或者情人,至于所谓什么天皇什么七生报国,见鬼去吧!看一些回忆录,不管是纳粹、日军、苏军还是其他什么军队,面临极度困境绝望的时候,以前受到的洗脑思想根本没用,反而是那些滑头有更大几率活下来。


深远防务观察


光看题目,你是不是会脑洞大开,想到近些年国内的一些“手撕鬼子”抗日神剧?光光单纯的几千个玻璃瓶子就能毁掉苏联的上百辆重型坦克,不可能的。可要是利用当时在战场上兴起的“燃烧瓶”来说的话,毁掉当时并不算先进的坦克还是有极其大的可能性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军队当时面对苏联的坦克大炮,在兵力悬殊、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用玻璃瓶子打败苏联坦克的。

这场苏日之间的战争,这场亚洲地区的现代化局部战争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在这场战争中,日本面对着北方强大的苏联,从战争爆发到结束几乎是节节败退,没有一次大的胜利,但是虽然最终结果是苏联完胜,日本完败,但是苏联在获得胜利的同时也是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战争耗资、耗力、耗兵无数。

故事发生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日本在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尤其是坦克携同作战时,丝毫没有任何招数来反攻或者是简单的有效防御。日本人曾多次派狙击手射击坦克驾驶员、派敢死队身绑炸弹冒死炸坦克、用重炮炮轰苏联坦克但是这些方法大都行之无效。面对着高科技的苏联坦克,日本人屡屡束手无策。但是在战争后期(8月份)的时候,日本人巧妙的借鉴了西班牙战争中曾使用的燃烧瓶(将汽油和易燃的白磷放入玻璃瓶中进行密闭),随后日本当即在战场临近的区域征集到了1000多玻璃瓶,将其全部制作为燃烧瓶之后,便分批输送到了战场上。



随即日本的燃烧瓶在引燃坦克使其自爆的方面大显神威,“谈笑间,百来辆坦克灰飞烟灭”,这大概就是日本燃烧瓶的功效吧。但是好戏并未持续太久,苏联在朱可夫的指导下,完善了坦克部队的兼具攻防,在之后的对日作战中,日本同样占不到一点儿便宜。

至于燃烧瓶毁掉坦克的原理想必大家都清楚,其一,因为当时全世界的科技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即便苏联在经过了“两个五年计划”后,很明显的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在当时的制造业来说,质量还不是完全可靠的。所以当时苏联的坦克虽然个体庞大,外边坚固,但是储油箱却裸露在坦克底盘,如果燃烧弹一旦爆炸触及这里,其高温可以直接催爆油箱,炸毁坦克。其二,被日本毁坏的那一百多辆坦克,都是在没有步兵与之协同作战、攻防兼备的条件下被轻松毁掉的。



其实我们回头再看日本和苏联的这一次战争,日本输不是必然的。因为当时的日本大部分军队有生力量早已陷在了中国战场不能自拔。另外,日本把握住了当时苏联刚刚“政治大清洗”之后的良将尽失的绝好时机。


小镇月明


这说的是诺门罕战役吧?就是步兵使用燃烧瓶攻击坦克嘛。要说这个战术,可是苏军是日本的老师,欧洲战场上用这个的多了去了,苏联人做的燃烧瓶有个外号,叫莫洛托夫鸡尾酒,具体用法都够给日本编一本教科书了。

轻步兵用燃烧瓶对付坦克是比较有效的,在反坦克火箭筒大量装备前,这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坦克有这么几个地方最怕高温:一个是发动机的散热口,一个是排气口,一个是坦克的行走机构。燃烧瓶砸到这些地方爆燃后,燃料是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的燃烧的。那么很容使坦克的动力系统瘫痪或是行走机构因为受热变形而无法工作。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密闭性并不好,严重的情况燃料会顺着缝隙进入炮塔,造成成员舱内火灾,甚至引发殉爆。

燃烧瓶攻击坦克弱点的示意图

布达佩斯街头烧毁的T-34,死于燃烧瓶攻击引发的殉爆

虽然燃烧瓶对付坦克确实有一定功效,但是几千个燃烧瓶就能达到这个战果,这个我是不信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日本人自己的说法,1000个燃烧瓶摧毁100辆坦克,也就是10个燃烧瓶就有一个战果,这个就扯了。步兵要想对付坦克,首先要能凑的上去。而冲到一半叫同轴机枪和航向机枪就给突突了的,让坦克伴随步兵给毙了的,怕是不计其数,那这些死了的士兵手上拿的就不是燃烧瓶了?没炸就不叫燃烧瓶吗?不带这么骗自己的。诺门罕战役是实实在在的野战,双方都是在较为开阔的草原展开的战斗,步兵哪有城市战那样的遮蔽条件,鬼子拿燃烧瓶取得烧毁100辆坦克的战果,要么是吹的,要么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代价。我倾向于是吹出来的,因为诺门罕战役关东军唯一参战的战车旅团被打的娘都不认识了,实在是没什么面子,为了挽回点面子,给自己壮壮胆,就说步兵仍燃烧瓶也能抵挡苏联装甲集群呗。


宣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说起这事,老梁就觉得牙疼。小鬼子这帮矮地瓜,蹦起来没有坦克履带高,但玩起他们所谓的玉碎来,那叫个溜,所以小鬼子们怼上坦克,就玩起了花样作死。

因为这事玩的战果有点大,这就被那些个玩高雅的人物起了个破名字叫啥——燃烧瓶之夜。听着挺邪乎的,其实就那么点子事。

好了,俺也不和大家伙扯犊子了,咱这就开始答题。首先老梁先说说这是那场战役。

战役

1939年的时候,小鬼子挺着个三八大盖,拉着小炮,脑瓜顶上扣着一顶破钢盔,开着自己的小破车,满大华夏地头上窜。这窜着窜着发现,没油了。

一帮子矮地瓜,蹲办事里扣着鼻屎摸着卫生胡讨论。这就整出个南进和北进的政策。

这北进就要怼上毛熊,因为毛熊的家里石油多,这要是拿下毛熊,矮地瓜们能整一碗倒一碗的玩石油。而且更为重要的他那搭档小胡子希特勒也在搞毛熊,如果能搞个前后夹击,似乎拿下毛熊是分分钟钟的事。

而南进的话,就要怼上美国佬。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此刻只要小鬼子能拿的出钱,美国佬就会玩命的给小日本输血,整个钢铁,橡胶或者石油啥的没啥问题。这要是怼上了美国佬,这美国佬一定会掐断所有的供养,不管你出多少钱。但好处也不是没有,这南进同样会获得石油,钢铁和橡胶,而且美国佬在这里已经是一个真空地带,没啥太强的兵力守卫。

那到底是南进还是北进呢?这帮矮地瓜愣是没有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咋整?

小鬼子的军部尤其是关东军很支持北进,但瞅着上边那些个头头脑脑们啥也决定不出来。又拿出了小鬼子的传统,以下制上,用咱普通话讲就是管他上头要干啥,咱先干着在说。

所以着诺门坎战役这就打响了。

诺门坎战役这一打响之后,小鬼子的那些个所谓的精英可就撑不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就把自家的宝贝一直守护在东京地头上的坦克师团就调了上去,来给小鬼子们壮胆。

说道这里,老梁就想笑,小鬼子的坦克就那配置,您把他叫轻型坦克都抬举他,充其量就是一运兵的装甲车,这玩意,拿好一点的重机枪上去,都能一穿来俩窟窿。

结果怼上了毛熊的坦克,那叫个惨。刚开始的时候,毛熊还用炮怼小鬼子坦克。到后来炮也不打了,喝着伏特加开着就往上撞,一撞就撞个底朝天,跟个大头鳖一样翻都翻不过来,只要开着坦克直接碾过去,小鬼子的坦克就废了。

毛熊是过瘾了,但小鬼子惨了,唯一一个坦克团就这么完蛋了。

接着小鬼子和毛熊比炮击,小鬼子放一百发,毛熊放一千发,小鬼子放一波,毛熊回应五波。这仗打的小鬼子那叫个心酸,哭都没地方哭,最后整上去个731要玩细菌战,结果毛熊喝的都是自来水,小鬼子自己中招死了不少鬼子兵。

整个诺门坎战役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题主的问题

要说这燃烧瓶之夜,那是在1939年七月二号,小鬼子的二十三师团的第七十一联队,兴冲冲的渡过了哈拉哈河,这帮鬼子刚过了河,还没有喘口气,这就遭到了外蒙第六骑兵师的装甲营的攻击。

要说这外蒙的部队也就那样,三下五除二就被小鬼子给整趴下,跑了。但蹲在指挥部的朱可夫接到了消息,这就派遣第十一坦克旅外加这干不成事的外蒙的两个装甲营,捎带着安排了一个摩托化步兵团,这就对小鬼子刚修起来的阵地发起了攻击。

反坦克武器,您想多了,小鬼子这玩意真没有,只能用山炮和步兵炮和坦克对轰。您说小鬼子连个穿甲弹都没有,被毛熊的坦克孽的不要不要的。

当然小鬼子那步兵炮也不是不管作用,据说在毛熊的坦克距离五米的时候,他们开炮还是击毁了一辆毛熊的坦克。

但这那成啊,五米干掉一辆,当你装弹搞下一辆,一颗炮弹就把你解决了,这要是摊上一个性子急的,一轰油门开着坦克就把你哪倆轱辘的炮给碾成稀巴烂了。

咋整?开头的时候,小鬼子还用那卡车绑上汽油罐,踹上一个比方向盘还矮一截的小鬼子,玩汽车玉碎。但卡车就那么几辆,而且大多数没有冲到毛熊坦克跟前就被打爆了。

这车也没了,炮也完蛋了。就剩下一帮子人了。在小鬼子眼里人命是最不值钱的玩意,于是这帮人身上裹着炸弹,就往坦克下边钻,钻进去就和你完同归于尽。

这一波操作下去在,小鬼子这才堪堪守住阵地。喘口气的功夫,小鬼子又整出好多饮料瓶,把这些个饮料瓶就整成了燃烧瓶。

但毛熊并没有继续攻击下去,到了夜里的时候,毛熊开着坦克又发起了一次偷袭,毛熊这次出动了上百辆坦克,也是玩了命,要拿下小鬼子的阵地。

结果小鬼子躲在散兵坑里,就等着毛熊的坦克路过,跟着就疯狂的往坦克上砸燃烧瓶。这波操作下去,毛熊损失惨重,这究其原因坦克屁股后面跟的步兵太少,让小鬼子钻了空子。

但这事也就让小鬼子晃了一下毛熊的眼,随后这波小鬼子就被毛熊的钢铁洪流给压进了泥土里,彻底歇菜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反正我是从来没在任何正规媒体以及资料上看到有任何关于燃烧瓶之夜的鬼说法。诺门罕战役中苏联坦克确实损失数百台

但毁伤原因也有战后的调查分析

其中75-80%是被反坦克火炮击毁

5-10%是被燃烧瓶击毁

15-20%被野战炮击毁

2-3%被飞机击毁

2-3%被地雷以及手雷击毁

这253台里边,按照苏联方面统计,撑死了也就13-26台毁于燃烧瓶,哪来的日军用几千个瓶子摧毁上百辆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