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人物誌】張震:大智若愚,善堂好人


【幼教人物誌】張震:大智若愚,善堂好人

在河南的北部,有一座小城。

淇水悠悠,流過千年,這裡是《詩經》的發源地,鶴壁浚縣。

在鶴壁市浚縣有一個善堂鎮,善堂鎮有一個好人張,他就是康樂教育的張震。

張震說,做教育就是做良心,做教育更要有愛心,他用自己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學無境、大愛無言成就了康樂的幼教之路。

特別說明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張震的妻子劉素榮女士,她與張震一起,奮鬥在幼教事業一線,他們是伴侶,是戰友,更是幼教追夢路上的同路人。

—微主編 孫敏

有人說他是個智者,也有人曾說他夠傻。

有人說他是個學者,也有人仍說他夠拙。

有人說他是個實幹家,也有人說他是個夢想家。

他,也許就是一位生活在理想與現實中的人,他心繫教育,用智慧導航,用實幹開拓,用大愛引領,構建康樂文化,打造專業團隊,從優秀走向卓越。

他,就是康樂娃們小嘴巴中的“張大大”,他關愛孩子,在幼教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他胸懷大愛,至簡至樸,在人生的征途中,牢記使命,奮勇逐夢。

他,就是康樂教育集團董事長張震,中共黨員,浚縣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浚縣第八屆十大傑出青年、浚縣第十屆政協委員、鶴壁民辦教學促進會副會長、河南省民辦學前教育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等。


【幼教人物誌】張震:大智若愚,善堂好人

大智若愚,心繫教育

從城市走向農村

1998年春節,當時畢業分配在安陽光電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師的張震,回到了鶴壁浚縣善堂鎮的老家,看到滿街道瘋跑的孩子,一打聽才知道,偌大的善堂鎮竟然沒有一所幼兒園?當時的家長們也根本沒有讓3-6歲的孩子入園就讀的意識!

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讓張震陷入沉思......再窮不能窮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一定要讓孩子有學上呀!一定要辦一所規範化的幼兒園,張震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這個決定同時也讓他倍感壓力,古人說,“家有五斗糧,不當孩子王”,剛剛跳出農村,卻又再次折返農村,有人說他傻,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回來瞎折騰;有人說他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父母不解暗自抹淚,朋友不懂冷嘲熱諷;可張震說,他看準的事一定要做。

讓孩子有學上,讓孩子接受高品質的教育,這份樸素的情懷,光榮的使命,讓他毅然決然辭職和妻子轉身做起了幼教。1999年2月創建善堂鎮第一所幼兒園--康樂幼兒園,開闢了善堂鎮幼教先河,創造了善堂鎮基礎教育典範。

20年來,康樂教育累計投資已達五千萬元,在園學生2800餘人,教職工260餘人,如今的康樂幼兒園,校園美麗如畫,校舍寬敞精緻,教學設備齊全,教學成績斐然,在當地享有盛名,幼兒園先後被評為“浚縣誠信辦學先進單位”、“鶴壁市級示範幼兒園”“鶴壁市教育先進單位”、“鶴壁市花園式學校”、“河南省百強學校”。


【幼教人物誌】張震:大智若愚,善堂好人

大巧若拙,工匠精神

工作精益求精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他常說,幼兒園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細節決定成敗;對工作要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家長的殷切希望,教師的專業發展,都是張震最牽掛的大事。

讓每位孩子都健康成長!他飽覽群書,博採眾長,以其深厚的理論素養,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社會閱歷給幼兒園帶來全新的教育理念。他提出的各項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位孩子都得到健康成長和諧發展。

讓每個家長都感到滿意!他把每個家長感到滿意作為工作的重要目標。家長的合理化建議及時採納。家長的來訪,他總是熱情接待,聆聽他們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讓每個教師都獲得成功!他深知幼兒園的成功建築在每個教師成功的基礎上,他盡力為教師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為教師創造成功的機會。堅持每週例會用十分鐘表揚一週內工作富有創新的教師。

讓每個教職工都看到光明!工作一段時期,人總難免有點疲憊、有點茫然。這個時候,張震總是不失時機地給大家做個演講、來個報告。或是制訂近期目標,或是暢談前景規劃,或是抒發志者情懷……往往是一席話似一掬清泉,為大家洗去心靈的塵埃,擦亮雙眼的迷離,令人精神振奮,煥發光彩,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


【幼教人物誌】張震:大智若愚,善堂好人

大學無境,上下求索

打造學習型團隊

康樂教育集團目前有1所小學和3所幼兒園,教職工260多人,孩子2800多人。怎麼樣管理?怎麼樣提高保教質量促進孩子發展?怎麼樣能保證幼兒園高品質的教育?這些都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張震帶領領導團隊,北京南京去觀摩,山東河北去跟崗,日本臺灣去考察,不斷走出去,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斷地請進來,充實自己的內涵;最後,在河南學前工委王國平理事長的指導下,康樂確立打造學習型組織,使全體成員處於不斷學習和成長之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首先,張震以身作則,帶頭學習,樹立榜樣,創建學習型家庭,引領學習型組織;其次,教師先行,打造學習型團隊,研討教育教學方法,分享學習心得;其三、家長助力,培養學習型群體,指導家長做繪本,聽微課;四、後勤跟進,建立學習型小組,督導後勤人員讀書、看報,提升工作意識。

現在,在康樂教育集團裡,流行這麼幾句話,也達成一個共識。第一句: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第二句,孩子喜歡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孩子喜歡的幼兒園就是好幼兒園,第三句,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現在,學習力代表未來;第四句,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現在康樂教育集團學習風氣濃厚,上至董事長園長,中到主任教師,下到門崗廚房人員,都積極參與學習,從上到下,形成學習型團隊。學無止境,上下求索,張震就是這樣帶領團隊學習中成長,學習中提升,學習中成就自己。


【幼教人物誌】張震:大智若愚,善堂好人

大愛無言,善堂好人

不忘初心,幫扶鄉鄰

在美麗的豫北大地,有一個全國文明鄉鎮叫善堂;在欣欣向榮的善堂鎮,有一個大名鼎鼎、家喻戶曉的好人,他就是張震。他以博大的胸懷、高尚的人格、執著的精神、卓越的業績,被康樂教職工、被家鄉父老鄉親所欽佩、所稱道。

張震常說,人不能忘本,他要追隨學前工委王國平理事長倡導的公益精神去做人做事,那樣心裡踏實。他不忘初心,關愛兒童,他每年資助貧困家庭幼兒併為其減免學費,18年來已高達90多萬;他不忘鄉鄰,幫貧濟難。

1996年為家鄉開辦富民書社,免費提供種子和技術服務;2014年為家鄉修橋鋪路;2016年,張震向善堂環衛工人發放160袋大米,50多壺花生食用油,為多名環衛工發放了慰問金。他不忘友情,同學幫扶。高中同學孫玉軍患病偏癱,生活困難,張震和李振海、王玉嶺、張雙平等其他同學10多年如一日,每年中秋節和春節送米送油送錢,無私資助。

好事傳佳話,日久見人心,張震的“好人”口碑,就這樣成了他的名片。張震先後被授予“科技致富標兵”,榮獲“改革開放三十年河南省民辦教育‘特殊貢獻獎’‘、“校長卓越成就獎”,獲河南省民辦教育“綠葉獎”、“鶴壁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其先進的辦學事蹟和辦學業績先後被《鶴壁日報》、《淇濱晚報》、《河南教育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幼教人物誌】張震:大智若愚,善堂好人

他就是這樣,

木訥誠信,謙遜低調,

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他就是這樣,

成就了老師,發展了幼兒園,

鑄造了康樂教育的高品質。

康樂張大大,在幼教路上,

自強不息,勇做不懈追夢人。


寫在後面:

從媒體記者到親子閱讀

從親子閱讀到學前教育

我用了十年的時間

去完成一個又一個轉身

十年的時間裡,我遇到了很多人

準確的說

應該是很多幼教人,很多有趣的幼教人

他們生動,鮮活,真實,向上,熱情

充滿了愛與付出

當我想起他們的時候

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不管是幼教大咖,還是學前新秀

他們每個人都深深吸引著我

於是,我慢慢有了這樣一個想法

希望能用自己這一隻笨拙的筆

為大家講述一個個幼教人的故事

歡迎約稿訪談

-學前微主編 孫敏

(通訊員:劉素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