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蘇27,中國三代機會是怎樣的?

有提大工


中國引進蘇27前景提要

1989年蘇聯總參謀長在接受《紅星報》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需要米格29這樣的先進戰鬥機,蘇聯可以出售。1990年上半年,中國代表團到訪蘇聯,在接觸米格29後瞭解到還有一種更先進的蘇27戰鬥機,說道中國真正瞭解到蘇27還是蘇聯自擺烏龍造成的。在中國代表團抵達蘇聯後,蘇聯安排了包括蘇27、米格29在內的多款戰機飛行表演,表演結束後,蘇聯的將軍也許是為了顯擺,居然重點介紹起了蘇27,這讓我國專家瞭解到蘇27比短腿的米格29各方面都要強太多,遂提出要購買蘇27,不要米格29,據說蘇聯國防部長知道後氣的暴跳如雷。蘇聯對於中國購買蘇27一開始當然不同意,但是經過艱難的磋商最後同意出售,並與1990年下半年雙方簽署購買24架蘇27合同。1992年24架蘇27到貨,1995年再次購買24架,1996年到貨,同年中俄雙方簽訂引進蘇27生產線合同。

▲第一批次24架蘇27的最後一架出廠準備飛往中國

無蘇27,只能米格29魔改、殲10魔改

如果沒有引進蘇27,後來的蘇30、殲11、殲11B、殲15、殲16這樣的三代重殲就不要想了。中國三代機會有以下幾種機型:

▲蘇27國產家族

一、米格29系列。沒蘇27估計當時只能購買米格29,雖然米格29比蘇27要差,但比當時我國殲7、殲8要強太多,畢竟米格29當時在國際上與F-16是齊名的(雖然後來實戰證明差太多)。按照中國一貫作風,米格29生產線也是必須的,沈飛可能繼續米格29國產化,然後開啟米格29各種魔改之路,包括和三哥同款的米格29艦載型米格29K(如果這樣就太尷尬了)、米格29終極型號米格35等。

▲米格29中國空軍塗裝

▲如果裝備三哥同款米格29K,會不會被三哥嘲笑?

▲米格35

二、幻影2000(有可能,不絕對),早在80年代初我國就接觸過幻影2000了,對其性能頗為滿意,曾有意引進,但是由於價格太貴,單價達到6000萬美元,比蘇27的3300萬美元高出一倍。如果沒有蘇27,中國可能會回過頭購買幻影2000,不過數量較少。至於F-16則基本沒有可能性,美國提供的F-16發動機是閹割版,本就看不上,而且當時中美關係也不怎麼親密了。

▲幻影2000差點進入中國,奈何當年家裡窮

三、殲10。國產三代機首先想到的就是成飛殲10,但是如果沒了蘇27,還會有殲10嗎?畢竟殲10用的是蘇27的發動機。答案是殲10會有,不過會推遲很多。殲10在1986年立項,比引進蘇27要早很多,所以殲10還是會存在的。殲101998年首飛,2004年服役。如果沒有蘇27的AL-31F發動機,裝備太行的話,首飛可能要推遲到2005年(2005年太行完成設計考核,實際上太行一直到2010年後才達到全部技術設計目標),大規模服役或許要推遲到2015年,而殲10B/C或許要在2020年才能裝備。

▲殲10大量服役

四、雙發殲10。殲10、米格29都是輕型三代戰鬥機,那麼中國會不會有一款類似蘇27、F-15這樣的重型雙發三代機呢,畢竟重型雙發三代機才是三單機當中的高端機。

▲雙發重型戰鬥機才是高端的三代機

雙發戰鬥機中國研製過殲8、飛豹,還有當年也曾設計過殲9等。如果沒有蘇27,則可能會在殲10的基礎上研發一款雙發版本的三代重殲。單發該雙發是可以成功的,例如幻影4000就是在幻影2000基礎上改進的,其性能不弱於F-15,雖然幻影4000沒有裝備,但是證明了相關可行性。所以對於急切需要雙發三代重殲的我國來說,可能會在殲10的基礎上研發一款雙發版本,通過增大機體,採用複合材料等技術,增加載油量的同時機體重量也能得到控制。另外可能採用米格1.44相關技術提升性能。

▲雙發殲10CG

▲米格1.44

以上幾款就是在沒有蘇-27的情況下,中國空軍可能會出現的三代機機型。從以上可以看出,沒有蘇27的中國空軍比起有蘇27的中國空軍要差太多,可見蘇27對我們的重要性,當年林虎將軍堅持引進蘇27是多麼的具有戰略意義。

▲林虎將軍(右)和蘇27


軍備時刻


如果中國當年和蘇27失之交臂,中國的3代機發展會有應當的不同。假如沒有蘇-27,中國倒不會沒有3代機,只是出現的類型會非常的不同,殲10雙發版有可能面世。中國的三代機將和現在有非常大的不同。不會沒有,但會極大的不同。引進蘇27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其實,引進蘇27的同時,中國的殲-10已經完成基本設計,但最大難題就是發動機。中國1986年就開啟殲-10研製,由於有之前殲9的經驗,殲-10的研製非常順利。但發動機方面中國差的太遠,根本制不出符合合要求的樣品。拉慢了整體計劃的研製速度。

引進蘇27的同時,也引進了配套的AL31F型發動機。這對陷入研製瓶頸的殲-10幫助非常大。而且其氣動性能讓中國科研部門相當震驚,這直接影響了殲-10的氣動外形改良,而且俄製發動機的引進還直接催生了仿製型號的渦扇10。不過渦扇10質量不達標,後來通過蘇27配套零件進口的渠道,大量進口了AL31,直接用於殲-10。

蘇27的引進還直接讓中國斷了引進F16這類西方戰機的念頭。曾經有段中美和睦的密月時期,美國人曾經大力向中國推銷使用F4發動機的簡配版F16。如果當時中國拍板這事是能成的,但美國捨不得用好發動機的騙人伎倆讓中國憤怒,幾經交涉沒有什麼進展,加上友誼翻覆,這個事就黃了。但中國當時一直想引進西方戰機,直到獲得蘇27,才打消這個念頭。

正是引進西方戰機的限制和艱難,加上外國戰機昂貴的價格,中國也曾考慮過自己研製3代機,飛豹就是這種計劃的成果之一。除了飛豹,還有一個雙發放大版的殲10改進型計劃。這種雙發放大版的殲10定位和蘇27差不多,都屬於重型戰機。但引進蘇27後計劃取消,僅停留在圖紙設計階段。但這個方案沒有徹底被放棄,其接替者和傳承者就是殲20。


利刃號


這個問題極其適合開腦洞。必須強調的是,幸虧我國空軍引進了蘇27戰機,補上了大國空軍一塊必須擁有的短板。否則現在的我國空軍就可能跟法國空軍一樣,只是一支具備一定的局部戰術優勢的空軍而無法成為一支真正的大國空軍。

有的人認為我們的重型戰鬥機短板可以通過改進殲8II,甚至把601的殲13方案拉出來重新改進。但是80年代末期的情況我國面臨的實際情況是什麼?整個國防戰線都在搞收縮,大批不成熟的方案(絕大部分方案也確實是不太成熟)被勒令下馬,僅有的技術力量被用於三個機型研發,一是殲8II,二是殲7III。三代戰鬥機的項目只保留了一個。這就是為什麼殲10戰鬥機的任務實際上與殲11存在高度重疊的因素——殲10設計之初的目標就是成為我國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絕對主力承擔制空攔截任務。如果沒有蘇27戰機,我國空軍事實上只能依靠這三種飛機挑大樑,實際上可以和美軍相抗衡的僅有一種殲10戰鬥機——而且估計一直到2008年左右才能用上自己的太行發動機,殲10B就有可能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升級改進型,而僅僅是安裝了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殲10戰鬥機了。

當然,也不排除我們會有自己的三代重型戰鬥機方案。但是隨著90年代末第四代戰鬥機的威脅急劇加大,到底是重新走三代重型戰鬥機的路線還是一步到位直接研發第四代戰鬥機應該會在國內航空界引起廣泛的研討與爭論。估計在2007年左右傳的沸沸揚揚的所謂“雙發大十”有可能會真正成為第三代重型戰鬥機技術方案,甚至進行深度改進,乃至直接變成我們自己的四代機,從而導致整個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裝備與目前一定是天壤之別。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引進蘇27戰機並完全國產化對我國空軍的影響真是怎麼評價都不為過,決策引進的將領真的是高瞻遠矚,他們的決策奠定了大國空軍的堅強基石。


軍武次位面


中國依然會有自己的三代機、自己的四代機,依然會在航空器領域取得不凡的成就,這是一定的,蘇27才是陰差陽錯的。

圖:美國“雷鳥”赴華表演

自從20世紀80年代我們重新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時,在感嘆差距如此之大後,就萌發了製造自己的先進戰機、製造自己的航空母艦這樣的信念。不得不欽佩那個年代人的精神,那麼窮,卻不墜青雲之志。



1984年殲8試飛成功,這是我國對先進戰鬥機的一次大膽嘗試,雖然結果讓人沮喪,但是重要的讓我們看清了差距。

80年代中期,美國“雷鳥”飛行表演隊曾攜F16到中國進行飛行表演,近距離接觸三代機震撼了每一個人。為了彌補巨大的差距,中國甚至開出了F16、“幻影”、“黑鷹”、“鷂式”的採購清單。由於沒錢,啥也買不了,但是後期的殲8改進計劃卻讓我們摸到了三代機的眉目。


圖:引進的“黑鷹”

1986年,雖然請美國改進殲8的計劃已經開始,但同時國產殲10戰鬥機正式立項,中國正式向三代機制造發起了衝擊。雖然想通過殲8改進計劃,使殲8達到3代機的戰鬥力,但是依然決定要靠自己製造出三代機。



1990年,殲8改進計劃停止,1992年,從俄羅斯購買了蘇27,靠別人就是不靠譜,要造戰鬥機,還是得靠自己。

圖:還在美國的殲8機頭

1994年,殲10完成設計,轉入生產。


1995年,與俄羅斯達成技術協議,沈飛15年內可以生產200架蘇27,沈飛搞清技術後就終止了合同,自己生產殲11了。



1998年,殲10首飛成功,終於有了自己的三代機。



2011年殲20首飛成功,據說殲20立項於1997年,也就是美國F22首飛後。殲10第二年才能首飛,前一年我們就下定決心不但要搞出三代機,還要搞出四代機。


時間上看,中國戰鬥機的研製規劃,一直是按照自己的目標穩步推進。蘇27的引進,更多的意義在於使中國空軍在國產三代機研製出來之前就已經具備三代機的作戰能力。即使不引進蘇二七飛機,中國也已經下定決心要搞戰鬥力,取得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一坑四彈


這確實是個腦洞大開的問題。當然,沒有蘇27我們也依舊會有三代機。

說出來可能你不相信,在上世紀80年代中西方蜜月期的時候,西方國家向我們推銷過很多武器,在戰鬥機方面就有美國的F16/79型,F14“紅色雄貓”和法國的幻影2000。特別是F16/79,只要我們一點頭,最少有60架就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了。當時美國向我們推銷F16/79的時候,報價比自用的還少100萬美元一架,而且允許我們以物易物,美國政府還表示,要引進生產線也可以。可這麼好的條件我們為什麼不要呢?因為我們想要的是F16A/B,不是F16/79。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差別呢?首先差別在發動機上。F16A/B用的是F110渦扇發動機,F16/79用的是通用公司的J79型渦噴發動機,這是裝備在F4“鬼怪“上的。渦噴發動機本來就比渦扇發動機耗油量大,美國還給它加裝了個一噸重的發動機保護罩,更進一步削弱了它的機動性能和作戰半徑。另外,它的對地攻擊性能也被閹割了,雷達也不是F16A/B當時標配的APG66。還有一點,當時中美已經開展了“和平珍珠”計劃,全國答應將我們的殲8改進到無限接近F16A/B的性能。所以,我們也就不要了。

F14“紅色雄貓”是美國格魯曼公司在競標日本重型戰機失敗後,經美國政府默許,跑來向我們推銷。當時的格魯曼公司為了“討好”我們,還特意將一架F14塗成瞭解放軍空軍的塗裝,並且好心給我們設計好了它的機徽:五星紅旗作底,站著一個老虎造型的貓,下面還有一行簡體中文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國的飛機設計師屠基達也去格魯曼公司參觀過。當時我們確實也想引進F14,美國政府也默許了,甚至連生產線都默許轉讓了。但雙方因價錢談不攏。美國要我們最少一次性購買200架,而且價格是每架要3000萬美元。說實在的,如果不是後來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結束,中西方蜜月期終結,指不定這F14就被我們買過來了。


血染戰旗紅


當年中國代表團去蘇聯買戰機,蘇聯原先想推銷米格29來著,畢竟那時候蘇27還是個寶貝疙瘩,蘇聯空軍都沒裝備多少架,老毛子不捨得往外拿,但由於經濟困難,再加上中國確實想要,最終才同意出口。假如中國不知道蘇27的存在,或者蘇聯方面鐵了心不賣,那中國估計只能買米格29了。
蘇27戰機

如果買米格29,那中國國產三代機不會成長得這麼快。從性能上將,米格29跟蘇27相差甚遠,無論是航程,載彈量,速度或者機動性等,米格29都不如重型的蘇27。米格29名聲不好,素有“機場保衛者”的稱號,腿短成了它揹負一生的罵名。按照米格29的設計性能,肯定無法滿足中國這種幅員遼闊的國家的空防需求。
米格29


再者,從技術上來說,米格29遠不如蘇27有寶可挖。沈飛拿到蘇27之後,玩出了不少新花樣,可以說近20年中的大半時間都在研究蘇27,想要吃透這款經典機型的技術特點。這麼多年過去了,沈飛也交出了琳琅滿目的成績單,殲11,殲11B,殲11BS,殲15等都是沈飛在吃透蘇27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這些戰機的列裝,極大得豐富了中國三代機的陣容,而且最關鍵的是幫助中國建立了一套獨立的戰機研發產業鏈,不用再擔心國外卡脖子。
國產殲11戰機

這是中國戰機研發產業能夠大發展的基礎,而這個基礎,顯然米格29是帶不來的。如果當年拿到的是米格29而不是蘇27,那估計中國空軍的殲7,殲8不會退役的這麼快,中國重型殲擊機/多用途戰機研發生產問題不會這麼容易解決。



上世紀90年代,殲8還是國內主力戰機

如果沒有蘇27的加盟,國內又不滿意米格29的話,估計一大批殲8深度改進型還會出現,想要拿出國產化的重型戰機,還要延遲很久。
殲15“飛鯊”




兵者詭道也


腦洞大開的題目是吧?

現在想想如果沒有Su-27,或許現在的殲-20已經是世界上最領先的戰鬥機了。

事情就是得辯證著去看中國人是一個十分奇怪的民族(完全褒義)。在遇到逆境的時候才能真正的崛起。當年總理說的“多難興邦”仔細想想是有道理的。


新中國的歷史上我們不是沒有遇到國外專家撂挑子的事情。在我們研發原子彈的時候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撤走了全部專家帶走了所有圖紙。只留下了當時在風中凌亂的中國科研人員,蘇聯人甚至放話到21世紀中國人也不可能研製出原子彈。


60年毛主席在北戴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是這樣說的:

1917年到1945年,蘇聯是自力更生,一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這是列寧主義的道路,我們也要走這個道路。 蘇聯人民過去十年在建設上曾經給了我們援助,我們不能忘記這一條。 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還的。

W君一直覺得這句“極好!如果給了,這個帳是很難還的。”是真正的代表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核心的一句話。我們可以自立更生,當然也不忘回報,如果當年受蘇聯的幫助真的搞成了原子彈,那麼中國人也就失去了自己偉大的一面。


北戴河工作會議講話過去了僅僅四年,我們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一聲驚雷才真正的讓中國人站了起來,那個年代裡中國人有的是自信而不是自卑。


同樣只過了三年時間,中國搞出了氫彈;不僅僅搞出了氫彈,還搞出了于敏構型。


很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自信現在越來越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總覺得國外的月亮圓。但回頭看看新中國歷史上我們搞的最好的,是不是全是外國進行技術封鎖的?


說回中國的第三代戰鬥機。

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是歷史是可以想象和借鑑的。

如果不僅僅是Su-27對我們進行全面封鎖的話,就連Mig-19,Mig-21我們都得不到的情況下,中國一定會走一段彎路。這段彎路主要是帶有階級鬥爭特色的方式對資產階級思想黑科學家進行否定,對修正主義科學家進行否定。但路一旦走彎路那麼就是點亮科技樹不同枝節的一次次機會。

那麼沒有蘇聯戰鬥的影子也沒有美國戰鬥機的影子的話,中國會更早的實現三角翼佈局。在二代機的時候就會推出無尾三角翼佈局方案的戰鬥機。甚至會狂點科技提前出現前掠翼佈局戰鬥機。這一切實際上都來源於——和其他國家要不同。

恐怕中國最早的二代機會像它:

這些設計都是激進的設計,Saab-35是瑞典的飛行器設計。不同於任何國家的技術方案。也能飛,是吧?而且Saab-35是被發現面世最早的可以作出眼睛蛇機動的戰鬥機。


如果當年中國再激進一些呢?可能會搞前掠翼。在80年代初期,南京大學就已經開始研究前掠翼戰機了。

很可能由於國外的技術封鎖,前掠翼技術被中國科學家攻破。

那麼具備前掠翼技術的大型戰鬥機就有可能在90年代末期翱翔在中國的天空上。

這才是不引進Su-27最終中國能搞出的戰機宏圖。


也或許,我們的現在的四代機可能是這個樣子:


寫在最後面的話:

為什麼W君不喜歡沈飛而喜歡成飛呢?沈飛受外界的影響太大,做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從國外找出影子。對於一個大國的軍事武器設計集團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相反,成飛的東西再爛性能再低也能在不斷的摸索中提高。


軍武數據庫


對於引進蘇27戰機,最後將這款戰機吃透並開發出了一系列重型戰機,讓其成為我們三代機高低搭配的高端戰機,這一些列舉動,只能說明我們的高層實在是睿智、英明到了極致,否則我們的三代機將起碼落後10年,四代機計劃也會被推遲!


與西方鬧僵後,我們的處境非常尷尬和危險,周邊也是國家和地區都是三代機為主,對我們服役的殲8、殲7系列形成了碾壓優勢,而且西方最先是表面和我們關係不錯,後來居然想搞顏色革命,情況其實十分危急。

西方不亮東方亮,我們從82年就開始與蘇聯改善關係,整個90年代與蘇聯/俄羅斯的關係都還不錯,最初的代表團是奔著米格-29去的,但是陰差陽錯讓我們看到了蘇-27,於是米格-29的計劃當時就被否定了,蘇27作戰半徑較大,加上有電傳飛操系統,以及性能優異的發動機,讓談判代表團挪不開眼睛。

談判這款戰機的壓力還是很大的,蘇聯根本就沒有打算出售這款剛剛定型成功的戰機,而我們的領導異常堅決,那麼就買蘇27,要麼就不買,最後代表團都要走了,蘇聯人才鬆口同意對這款戰機進行談判,最後買了24架。拿到戰機後,空軍是相當的滿意,於是又引進一批,並談判引進200架生產線的問題,後來又買蘇30MKK等等。

而在引進的生產線生產了60架左右後,俄羅斯航電技術不足的問題顯現了出來,而跟著美國步伐走的我們在這方面反而比較強,於是毅然決定停止生產剩下的140架蘇27SK,而研發殲11,到現在已經形成了殲11、殲11B、殲16、殲11D等系列戰機了。

如果沒有蘇27呢?

如果沒有蘇27空軍應該就比較悲哀了,從西方買不到先進戰機,只能走自主研發的道路,當時國內有兩個方案,一是沈飛,常規佈局,基於已下馬的殲-13戰鬥機方案二是成飛,鴨翼佈局,基於已下馬的殲-9戰鬥機方案


這兩款戰機的一款會成為我方三代機高低搭配的重型戰鬥機,其實想想很可怕的,比如沒有蘇27,可能就不會有AL-31發動機,殲10戰機也就不可能在1998年首飛,而我們的WS-10發動機在2008年才初步定型,而且還參考了很多AL-31的設計,那麼殲10戰機的定型很可能會在2008年之後,成飛搞了殲10,那麼重型戰機多半會由殲13方案演變而來,這款戰機的定型還會像後拖延等等!當然也許會像俄羅斯購買RD-33發動機,這樣性能是不是就下降一大截!

如果沒有蘇27戰機,我國空軍研發速度會向後拖延數年,現在很可能就是三代機挑大樑,四代機還在研發階段,甚至殲10都出不來而只能裝備梟龍。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引進蘇27戰機並完全國產化對我國空軍的影響真是怎麼評價都不為過,他的意義甚至大於殲20的研發,中國空軍將領們的高瞻遠矚,他們的決策奠定了大國空軍的堅強基石。


狼煙火燎


如果沒有蘇-27,那麼中國空軍的三代機發展就會緩慢一些,但也不可能遲很多年。1990年代大部分時間都拿出研究蘇-27了,逐漸熟悉了蘇-27戰機,在2000年之後逐漸形成戰鬥力和仿製能力,吃透技術至少是2005年之後的事了。

殲16的推出基本上是吃透蘇-27技術之後才有的,殲11的出現還不能這麼說。假如蘇-27沒有,那麼精力肯定集中發展殲10,殲10的數量會更多,同時雙發殲10也會出現。

從時間上看,可能會延後5至8年左右,畢竟拿下蘇-27戰機確實省了不少時間。但我們也需要明白,殲10和殲20都是成飛的,蘇-27是沈飛的,兩個是獨立的研發機構。

如果沒有蘇-27,我相信成飛也能搞得有聲有色,沈飛有可能至今還拿不出像樣的型號,你看今天的殲31,明顯比殲20要遜色一些。當然這是內部的對比,殲31和殲20都是中國國產隱身戰機,都是中國的驕傲。


兵器瞭望臺


那中國肯定得自己動手搞一款大航程重四代了。而且殲-10也會受不小的影響。

熟悉PLAAF的人都知道,殲-10這飛機不錯,但是航程,作戰半徑畢竟不是太夠,PLAAF裝備的Su-27系列的戰鬥機數量其實是比殲-10多的。殲-10其實只能夠解決有無問題,但是再進一步的需求就滿足不了。比如多用途,對地攻擊,巡邏東海等等,殲-10腿短過不去,而且掛架少也當不了炸彈卡車。如此一來,PLAAF的現代化進程至少要延後10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直到Su-30MKK列裝,PLAAF才真正具備了可靠的對地,對海支援能力。(當然你要說強-5那玩意就當我沒說)

而且殲-10的研發也是被髮動機拖了後腿的。當時搞的所謂的“渦噴-15”,搞到90年代都沒搞出來,殲-10一直沒發動機用,還得跑去俄羅斯買AL-31F的特供版31FN。要是沒Su-27的單子,毛子賣不賣AL-31FN都是個問題,那樣的話,殲-10等發動機可就等的久了。永遠不要忽視80-90年代中國對外軍貿合作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