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心向佛 清四僧髡殘最貴的畫《在山畫山圖》賞析

明末清初“四僧”中唯一不因政治因素,只緣一心向佛而出家的傳奇畫僧——髡[kūn]殘,目前畫作的最高紀錄是《在山畫山圖》,這幅立軸在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十二週年秋季拍賣會上,以3565萬元的價格成交。

這幅畫是髡殘畫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前後用了四年時間方成,時年51歲,是他的精品之作。

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心向佛 清四僧髡殘最貴的畫《在山畫山圖》賞析

髡殘 在山畫山圖 立軸 設色紙本

髡殘(1612-1692年),清朝最傳奇的畫僧。本姓劉,出家為僧後名髡殘,字介丘,號石溪。後人又以其號稱之。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與石濤並稱"二石",與八大山人,弘仁,石濤並稱為"清初四僧"。

髡殘年幼時喜歡畫畫,成年時,父母強迫他結婚,他誓死不從。其母去世後,自己拿刀剃光了頭髮,血流滿面,長跪在其父床前,謝不孝罪,其父知道他意已決,而且頭髮已經剃光,便同意他出家了。那年他年方20歲,出家後雲遊名山。30餘歲時明朝滅亡,因對故國的懷念,他參加了南明何騰蛟的反清隊伍,抗清失敗後為躲避通緝,便躲在常德桃花源避難。避難時期清苦異常,但又使其充實了胸中丘壑,為後來的山水畫創作打下了基礎。此幅《在山畫山圖》就是他對往事回憶而感慨所畫。

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心向佛 清四僧髡殘最貴的畫《在山畫山圖》賞析

髨殘 在山畫山圖 落款

這一點從他此畫中的自題詩可以看出來,而此段自題也非常有趣,可以說是“樂天體”。

“住世出世我不能,在山畫山聊爾爾。蔬齋破衲非用錢,四年塗抹這張紙。一筆兩筆看不得,千筆萬筆方如此。乾坤何處有此境,老僧弄出寧關理。造物雖然不尋聞,至人看見豈鄙俚。只知了我一時情,不管此紙何終始。畫畢出門小躋攀,爽爽精神看看山。有情看見雲出岫,無心聞知鍾度關。風來幹林如虎嘯,嚇得僧人一大跳。足下誰知觸石尖,跛跛蹯蹯忍且笑。歸到憚房對畫圖,別有一番難告報。從茲不必踰山門,澄墨吻毫窮奧妙。“

如此大段的感悟,不僅滲透著髡殘對禪學的參悟,亦不乏對往事之思。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仙源圖》是髨殘畫於《在山畫山圖》的前一年(1661年),兩幅畫不僅背景相似,意境也相似。

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心向佛 清四僧髡殘最貴的畫《在山畫山圖》賞析

髨殘 仙源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

《仙源圖》畫法以“元四家”為宗,尤其受王蒙影響,構圖較滿,用線清晰豪壯,墨與色渾然一體,畫風蒼勁渾厚,意境幽野曠疏。意境飄渺,煙雲迷幻。畫中題畫詩是畫面結構的一部分,煙雲的留白畫法以及全景式的構圖都非常成熟,髨殘自題:“辛丑八月寫於借雲關中,幽棲電住道人”,髡殘時年50歲。與《在山畫山圖》一樣,正是他精力最為旺盛時的佳作。

而《仙源圖》的尺寸(高84cm,寬42.8cm),相比於《在山畫山圖》的尺寸(高149.9cm,寬74.5cm)要小將近一半。足見《在山畫山圖》的珍貴程度。而最大的不同是《在山畫山圖》右下角不起眼處畫了一個人物,雖不起眼,卻是整幅畫的“畫眼”。

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心向佛 清四僧髡殘最貴的畫《在山畫山圖》賞析

髨殘 在山畫山圖 人物

髨殘以人物為畫眼,好像在觀看泉水,又似在閒看深山,體察高山峻嶺,溪水環佩之音。而這正是髨殘將自己畫於畫中,就像這幅畫的名字“在山畫山”,他自己是“在山看山”了。所以為何他用了四年時間繪製此圖,期間並未有擱棄,“山”似乎更有了一種象徵意義,“在山畫山”,是說生活在塵世間,仍然在看著世間,超脫塵世,不受羈絆。而這正是他在拒絕繼承法嗣之後,到江南和黃山遊賞,沿途所見,激發髡殘繪畫的感覺。揮揮灑灑落成此圖。

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心向佛 清四僧髡殘最貴的畫《在山畫山圖》賞析

髨殘 在山畫山圖 局部

此圖宗法黃公望和王蒙,全篇章法穩妥,繁複嚴密,鬱茂而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勝,而於平凡中見幽深。筆法上渾厚凝重,而又蒼勁荒率。墨法上用雄健之禿筆和渴墨,層層皴擦勾染,筆墨交融,厚重而不板滯,禿筆而不幹枯。

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心向佛 清四僧髡殘最貴的畫《在山畫山圖》賞析

髨殘 在山畫山圖 局部

此圖的山石的皴法,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並以濃墨點苔,顯得山川深厚,草木華滋。有蒼松翠柏,古木枯樹縱直橫斜,各具形態。

此《在山畫山圖》十尺巨障為髡殘相對較早創作風貌,與其畫於後一年(1663年),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層巖疊壑圖》尺寸(高169cm,寬41.5cm)相似,筆法相同,但意境和筆墨上不及《在山畫山圖》。可以說《在山畫山圖》是他50歲前後,其精力最好的時候,最好的一幅作品。

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心向佛 清四僧髡殘最貴的畫《在山畫山圖》賞析

髨殘 層巖疊壑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不輕易為人作畫,而就目前存世量來說,髡殘傳世作品在“清四僧”中是最少的。有專家統計,國內各博物館所藏總量為六十六件(套),實為珍稀。如此《在山畫山圖》之精者,更是寥寥無幾。

髨殘晚年致力於丹青,但因其一直處於病痛折磨中,又常不得已綴筆。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圓寂。享年8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