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能指挥关羽,为何诸葛亮指挥不了关羽?

王新阿宝


\t诸葛亮智商高,喜欢故弄玄虚,这是关羽张飞这种武将最讨厌的。而徐庶智商也高,可是为人处世比较低调,自然是受到关羽张飞的喜爱了。

\t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诸葛亮,徐庶是不请自来。

两个人的出场方式,其实已经注定了关羽张飞对他们的态度会不一样。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是一件感天动地的大事情。不少人都觉得刘备对诸葛亮十分尊敬。一个四十多的中年人,去请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出山,而且如此恭敬,难怪会流传千古。

\t但是这件事关羽张飞可就非常不乐意了,他们认为自己家里开公司的,难道一两个谋士都招不到吗?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是不拿工资上班的人?所以觉得刘备去一趟都不值得,没想到连续去三次。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三国志》

关羽张飞觉得自己被诸葛亮给戏耍了,所以对诸葛亮非常讨厌。从一开场就已经讨厌诸葛亮了,后来又怎能听他的话呢?

而徐庶的出场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人家是主动找到刘备投简历,通过了面试进来的人才。这显得徐庶对公司老板非常尊重,地位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作为公司股东的关羽张飞,自然是比较喜欢这位CEO了。

\t诸葛亮一出场卧龙凤雏威名很大,徐庶出场化名单福。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被刘备知晓,是因为卧龙凤雏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在诸葛亮一帮朋友的吹捧之下,诸葛亮的卧龙名声,传遍四方。

\t这是关羽张飞特别讨厌诸葛亮的地方,一个尚未进入社会历练的大学生,你凭什么说自己能够出将入相,跟管仲乐毅相比较呢?人家那是治国的大才,你连一个村都没有治理过。所以关羽张飞认为诸葛亮的名声是言过其实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

反观徐庶本人,他原先的名字徐庶还是有点名气的,但是他投靠刘备的时候,却化名为单福。其实意思就很明显了,自己不想因为名气从而获得刘备的好感,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而能够得到老板的信任和赏识。

关羽和张飞非常欣赏徐庶这一点,认为他是比较合格的员工,诸葛亮这个家伙虽然证书拿了一大堆,名气非常响亮,但是似乎太高傲了,未必就有真才实学,不要也罢。



\t诸葛亮总是故弄玄虚,而徐庶则能向关羽张飞解释清楚。

驾驭人才其实要看这些人才的性格特点,关羽和张飞其实是那种直来直去的人。如果经常跟他们绕弯子,不仅会让他们心生厌烦,而且会觉得你瞧不起他们的智商。

其实关羽和张飞都是极为聪明的人,不聪明是没办法带领千军万马打仗的。所以徐庶就看到了这一点,出谋划策的时候,他总是直来直去,不喜欢拖泥带水。这一点是关羽张飞都比较喜欢的。

\t而诸葛亮在驾驭这两个人的时候,则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方法。他总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说起话来,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就行了,至于要打到怎样的效果,那就不是关羽张飞需要管的事情了。

这种方法虽然也是调兵遣将中常用的手段,但是对关羽张飞来说,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这是一种压制他们的手段,把他们当成了打仗的工具,这种感觉换谁谁都不会好受的。

\t诸葛亮想要在地位上高过关羽张飞,而徐庶没有这个野心。

徐庶进入刘备集团以后,所发现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刘关张三兄弟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也就是说以后不管谁来,这前三把交椅是轮不到他们来做了。

所以徐庶避其锋芒,并不想跟关羽和张飞争夺地位。虽然刘备也很尊敬他,但是始终不会超过关羽张飞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徐庶并不在意这一点。

先主曰:“善!”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原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

而诸葛亮就完全不同了,他看出了刘关张的关系,但是他还是想要第四者插足。他想要成为这个集团的第二把交椅,能够驾驭关羽张飞。人家又不是傻瓜,自然不会完全听从诸葛亮的调遣。一旦听从了,那就等于是证明了诸葛亮第二把交椅的地位了。

刘备的集团是刘关张三个人一起打下来的,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插入成为第二大股东,这是刘备集团前期的铁则。不过后来刘备为了集团扩张,确实也在人事上做出了调整,不过大体上也没有跳出这个圈。



\t总结:徐庶那不叫驾驭,那叫迁就。诸葛亮才是真正能指挥关羽张飞的人。

徐庶虽然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关羽张飞的好感,但是他真的是在驾驭关羽张飞吗?显然不是这样。现在他们观点一致,关羽张飞自然会听他的,但是将来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徐庶还真的能再次使唤得了他们吗?

徐庶对关羽和张飞一味地迁就,压根就不知道压制他们内心的缺陷。所以徐庶这可不是在指挥他们,是他们自己在指挥自己而已。

\t反观诸葛亮,虽然总是跟关羽张飞吵架,虽然有时候使唤不动关羽张飞,但是他把所有矛盾都放在了最前面,放在了他刚进入集团的时候。

\t不得不佩服诸葛亮雷厉风行的手段,他不害怕这俩或不支持自己,也不害怕自己被排挤出去。完全不惯着这两位大股东的臭脾气,这是需要魄力和勇气的。显然徐庶并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真正的高手,是在矛盾暴露以后,依旧能够跟对方合作愉快,诸葛亮就是这样的高手。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江湖小晓生


关羽是非常孤傲的人,平生最看不起士大夫。

关羽有侠客情怀。他家境贫寒,出身低微,但他有一腔热血。后来,经过勤学苦练,练成一身好武艺。本村恶霸欺压百姓,关羽为民除恶,一刀将恶霸杀了。后来官府追捕,关羽潜逃至河北涿县,恰好遇到刘备和张飞,这才引出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徐庶也是狭义心肠。他的经历和关羽如出一辙,徐庶也贫农出身,从小喜欢舞枪弄棒,后来替朋友强出头,被官府逮住了。不过,徐庶这帮狐朋狗友挺仗义,趁着天黑打晕看押人员,一起潜逃了!

两个经历相似,又都是侠者风范的人,自然能惺惺相惜。而且徐庶性格爽直,心直口快,说话做事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毫无文人酸腐气质,为人还很谦虚低调。这种性格的人,不论领导还是下属都很喜欢。因为很对关羽脾气,所以他才会服从命令,听指挥!



反观诸葛亮。文人相轻、拐弯抹角、故弄玄虚等士大夫的通病,在他身上一一体现!

一、喜欢自抬身价,四处打广告。什么才比管仲乐毅,智超姜子牙啊,一点都不谦虚低调,好像全天下人都是傻子,就他一个正常人似的。更过分的是,为了抬高身价,想方设法吊刘备的胃口,堂堂刘皇叔大冷天的,居然屈尊拜访三次。这还不算,更可恨的是,第三次明明在家睡午觉,确故意装作听不见。正常人都知道,白天睡眠是很浅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惊醒,而诸葛亮却故意装睡,让刘备在零下十几度的门口,呆了两个多小时。



二、喜欢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年轻人就该低调一点,而诸葛亮虽然二十出头,却极爱摆架子,没事手摇一把蒲扇,大冬天的,装哪门子蒜啊。而且,打仗的时候,连刘备都骑马,只有他坐着四轮车出场,极爱摆谱。再者,诸葛亮特别爱卖关子,没事就爱弄个锦囊妙计,让大将带在身上,不到关键时刻还不让拆开,真是服了,行军打仗,东奔西走的,这万一要是弄丢了,可不误了大事嘛!



三、喜欢贬低别人、说话尖酸刻薄。诸葛亮特别爱挑刺,喜欢接别人的短处。曾经将王朗骂的脑血栓发作,一命呜呼。王朗一介文人,说话彬彬有礼的,一番话一个脏字都没有。反观诸葛亮,虽贵为蜀国臣相,但动不动就骂别人是狗东西、老不死的、禽兽,这也太有失涵养了,与泼妇何异!舌战群儒时,本来刘备是派他过来求救的,可他倒好,一上来就呈口舌之快,把东吴一群谋士一顿臭骂,说人家是无父无君,是小人。



像诸葛亮典型士大夫,孤傲的关羽是看不上的。但是顾全大局,关羽还是听从诸葛亮指挥的!

诸葛亮打仗很有一套的,平衡各方关系也很在行。他知道关羽是刘备铁哥们,自然不肯得罪,经常给关羽高帽子带,把关羽捧的很舒服!还故意让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卖了个顺水人情!


一半秋色


其实不管是在演义中还是正史上,徐庶都指挥不了关羽,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非常特殊,属于半君半臣的地位,刘关张三人有很大的可能是一种创业合作伙伴关系,关羽实际上就是蜀汉集团的二老板,而且,关羽又是集团中唯一的文武双全的统帅之才,集团只要分兵作战,必定是关羽和刘备各带一路,他也是唯一可以在刘备不在的时候代替刘备行使职权的,关羽才是蜀汉真正的二老板,徐庶不过是刘备集团的谋士,仅仅是为主帅出谋划策的文官,至于什么摇着鹅毛扇子,手捧剑印,代主帅指挥全军的事儿,不过是戏台上的把戏,在现实中是绝不可能发生的,至于说徐庶跟关羽的关系比诸葛亮好确实是有可能的,因为徐庶出身寒族,早年在江湖中闯荡过,跟关羽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加上徐庶也比较尊重关羽,所以他们才能和睦相处,而诸葛亮一直自视甚高,因为跟庞家,蒯家,黄家,蔡家都有姻亲关系,所以自己也觉得身价不菲,尤其是他在为刘备联络荆州士族豪强方面很出了一些力,所以在刘备集团总是以谋主和二把手自居,这就难免招致关羽的反感。实际上诸葛亮在刘备死前一直就没有当过二把手,曾经一度地位非常尴尬,建安24年,刘备晋汉中王,法正为尚书令,中护军,许靖为太傅,张飞为左将军,假节,领司隶校尉,魏延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董督荆襄,刘巴为尚书,后继法正为尚书令,而此时的诸葛亮依然是军师将军,属左将军府事,因为刘备称王时已经向朝廷纳还了左将军官爵,此时的左将军府已经没有了。汉朝自武帝以后取消丞相制,以尚书台行丞相事,尚书令成为实际上的丞相,三公(司马,司徒,司空)如果没有加“录尚书事”头衔,就是荣誉职务,没有实际权力,由此可见,法正,刘巴才是刘备心目中的丞相,诸葛亮此时无论是职务,信任度都不如法正,诸葛亮自己也曾经说过,“若孝直在,则必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亦必不倾危亦”,这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诸葛亮始终都不是最信任的人,就更不用说“娇矜刚愎”的关羽了。


狼的影子319


徐庶能指挥关羽,为何诸葛亮指挥不了关羽?

徐庶和关羽,是王八和绿豆看对眼了呢?还是真正两人之间互相吸引?

我认为如果徐庶能指挥关羽,主要是因为下面的原因

性相近:

话说徐庶还没有叫徐庶的时候,他叫徐福,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古惑仔,游侠儿,整天舞刀弄棒的,一天为了替朋友出头,不小心动作过当,把对方整死了。你徐福既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豪门世家子弟,现在出了人命官司,那只能打入打牢,等着秋后问斩吧,还好兄弟不忍大哥短命,在一个月黑风高、狱卒酒足饭饱的夜里,冲进大牢把徐福救了出来……从此徐福改名单福,开始了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话又说关羽还没有叫关羽的时候,他有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叫关长生,一看就不是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的子弟、估计祖上也一脉单传好几代了。某一天,关长生为人出头,也犯了人命官司,还好,关长生武功比较高、腿也很长,没被抓住就跑了,从此也开始了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当有一天、他们在荆州相遇时,坐在新野城一个小酒馆里,一起回忆那段青春年少的岁月……原来我们曾经是同道中人啊:

徐庶:羽哥……
关羽:庶弟……
A&B:相逢恨晚啊,晚上有空?反正大家都单身……


徐庶和诸葛亮的出场

徐庶是听说刘备在荆州、慕名来投奔刘备的,一个才华横溢、又谦虚、又把大哥当成宝贝的人,对关羽这个把刘备当大哥、唯刘备马首是瞻的人来讲,是友善的。

而诸葛亮呢?出山之前,还得让自己大哥寒风大雪天三顾茅庐,大哥是什么人?皇亲国戚、当今皇上都得叫大哥一生皇叔呢!

这个,搁谁身上都会有气,更别说心高气傲、不屌腐儒穷酸的关羽了。你看张飞就起的不行了,要烧了诸葛亮的茅屋。


从陈寿对关羽的评价: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然羽刚而自矜。

关羽一生,其实跟士大夫的关系都不好,不管是诸葛亮、张良、还是在曹魏时期时与曹操手下的那一帮文士谋臣关系都很一般。

从图中文字可以看出,马良其实是非常擅长外交的的高手,诸葛亮留他在荆州辅佐关羽估计也是看中了他的这个能力。但关羽刚愎自用,太把自个当根葱(自矜)了。


所以,徐庶为什么能够走进关羽的心里,而诸葛亮不能,跟互相之间的出身、阶级、经历,都有很大的关系。

但要说徐庶指挥关羽,本人认为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徐庶的刘备处的那几年,几乎没有打仗,而且刘备在家,也轮不到徐庶来指挥各位将军。

这就是我的见解,我是弹史遇见你,欢迎点评!


弹史遇见你


刘备得到徐庶后,作为谋士的徐庶不仅受到刘备的信任和器重。同时也深得关羽的认可,所以徐庶一开始就能调动关羽,但是后来诸葛亮刚投向刘备时,诸葛亮在用关羽时就不那么容易,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是因为关羽的性格所导致的,关羽的性格是敬下而傲上,意思就是对下面的人非常好,但是对于上面的人却非常的傲慢,他也看不惯。

徐庶是主动来找刘备,然后投靠刘备,但是诸葛亮却是刘备亲自去了三次才请到的。

刘备在关羽心里地位非常高,诸葛亮让刘备去了三次,关羽是不高兴的。他觉得诸葛亮是徒有虚名,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开始时就对诸葛亮有所怀疑。

而徐庶就不同,刚投靠刘备,就大显身手,打败曹军,让刘备取胜,也让关羽看到徐庶的本领。

所以关羽对徐庶和诸葛亮的态度就不同。


其次,徐庶再走的时候,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亮的才能智慧是自己的几倍,因为关羽看到了徐庶的才能,如今这样的吹捧诸葛亮,觉得很假。

关羽听着跟本不相信,一开始关羽就不信诸葛亮能有多大能耐。所以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就不如徐庶。

最后,诸葛亮不仅让刘备三顾茅庐,让关羽觉得诸葛亮太高调,而诸葛亮跟刘备出山后,关羽也看不惯他的做法

因为当时诸葛亮还没有大显身手,还没有让关羽看到他的能力,所以诸葛亮开始的时候,用关羽时不是那么容易。


中孚鉴


在演义中,关羽对徐庶和诸葛亮前后两位军师的态度确实非常不同。

而这个差别,说明了两个问题:

1、关羽为何看不起士大夫?

2、空降人才如何与老功臣处好关系?


徐庶与关羽的早年经历类似,抓住了关羽的感情

与经历丰富的人相处时,感情总是先于理智进入大脑的。

对于关羽这样经历丰富的人来说,见过的牛人多了去了,早年在曹营时,曹操、郭嘉、荀彧,什么牛人没见过?

这样的人,你想通过讲道理让人心服口服,是绝不可能的。

徐庶虽然以谋士的身份出现在刘备阵营中。但他早年,却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侠客。他自幼学剑,后来为了替人鸣不平,杀人被捕,经营救后流亡。此后,弃剑从学。

”以仁侠自居“的徐庶,早年经历与关羽很相似

可以说,徐庶早年的经历与关羽是极为类似的。关羽早年,不也是犯事外逃吗?

我相信,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即使是弃剑从学之后的徐庶,也依然隐约会有自己当年”以仁侠自居“时的风采。

相比之下,诸葛亮早年耕读于田间,云游于学友,这些对于风雅的文人来说,是很值得遐想的生活,但是对于关羽来说,就显得枯燥无趣了。

因此,即使后来诸葛亮证明了自己,由于关羽一早在感情上就没有接受诸葛亮,所以始终看诸葛亮不爽。

而诸葛亮,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哄孩子一样地哄关羽,这样的关系是很不正常的。


关羽性格服软不服硬,更接受徐庶的为人风格

人们都说关羽看不起士大夫。我认为,他看不起的,是士大夫们故弄玄虚,高谈阔论的扯淡形象!魏晋之际,正是士族玄学兴起的时代。

关羽看不起士大夫,应该是士族高谈阔论的气质

徐庶的性格谦卑谨慎,这样低调又有主意的人。关羽是十分佩服的。

诸葛亮呢?大约出身世族的缘故,加之当时年轻气盛,为人很高调。

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就故弄玄虚,搞个三顾茅庐

所谓隆中对,在当时,确实让刘备眼前一亮,可是,在关羽张飞看来,多少有些高谈阔论之嫌了!

对武将的态度也多是“居中调度”,甚至经常使用“激将法”、“军令状”这种绕来绕去的方法与人相处。这多少会让性格倨傲的关羽感到不爽!

有话直说,绕来绕去的最让人难受,显得自己掌控一切吗?


业绩差异不明显

诸葛亮的才学,十倍于徐庶。这是徐庶本人的话,大约也是真的。

不过,从在战场上的表现看,两人的表现差异并不明显。

徐庶用兵,也大破曹仁,斩杀吕旷、吕翔;成绩也很优异。

这样的记忆,伴随着徐庶的离开,在关羽心中会显得越发美好。

诸葛亮后面的表现固然更全面。

但是,战略上的表现,在关羽看来印象是不可能很深刻的。反而在战场上,诸葛亮尽管表现优异,但是,也绝对没有”十倍于徐庶“。


很多人,当他和诸葛亮、徐庶一样以空降姿态进入一个组织时,总是以为”业绩说明一切“,这是片面的。对老板来说,业绩就是一切。但是,对于团队来说,还需要摸清下属的性格和偏好,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这才能塑造出有凝聚力的团队来!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片言却似轰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徐庶字元值,东汉某年,刘备帐下谋士,与诸葛亮庞统齐名。徐庶本为寒门子弟,原名徐福,后因为他人报仇,与石广元一起在荆州避难。徐庶聪慧好学,与荆州名仕司马徽催周平以及诸葛亮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诸葛亮也是荆州大贤,学富五车、智谋超群,常自比管仲乐毅,有经世济国之才。徐庶与诸葛亮都曾辅佐刘备,而且战功卓著。

徐庶曾协助刘备击退曹仁的进攻,大破其八门金锁阵。诸葛亮曾协助刘备火烧博望坡、新野,致使曹仁几乎全军覆没。然而关羽却服从徐庶的安排,几乎有求必应,而对诸葛亮却十分不服气,横眉冷对,这究竟是为何?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观点仅供参考。


首先徐庶能指挥关羽张飞,是因为他为人谦卑,并没有亲自指挥。建安五年(200年),刘备逃往荆州,依附刘表,因躲避蔡瑁的追杀,经檀溪跃马后,无意间经过司马徽的住宅,与徐庶相识。徐庶知道刘备有仁主之风,便化名单福前去投靠刘备,刘备觉得单福有大才,便拜为军师。徐庶为人谦卑,对待关张也很和蔼,而且徐庶并没有扬言自己有多厉害。徐庶的谦虚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者徐庶隐姓埋名,化名单福,虽然是出于无奈,但毕竟单福是一个不出名的名字,关张并没有太在意。二者曹仁亲率大军杀奔新野,刘备询问计策,徐庶为刘备做好周密得安排,并没有掌握军权指挥关张,刘备还是真正得主帅。三者曹操以徐庶之母要挟其前往操营,刘备十分不舍,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称其为南阳卧龙。刘备问诸葛亮才华如何,徐庶却声称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徐庶一直谦卑宽以待人,并没有任何僭越,这才指挥得了关羽张飞。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尔。”此人常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其次分析关羽张飞为何对诸葛亮不服气。刘备经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隆中对更是千古绝唱。刘备也声称,得到诸葛亮后,犹如如鱼得水,每日食则同席,睡则同㭼。然而诸葛亮的第一场战争——博望坡之战,却很难使的动关张。话说曹仁亲率大军再次征讨新野,关张只是不动,刘备问其缘故,关张二人却让其去使水,刘备不解为何要使水,关张声称水即是孔明啊,大哥不是说如鱼得水吗?刘备一怒之下将二人拉起来,声称智谋依赖军师,武力还仰仗兄弟。二人只是不服诸葛亮,为此刘备把兵符交给诸葛亮,即便如此,关张还是不服,虽然前去执行任务,却心有不甘。关张一开始为何不愿听从诸葛亮的安排?以下做简要分析。


其一刘备三顾茅庐,在关张看来诸葛亮有点无理取闹。刘备毕竟是中山靖王之后,而诸葛亮当时只是一介平民,刘备几次前去都没有见到他。关张前两次都不怎么愿意前往,说是将诸葛亮请过来也是一样。而刘备却坚持,声称访问大贤,一定要事必躬亲。第一次没见到诸葛亮,刘备只留下姓名。第二次小童说诸葛亮知道当日有贵客,故而出去闲游去了。张飞关羽也是心里窝火。第三次确实见到诸葛亮了,但却在酣睡。刘备在外面足足等了几个时辰,直气的张飞要把诸葛亮的草庐烧掉。由此可见,关张对诸葛亮的做法,是心怀不满的。


其二可能在关羽看来,诸葛亮有些孤傲自大。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号卧龙,名气在当地也很大。张飞关羽都是习武之人,他们本来就不是很喜欢谋士,演义中张飞更是将他们称为腐儒。而诸葛亮号卧龙,又常自比管仲乐毅,张飞就有点不服气,毕竟诸葛亮没有实战经验。在关张看来,诸葛亮有点狂妄,也许在一般人看来,都有点不相信。诸葛亮未出草庐,又有如此高的自我评价,关张就有点怀疑。


刘备请得诸葛亮之后,对其又十分尊敬,昼夜高谈阔论,对关张几乎置之不理,这让关张也很吃醋,毕竟他们才是追随刘备多年的兄弟。再加上火烧博望坡之时,刘备又将兵符交给诸葛亮,对诸葛亮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关羽张飞更是怀疑诸葛亮的能力,真的这么神乎其神吗?二人有太多的疑虑和不满,这才不怎么听从指挥。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徐庶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说起蜀汉的军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估计就是诸葛亮,毕竟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了,而如果说到徐庶,估计就有一部分朋友对他不熟悉了。但是奇怪的是,名气不大的徐庶能够指挥关羽,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却指挥不了他。在笔者看来,原因有很多。

第一个原因是性格。

关羽那是什么人呢?有名的关二爷,人人称赞的,因此他也有一点骄纵的脾气,不是很好相处。而不巧的是,诸葛亮也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从他在草庐里还没有任何实绩的时候就敢自比管仲就能看出来了。

两个锋芒毕露的人撞到一起,自然就很容易出现矛盾。再加上一开始去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为了摆架子,着实让关羽吃了不少苦头,因此关羽就对诸葛亮的第一印象也不是很好,他觉得谋士那么多,就你诸葛亮一个人架子那么大,因此就不大愿意听他的话。而徐庶虽然名气没有诸葛亮大,才华也比不上诸葛亮,但是性格却很谦卑恭顺,是个老实人,他这种脾气正好对了关羽的胃口,因此关羽就肯听他的命令。

第二个原因则是出身。

关二爷虽说后来混得很好,但是早年那可是过得相当不如意的,不仅出身寒门,还曾经因为杀了人被官府追捕过。而恰好徐庶也有这样的经历,他也是出身寒门,因为当地的恶霸实在是欺人太甚,因此他就杀了恶霸,被官府追捕。不过徐庶这个人比较倒霉,而他的武艺也没关羽高,因此后来就被抓住了,还被游街示众。好在徐庶这个人为人耿直,又是因为杀恶霸为百姓除害犯的事,所以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就把他救了出来。

俩人都有这种经历,没事就聊聊这段经历,关系就很轻松的拉进了。关羽就觉得徐庶这个人敢去杀恶霸,也是个性情中人,因此对他另眼相看。而诸葛亮就不一样了,虽说他当时隐居的时候没有功名,可他家在当时也算是豪门,家族里有不少当官的。关羽就是因为杀了这种豪门的恶霸被追捕的,因此关羽一开始就对他有点距离感,不会把他当成自己人,对他的命令也是爱听不听的。

第三个原因则是妒忌。

其实不仅是后宫里的女子会争宠,古代的大臣们也会有这种微妙的心理。在诸葛亮到来之前,刘备最重视的就是他和张飞了,还放下皇亲国戚的的架子跟他们结义,让他们感觉很有面子。可诸葛亮一来就都变了,刘备那个高兴的啊,甚至说出有了诸葛亮,我就像鱼有了水一样这种话。

这就让关羽很不舒服,觉得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再加上明明他的资历更深,刘备却更重视诸葛亮,什么事都找诸葛亮商量,他自然就很不爽,在执行诸葛亮的命令的时候就不大乐意。而徐庶跟他一样,都是刘备的老臣子,但是却没有关羽受宠,因此关羽就不会妒忌徐庶,反倒是跟他惺惺相惜,觉得都是被诸葛亮夺走宠爱的人,因此就愿意挺听他的话。

虽说关羽不怎么听诸葛亮的话,而愿意听徐庶的话,但这并不代表着徐庶比诸葛亮厉害。事实上,徐庶虽然也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是他的才能还是无法跟诸葛亮相比的。而且诸葛亮也很有城府,在拉拢人上很有一套,当时蜀国的大将除了关羽,其他人对诸葛亮都是很服气的。

所以尽管关羽对诸葛亮很不满,不听诸葛亮的话,却不能动摇诸葛亮的地位,反倒是让人们觉得他有些幼稚。


无笔


首先,你这个问题问得没有深度,而且有问题!

刘备用的了关羽,徐庶用的了关羽,诸葛亮也同样用的了关羽!除此之外,的确没人用的了!你应该是影视剧的影响,而被误导了吧?

先介绍一下关羽,关羽出身贫寒,文武双全,而又喜欢行侠仗义!最看不起的就是读了两本书就不知天高地厚的世家门阀子弟!

徐庶,同样出身贫寒,除了学问,还喜欢击剑。和关羽一样,都是打抱不平伤了人命而出走。

诸葛亮,世家子弟,才华横溢,不通武艺,却又天生傲骨。

关羽,自从和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对刘备言听计从,真心归附。只因刘备是汉室宗亲,流落民间的汉室宗亲,让关羽感同身受,决定匡扶汉室!而刘备隐藏自己的真实看法,却又事事问询的的态度,给足了属下面子!让属下觉得自己都是才高八斗,被主公重视,从而越发的卖力献言献策!

这也说明了,刘备聪明有余,却缺乏自信!直白一点,就是优柔寡断,自己拿不定主意,凡事都希望别人替他决断!也可以理解为非常高明的帝王之术,御下手段。但是,我更倾向于前者!

在初始阶段,人才凋零的刘备阵营。唯一拿出手的就是自己的结义兄弟,穷困潦倒的关羽依旧一身傲骨,还没有积累到万人敌的本事,万贯家财的张飞还仅仅只是一个满腔热血的莽夫!

遇到谋士徐庶的主动投奔,可以说刘备的黑暗前途中,终于点亮了指路的明灯!

徐庶的到来,是雪中送炭,让尝尽苦楚的刘备阵营苦尽甘来,人人都知道了谋士的好处,感恩戴德!

徐庶和关羽出身一样,经历类似,对于热衷行侠仗义,更是臭味相投!徐庶又是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却不墨守陈规,和厌恶的世家门阀子弟相去甚远!可以说,达到了关羽理想中的读书人形象!爱屋及乌的境况下,关羽越发的敬重徐庶,仅次于刘备!

而诸葛亮是实实在在的官宦子弟,先祖是西汉的司隶校尉,光禄大夫。父亲是泰山郡丞,叔叔是刘表手下的属吏,后官至豫章太守!

除了家世,诸葛亮的一身傲气,世所罕见!对待刘备,更是和徐庶天南海北!徐庶雪中送炭,诸葛亮自恃才学,待价而沽,不见兔子不撒鹰!

诸葛亮接受刘备的招揽之后,特别受刘备依赖,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经常和诸葛亮讨论询问,从而冷落了关羽张飞!

总之,诸葛亮的一切行为都和关羽厌恶的世家门阀子弟完全符合,从而更加的不待见!当然了,这只是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之后,关羽的初始表现!

每当关羽对诸葛亮抱有意见的时候,刘备总是站在诸葛亮的身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往往这个时候都能体谅刘备的做法用心,对诸葛亮少一分自傲!

诸葛亮渐渐的显露才华,把刘备阵营的行政和后勤处理的井井有条,并献言献策打了几个漂亮的翻身仗,终于站稳了脚步,倨傲的关羽此时已经少了许多的成见,多了几分对诸葛亮的敬重!

刘备入川的时候,诸葛亮与关羽共同留守荆州。诸葛亮的身份是“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而关羽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此时的关羽的官职比诸葛亮高,但是镇守荆州以诸葛亮为主,关羽为辅,而关羽并没有表示不服气,可见关羽已经放下了对诸葛亮的成见,被诸葛亮的才华折服了。

关羽被诸葛亮折服最有力的证据应该就是收复马超的时候吧!

关羽听说,马超被收复,并得到刘备的重用。于是给诸葛亮写信,问马超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得到刘备的重用?

诸葛亮回复关羽,马超很能打,也就和张飞类似,是一个莽夫,是个先锋官的好料子,和你比,他们的能力都差了点!

关羽接到诸葛亮的回复后,高兴的像个孩子得了奖状,急忙把诸葛亮的回信展示给所有人看,大宴宾客!

这充分说明了,关羽喜欢诸葛亮的表扬,并期望得到诸葛亮对他能力的认同!

关羽被诸葛亮的折服是循序渐进的,一蹴而就的是徐庶。徐庶用的了关羽,诸葛亮也用的了关羽!

未完待续


历史见证者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你可能犯了一个错误,事实上,徐庶并未指挥过关羽,而诸葛亮恰恰指挥过关羽,你这是颠倒了。原因是什么?很简单的,徐庶跟在刘备身边时间太短了,仅仅指挥过一场战争,就被曹操用计离开了刘备身边。反观诸葛亮,自三顾茅庐后,就一直是刘备的首席军师,即使后来庞统加盟,也从未改变,所以说诸葛亮的意志就是刘备的意志,你说作为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他能不听诸葛亮的指挥吗?



事实上,大家都犯了一个错误,关羽并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谁对他大哥有帮助,他就听谁指挥,因为他明白他明白他们三兄弟,带兵打仗有一手,但在谋略上还有些欠缺,自三兄弟起兵以来,历经战场十几年,可却依然没有很大收获,不就是缺少一个厉害的谋士吗?所以当徐庶表现出他的谋略后,他就心悦诚服了,虽然徐庶被曹操骗走,但依然服他。


后来诸葛亮加盟的时候,他们之间是有一些摩擦,因为关羽认为逼得自己大哥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有些过分,所以一开始就对诸葛亮冷言冷语,直到诸葛亮的第一战,火山博望坡,才彻底让关羽和张飞心悦诚服,从此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