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消費女性”的廣告後,我們找了幾位圈內人“評評理”

投訴“消費女性”的廣告後,我們找了幾位圈內人“評評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指北(ID:hlwzhibei),原標題為《我們投訴了一個“消費女性”的廣告,然後找了幾位圈內人“評評理”》。

什麼樣的行為算是“消費女性”?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尤其是通覽疫情以來的輿論走向,很容易讓我們有種身處“大型思想實驗現場”的弔詭感:

一個月前,“別用女性身體作為宣傳工具”才讓輿論的注意力聚焦在“女權”“公義”上,一個月後,新媒體小編們又紛紛在頃刻之間完成了對女性的“標籤化”,“女生節”“女神節”甚至“女孩兒節”應運而出。

當然嚴格來說這兩種現象在同一時空內的並存並不矛盾。至少各種H5、Banner輪播、UI色彩共同構建的粉紅色節目,可以理解為人們正在有序復工,疫情之後沒有什麼比“重回正軌”更正能量的事的。但選擇“女生節”這個產生於葷段子的人造節日作為載體,這就實在是有些擰巴了:

如果說消費女性最大的指摘在於“對女性的物化”以及“對女性刻板印象的反覆加強並利用”,那麼理論上“女生節”這樣的“營銷產物”很難找到長期存在的理由。

換句話說,“女生節”能夠獲得這樣超預期的壽命,背後顯然有很多重要的東西被忽略了。

尤其是聯想到春節假期之前,我和同事們花了兩週時間投訴的一副電梯廣告,過程和結果讓我深刻懷疑“在意消費女性”的我們,或許才是被倖存者偏差欺騙的少數人。

事情的起因發生在12月,同事老付在自家小區的電梯間裡看到了這樣一幅廣告:

投诉“消费女性”的广告后,我们找了几位圈内人“评评理”

(這是老付當晚在電梯裡拍的廣告,目前已被換掉)

這個視覺設計太容易引起做過十年廣告行業的老付敏感了:

雖然仔細看文案寫的是“牙正好,讓你泡溫泉”,實際上是指參加新橋口腔的正牙活動有機會獲得泡溫泉的機會,但“溫泉”兩個字被很明顯地縮小到了“不起眼”的程度。再加上“讓你泡”的旁邊是一名長相甜美的女生,用B站的一句老話那就是“要素過多、無端聯想”,太容易曲解成另外一個意思:

牙齒整好了,妹子讓我泡?

從廣告文案的角度來看,這顯然太雞賊了。不過當老付將這張廣告的照片發到工作群之後,有細心的同事指出這幅廣告,可能還不僅僅是“雞賊”而已。

比如按照最常見的流程,一條對外廣告的文案以及視覺設計,並不是由文案策劃或者美工單方面決定的,而是要經過市場等相關部門提出需求、業務部門給出物料、相關負責人審核通過等環節,才能正式對外發布的——也就是說這條充滿了“物化女性”意味的文案,是經過公司自上而下認可的,這讓你很難想象這會是怎樣一個企業環境

——如果是乙方設計,那就要反思成都的“產業氛圍”了。

老付看廣告的“事發地點”,小區,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簡單來說,這樣一條有明顯“消費女性”、語氣偏向挑逗的文案,出現在了會有未成年人的公共區域內,於情於理也是非常不適宜的。

於是指北BB組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看看有沒有途徑反映一下這條廣告可能存在的問題,最好能夠撤換這條廣告——只是當時我們沒想到的是,這個過程居然前後總共消耗了14天、打了30多通電話並配合進行了無數次舉證,才最終推進完成。

為了撤掉廣告,我們從“市長”聊到“街道辦”

我們首先找到的是在廣告右下角留下聯繫方式的梯媒公司。作出決定的第二天一早,同事小高先給“中廣眾易”的400客服電話打了過去,並很快得到了回覆“這則廣告內容是由甲方提供,並不屬於我們負責的範圍”——當然也出於行業準則,沒有提供甲方的聯繫方式。

於是同事只能按照廣告上提供的“新橋諮詢電話”打了過去,只是效果同樣甚微:對方表示這只是業務諮詢電話,“作為客服”她們只能向相關工作人員反映,提一下我們的意見。留下了小高的聯繫方式,隨後便先掛斷了電話。

好在第三通電話給出了一個比較具體的解決方案。在大致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後,成都市長熱線受理了這件“投訴”,並將工單發往老付小區所在地“青羊區”的對應街道辦。隨後對應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知我們:街道辦會在兩天內撤掉這則廣告。

投诉“消费女性”的广告后,我们找了几位圈内人“评评理”

但不知道市長委派的“街道辦”是不是沒有找對地方,兩天之後老付仍然能夠在小區的電梯間裡存活。不僅如此,同事還有了新的發現:新橋口橋的官方也完整地保留了這張廣告。

投诉“消费女性”的广告后,我们找了几位圈内人“评评理”

於是指北BB組進行了第二輪“投訴”。過程與前一輪的投訴大致相同,並進行了一定“拓展”:因為增加了“撤換網站廣告”的訴求,我們又根據官方提供的電話信息與新橋再次取得了聯繫。

至於最終結果,在二次投訴以及新增投訴內容之後,我們收到了來自“新橋口腔”的幾次回電,大多為了解情況(在哪裡看到的、這廣告有什麼問題),以及一些簡單的解釋,比如“我們拿到的文案就是這樣”;而市長熱線那邊也在接到電話後,出了新的工單,以及隨之而來的新的確認電話。

最終在14天之後,30+通電話之後,直到新橋口腔官網廣告裡的模特被去掉,只剩下被放大的青城山大門和那句廣告語“牙正好,讓你泡——溫泉”。

投诉“消费女性”的广告后,我们找了几位圈内人“评评理”

(更換前VS更換後)

只是事情並沒有因為廣告的撤換告一段落。在整個“投訴”過程中,指北BB組的成員們也和朋友、家人們說起過這件事,但得到的反饋卻並不積極,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吐槽”,而這種“吐槽”幾乎成為了大家的一塊心情:

一種說法是,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一些文字、視覺技巧吸引流量無可厚非,都9102年了,彼一時此一時,流量稀缺時代大家應該多包容。

另一種說法是,是指北BB組思想過於複雜了吧。用魯迅的話來說,那就是“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不喜歡大可忽視,何必這麼小題大做。

這種強烈的反差不得不讓我們開始自我懷疑:我們是不是真的太較真了?我們真的高估了這條廣告對公眾的傷害?

這個議題在現在討論起來略深,為了避免我們的主觀立場過重,認知侷限之下帶來的思考尚不全面,於是我們就新橋口腔這個廣告事件作為由頭,帶著問題和幾個“圈內”的人聊了聊。

*由於大家都懂的因素,以下采訪皆採用化名

創業者說:創意要建立在立意之上

Happy是我們最先想到的對話者,這不僅僅是因為她是一名生活在成都的女性——她曾經是汽車行業的營銷總監,策劃過事件推動過傳播;她也曾經是媒體人,寫過爆款洞察過輿論——再考慮到她現在正在創業,做起來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營銷學院”,“審視這塊廣告牌”對於她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指北:先看看這塊廣告牌。

Happy:嗯,很反面的案例。這就是典型的流量思維,抓流量。

指北:那麼您怎麼看這種消費女性的現象,不僅僅單指這塊廣告牌?

Happy:我覺得可以從營銷思維來看待,消費女性,蹭熱點,都是流量思維,這是互聯網早期的思維方式——就像標題黨。類似於一些免費/低價的引流策略,想通過這種手段來達到自傳播的效果,但其實這個方式不適合。

在今天看來,流量思維需要變成流量思維,就是把這種大量引流的思維變成留存用戶的思維,真正跟用戶建立連接,滿足用戶心理層面的需求,做有價值的產品。吸引用戶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內容很重要。創意要建立在立意之上,先有立意,才有創意。

指北:對,畢竟在消費主義時代,萬物皆可消費,萬物也皆被消費。如今只要涉及傳播、推廣,或多或少都會“消費”。尤其是這次疫情更加典型,很多企業公佈自己的抗疫行動,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以消費公眾情緒為基礎的一輪借勢營銷,但為什麼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呢?

Happy:咱們可以拿杜蕾斯的熱點營銷舉例,很多social營銷,都會比較喜歡用這種方式。這個其實反映出來兩個問題:1/品牌的價值觀;2/品牌的用戶畫像。營銷裡面,有市場/品牌/公關。從市場端(的視角來思考),(他們)希望(有更多)曝光,但品牌(的視角來思考)卻要考慮到它的美譽度和可持續性。

具體到這次你們投訴的口腔醫院,第一,品牌傳遞的價值觀很惡俗;第二,它的用戶是誰?它(想要精確定位的)用戶是這個(這個廣告能夠精確定位的)群體麼?我覺得都不符合……

指北:所以太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了。那麼如果消費主義實在不可避免,您覺得該如何把握這個邊界?

Happy:現在很多品牌為了博眼球、年輕化,或者跨界,可能會走入誤區。我認為首先要考慮的是:明確品牌的價值觀和用戶畫像到底是什麼樣的。

營銷和運營的思維需要打通,不能為了做而做。這次有些企業利用“疫情”做營銷傳播,很多其實是疫情之下的慌亂反應,不做點東西沒有聲音好像不行,但是做出來的效果甚微。

對於消費的“邊界”,這個標準我覺得很難說,但一定要有審核機制。從純粹業務談業務,很多品牌是由代理公司在做,或者新媒體部門直接讓一個小朋友來做,這類似的潛在危機很多。

指北:再多說一句題外話。這樣的廣告出現在成都,和成都“開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實際上有點違和,也讓人對成都的行業氛圍有“刮目相看”的衝動。說說您嚴重的成都本地行業氛圍怎麼樣?

Happy:如果拿我們2萬多名學營銷的同學來說,他們有的是營銷總監,有的是創始人,可以用五點簡單歸納一下這個成都這個營銷圈子。

(1) 成都小,營銷人喜歡跨界,擅長社群和用創意傳播。

(2) 年輕化、顏值高。對自己和對產品的要求都比較高,不好看的東西在成都不好賣。

(3) 大品牌少,參與品牌建立階段的機會少——系統化的打法少。很多知名企業的總部不在成都,這讓營銷人參與大項目的機會比較少——拿過大預算的也就很少。所以對與Social海報,社群裂變參與會多一些,那些大的投放、品牌建設、危機公關,營銷人沒有太多的參與機會。

(4) 成都餐飲行業(在營銷領域的表現)是一枝獨秀。從整體來看,餐飲行業有些已經上升到了全國頭部——例如小龍坎、大龍燚這些,所以玩法也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

(5) 線上線下楚河漢界,行業之間存在壁壘。傳統行業講營銷,而互聯網行業講運營,彼此之間隔閡和誤解還是蠻多,互聯網和傳統企業的打法思路的差異很大——這是(成都本土)不同行業(在傳播等方面的表現)有很深差異的根本原因。

廣告人說:這種行為拉低行業標準

找李奧聊聊這件事的原因非常直觀:他迄今為止的職業生涯,前半段是操盤百萬粉絲的新媒體運營;後半段是提案報價不費的創意文案。我記得他曾經在朋友圈裡,曬過他的團隊成功“蹭熱點”的成績單,所以太想看看他的“內部視角”了。

指北:先來看看這塊廣告牌,你覺得這樣的廣告語和視覺設計,是怎麼想出來的。

李奧:用“性”的原始驅動來誘導大家的注意力唄,上個時代的博眼球手段了。是的,你很容易想到杜蕾斯文案,覺得都0202年的沒必要這麼保守,再說(杜蕾斯)無論是切入點還是粉絲互動,在廣告行業得到很多讚許,(因此)難免有趨之若鶩模仿的企業,只是(新橋口橋在操作過程中)借鑑的同時忽略了產品本質不同。

指北:你的甲方們會提出這種需求嗎?

李奧:

在和客戶聊的時候太容易出現了,你可以理解為“拍大腿”的決定,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很機智,最後只有我們苦口婆心的勸下來。

不過有一說一,可能是現在人們的注意力太分散,心理預期又高,很多文案和視覺你不直接戳中人們的感官體驗,很難響。比如當年絕味的那個案子,不得不說它用60萬博得了很高的關注度,就算被罵成那樣,策劃的人還是願意把它寫進簡歷裡,並高亮、加粗。

只能說行業沒有嚴格的評判標準,哪裡是上限?哪裡又是下限?只有設計者自己心裡有桿秤。

投诉“消费女性”的广告后,我们找了几位圈内人“评评理”

(絕味鴨脖在2017年雙十一的廣告海報)

投诉“消费女性”的广告后,我们找了几位圈内人“评评理”

(絕味鴨脖行政處罰決定書)

指北:那麼在工作中,假如你們遇到這種意料外的投訴(不限於不尊重女性)通常會怎麼處理?

李奧:就這類訴求而言,其實甲方倒不會直接說做不尊重女性的廣告,只是會要求來點刺激的文案——讓設計方無下限想象,這導致了出現消費女性的廣告出現,主要還是價值觀的問題,所以我們會從根上就不去冒這個風險去接,也不建議客戶這麼做,沒這方面經驗。

指北:如果對你個人而言,你會接這種需求嗎?

李奧:我個人的話更不會接這種設計。你可以理解成“走捷徑”,的確是會有效果,但跳過了所有需要經歷的重要環節。這樣搭起來的高樓,太容易塌,太特別容易上癮。久而久之,你除了流量,什麼也留不下,流量也會流走。

有時候古板、執拗,反而才更能創造價值。但退一步講,甲方若是硬要做這種廣告,市面上也不是找不到人。

媒體人說:這是社交網絡時代的必然結果

阿遠是主動找我們聊起這件事的。他是我們指北BB組的外編寫手之一(也就是兼職投稿),另一個身份是國內某知名傳統紙媒的記者(當然這家紙媒早已有了新的名片,升級為了某個更知名的全媒體)。他覺得“一個巴掌拍不響”,這不僅僅是廣告主“油膩”的鍋。

指北:你為什麼會覺得“一個巴掌拍不響”呢?

阿遠:其實在廣告行業裡,有一個經典的策略,叫做快速過濾。

也就是說,別看文案或者圖像又簡單又粗暴,覺得是標準的智商稅系列,但這隻能說明你不是他們的目標受眾,人家不願意消耗多餘精力來轉化你成為他們的消費者。比如8848、鴻茅藥酒這樣一看上去“什麼都說了,就是不正經地說產品”的廣告,實際上是有效完成了一次初篩,這則廣告也是一樣:

的的確確是有那麼一群消費者覺得這種文案有趣、巧妙,很幽默,並且具有消費能力。

指北:但另一方面,品牌實際上也會因為這樣粗暴的文案,傷害到自身。這樣規模的企業會考慮不到因小失大?

阿遠:這其實也很好解釋,那就是所謂的信息閉環。

我給您形象描述一下。我們每個人的認知可以看作是一個環。這個環的大小,也就是半徑,是由我們的教育水平、生活地域、社交關係等元素決定的。這就導致了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因素相近的人,容易形成一個小圈子,並且在小圈子成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

所以很多事情在小圈子裡是自洽的,出圈是辣眼睛的。兩種狀態同時疊加存在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我現在就可以想象,當接到投訴電話之後,說不定口腔醫院的人(或者他們的乙方公司)還在想:這有什麼問題嗎?我們討論的時候不是一致覺得很好嗎?真不理解外面的人怎麼想的。

還有更悲觀的一個現實:我們老說社交網絡會導致原子化社會——人們可以只看他們願意看到的,能夠看得懂的——這種環境,只能讓信息閉環帶來的割裂越來越明顯。

指北:很多旁觀者也覺得無所謂。

阿遠:這也是一個不知道算不算“歧視女性”的社會潛意識:在形象展示、內容傳播這件事上,公眾對於女性的接納程度是全方面高於男性的。

注意是全方面。人們能夠包容女性偶爾犯錯、失誤、執行不到位,對男性的要求會更加嚴苛;但另一方面也對女性的“下限”無限寬容,更容易接納她們聲色犬馬。

投诉“消费女性”的广告后,我们找了几位圈内人“评评理”

(招人還是拉皮條?)

簡單來說,一些企業這麼做的原因,或許是戳不準人們的痛處,只得試試搔著癢處,為了讓廣告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劍走偏鋒地採取了低俗手段。

這讓我想起滴滴順風車曾經的性暗示廣告,當初滴滴把順風車作為“史上最大規模的相親盛會”來宣傳,用“順風也順眼”的廣告字眼博得大量用戶的使用。

因此誘導一些心懷不軌的司機,在接單過程中查閱乘客信息,以乘客頭像、性別和評價等因素來挑選打車訂單,後臺的乘客互評體系,用“貼標籤”的行徑給人以最大的想象空間。

投诉“消费女性”的广告后,我们找了几位圈内人“评评理”

(乘客的順風車後臺評價)

這些誘導性的暗示——確切來說是明示,為很多負面事件埋下了隱患。

所以我覺得你們的“較真”是對的。很多事件的爆發,都能夠在發展路徑上,看到這麼一個“無所謂”“小題大做”的節點。對於公眾來說,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件可有可無,但對於這種事件的製造者來說這就是一次名副其實的“鼓勵”。

不要這些無所謂的事,最終在別人的提醒下,才最終成為集體的憤怒與討伐。那隻能說明悲劇已經發生。

遺憾的是,我們幾乎無一例外地不斷重蹈覆轍:李文亮醫生是被提醒之下的“吹哨人”,鍾南山是提醒之下的國士,疫情防控是提醒之下的警覺,包括滴滴順風車,是血淋淋案件提醒之下的規整,提醒之下,人們的情緒似乎才會被震撼、被激怒、被感動。

大家總說戲子家事天下知,將軍孤冢無人問,但實際上將軍一直在那裡,只是他還生龍活虎的時候大家並不關心。

最後的思考:底線應該劃在哪兒?

回到新橋口腔廣告這件事本身,沒有釀成嚴重後果之前,在許多人眼裡可大可小,在我採訪過程中,讓我感到最可怕的是——很多普通群眾對之漠視的態度。

說起來慚愧,對於指北這次的舉報行動,我最開始沒有支持也沒有反對,雖然看到之後覺得噁心,但卻沒有過多的後續反應,好似被社會上消費女性的廣告給打了很多劑麻藥,除了下針那一刻的刺痛,之後並沒有太大知覺。

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談到他把《狂人日記》小說投稿到《新青年》的經過,他曾問《新青年》的朋友: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那人回答:“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我最初又何嘗不是在鐵屋裡昏睡的那個人?可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容忍態度能掩飾我個人對待事物的“尖銳”,但長期下來,這成了我掩飾自己情緒的頑固本能——甚至變得冷漠而不自知,時至今日,我仍有一種當時對這種現象淡漠態度的悲哀。

我後來去細想了下普通群眾、包括我自己漠視的原因,或許影響力是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企業品牌的影響力,我採訪時拿的廣告文案的公司在全國並不具備太強的競爭力,並不被人們熟知,因此人們對其廣告底線的容納程度會更深。但如果我拿著大如華為、蘋果、阿里這樣的企業問普通群眾,或許得到的態度會大相徑庭?

另一方面是形象代言人的影響力,新橋口腔廣告的代言人並不是一線明星,同樣在人們熟知範圍外的人物,人們對其被“消費”的容忍度會更大。但如果將代言人換成當紅影星如鄭爽、楊冪、高圓圓,或許會引得粉絲群起而攻之?

嚴格來說,廣告屬於另一種公眾文化輸出,當下的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博學,人們更包容,人們更開放,低俗廣告,浮雲過眼。

模糊的規則邊界和人們的包容讓低俗廣告無節操地汙染社會風氣,廣告主好似一個開著賽車的車手,在法規的大尺度下,不敢逆行和闖紅燈,只敢順著行車軌跡從南面飆到北面,抱著不會追尾的僥倖心理在車流裡反覆變道。

可悲的是,這輛在車流裡吸睛無數的車手,都沒有人去制止,任其肆意妄為,直到他釀成車禍。

是包容嗎?是開放嗎?這種扯脫了文明的包容與開放,衝擊的是社會風氣的道德標準,這恰恰更需要人們去給行業劃一道底線——群眾對消費女性廣告的容忍底線、從業者對廣告設計的行業底線、企業主對自身社會責任的約束底線。

若拎不清這底線,設計師不配談設計理念,企業更不配說社會責任。

這是你我揣在肚子裡的標準,是對女性的尊重,更是對文明社會的敬畏。

這次採訪過程中,我知道採訪者李奧、happy這樣的圈內人並不代表所有,在問及到是否會接低俗廣告業務時,一定有人會回答我:會。

但如果這樣的廣告文案被大眾一再縱容,低俗無節操成為廣告圈子玩兒梗的共性,我們在最後,能以最大的惡意想象他們的腦爆場面:

“你看,我說的沒錯吧,人們就喜歡這個調調,我覺得還可以再黃暴一些。”

雪崩的時候,每一片雪花都很爽。

尾聲

或許這次舉報事件激活了指北BB組挖掘素材的潛能,事件平息後的幾天,同事小高在天府早報公眾號上看見一則成都新橋口腔醫院被評選為“2019社會責任榜樣”的新聞。

投诉“消费女性”的广告后,我们找了几位圈内人“评评理”

於是指北BB組又拿起了電話,只是這次沒有新的回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