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上海买房子的人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天使的泪I


我在上海工作8年,我来说说我身边的人怎么上海买房的。1.卖掉老家二三线城市的房子,拿到首付上海买房定居。

2.夫妻两人大学一毕业就来上海,工作几年先买个30平左右一室户过渡,等房价上涨,卖掉去置换大房子。一般都是80后,赶在限购前搞定。

3.一个人在上海工作或者国外工作多年,限购之下,先去别的城市买房,比如昆山花桥,宁波,太仓,南通,无锡等,随着房价上涨,至少也赚了几十万,等结婚了,两个人各自卖掉自己外地的房子,来上海合在一起买房。

4.有小夫妻工作几年,双方家庭父母各出资多少,等于三个家庭一起合力买房。

以上都是普通上班族,工资一万左右。

那些做生意的我就不说了,买不了住宅,投资商铺LOFT酒店等等。

反而很多本地人以及嫁给上海本地人,很少有买房的,或者换房的。其实不是他们挣的少,而是他们不愿意降低自己生活质量,毕竟买房肯定要贷款,起码第一年要紧张一点。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跳出自己安逸的生活圈。


韩夫人2019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她和我关系很好,平时聊得来,知道她家一些事情。

她今年26,人很漂亮,属于那种看了一眼还想看的姑娘。但是买房的故事,是发生在她父亲(下述张伯)的身上。

张伯来上海务工十几年了,刚开始在江苏那边做木材生意,干了一两年,也没挣到什么钱。那时候碰巧一个老乡在上海做油漆工,张伯就跟着老乡来上海务工。

上海在改革开放时就开始腾飞了,新世纪更是发展迅猛,各种基建、房地产吸引了农民工这一群体大量涌入。张伯就是其中一员。

张伯脑子比较灵活,在跟着包工头做装修时,偷偷在外面接了点私活,但是不幸被发现了,于是张伯索性自己开了装修公司。

张伯变成张老板的时候,那时候奥运会还没开始,张老板还在浦西。

奥运会开始时,张老板来到了浦东新区,在一个老破小面临拆迁的小区里租了间房子。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拆迁的本地人做朋友。

张伯认识的一个朋友王叔,家里分了七八套房子,平时也没什么事,就喜欢打牌。那时候很多骗子就来骗这些拆迁户,慢慢的把王叔带上了赌桌。

张伯的拆迁户朋友-王叔,变成了一个赌徒。

王叔学会赌博之后,积蓄花光了,便着急卖房。那时候张伯也没房,王叔就想卖给他。那时候上海没有限购。王叔让张伯先拿几万块钱,以后有钱再给也行。王叔虽然赌,但是很讲义气。那时候房子很便宜,总价也不高。张伯刚好做了一项工程,手里有点余钱,就答应了王叔。

阿美和我说,她爸根本没想过买房的事情,当时都是抱着挣钱回老家的想法。谁曾想到,10年以后,上海房价翻了几番,张伯意外得来的房子,让阿美不再是沪漂了。

朋友可以点个关注鸭


上海狗哥


我在上海工作生活正好10年,要不是决策失误,我也能够在上海买房。我曾经的同事,就是基层员工那种同事,15年买房的有好几个。所以根据我的经验和判断,即便是普通人,只要坚决想在上海买房,省个几年,还是能上车。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你一定要坚决,敢想,相信自己有在上海买房的能力。

我第一次买房的时机是在15年,那个时候月薪大概六千,那一年,我们看了两个月的房子。当时的买房政策特别好,商贷的利息从原来是6点多降至4点多;如果全部公积金买房,首付只要2成。

可能我们比较迟钝,当时看房的时间是10月底,那时候已经是卖房市场,我们没有意识到,不够快狠准,最后看了两个多月,实在是太疲惫了。考虑一天,决定买的时候,房子已经卖了。当时遇到的最便宜的一套房,浦东航头94平130万,那时候嫌弃太偏,不愿买,这几年每一次想起来那个后悔啊!

有好几个同事,也是15年买房,大概区域不同,遇到的房产中介不同,她们那里没有我们看房那个区域那么火,反正他们两家都买了。自己的30万存款,借了5万,首付35万,公积金贷款月还8千,15年还清。

后来眼看着房价翻倍涨,那两年的心情特别沮丧,每次想起来当初差点上车,都后悔的要命。看着同样的房子价格至少翻倍,感觉自己这辈子肯定买不起上海的房子了,又怕房子一直涨,以后再也买不起了。

17年在外地买了一套,现在来看,这是一个特别失误的决策,我们失去了上海首套购房资格,因为上海首套和2套首付方面相差2成,算下来大概就是三四十万。

这两年我住的区域,浦东某区域,房价有所回落,一房160万,两房230万左右,其实如果是首套,多攒几年钱,很多人都能买得起。人不要低估自己10年的攒钱能力,如果计划得够好,10年赞几十万,其实还是不难实现的。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要求的仅仅是上海一套房,就别要求区域,别想着一次性到位,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上车了再说。哪怕是一房,哪怕是位置偏点,但它总是上海的一套房啊。



阿川说情


普通人呗,还能是什么人?

不要以为在上海买房子就是有钱人了,市区大房子买不起,买郊区小房子还不行吗?

我身边的很多都在上海买房子了,嘉定这边三万多,前几年一套房子两三百万,首付最多一百来万就可以了。

当然也有的是通过卖掉老家房子再在上海买的,我是卖掉花桥的房子在嘉定买的老破小。

只要努努力,要求不那么高,买个小房子还是不难的。


一袋稻


我讲下我最近成交的几单的客户客户情况。

第一个是交大研究生学历,25岁,女性。落户上海。婚前单独置业,买了外环线不到三百万的一房。

第二个上海人,和父母住一起。结婚了准备要孩子,住不下了。所以买了附近300万出头的小两房。

第三个是外地人91年。刚人才引进落户。买的外环外新房小三房。500万出头。

第四个是业主置换,要住到孩子的附近带孙子。基本买卖价差不大400万左右。

这个是最近几个月的。再往前还有,我就不举那么多例子了。

基本总结下来无非这几种。外地人刚来上海首套置业,因工作生活等地段,家里人口增加换大户型,想换更好的品质,换学区,等等一系列的但是大部分都是自身有需求的。



A0吹雪浮云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是很多人的困惑。毕竟上海房价那么高,用这个钱完全可以周游世界,一辈子在一个欠发达地区做土皇帝,悠哉悠哉。买一套房甚至都能办一家不小的公司了。但这些人为什么选择了在上海买房呢?

我思考一下大概是这四类人群,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1.豪门家族极富人群

这类人在上海买房就和我们买一件品牌衣服一样。会心疼,但是根本不是啥大事。他们可能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很多套房子。而上海盖房子的成本一直在攀升,人口也一直在增长,城市繁荣,房价坚挺。所以他们在上海买房是一种投资。可能平常住在澳大利亚的别墅里面,或者北京的大平层里面。就像我们有五万存款,拿出来三万买了理财一样。

2.公司中高层为代表的富裕人群

这类人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准而在上海买房

这类人他们在原来的城市,企业发展受到了限制。希望把企业挪到上海这个亚洲金融中心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这里有更好的上下游公司,有更便捷的全球沟通渠道,有更便宜的融资来源。为了公司的发展来到上海,顺便买房。企业的高管也就跟着一起来了。阳光城等福建系的几家房地产公司就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

3.有一定能力的中坚白领

这类人是为了维持生活水准而在上海买房。

他们追求高级的物质生活,追求高端的社交圈层。他们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离开上海这个平台之后,没有能力在外地获取高水平的生活。因为他的家人在上海,朋友在上海,渠道在上海,他们从事工作的平台在上海。而很多中小城市提供不了这些。所以他们虽然有点吃力,但是也选择在上海买房,留下上海的根。

4.外来奋斗低阶白领

这类人牺牲了自己的生活水准在上海买房,为什么呢?这群人可能是豁出命去在上海买了一套房。他们和第三类人不同。在老家他们有人脉,有家人。随时可以回去发展。但是他们不甘心。他们有梦想。所以举全家之力,甚至挖空父母,在上海买了一套房。这类人,不,应该说这类家庭。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子女买房。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后,就天然的在上海这个大平台之上了。他们曾经走过的路,受过的苦,孩子不需要再忍受。这是他们牺牲现有生活标准,买上海房子的原因。


大树说房


1.上海本地土著,连农村的都算上,拆迁房一大把,不想要了就卖掉几套买好点的商品房。

2.外来人口,学历比较高,收入可观且稳定,相对来说公积金比较多,自己节约一点,几年的积蓄外加父母赞助就够付首付了,因为收入还行所以还贷压力也小。2016年之后放价暴涨,不适用这条了?

3.有钱人,房子好几套而且不用贷款,家里有矿,不多解释。


果智水晶


上海郊区嘉定房价比苏州便宜多了,苏州相城区都要两万六了,吴江也奔着三万了,嘉定变成了价格洼地[捂脸],给我一个不在上海郊区买房的理由


以梦为马Terry


有几类人群!

一种是在从小背井离乡 到上海很多年 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圈子 手上也有了一些积蓄!所以选择在上海安家 留在上海!

另一类是 由于大学毕业后 工作在上海 也相继获得了购房资格的,人往高处走 留在工作的城市很正常!

还有一类是 常在在上海做生意的 经过多年奋斗买房子小孩 家人 都在上海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 客户群体 人脉都在上海所以在上海购房 安家 ,有余钱还会投资!

当然还有很多 个别人群 !

就留给大家评论区交流吧!


好昵称都被你起了


坐标浦东董家渡,当时1万一间民房,老爸错过,后来蓝村路金龙花园12万,老爸又错过.......最后靠我自己在上海拿下二套房(一套别墅)一套商品房也算安慰到了老爸~[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