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以去湿气吗?

K896067043


艾灸可以去除湿气,但需要配合穴位艾灸的方法,并不能够盲目的随便施灸。如果体内的寒湿气特别的严重者,可以先进行艾灸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拔罐,联合治疗,可以起到更佳的效果。但对于部份患者体质较弱或是有慢性疾病者,则就需要根据情况,辨别是否有艾灸的禁忌症。

如果患者是通过艾灸治疗,一般需要治疗一个周期之后,停止几天,再继续通过下一个疗程。艾灸的时间需要适当的控制,灸量不宜过大,每次的治疗时间也不可过长。如果有出现咽干、口渴、小便黄以及大便干等的情况时,就要停止艾灸。


中医益肾


艾灸在中医上有调和阴阳、祛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夏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夏天。

1、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效:灸此穴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长期施灸可以调理气血,治痛经、嘘喘、补肾固精等功效

命门穴

位置: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功效:促动各脏腑的生理活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水液代谢等具有促进作用。

足三里

位置: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功效: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丰隆穴

位置: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功效:是除湿祛痰的要穴,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解溪穴

位置: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功效: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特别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小儿推拿


湿寒会引起很多病症,其中以肿痛病症最为常见,因此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让风寒入体,特别是女性在冬天里面,不能为了风度而忽略温度,长此以往,身体会逐渐走向下坡路,就落下了病根。


艾灸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对于除湿祛寒效果特别好,因为艾制品具有纯阳性,而艾制品在燃烧的时候产生的艾热可以通过肌肤刺激人体穴位。

那么冬季祛湿寒选择哪些穴位呢?

(1)大椎:点亮人体太阳

(2)命门:补充生命之火

(3)气海:一穴暖全身

(4)血海:气血活了才生阳

(5)足三里:强壮大穴

(6)涌泉:寒从脚下生


除了艾灸以上的穴位,我们还可以多喝一些姜茶祛寒,或者是按揉腹部,双手以肚脐为中心,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各揉50圈,想祛寒就早中晚各一次,饭后2小时内别做,此种方法不仅祛寒还能减肥呢。

最后就是,要是感觉找穴位费时间的话,可以灸阿是穴,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这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阿是穴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简言之,就是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b1fc00004b5e734668c2\

艾灸仪艾灸床


这个真的不好说,可能可以也可能不可以,关键是得找个靠谱的人来帮你进行艾灸,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湿气,谁都有可能被湿气入侵的,湿气入侵还有个时间段,那就是你心情不好的时候,那时候你身体内部的调节就会变差,这个时候,它就会趁虚而入,入侵在你的身体里面。我的一个朋友小贤因为教师资格证考试失利而郁郁寡欢,那时候的他饭也不想吃,整天哀声叹气的,因为教师资格证考试好像要改革了,要变得更难考了,所以他很珍惜这一次机会,也是废寝忘食的在学习和复习,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还是失利了,就差两分,他真的是快要郁闷死了,他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了,谁叫不出来,过了一个星期,他才想通了,他出来之后,精神也很不好,整个脸都浮肿了起来,就像是吃胖了一样,精神也不好,一点也不像以前的活泼样子,他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黑眼圈很重,他也说他的头一直昏昏沉沉的,没有精神,我感觉他这是被湿气入侵了,他体内的湿气很重,导致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就给他说了唯什么余什么白,他当时也就嗯了两声,不过,他再来找我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回到了以前的状态,还说都是因为我给他说的方法,湿气就他说拜拜了。

生姜

朋友给我说了另一个方法就是将生姜100克加入两碗水同煮,等水开后关小火再煮20分钟,在加入5克薄荷,小火敖浓剩下约半碗水时关火,将材料过滤兑入1斤蜂蜜调匀,晾凉后然后喝下去。

为了防止湿气入有哪些食物是不能吃的呢?

1、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2、禁食生冷之物如冷饮、瓜果等。

3、忌甜腻厚味食物:过于甜腻的食物如糖果、奶油蛋糕、八宝饭、糯米糕团、猪油及肥猪肉、羊脂、蛋黄,这些食物可以助湿。

4、不宜食肥腻、寒凉黏滞食品。如肥肉、蟹、田螺、腌腊制品等。

5、烟、酒、浓茶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则应严格禁止食用。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


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


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说明艾灸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


艾灸排湿穴位

1、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


2、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作用: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3、关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作用:不仅有强壮作用,还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回阳固脱之功效。


4、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作用: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效。


5、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湿。


方法:每日一次,每次灸10-20分钟,以自身感觉舒适为宜,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症状减轻以后可以隔日灸一次。

施灸顺序一般为: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红杏林学院


艾灸祛除湿气的效果非常好,坚持艾灸的同时,生活饮食上也要注意。

湿气重的人一般是脾虚,脾虚化不了湿,或者阳虚。

也可能是生活的地方湿气重,比如阴雨天气的南方,或者居在潮湿的地方。

艾灸的话,思路两部同时进行。补脾、扶阳一起来祛湿。

艾灸补脾的穴位:中脘穴、神阙穴、脾俞穴、足三里。

扶阳的穴位:大椎穴、命门穴。

祛湿同时加灸丰隆穴、承山穴和三阴交。

坚持艾灸,每天一次,每次2-3个穴,每个穴位15-20分钟。

艾灸的同时可以用南怀瑾肚脐贴,睡觉之气贴在肚脐上,早上起床取掉。

饮食上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


艾灸养生陈老师


可以的,艾灸开郁,补气的作用可以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水汽一样

艾灸在燃烧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辐射能谱,艾条燃烧时会散发一种类似红外线的辐射波可激励人体穴位,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提高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免疫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艾叶燃烧后的生成物种含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渗透肌肤内。从而促进人体某些生理变化,而且艾灸热力比较集中,能高效率地刺激某穴位,受灸的人会有 酸、麻、热、痛、针刺、气息走串等多种现象。这种就是我们说的灸感。

另外,艾灸起作用,艾的药性起了很大作用。

药典记载:艾叶性味苦,微温,无毒 。归肝、脾、肾经,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而且燃点低,释放热量大(热量大于其他材料如烟草、纸、香等),燃烧时间长(不起明火,主要是慢速燃烧发热,等特性。因此最终被选为灸疗的最佳药草。

《名医别录》记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

真正坚持做艾灸的人都知道艾灸时,体内会出现不同的感觉。也就是我们说的灸感。当艾条接触皮肤后,根据时间的长短及体质、病症的差异会产生以下三种不同热的传导效应。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的感觉;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感觉;

3、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感觉局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 (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 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

这些灸感、有些在您艾灸的过程中就能立刻感受到,有些虽然灸的过程中乃至结束,都没有任何反映,但是在夜晚睡觉或者灸后的一段时期内,能够表现出来。这个就是因为艾灸在施灸后,虽然艾火熄灭,但是辐射波已经被经络吸收,传导,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循环需要一定的时间。

说到祛湿,就要说一下灸花。

灸花是温和灸和悬灸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正常的邪气外排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起小水泡,甚至化脓现象。

灸花是由于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是身体里病邪往外发的表现。

湿寒之气属于邪,阳气属于正,正要把邪逼出来,就会出现灸花。邪气排出体外需要一个通道,灸花就是这个通道。

当然,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也会尽量避免灸花的出现,毕竟在现代来说,忙碌的生活中出现灸花会带来一些不便。

如果你有以上老农说的相关情况或问题,你可以在下面评论或留言(要求:情况请具体写清楚点[奸笑]),老农看到后会给你免费解答,由于在这里不常在线,可能不会及时回复,你可以+老农的公众号(中老年人健康之路),在这里老农会容易看到,也会更快更好的给你一一免费解答!

老农真心希望你不再有健康问题困扰,关注健康养生,就是对自己负责!


中老年人健康之路


可以。

艾灸会对身体产生局部刺激,而且是一种温热的刺激,能够使得我们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让皮肤局部充血,能够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去湿气的作用。


人体有湿气一般有两个原因:

一 是外部因素,受大自然天气环境,淋雨下水,居处潮湿,长久冒受雾露等而形成。比如说秋冬季节人们过早晨练,长期夜晚洗冷水澡游泳,长期水中或矿洞及冰库作业,久居地下室,以此为外湿。

二 是内部因素,人体因为思虑过度,身体劳累,气血亏虚所致脾失健运,使体内水液不能正常输散,从而化为湿浊。或者多食油腻,甜腻,嗜酒,喜饮食生冷等而引起湿浊内生,以此为内湿。


人体湿气重不重可以从以下五个信号进行判断:

1、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齿痕。

2、大便软烂黏腻,不成形,黏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说明消化功能异常)

3、食欲不佳,没有饥饿感,吃饭过程有恶心感。

4、起床后小腿肚发酸、发沉,下肢水肿。

5、胸闷、身体疲乏、懒于活动、记忆力衰退。


主要祛湿穴位:

关元穴 、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丰隆穴、解溪穴。


杏林学坛


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的作用。所以健识君在这可以放心地告诉大家:艾灸是可以祛湿哒。

民间更是流传着“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艾灸足三里的养生保健作用已深入人心。足三里是人体第一保健要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足三里穴属于胃经合穴,所以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能够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如何找“足三里”呢?

其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脚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扰,当中指尖着处即是该穴。

其二,伸足取之,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拇指沿胫骨外侧缘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拇指尖处即为该穴。

艾灸方法:


艾灸足三里穴,一般进行温和灸,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与皮肤距离适中即可,因为每个人耐受程度不一样,所以把握被灸者局部有温热感就可以。如果是第一次艾灸,或者糖尿病患者,皮肤不敏感的老人,最好隔着毛巾或者衣物进行艾灸,这样不容易烫伤。一般每侧穴灸20-30分钟,至皮肤发红发热为度,如果没有感觉,就是没有灸透,没有达到艾灸的效果。可以每日施灸一次。

艾灸后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受凉。以上方法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健识局


艾灸可以去湿气的

艾灸以下穴位可以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