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戰後,農村殯葬的儀式感、鋪張浪費可否借勢抑制,從簡而實在?

洞庭磚叔


疫情期間,喪事簡辦。大家都理解,遇到喪事能簡就簡,能推就推。畢竟抗擊疫情重要,活著的人安全比喪禮更重要。

某家老人前幾天病逝,自己家裡人和村裡的紅白理事會商量。從簡辦喪事,又報備鎮裡。當天火化,第二天埋葬。不擺酒蓆,不放鞭炮,不搞儀式。只有幾個本家張羅料理喪事。其它所有親友的輓聯,悼詞,禮金都通過網絡進行。所收禮金也通過微信公佈。

另有一家,老人去世。今年已經90高齡,家裡又有五六個兒子,且大都在外地工作。光直系親屬就有好幾十個。本來也想喪事簡辦,無奈孩子們感情上轉不過彎來。意見達不成一致。最後決定先火化,等疫情過後才舉行葬禮。

農村喪禮的傳統習慣是根深蒂固的。其中既有習慣勢力,也有兒女對長輩的深厚感情。不會因為一次疫情就嘎然而止。不過提倡節儉辦喪事,文明辦喪事,己經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認識和理解。農村的喪禮也會逐漸越來越節儉和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