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不好做,因一時利慾薰心,40歲“新農人”老趙悔不當初

老趙家在廣西,是我認識許多年的一個老友。他在當地縣城可以說是個“網紅級”的人物。樂慈善,行佈施。經常組織當地志願者一起組團慰問老人及失學兒童。得到了 社會上種種好評以及琳琅滿目的榮譽證書。

且在國家大力推動【2020扶貧攻堅戰】之後,憑藉其卓越的影響力一度成為縣城重點打造的“農村電商示範公司”。幫助及帶動當地農產品產業的銷售及長線發展。當然,也獲得了非常多的政策補貼。可以說是多贏。同時他的個人能力亦非常卓越,且勇於創新。


農村電商不好做,因一時利慾薰心,40歲“新農人”老趙悔不當初

在他和團隊的不契努力下,當地國家貧困縣的農產品逐漸打出來名聲。他們的農產品在經過各種農產品博覽會推廣、電商平臺合作、社區團長等的帶動下逐漸打出了銷路......

這一切,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未來在招手,殊不知......

當地農產品在他和扶持單位的密切配合下開始幾十噸上百噸的向外輸出。並得到了客戶的多數好評。很多農村電商機構以及社區團長都喜歡推廣他們家的農產品。或許是聽多了褒獎,老趙的內心也漸顯膨脹起來......


農村電商不好做,因一時利慾薰心,40歲“新農人”老趙悔不當初

在一次和團隊成員的會議溝通中,老趙的團隊成員建議:“咱們現在已經掌握了這麼多客戶數據,何不自己直接面對客戶,砍掉那些二手販子。畢竟二手販子名聲不好,而且一分力氣不花還比咱們利潤高。現在他們所有發貨客人的電話信息我們這邊都有,咱們可以直接聯繫客戶銷售。”

老趙腦海裡突然蹦出了一句廣告詞:“砍掉中間商,自己賺差價”。

是啊,如果只做源頭髮貨,假如一單獲利10元的話,自己只能賺3塊錢,但是那些二手販子卻可以賺7塊錢,比自己還多。確實略顯不公。不過站在仁義道德上面,畢竟那是人家的人脈資源。這樣做的話確實有失道德。老趙想了想,覺得這還是影響名聲的,就暫時壓制了下去。不過心裡卻裂開了一道溝壑......


農村電商不好做,因一時利慾薰心,40歲“新農人”老趙悔不當初

可能是能量的問題,一個人一旦構思某件事物,關於這個事物的關聯信息就會跌匝而至。老趙在看頭條的時候經常有看到一些關於“二道販子”的種種差評貶義。看著看著自己竟然也莫名其妙的發了一些關於說二道販子不好的內容。從發第一條開始,就有很多人附和。老趙開始越發越多。但是他不敢在朋友圈發,只能在頭條偷偷發,畢竟那些人不知道自己的頭條號。

農村電商不好做,因一時利慾薰心,40歲“新農人”老趙悔不當初

老趙的內心開始越來越反感“二道販子”了,可是,他卻忽略了一件事......

最近幾年,二道販子就變成了貶義詞。甚至有點人人喊打的感覺。許多人或平臺都在一邊高舉著正義吶喊著砍掉中間商,然後卻自己悄悄賺差價。許許多多的人也都在說中間商抬高物價導致一邊賣不動,一邊買不起......

殊不知,你天天逛的大潤發、華潤萬家、百果園、各種電商平臺等,有幾個不是中間商?中間商難道不也是質量的篩選者嗎?特別是品牌中間商。



農村電商不好做,因一時利慾薰心,40歲“新農人”老趙悔不當初

不過,越來越急於自己多賺錢的老趙已經開始迫不及待了。對團隊下達了一系列命令。

於是,就有了以下幾個現象:

  • 幫渠道商發貨的時候在包裝箱子裡都放上自己的二維碼。(客人全部引流給自己,渠道商的客戶復購率越來越低,這樣對花費時間心血幫你銷售的人公平嗎?
  • 引流之後,老趙卻在自己的商城把價格定的比渠道商低一點點來吸引客戶。(衍生出來的含義就演變成:幫老趙賣貨的渠道商推廣到的客戶在老趙這裡一對比,渠道商在消費者心目中就立馬變成奸商的感覺了。)

真正的農民為什麼做出品牌的概率極低?

可以很負責任的說,農民做成品牌的概率遠遠低於二手販子。因為二手販子或農村電商工作者跟容易成為品牌締造者,因為他們才更加明白什麼是

品牌的力量。

退款率達約80%的桃子:

  • 一個真實的案例——

2018年中旬,在北方某個縣城有個年輕人知道我做農產品的,說結婚需要彩禮急需用錢,希望能夠幫助銷售他家的桃子。

銷售第一天賣了150多箱。一箱利潤5元。因為該桃子在周邊比較出名,所以購買的客戶多是同省的,一般第二天就收到貨了。

第二天下午,我有個客戶給我曬了一張圖片出來,是桃子放在秤上稱重的重量。8斤的桃子加箱子都不到7斤半。我還沒有來得及向農戶反饋,誰知道該事件猶如星星之火,不一會兒就點開了整個序幕......

有的桃子全部都是青的根本不能吃,有的桃子都是爛的。有的是說好的大桃子但是打開卻發現很多小的歪瓜裂棗型的。而且幾乎就沒有一個重量達標的。甚至其中一個客戶的桃子重量加箱子只有6斤......

事情的結果如下:村民在發貨的時候感覺是能少裝點就省下來一點。感覺一箱少1斤,10箱下來就能節省10斤了.而且摘桃子的時候也沒有分大小,一股腦的裝進去,懶得品質挑選。感覺這樣能鼓搗出去就混出去......

哎!想想都是慘不忍睹的。虧的一塌糊塗。


農村電商不好做,因一時利慾薰心,40歲“新農人”老趙悔不當初

老趙的一個無意之舉,導致滿盤皆輸。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老趙當時的一個無意之舉,直接加速了大量損失。

老趙一開始為了便於經銷商的管理,創建了一個群。日常在裡面發佈一些新品及價格。誰知道其中一個經銷商的很硬關係的客戶收到了老趙附帶自己二維碼和電話的農產品,並看到了更為便宜的價格。就告訴了經銷商要小心這個農民。經銷商將截圖在群裡發佈了。

這一下如同炸了窩,每個經銷商都開始排查自己的人脈客戶。後來發現非常多這樣的事情。經銷商一個個在群裡說到:“從此一下,不賺你老趙的錢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農村電商不好做,因一時利慾薰心,40歲“新農人”老趙悔不當初

老趙突然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但好像一切已經迴天乏力,為時過晚......

殊不知,每個經銷商的背後都是一群人或一個嗷嗷待哺的家庭啊。

就拿農村電商的經銷商來說,運營電商平臺需要交納押金,自己搞商城需要購買軟件成本。還要聘請美工、運營、文案。這些人在市面上的平均工資都不低啊。隨便一個美工月薪5000左右,運營5000-8000左右。運營總監沒有15000以上人家懶得理你。各種開支算下來電商公司也不賺錢啊。原來一切沒有想象中那麼黑暗。隨便一個人的工資得讓你賣多少特產才賺得回來啊。當這些都請好了才發現,真正該花錢的地方卻不是這裡,原來推廣才是花錢的重中之重。


農村電商不好做,因一時利慾薰心,40歲“新農人”老趙悔不當初

通過這個事情老趙一下憔悴了許多,單量急劇下降。現在春耕時節,本來正是一年規劃的好時節,老趙卻因為損失大量經銷商導致今年還沒有耕種就開始發愁起銷路的問題以及團隊還能不能養活的問題。


在此,給廣大農產品銷售的農戶提個建議:

農產品銷售一定要有清晰的自身定位

大多數人都都是一邊依賴著渠道,一邊想著幹掉渠道,總想著客戶資源在手,天下我走。殊不知你又想放得開,又要給自己立牌坊。真沒幾個人陪你玩。

農民們要理解經銷商,理解幫他們銷售產品的三農電商。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堅決不觸碰自己不擅長的。

參考市面上出現一種組織叫:農產品供應鏈。

供應鏈就深刻的明白錢不是一個人能賺完的,要懂得分工配合。各自做好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是誰都能跨界打劫的,老祖宗說過:“隔行如隔山,跨界是要交學費的。”畢竟不是誰都叫“馬雲”、“劉強東”、“周鴻禕”的。合作才能共贏。


臨了奉上一首詩以作共勉: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做供應的農民朋友們請理解你的經銷商,因為他們在打通銷售的環節上付出一點不比你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