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在不同时期权力不同,地位改变与什么有关?

《锦衣之下》开播,锦衣卫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锦衣卫在明剧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为锦衣卫在明朝开国的时候就设立了,贯穿了整个明朝。锦衣卫是替皇帝办各种不可明说的事务的。真正的查案断案有刑部和三法司,那么锦衣卫到底负责什么?各个时期的地位权力又如何呢?

初始职能

锦衣卫于洪武十五年设置成立,是由拱卫司扩编而成的。听这名字就能猜出锦衣卫的第一个职能,守卫值班。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军,负责守卫皇帝,这是最重要的一项职能。因此锦衣卫的高层与皇帝关系都比较近,能时常接触到皇帝。并且皇帝都会让自己比较信任的人执掌锦衣卫,毕竟要守护自己,一定要稳妥。

锦衣卫在不同时期权力不同,地位改变与什么有关?


第二个职能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缉捕拿人了。但是锦衣卫抓的人还是有大罪的,或者说皇帝直接下令要抓的人。锦衣卫办的案子更多的是涉及到官员,涉及到皇帝的。锦衣卫要维护皇权,有些案子不适合交给刑部去堂堂正正地审核。皇帝还用锦衣卫对百官进行侦查,原本纠劾百官是御史的事,但是皇帝需要掌握百官的动态,看他们是否结党营私,是否忠诚。之后发现有不法行为,锦衣卫就进行抓捕了。所以在大家心目中,锦衣卫是个很不友好的存在。

第三个职能在《大明风华》里展现得很明白,管理诏狱。朱瞻基化身锦衣卫,可以带人进诏狱,并且站岗守卫诏狱的也都是锦衣卫。还是延续上一个职能,很重要的犯人,犯罪比较严重的,比如谋反,都会被关进诏狱,而不是一般的牢狱。

锦衣卫在不同时期权力不同,地位改变与什么有关?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锦衣卫在不同时期的权力和地位如何。

洪武后期——下降趋势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是为了监察百官,为自己办事。所以锦衣卫的地位是不一般的。但是到了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觉得锦衣卫太嚣张了,滥用权力。于是在这一年,取消了锦衣卫管理诏狱的权力,将刑狱的案子都交给刑部和三法司。就是说,锦衣卫也只能抓人,而之后的审讯和查案,就不是他的事了。而抓人还要听命于皇上,此举大大削弱了锦衣卫的权力,使其不能弄权。但是到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恢复了锦衣卫管理诏狱的权力,可能是因为朱元璋老了,疑心更重了,又开始严格监察百官。所以说,到了朱棣时期,在《大明风华》中,锦衣卫还是有管理诏狱的权力的,这点很符合历史。

锦衣卫在不同时期权力不同,地位改变与什么有关?


仁宣时期——恪尽职守

仁宗和宣宗比较重用文官,文官地位较高,并且掌握大权,锦衣卫不敢嚣张,皇帝也不怀疑大臣,锦衣卫的权力不大,并且有被打压的趋势。锦衣卫在这段时期里奉公守法,比较老实。

正统成化时期——地位上升

在正统成化年间,锦衣卫的职权扩大了,锦衣卫又开始负责一些刑事案件,非钦犯的案件也开始涉及,分了法司的权力。并且锦衣卫有了直接上奏皇帝的权力,这为锦衣卫日后的鼎盛做了铺垫。

弘治正德时期——依附东厂

这个时期,锦衣卫里没有什么太厉害的人物,也没能带领锦衣卫走上巅峰。而此时宦官势力扩大,皇帝重新宦官,刘瑾执掌东厂的时候,权势滔天,锦衣卫也不得不依附于东厂。不过刘瑾被诛杀后,锦衣卫有活跃了起来,有了回转。

锦衣卫在不同时期权力不同,地位改变与什么有关?


嘉靖时期——权力鼎盛

《锦衣之下》的背景就是这个时期,陆炳执掌锦衣卫之后,锦衣卫的权力达到了鼎盛。陆炳就是剧中的陆廷,男主陆绎的父亲,这个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想看的朋友可在文末点击文章链接。皇帝信任陆炳,陆炳又尽力铲除异己。锦衣卫的权力发展到了巅峰。

隆万时期——正常过渡

隆万时期文官掌权,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名臣是何等的厉害,锦衣卫则是非常老实,也没有太大权力,只能乖乖听话。为什么说是过渡时期,因为锦衣卫被打压,自然要寻找合作伙伴,此时锦衣卫便开始与东厂合作。为之后沦为东厂附庸做了铺垫。

锦衣卫在不同时期权力不同,地位改变与什么有关?


天启崇祯时期——彻底失势

天启时期,魏忠贤弄权,皇帝也不理政务,宦官势大,东厂成为了最厉害的机构。锦衣卫彻底成为东厂附庸。尽管后来魏忠贤被诛灭,锦衣卫也再没有恢复往日的辉煌。锦衣卫继续和东厂勾结,违背了设立锦衣卫的初衷。

总结

锦衣卫在不同时期地位与权力不同,这与皇帝是否怀疑大臣,是否重用宦官有关。若是文官得势,有比较厉害的文官,锦衣卫也只能老老实实。即使是皇帝没有偏袒任何一方的时候,也要看锦衣卫的执掌者是否有能力带领锦衣卫走向巅峰。天时与人和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