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作者:姬昌,創作年代:西周。

《易經》號稱“大道之源”,是中華先民歷經無數歲月打磨出的一套哲學體系,也有人稱之為“宇宙魔方”。《易經》本身的文字古奧難懂,好在還有部《易傳》,深入淺出地解釋了易經大道。

以下三句話均出自《易傳》,可以說涵蓋了天、地、人三道的精華,學不會《易經》,能記住這三句話,也是善莫大焉。

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易經·乾卦象辭》

這句話很多人聽過,但什麼道理不甚了了。天能走嗎,怎麼就“行健”呢?

試問:四季輪換、日升月落、風雷雨雪,這些不都是天的運動嗎?

當然,還有更為隱秘的:星象。人類一切科學、哲學的萌芽,就在於對那5顆運動著的行星的研究,你信嗎?

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科學也告訴我們,太陽、月亮以及太陽系幾大行星跟地球間持續的相互運動關係,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大千世界,“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易經》講究“推天道以明人事”,人類只有學習“天行健”的精神,多付諸行動,才會越來越有活力。

很多人感覺自己的生活像“一潭死水”,那麼,你做到“自強不息”了嗎?

有人說了,“一動不如一靜”,又怎麼解釋?

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靜: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經·坤卦象辭》

陰陽二道,當然不能知陽而不知陰,知動而不知靜,反之亦然。

如果把“天行健”理解成“動能”,那麼“地勢坤”就是“勢能”。

要形成動能,必須有儲集勢能的過程,勢能不足,就是想動,你動得了嗎?莊子說的“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正是這個道理。

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那麼如何蓄積勢能?就是“厚德載物”四字。

一塊地,你撒上種子、用上肥料,地裡就能長出莊稼,這不是一種勢能?

另外,人類製造的垃圾誰來承載,也是大地對吧?

所謂“厚德載物”,不是隻載美好之物,合你意的、不合你意的,都要容得下、載得起,這才能稱為“厚德”。

很多人感覺自己人生被“困”住了,與其怨天尤人,不妨問問自己:我的勢能儲備有多少?

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易經·謙卦初六象辭》

易經64卦裡,六爻非吉則利的一卦,只有這個謙卦。

從卦象看,上坤(地)下艮(山),如同崇山峻嶺之上一片平地,讓人感覺不到山的高大巍峨,這代表有才華、有品德的君子,混其光、同其塵,不凸顯自己的才德,具有謙遜的品質。

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卑以自牧”,就像老子說的水的品德,“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有才德而謙遜的人,才能趨吉避禍、非吉則利。

讀《易經》可以修德行、增能力、長智慧,悟透這幾句話,也可以受益一生。

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悟透《易經》這幾句話,可以受益一生。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