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如何做到以腰為主宰呢?

淡淡的水

武術打假,造成很多人思想混亂,在大家對傳統運動,尤其是太極拳產生質疑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是一定要好好回答的!

首先要明確一點,不但是太極拳以腰為主宰,所有的優秀運動,包括現代搏擊,都是以腰為主宰的,這是毋庸置疑的。腰部,作為下肢力量的方向盤,決定了我們下肢力量的使用方向,使用方向的不同,造就了功夫門派的區別。

其次,我們來具體分析腰部的使用方法。如果我們把太極拳架子拉低,下肢力量只能通過腰胯向左右進行旋轉釋放,如典型的陳式和楊氏太極拳;假如我們把太極拳樁架調高,並且兩腳距離大致與肩同寬,那麼下肢力量可以過腰向上傳導至上肢,完成技擊,如孫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

最後是需要說明的一點,練腰不能傷腰。在身體正的情況下,腰部可以做向上拉伸,可以做平旋,但是不要隨便做下俯身,因為下俯身是有著嚴格的動作要領的,很多腰椎間盤問題,都是下俯身不當造成的。

知道腰部的運動特點,就可以慢慢正確練習腰了,關於太極拳腰部問題,就說到這裡,不知哪位大神還有高見。





三養功夫體系

太極拳大多動作都是擰腰。

腰是鏈接上、下肢的動力鏈之一,對全身動作的變化,對調整重心的穩定,對推動勁力達到肢體遠端,都起著主要作用。太極拳的外在形體與內勁運轉,都通過腰脊來帶動的,腰力運用得當,可加強發力,提高發力速度。從用力順序來講,做上肢動作時,力要起於腰、行於肩、通於臂、達於手;做下肢動作時,腰催動胯、行於膝、達於腳。俗語說:"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腳,周身九節勁,節節腰中發。"

請多看幾遍這張人體解剖圖,四肢是長形肌肉,適合做伸屈的動作,而腰部肌肉複雜,不僅是要鏈接上下肢,還要保護五臟六腑,脊椎更像是堆積木,只有堆整齊了,才會更穩定。

這張圖雖然是拳擊動作,但原理差不多的,太極也是如此。


福州禪武

不請自來客。

這句話可以說是太極拳半個核心。

腰為主宰,一動先動腰。

因為人體站立行走,上肢與下肢是脫節的。這就需要用一個部位承接。

腰很榮幸起到了這個作用。經常搬東西幹體力活的對著更有體會。腰部可以把下肢力量更好的傳遞給上面。

好了理論的東西沒人愛看。說的實際的。

很多人的腰,其實不是腰,只是胸廓在單純的扭轉,也就是“水蛇腰”不但沒用還傷腰椎。

其實練腰還是說胯,胯是個槽,把腰放上,胯不開感受不到腰。(開胯的方法網上鋪天蓋地,筆者不贅述)。

腰要直,不可從外形上有明顯的凹凸,腹部保持一點腹壓,往四面八方漲開去。

動作起時腰先動,不論上下肢。

練對了後腎發熱,命門有微微跳動感。要是沒有這些感覺,接著練。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因為沒有腰部主宰,在運動時就沒有統一的指揮,顧此失彼,身軀各部分虛實不分,在身法上形成上重下輕、中間不靈,這樣就無法將腰襠的來力轉化為運化勁,太極拳的基本特徵就是無法實現。

以腰部主宰形式練太極拳的方法是:

在身體方面,要求中正安舒,不能東倒西歪,貓頭哈腰、沉肩墜肘;亦不能聳肩突肘、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另外練太極拳時每練完一個姿勢,身軀和手臂畫一個圓圈以後,腰胯要微微松沉一次,使內氣回到丹田,隨著丹田轉動而流動,這時推動腰胯也作螺旋轉動,帶動全身內外運動。

畫圓圈轉動的過程,前半圈應是吸氣和蓄力,後半圈是呼氣和發勁。畫圓圈不要過急,防止不做就滑過去,而且要求丹田內轉和腰胯轉動的速度與身軀四肢開合運動的速度保持一致,這時也同時做內纏外繞的纏絲運動,在畫圓圈時向內迴轉時兩手掌向內翻,向外轉時手掌向外翻。

總之,在轉這一圈的過程中,同時完成內纏外繞的纏絲運動、吸氣和呼氣的意氣運動、以及蓄力和發勁的剛柔參半的開合運動,而這些運動都是靠腰部主宰完成的。


淡淡的水

知道了以腰為主宰,可以說有基本功了。有句話叫胳膊沒有大腿粗,說明用上大腿就比用胳膊厲害。而大腿肯定沒有腰粗,說明用上了腰肯定比用大腿厲害。太極的套路,各招式都要求以腰的轉換帶著手臂運動,最形象比喻莫過於撥浪鼓,鼓是腰,線是手臂,敲鼓的墜子是手。明白腰為主宰,算是入門。難的是起於腳跟!能起於腳跟才算有功夫。

其實自己也是初級練家,水平有限,理解到此,希望看到高人的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