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下旨任何人不得誅殺朱棣?這才是原因

建文元年朱棣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並沒有將朱棣放在眼裡。他們認為燕王以一隅之兵,做出翻天大事是極為困難的。當時善良又有些迂腐的建文帝甚至還給了手下一道奇特的口諭,他不準任何人傷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讓自己擔上殺叔的罪名。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下旨任何人不得誅殺朱棣?這才是原因

​正是這道口諭,朱棣在四年的靖難之役中,才敢親冒矢石,在兩軍陣前縱橫馳騁,毫髮無損。聯想到建文初年,徐達之子徐輝祖曾力勸建文帝扣押朱棣之子來要挾對方。建文帝猶豫著,居然沒有同意。結果放虎歸山,讓朱棣再無顧忌。其次方孝孺向建文帝推薦了平叛的主帥:他的好友李景隆。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下旨任何人不得誅殺朱棣?這才是原因

​正是李景隆其人既打了敗仗,又打開了金川門迎賊。在此之前,早已有人對建文帝說過,李景隆有異志。但建文帝卻因為相信方孝孺,而對李景隆信任有加。正是建文帝的優柔寡斷,目不識人,才等來了誤國的開門之變。{“帝雅信孝孺,遂不復疑,坐成開門之變,蓋不免於誤國雲。《姜氏秘史》}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下旨任何人不得誅殺朱棣?這才是原因

​等到方孝孺如夢初醒,要求建文帝誅殺李景隆時,一切為時已晚。最後朱棣在率軍渡過長江,南京城危在旦夕時,方孝孺又給朱允炆提供了一個錯誤的建議。他建議朱允炆固守京城以待援兵,如果最終失敗,應當君王死社稷。

眼看南京城不保,有人勸說建文帝暫避鋒芒,畢竟大半個國家,仍在建文帝的控制中。可方孝孺卻力主守城,等待援兵。這樣的結果是,陳碹以戰艦降燕王,李景隆打開了城門,建文帝本人也消失在了一場大火之中。

朱元璋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的勢力日漸強盛。因太子朱標早死,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其年號為建文。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黃子澄,齊泰佈置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他們決定先削那些實力弱小的藩王。在削除弱小的諸王以後,朱允炆認為一切已經準備停當,他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朱允炆並沒有成功。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下旨任何人不得誅殺朱棣?這才是原因

​因為削蕃措施嚴重侵害到了藩王的利益,所以1399年坐鎮北平的朱棣,起兵反抗。靖難之役持續了四年的時間,此時建文帝已經沒有大將可用。他只能啟用倖存的老將耿炳文率兵北伐,隨後他又派出李景隆繼續北伐。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下旨任何人不得誅殺朱棣?這才是原因

​建文帝派出去的軍隊,主力不斷被殲滅。朱棣以北平為基地,靈活運用策略,適時出擊。幾次大型消滅戰過後,朱棣選擇了乘勝進軍。公元1402年朱棣攻下應天,戰亂中朱允炆下落不明,同年朱棣繼位,史稱明成祖。

撰稿者:月光下的懷草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