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頭仔”,是五花八門粵式菜的最佳搭配


“菜頭仔”,是五花八門粵式菜的最佳搭配


“菜頭仔”的滋味,最是令我難忘,記憶猶新。

菜頭仔又名蘿蔔乾,是粵西乃至湛江老百姓用蘿蔔醃製成的一種風味獨特的農家菜。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的家鄉土肥水美,適宜種植“菜頭仔”。

每年一過霜降,就漸漸地到了菜頭仔收成的季節。

記憶中,父母親先去掉蘿蔔葉,洗乾淨後切成片,放在太陽下暴曬,再用鹽醃,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就用力地揉啊搓啊,直到把鹽全部揉進溼潤的蘿蔔乾裡。鹽放得太多會變成鹹,但是放少鹽又會變淡不宜儲藏,然後暴曬三至五天,放進洗刷乾乾淨淨的埕裡或者甕內壓實,半年後菜頭仔變成金黃色再取出來吃。


“菜頭仔”,是五花八門粵式菜的最佳搭配


鄉下人一年四季都有菜頭仔吃,或是送飯,或是送粥。菜頭仔肉質鮮嫩、清甜無渣、百吃不厭。每當我吃菜頭仔時,挾一塊放入嘴中,慢慢的嚼,越嚼越能體味到菜頭仔裡母親那份濃香的溫情。

小時候基本天天吃菜頭仔,一日三餐少不了,但是有兩次的記憶比較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我在鄉政府當臨時工,有一次隨同父親等人到達遂溪收購甘蔗種。是日,過午時分,我們方才回到遂城清甜飯館,時已肚子咕嚕作響,我全身乏勁,不禁東張西望,盼望服務員趕快上菜。

突然間,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接著服務員捧來了一個瓦煲。霎時,我不禁神清氣爽,喜上眉梢。這時,煲蓋方開,一股白霧凌空而起,惹得我垂涎三尺。我拿起了筷子,隨口問道:“這道是什麼菜?”父親和服務員不約而同答道:“菜頭仔燜五花肉。”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父親關切道:“小心燙著。”


“菜頭仔”,是五花八門粵式菜的最佳搭配


我夾了一塊菜頭仔放在嘴裡嚼,感覺到滑而不膩,餘味無窮,頓時,我便狼吞虎嚥起來,平時我一頓飯只吃兩碗飯,這一頓我卻胃口大開,吃了三大碗。午餐之後,我好奇地問父親,這菜頭仔燜五花肉是怎樣弄成的呢?

父親蠻認真地說,這是湛江一道叫響五湖四海的傳統農家菜,選用上好的農家菜頭仔,融合到農家的土豬五花肉,再配上上好的蒜米、魷魚絲、安鋪生抽等佐料調理,然後猛火侍候,方才大功告成。稍後,父親又補充說,能吃上遂溪菜頭仔,是你前世修來的福氣。我盯著父親不解,父親也笑而不語。

傍晚,我們回到家鄉一家小飯館,我問父親:“今晚吃什麼菜?”父親微微一笑後道:“菜頭仔。”又是菜頭仔?龍肉餐餐吃也會乏味。閒聊片刻,服務員捧來一缽白粥後,又捧來一碟金黃黃的煎蛋,我問是什麼菜,服務員微笑說:“海鴨蛋煎菜頭仔。”我夾了一小塊放到嘴裡嚼,頓時感覺到清香甘甜入齒,立馬撩撥起食慾,吃得我們酣暢淋漓。這味道與中午吃的菜頭仔燜五花肉截然不同,正嚼著嘴裡的,又情不自禁地望著碟裡的,恨不得一口氣將它吃完。


“菜頭仔”,是五花八門粵式菜的最佳搭配


菜頭仔那種特殊的味道令人難忘。

隨著閱歷的豐富,我吃過各種各樣菜頭仔搭配的菜。

菜頭仔可以從醃製的盛器中掏出來直接吃,也可以經過製作,弄成菜頭仔燜五花肉、菜頭仔生燜齋魚、菜頭仔煎蛋、菜頭仔清蒸蠔肉等五花八門的粵式菜。

雖然它不能與豪華酒樓的佳餚相比,卻也有一股飄蕩著的山野風味,鄉里人對它有著特殊和濃厚的感情。

在日常迎來送往中,不論是誰家,都要用上等的菜頭仔款待客人、饋贈客人,似乎在打開八仙桌中如果少了這道菜,就是對客人大為不敬。


“菜頭仔”,是五花八門粵式菜的最佳搭配


菜頭仔不是浪得虛名,相傳南宋年間,被貶海南儋州的大文豪蘇東坡在北歸路上途經遂溪時,由於長途跋涉,食滯體虛,熱情好客的當地人盛情款待蘇大學士,宴中有道名菜叫做菜頭仔燜齋魚。

開始時,蘇東坡不敢動筷,但是陣陣的香氣撲面而來,蘇東坡禁不住美食誘惑,吃了菜頭仔燜齋魚後,消滯順氣,臉色紅潤。

蘇東坡對菜頭仔稱讚不絕,稱其為“菜中頭名”。關於菜頭仔,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有記載,謂之有清熱消炎之功能,也有潤肺止咳之作用。

民間有不少關於菜頭仔的諺語,對其予以高度概括,諸如“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報平安、”“蘿蔔不是妙藥靈丹,多吃邪氣不敢纏身、”“蘿蔔勝參湯,常吃會健康。”


“菜頭仔”,是五花八門粵式菜的最佳搭配


一年,遠在廣州工作的弟弟給我來了一個電話,問我能否給他捎帶一些土特產?我連忙問,是土豬豬肉?弟弟說不是,我又說是海鮮?弟弟說不是,我又問那是不是花生?弟弟還說不是。

我一時猜不透,弟弟說是菜頭仔。哦!我明白了,弟弟犯鄉愁了,吃菜頭仔表達了他對故土家園的眷戀。我和弟弟在吃菜頭仔的過程中,也咀嚼出生活的箇中滋味和做人的道理,人永遠不能忘本,人永遠不能忘根。

吃菜頭仔是一種美妙的享受,那滋味才讓我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