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沿黃河各縣,誰是黃河最大的受益縣,為什麼?

山西火成岩


黃河流域,從西到東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四個地貌單元。黃河,中國古代稱大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

黃河在忻州市的偏關縣入晉,然後流經河曲縣、保德縣、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永和縣、大寧縣、吉縣、河津市 、萬榮縣、臨猗縣、永濟市、芮城縣、平陸縣,到運城市垣曲縣出晉。

老牛灣位於晉蒙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部是山西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黃河從這裡入晉,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長城與黃河在這裡握手,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徵在這裡彰顯。

下面介紹一下,黃河山西沿線幾個著名的美景。

1、老牛灣

蜿蜒的黃河從內蒙古的準格爾旗流經此處向東南拐了一個大彎,當地百姓形容這個彎拐得如老牛橫身一般,故稱老牛灣。同時因為高聳、挺拔的蠻漢山在這裡形成了險峻的黃河峽谷,所以此處蜿蜒山崖上的一段明長城到此就突然而止,不“渡”黃河,又被人稱為“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

老牛灣村有兩個,分別處於內蒙古和山西,從內蒙的老牛灣廣場乘船可以直接抵達山西的老牛灣村。內蒙古一側的老牛灣景區位於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這裡是攝影家們公認的折攝老牛灣的最佳位置。山西老牛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是黃河入晉第一灣,這裡坐落著老牛灣古村落,滄桑的窯洞群形象的勾勒出了古時老牛灣人的生活狀況。明長城沿線上的軍事要塞——老牛灣堡也坐落在這裡,更有屹立懸崖之上的望河樓,不僅有美景,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蘊。

2、磧口古鎮

磧口古鎮,位於山西省臨縣,依呂梁山,襟黃河水,是山西臨縣的一個古渡口。

磧口鎮位於湫水河與黃河交匯處,湫水河攜來了大量泥沙,擠佔黃河水道,使黃河河床在磧口由400米猛縮為80米,混濁的黃河水像一頭被惹怒的雄獅。有“黃河行船,談磧色變”之說。於是,人們只能在磧口停泊轉旱路。而磧口古鎮也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

3、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其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為兩省共有旅遊景區。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與中越邊界的德天瀑布、貴州省黃果樹瀑布同為中國三大瀑布。

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河面寬度被壓縮到20-30米,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隆冬季節,壺口一帶黃河水面封凍,有的地段冰層較厚,形成聯接兩岸的天然橋樑,稱黃河冰橋。

4、乾坤灣景區

永和乾坤灣,位於山西省永和縣和陝西省延川縣之間的晉陝大峽谷中,流淌了160萬年的黃河,從南莊鄉前北頭灣進入永和,從交口鄉取材灣流出永和,蜿蜒68公里,自北而南形成了英雄灣、永和關灣、郭家山灣、河澮裡灣、白家山灣、仙人灣和於家咀灣7個巨大的“S”形大轉彎,統稱為永和乾坤灣。 在永和,有句俗語,黃河九十九道彎,最美莫過乾坤灣。

5、鸛雀樓&黃河鐵牛

鸛雀樓

鸛雀樓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黃河東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時兵家修建的軍事建築。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鸛雀樓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地理位置優勢、風景秀麗,唐宋時期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詩因樓作,樓因詩名。

開元鐵牛

開元鐵牛亦稱唐代鐵牛,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的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兩岸,各四尊。鑄於唐開元年間,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繫秦晉交通而鑄。元末橋毀,久置不用,故習稱“鎮河鐵牛”。後因黃河\t變遷,逐漸為泥沙埋沒。後於蒲津渡遺址上發掘出土。

6、龍門古渡

龍門是黃河的咽喉,位於山西省河津市與陝西省韓城市交接的黃河峽谷出口處。黃河自北而南下,河水沿峽谷奔騰而下,東西兩山夾河,懸崖絕壁,相對而立,形狀似門。相傳每年農曆三月,江河湖海諸川的成千上萬鯉魚逆水而上,游到此處,跳躍行進,躍登河門,躍入者可以化為龍,人們把鯉魚跳躍的地方,稱為“龍門”。傳說這裡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所以又稱禹門。

7、風陵渡

風陵渡,在山西省芮城縣西南端,與河南、陝西省為鄰。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也是金庸筆下郭襄“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地方。


忻秀容


黃河途徑山西的縣共有19個,自上而下依次是偏關、河曲、保德、興縣、臨縣、柳林、石樓、永和、大寧、吉縣、鄉寧、河津、萬榮、臨猗、永濟、芮城、平陸、夏縣、垣曲。

我感覺以上19個黃河所經縣,受益最大共有6個縣。按受益情況大小,他們依讓是:吉縣、偏關、臨縣、永濟、芮城、平陸。

一,壺口瀑布。


1.地理位置:山西省吉縣。

2.受益程度: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為兩省共有旅遊景區。

3.受益原因:旅遊業。

二,老牛灣


地理位置:山西省偏關具

受益程度: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黃河從這裡入晉,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徵在這裡彰顯。同時也有大河奔流的壯麗景觀。老牛灣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受益原因:交通、旅遊、電力(萬家寨引水工程,含工農業、民用吃水)

三,磧口古鎮


地理位置:山西省臨縣。

受益程度:座落於山西臨縣邊緣的古渡口。磧口曾一度是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這成就了磧口的繁榮,為磧口古鎮。

受益原因:旅遊業。

四,鸛雀樓。

地理位置:山西省永濟市。

受益程度:鸛雀樓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它與武昌黃鶴樓、 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受益原因:旅遊業。

五,風陵渡。

地理位置:山西省芮城縣。

受益程度: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受益原因:古渡口,交通發達。

六,大禹渡

地理位置:山西省芮城縣。

受益程度:具有悠久的歷史遺存和故事傳說,文化底蘊深厚,區域特色明顯,1979年山西省政府批准對外開放,1986年開闢了國內首條黃河遊黃金線路。已成為黃河中游一處獨具特色的水利旅遊聖地

受益原因:交通旅遊。

七,茅津渡


地理位置:山西省平陸縣。

受益程度:茅津渡地形險要,歷史悠久,是溝通晉豫兩省的交通要津,也是萬里黃河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渡口,與風陵渡、大禹渡並稱為黃河三大古渡,有"鐵碼頭"之稱

受益原因:交通。


劍茗話旅行


大家好,我是山西農家小夥,我認為山西沿黃河各縣中,偏關是最大的受益縣,有以下幾點為證

首先,萬家寨水利樞紐位於山西省偏關縣和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黃河北幹流峽谷中,黃河北幹流地區是中國嚴重缺水地區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僅山西和內蒙古地區缺水量就達30億立方米,人畜飲水非常困難,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該地區水資源緊張狀況非常關心,於1992年批准修建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解決了山西和內蒙古地區人們的工業、農業以及生活用水問題,每年向山西和內蒙古供水14億立方米。電站裝機108萬千瓦,年發電27.5億千瓦,萬家寨水利樞紐是一座以供水、發電為主,兼有防洪、防凌等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這對解決兩省和周邊地區水資源短缺,優化華北電網能源結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其次,黃河岸邊的老牛灣位於偏關縣萬家寨水利樞紐庫區內,在明代時是邊關重鎮,現存老牛灣堡,望河樓的明代建築,萬里長城中間的一段也位於山西老牛灣內,是黃河入晉第一灣,也是黃河和長城握手的地方,不只如此,山西老牛灣內的古村落也是一大人文景觀,為偏關旅遊業帶來了質的飛躍。

所以我認為在山西所以沿黃河各縣中,偏關是最大的受益縣!


山西那點事


母親河黃河在山西境內由北向南一瀉千里,呈現出最具代表的黃河自然景觀,也孕育著黃河文明。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共途經19個縣。

山西省內不少縣因黃河而受益,譬如偏關縣因有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而走上發展之路。而“獲益”最大的縣,仍屬臨汾市吉縣。因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壺口瀑布就位於吉縣城西45公里處的秦晉大峽谷黃河河床中。



吉縣地理區位優勢明顯,素有"秦晉通衡"之稱。黃河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落差9米,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壺口瀑布風景區,是吉縣旅遊業名副其實的“龍頭”,先後被評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還是國家旅遊局推向國際旅遊市場的35張王牌景點之一。2006年,壺口瀑布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評為“中國最美的瀑布”;2009年被住建部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地”。壺口風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也在向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發展。



旅遊帶給吉縣的諸多積極影響不言而喻。吉縣盛產蘋果,搭壺口瀑布的“順風車”,當地還推出“觀壺口瀑布,品吉縣蘋果”的口號,將吉縣蘋果也打造為“名牌”,增加當地老百姓的收入。


太原晚報


黃河啊,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這個可以說是我們對於黃河最大的認識。中華文明的誕生,確實在黃河沿線,無論是五千年文明看的山西,還是三千年文明看的陝西,都在黃河邊上,真的是哺育出了璀璨的中華文明。

科普一個小常識,現在看到的黃河與古代的黃河差距非常大。在3000年前,黃河水位可以達到50米以上,在宋以前黃河水是清澈的,並不是現在的渾濁狀態。所以,古人見到的黃河確實是飛流直下三千尺,蔚為壯觀。

黃河沿大同進入山西,途徑朔州、忻州、呂梁、臨汾,最後經過運城進入和河南境內、都說黃河有18彎,在山西自然也是留下了蔚為壯觀的風景。其中以臨汾的乾坤灣最為有代表,大牛彎要差很多。其次是吉縣的壺口瀑布,簡直成為了吉縣的代表,也是黃河景觀代表之一。臨縣的磧口古鎮,既有黃河的狀況也有古村落的滄桑,還是值得一看的。

說來也奇怪,現在黃河沿線,山西境內大部分是國家級貧困縣,人民生活都比較困難。


山西新鮮事


芮城黃河受益最大,芮城要沿黃河六十公里,黃河旅遊景點眾多,聖天湖。黃河第一湖。國家溼地保護區,冬觀賞天鵝溪水,夏季看千畝荷花,大禹渡,大禹治水,山西提出,黃河,太行山。長城,三大旅遊板塊,運城古中國最早發源地,不可缺少,,沿黃河,很多我認為芮城發展空間,以後芮城舉辦國際黃河第一遊,


用戶56195501471


就農水而言,個人覺得是臨猗縣,臨猗是運城的平川縣,農業大縣,修建引黃水利工程的條件得天獨厚。境內引黃工程有:回龍引黃、夾馬口引黃。


世界和平171252937


今年吉縣貧困縣摘帽,應該也有壺口瀑布旅遊拉動當地經濟一份功勞。


山西火成岩


不經過吉縣?哪裡來的壺口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