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高级的动物生殖能力越弱?

罗利超


越高级的动物,生殖能力越弱,这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偏差。

在大自然中,像昆虫、鱼类、爬行类,这些看似低级的动物,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这个强大的繁殖能力表现在每次产下的卵的数量都非常多,比如翻车鱼一次能够产下上亿个卵。与这特能生的动物相比,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哺乳动物,每次产仔的数量很少,于是很多人认为高级的动物生殖能力就是弱,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图注:大象每胎仅生一只,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老虎每胎最多四只,图片来自网络


生物界以量取胜的生殖方式,被称为R选择策略,表现为每次培育较多数量的新生个体,但是每个个体的生存能力脆弱,死亡率较高。在众多的幼体之中,只要有一个或者几个能够生长至成年,并且繁殖后代便是成功的。

图注:腹部沾满卵的小龙虾,图片来自网络


与以量取胜相对的便是以质取胜,被称为K选择策略,采取K选择策略的物种通常来说一次生产一个或几个后代,但是后代的生存能力强、寿命长,能够生长至成年,并且繁殖下一代。

图注:采取K繁殖策略的蜂鸟,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采取R选择策略,还是K选择策略,动物的重要目标便是繁殖出能够成年并且继续繁殖下一代的个体,保证物种的延续和种群数量的稳定。

从这个角度来判断,无论是以量制胜的生殖方式还是以质取胜的生殖方式,只要能够保证物种的延续和生存,就是成功的,并没有所谓的强弱之分。

如果考虑到采用K选择策略繁殖的物种,尽管每次生产个体的数量很少,但是这些个体在出生之后便有了很强的生存能力,并且长期跟随父母并且得到父母的保护,从父母那里学到生存的经验和技巧。在父母的呵护之下,幼年个体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最终生存至成年。这对于一个物种来说便是非常成功的。

通常来说,采用K选择策略的物种需要稳定的生存环境,而R选择策略的物种则能够更好地面对变动较大、具有更大冲的环境。

无论是所谓的低级还是高级动物,采取何种生殖方式都是长期演化以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果,生殖能力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生生不息才是生命的目标。


古生物探索


生殖需要能量

生物的每一种生理功能,都需要很多能量,而且平时维护这套功能系统也需要一定能量,比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等。

蛇在使用了毒液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补充新的毒液,它要消耗很多能量。所以,蛇并不随意用毒。

人的大脑很消耗能量,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大概20%的能量是大脑消耗的,而相对于100多斤的体重,大脑才多重?大食蚁兽的大脑很小,与老鼠差不多大,这样它就能节省能耗。

消化系统也很耗能,食草动物需要一个大肚子去加工处理食物,否则不足以摄入足够的能量供身体之用。但是消化本身就是高耗能部门,尤其是吃草。一般情况,食草动物的能量可能有40%被消化系统消耗了。食肉动物因直接吃肉,它的消化系统可以小些,这样就有更多能量可以供应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

能量有限,要计划着来用,那么优选供应谁呢?

对于某种动物来说,如果生殖系统发达,势必其他某些系统的能量供应就降低了,比如兔子,很能生,但聪明吗?而老虎运动能力反应能力是很强的,生育能力就下降了。这就是优先保证哪个部门的供应的问题了。

好像一国的军费有限,它优先购买了飞机,就只能压缩坦克部队,而大量装备坦克装甲车,就势必买不了足够数量的飞机。

如果动物高级且生殖能力强……

在残酷的自然选择面前,如果某种动物比较低等,而且生殖能力还很弱,那么它应该灭绝了,或者进入一级保护动物名录。相反,某种动物高等,且生殖能力还强,那么它一定已经泛滥到整个地球,其他动物要灭绝了。

比如某国家的陆、海、空、天、磁、网等所有军种都强,它一定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同时也肯定是经济强国,比如美国。

而能出现势均力敌的抗衡,一定是竞争各方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

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展现的是竞争以后的结果,那种低等且繁殖力低的动物已经没有了,甚至都没怎么发展起来。而因为有高等且繁殖力不低的动物到来,原来的有一定规模的其他物种纷纷灭绝。比如,某地区物种入侵造成的物种灾难往往就是这种情况。

高质量往往需要更多的抚育时间

鱼的繁殖就是产卵,产卵后就不管了。但是高级动物不同,往往需要父母的养育,比如鸟类,哺乳动物。那么养育10个子女和养育1000个子女,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对于多数动物来说,没那个精力。所以,需要抚养后代的动物,只能将子代的数量降下来,有能力的一次养7、8个子女,没能力的一次养一个子女。

所以,越是大型动物,每胎产子数量越少。

就像高级武器研制时间长,装备费用高,所以只好少装备点。比如美国B2隐身轰炸机,仅生产了21架,因为B2连老美都嫌贵啊。

穷国呢?再穷也要有军队啊,那就多买点枪吧。结果AK47泛滥全球。


海螺008


所有的生物都会尽量将更可能多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化多端,因此生物需要设计一个“策略”来克服不可预测的环境所带来的问题,有两个选择——要么顺其自然;要么到一个稳定可预测的环境中。

如果顺其自然,很可能存活机会很低,那么生物就很可能会把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一个大型生殖过程,增加后代的数量,虽然不可预知的环境变化会失去了很多后代,但只要还有一些可以活到生育年龄,就可以把基因传给后代。许多无脊椎动物都遵循这一策略——产生大量的卵和幼虫,但只有少数存活下来,产生成熟的、可繁殖的成虫。

而如果生物可以适应更稳定的环境,那么就会发现生殖更少但代价更高的后代是值得的。由于环境相对稳定,后代被随机环境因素剥夺生命的风险很小,这些后代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基因传递下去,像人类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就遵循这种策略。

生态学家r-选择和k -选择这两个术语来描述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策略

  • r选择策略物种生长快但生存能力低,特点包括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生育更多的后代,寿命短,早熟,只生育一次,身体较小,这种策略适用于不稳定或快速变化的环境,种群数目波动极大(下图左红线)。

  • k选择策略物种生长速度慢但生存能力高,特点是在发育和长期生存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包括较长的寿命和性成熟较晚,成长时更需要父母的照顾、后代很少但多次繁殖,这种策略最适合稳定的环境。

生育策略不是非此即彼,r-或k -选择策略都是两种极端状态。在现实中,大多数生物通常表现出一种中间策略,有些物种如果蝇甚至可能根据环境条件改变选择策略。


科学闰土


人类有句酷似名言,但有一定道理就是大脑平滑四肢发达,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等量大不一样


苏醒换然


其实是恰恰相反的,虽然低级动物可以生育很多,但成活率极低,举个栗子,两只苍蝇,如果产下的后代全部成活,后代又产下后代,如此循环,只需要一周,所繁殖的苍蝇,就能把地球表面全覆盖达10米。但现实中苍蝇并没有这么多。而高级动物,虽然生育能力低,但因为孕育时间长,而成活率极高,孕育后代的质量也更高,恰恰更利于种族的繁衍。


qzuser239716281


说反了吧,人虽交配能力强,但一年一女也只能一胎。东物次数少劫生出不少。不是人的繁殖弱,其实是最强的,人需要控制生育,因为人的肉身没什么用多了会危及自身。更会危及别的生灵。


6006198504


你觉得人繁殖差吗


我读书少可以骗别人


因为繁殖力越弱的就是越高级的动物


借人之智2


不是说人最高级吗


用户5058747552180


我觉得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越高级的动物,获取食物就越困难。这就好比工作一样,越难的工作,做的人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