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之后,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

宋安之


一日,朱元璋在地狱将15个大明皇帝召集起来,轻咳两声:

大明已经没了,不过也有300年了,朕还是很欣慰,能有你们“优秀”的子孙,你们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里,接下来朕给你们评价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虽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当初让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错,以仁治国,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也有些成效,颇有仁君风范。最后为不死更多的人,让位给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儿,朕其实知道你的雄心壮志,所以给你留下一条路,你是最像朕的,当初朕不让你当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过你的为政却是朕要最认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辉煌了。

明仁宗朱高炽

你做的不错,虽然入主东宫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惊无险,朕与你父亲都是过于严法之人,确实需要一个像你这样宽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点,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你父亲常年在外征战,多亏你稳定国内政治,你的功劳不可否认。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错,确实是“好圣孙”,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明英宗朱祁镇

你这皇帝当的既然被一个太监绕进去了,丢人,不过福祸相依,没有这件事把你打醒,或许就没有你之后的德政。

明代宗朱祁钰

你倒也可怜,仓促继位,接了个烂摊子,最后儿子当不了太子,还死了,自己生了病结果被政变搞死,最后所有都被你哥哥剥夺,说实话你就一点知人善用,有于谦这样不世出的臣子,多亏你让大明缓了一口气。



明宪宗朱见深

前期,你倒还称得上贤明之君,以德报怨,替你的皇叔正名,平反于谦冤案,任用贤相,不过你这皇庄设立实乃不妥,而且重视西厂汪直,导致他欺上瞒下,明朝始衰。


明孝宗朱佑樘

你早年历经坎坷,屡次死里逃生,不过最后终于登基为帝,可谓天注定。你也没有辜负曾经经历过的磨难,将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治理的非常好,你的宽厚与勤奋,力挽狂澜,中兴大明!朕以有你如此之后辈而骄傲。

明武宗朱厚照

你虽做事荒唐,好玩,但一些事情上仍能保持大局,处事果断,朕就不多什么。倒是你废除内官,不上早朝,给你的儿孙开了个“好”头。

明世宗朱厚熜

你的改革政策倒是让朕大吃一惊,打破传统,不因循守旧,让大明再次辉煌,但是身为皇帝的你为何还愿意相信长生不死呢,历朝历代有多少皇帝沉迷方术,始终没有人有所收获,在位四十多年,可谓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过你确实聪明,能于朕比肩,虽不早朝,但依然掌控大臣,这做皇帝的规律可是没多少人能够参透的。



明穆宗朱载垕

朕真的感到耻辱,好女色没事,可有像你这样的吗?荒唐,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不过你施行新政,颇有成效,功过相抵。倘若你多活几年,大明天下会如何?

明神宗朱翊钧

明之亡,始于神宗。朕知道你的行为属于正常,勤勤恳恳20载,后期享乐,醉生梦死朕能理解,辛苦了这么久是该如此,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天下只有一个皇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或许你并没有雄才大略,这一切着实为难你了。大明朝命数已到!你的身体让你力不从心。


明光宗朱常洛

可怜人,昙花一现,可惜后宫乱政,党派之争严重,而你成为了牺牲者,倘若你不急于近色,先有所作为,或许结局又是不同。

明熹宗朱由校

党争祸国,你也无能。

明思宗朱由检

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想必你也已经尽力,内忧外患让你疲惫,争权夺利的环境让你无从下手,虽有兴国之意,但无治国之才。


历史微旅者


大明灭亡之后,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别是谁?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乐

仁宗,朱高炽,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

代宗,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镇,1457年-1464年,天顺

宪宗,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载垕,1567年-1572年,隆庆

神宗,朱翊钧,1573年-1620年,万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启

思宗,朱由检,1628年-1644年,崇祯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为证,查看16位皇帝一生评价,毕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块了,老祖宗要对后辈儿孙的一生还是要进行总结评价的嘛。

《明史》中对太祖朱元璋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老朱聪明神武、胸怀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个乱世把那么多对手都干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个皇帝玩。从一个屌丝混到一个皇帝,自西汉以后从未有过。还能吸取元朝因为政治废弛灭亡的教训,整肃政治。而且对有学问的老家伙(耆儒)以礼相待,考查制定了礼典乐章,彰明经义,尊崇正学,施恩于亡国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准则,尊崇风俗宗教,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止宦官太监干预政事,五府六部官职互相牵制,设卫屯田,兵器粮食充足。以武平定祸乱,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两样都占了。在崇尚节义方面,允许蔡子英北归。晚年更加忧民,曾以一年的时间开挖支河数万处河渠塘堰,以利农桑,预防旱灾。凭借这些,其子孙承袭基业二百多年,士重名义,平民充实。至今后代蒙受恩泽,就如东楼、白马,世代相传祭祀太祖,享受这些还是应该滴!

《明史》中对惠帝朱允炆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这孩子天性仁厚。刚当皇帝,亲贤好学,就召用方孝孺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当一个尧舜禹那样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辍朝,让尹昌隆怼(进谏)了一下,这孩子马上就进行自我检讨,还把检讨向外发表了。还免除独生子服兵役的义务,免除苏州、松江两地重税,使百姓得到很大实惠。让叔叔革命了以后,年号恢复洪武,民间还是不认可滴。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还是很好滴!

《明史》中对成祖朱棣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这家伙在战争中长大的,有占有幽、燕地形这么好的地盘,乘建侄子是个孩子,一路从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过来。即位以后,亲自带头节俭,遇水旱灾情早上报告傍晚立即赈济,从来没有阻拦和掩盖。知人善任,表里通达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样。经常率六师出征,漠北如尘土一样被扫清。晚年时期,威德盖世,四方诚服。受封入朝纳贡的藩国约有三十国。地盘幅员辽阔,远远超过汉、唐。功绩显赫,可以算卓绝昌盛了。就是抢了侄子的皇位,这件事干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编纂的,可以看出来对朱棣这个皇帝还是有点酸滴,呵呵。)

《明史》中对仁宗朱高炽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老爸领兵抢皇帝的时候,他作为世子留守后方,全力保障后勤。老子当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为东宫监国,朝中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然而有人造谣,制造父子矛盾,最终还是安安全全度过。事后说:我只知道尽职干事,不知道有人整我。当了一年皇帝,善于用人,干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几年,休养生息,完全能超过汉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对宣宗朱瞻基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他老爸当太子时,失宠差点被废了。辛亏是爷爷看中孙子有本事,才传位为他老爸。当了皇帝后,当官的称职干事,政治清明,纲纪修明,粮仓充实,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遇到灾年岁。到明朝建立六十年,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过得好了起来,国家蒸蒸日上出现盛世的景象。边境出现骚扰,马上能够平定,震慑敌人(蒙古人),英姿谋略,也能赶上他爷爷了。

《明史》中对英宗朱祁镇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英宗继承仁宗、宣宗之大业,天下富裕,而朝廷内外清静无事。大臣如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胡荣、张辅,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遗诏辅佐政治,使得朝纲没遭破坏。唯独因任用王振擅自专权,以至于发生土木堡之变。复位以后,还追念不忘,可见他内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没什么非常突出的政绩。至于上恭让后谥号,释放建文帝之后世,不准宫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后世效法。

《明史》中对代宗朱祁钰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景帝在哥哥被人掳去的关键时刻,奉命摄政,随后立马即为稳定人心,在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贤能,励精政治,外敌长驱直入而能保全宗庙,有再造之功。然而当哥哥回来后,软禁于南宫不让相见,兄弟情谊断绝。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发生政变,哥哥复位,软禁于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对宪宗朱见深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

宪宗最初立为皇太子,后因故发生变化。及至登基之后,上景帝尊号,体恤于谦冤狱,抑制黎淳而召见商辂,颇有人君之风范。在位时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宪宗能知人善任,对戒律十分谨慎,减赋税,免刑狱,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现。后因任用汪直,使西厂横行,假借皇上之权威,玩弄权术,明目张胆地随意决断,像皇帝下令一样。世人为之所惑,事后才发觉,太监之祸实在可怕!

《明史》中对孝宗朱佑樘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

明朝得天下,传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称颂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际,国势初步强盛,纲纪修立,淳朴不变。至成化以来,号称太平无事,然而安乐则容易沉溺于怠慢贪玩,富强则会逐渐滋生骄奢。孝宗独能谦逊,节俭有度,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于保国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经》说“没有平地就没有山坡,没有往来就没有复回,只有艰贞是不会错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明史》中对武宗朱厚照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

明朝从正统以来,国势逐渐衰弱。当皇帝后首先除掉逆臣刘瑾,亲自率军抵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称雄。然而,沉溺于音乐嬉戏游乐之中,亲近一小部分人,自我封加官号,穿衣戴帽都相当放纵随便。值得庆幸的是用人之权始终亲自掌握,加上有各位大臣主持公道辅佐补救,因此,尽管朝廷纲纪混乱还是未招致危亡。假如能承继孝宗之遗业,谨慎节制有度,有中等才德君主之品行,那么,将会国家安泰,而且落得一个好的名声,又怎能招致后人那么多的非议呢?

《明史》中对世宗朱厚熜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

世宗刚当皇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明史》中对穆宗朱载垕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穆宗在位六年,躬行俭约,每年能节省下百万之巨。答应俺答汗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能称得上明君了。跟着柄臣相轧,边塞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正清除积习,大概是宽恕有余,刚明不足的一类人了。

《明史》中对神宗朱翊钧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神宗10岁就当了皇帝,冲龄践阼,张居正主持朝政,进行改革,综核名实,国家势力富强。随着按照祖制亲政后,身居内宫,荒于政事,和张居正越做越远。于是小人好权趋利的人钻了空子,与名节之士(张居正)成了仇人,门户纷然角立。在朝廷出现内阁纷争,互相猜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要论明朝灭亡,实亡于这家伙。

《明史》中对光宗朱常洛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只当了一个月皇帝,《明史》就没有专门的评价。只在他老爸的评价了加了这么一句: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大意就是当了这么短的皇帝,时局又不好,悲哀啊)

《明史》中对熹宗朱由校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明自从世宗(上推第四代,他太爷)以后,就开始纲纪衰颓,到他爷手里(神宗末年),已经废弛到极点了。虽有刚明英武之君,也难以振肃。又加上皇帝的庸懦,妇寺窃其根本(魏忠贤与客氏专权),滥施淫刑,忠良惨遭横祸,万民离心,即使不想亡国,可又怎么办呢!

《明史》中对思宗朱由检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这悲催的家伙,继承神宗、熹宗之大业,慨然有为。即位之初,决策机智,铲除奸贼叛逆,天下向往太平。可惜大势已去,败势难救。在朝廷则有门户纠纷,在边境则将士骄横懒惰。四处兵荒马乱,流寇大起。最后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真可谓不幸。然而,在位十七年,不沉溺于声色,忧勤惕励,竭力治理国家。临朝浩叹,慨然思非常之才,但因用非其人,政事每况愈下。于是又信任宦官,并将其分布安置于各要害位置,举措失当,致使朝廷制置脱离常轨。即使乞求时来运转,但还是身遭不幸,这难道不是天运使他这样么!等到他命归黄泉,妖贼流寇被全部清除,才得加谥号建陵墓,且典礼比较优厚隆重。这是大圣朝(清朝)干的一件名扬千古的好事,也可因此知道他虽遭受灾难而未被侮辱其身,真是亡国之义烈的人了。

三、朱元璋见面会先抽谁?

惠帝朱允炆:唉,江山还是没有守住,让你叔叔抢去了。不忍心抽。

成祖朱 棣:你小子,最终还是没有防住,让你坐了江山。下不了手。

仁宗朱高炽:嗯,还不错,知道休养生息,就是怎么命这么短呢。

宣宗朱瞻基:呵呵,不错哦,武有你太爷爷、爷爷的风范,文也能治国。

英宗朱祁镇:切,本事不行还爱瞎嘚瑟,让外人欺负了,对自己和朱棣一样,太不地道了。

代宗朱祁钰:唉嗯,关键时刻还行,都爱当皇帝,就是玩心眼比你哥哥差远了。

宪宗朱见深:开始不错,能让太监横行,你站到一边去。

孝宗朱佑樘:一边去。

武宗朱厚照:一边去。

世宗朱厚熜:基业开始从你手里败的,捶你没商量。

穆宗朱载垕:辛苦了。

神宗朱翊钧:张居正你玩不转,切。

光宗朱常洛:吃奶去吧。

熹宗朱由校:窝囊,让妇人和太监耍的团团转。

思宗朱由检:好歹当了十多年皇帝了,丢了就丢了吧,但怎么能让女真人坐上去呢,好歹留给中原人吧,唉。


安定郡潜夫


明朝皇帝相聚地府,来了个家庭聚会。作为大家长,洪武朱元璋坐在太师椅上,满脸阴沉地看着分列两旁的子孙们,心在滴血。

好好的大明朝给败成了什么样子。他捋了捋下巴上的一撮胡须,龙眼一瞪,抓起身边的马鞭,一脚踹翻了眼前的茶几,一个虎跃就朝一人一鞭子下去,“咱让你飘……”

老祖宗发威了,看着鞭子不是落在自己身上,其他人都吓得瘫坐在地上,心里都在哀叫“太吓人了,投胎后绝不做朱家子孙。”


被抽的是朱祁镇,他崛起屁股,趴在地上不敢说话。

朱洪武扔了鞭子,指着朱祁镇破口大骂“败家玩意,老子我一坐上皇位,就建立了家规,不允许太监干政。你可以,不但宠信太监,还跑出去北征蒙古。”

老朱怒气冲冲,“蒙古人是那么好打的?你祖宗我,你曾爷爷朱棣都没有完全灭掉蒙古,就凭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你知不知道土木堡一战,差点毁了我大明朝?

还有,你重新夺了你弟弟的皇位也就夺了,为什么要杀一位挽救我大明朝的忠臣?还要给一个死太监建庙、塑像?你怎么这么能飘?”

朱元璋气得发抖,指着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屁都不放一个的朱祁镇,长叹一声“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老人家骂累了,看了一眼躲在最后面的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再看了一眼朱翊钧和朱常洛,最后将目光停留在朱允炆和朱棣身上,心里只有无奈。

看着大家战战兢兢,朱洪武挥了挥手,“走了走了,跟着老子去隔壁找努尔哈赤去谈谈人生。以后你们谁要是敢和爱新觉罗家的打麻将,老子剁了他。

厚照,你不要抽刀,你TM就是不冷静,我们要以德服人,不是去杀人。”

就这样,老朱家在地府的第一次家庭会议以朱祁镇挨一顿揍,最后以找新觉罗家谈人生为借口结束了。


江东汪郎


朱元璋拉起孙子朱允炆的手,就去找朱棣算账。可是,当他举起鞭子刚要抽朱棣的时候,他停下了。

朱棣多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啊。知人善任,机智神勇;雄才武略,征战四方!朱棣虽然欺负了朱元璋的孙子。但是,他在位期间,明朝走向了繁荣昌盛。北征蒙古,南征安南,打下了元朝汉唐的辽阔疆域。而且,还营造了万国来朝的千古盛世。

朱元璋对朱棣说:好小子,你有种!欺负我孙子的事,以后再跟你算账!

朱元璋说完,一鞭子抽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身上!朱元璋边打边骂崇祯:无能!竟然搞不定哪些给你打工的东林党!你是皇帝,还是他们是皇帝!你以为天天上朝就是励精图治?你以为下个罪己诏,就能解决问题?我呸!老朱家怎么出了你这么个无能的软蛋!

你小子知道什么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吗?看你看的那些事,大臣有功劳不给赏,犯了错就背锅!孙传庭,袁崇焕,孙承宗,陈新甲等等,都被你玩坏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16位皇帝依次站好。朱元璋抡圆了上来就给朱棣一耳光,说到:咱当年把大位传给允玟你竟然发动什么靖难之役,让天下生灵涂炭。当我知道你的篡位时我特妈差点嗝屁你。挺大个老爷们舔着个脸去造反......

然后仰天长叹道:世人都说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你这孙子 几十年不上朝都干什么呢?你说说, 什么? 腿不利索? 这是理由吗?’’ 说着神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自国本之争后,我跟那帮臣子们赌气再也没上过朝。加之腿不利索,怕让世人笑话




明史纵横


这个题目有意思!我觉得依老朱哪暴脾气明朝十六帝除了自己外老爷子都想抽一顿,说到最想抽的我觉的既不是谋朝篡位的朱棣也不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亡国之君崇祯帝,依我的看法老朱最想抽的是明英宗…………朱祁镇,要说为啥哪?大家随我往下看。
这哥们牛逼啊!不仅做过皇帝还做过劳改犯,你做就做吧!你一皇帝做成劳改犯肯定是迫不得已事出有因也能原谅,可是不能原谅的是竟然做的是最让老朱痛恨的蒙古蛮子的劳改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蒙古鞑靼兵临北京城下正统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这个地方因为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导致兵败被俘成了蒙古鞑靼的阶下囚。当年老朱光着膀子打天下时打的旗号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这个胡虏说的就是蒙古蛮子,老朱不仅说到还做到了,他不但灭亡了元朝政权建立了汉人领导的明朝政权,而且建国后连续进行的北伐差点打的蒙古蛮子亡国亡种,那时候的老朱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不可一世。可是到了自己后代孙子这一代这孙子朱祁镇打了败仗不说,还被人家掳走好好按地摩擦一番,这让老朱的哪张猪腰子老脸都丢尽了,这哥们下去老朱肯定照死了削。



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要从大明开国到真正灭亡来算的话,严格意思上来说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恒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谥的)、洪武帝朱元璋、兴宗皇帝朱标(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正统帝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成化帝朱见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

2、再者南明政权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义兴皇帝朱慈烺(明监国鲁王追谥)、恭宗皇帝朱常洵(永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礼宗皇帝朱常瀛(永历帝追尊)及永历帝朱由榔。

当然这其中我们大家普通公认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正统帝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成化帝朱见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这16位。

那么如果这16位皇帝同时在一起,朱元璋会教训谁呢?个人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是朱元璋会教训谁,而是不会教训谁,我们应该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历朝历代最不正常的皇帝,这16位皇帝里有夺侄子皇帝位置的永乐皇帝,有被宫女差点杀死的嘉靖皇帝,有不爱做皇上爱做木工的天启皇帝,甚至还有在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的正德皇帝,可以说朱元璋的皇子皇孙们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回答朱元璋会教训哪位皇帝,而是不会教训哪个的问题。

永乐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纪.卷四》:“
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降于燕。指挥马宣走蓟州,佥瑱走居庸。宋忠趋北平,闻变退保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降燕。丙子,燕兵陷蓟州,马宣战死。己卯,燕兵陷居庸关。甲申,陷怀来,宋忠、俞瑱被执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战死,永平指挥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甯忠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燕。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属籍。诏曰:“邦家不造,骨肉周亲屡谋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故,止正橚罪。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置平燕布政使司于真定,尚书暴昭掌司事。”嘉靖皇帝被宫女刺杀一事出自《明史.本纪.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闰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抚都御史龙大有诱杀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门关。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罢。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长子,参将张世忠战死。八月辛巳,募兵于直隶、山东、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县,免田租。癸巳,礼部尚书严嵩兼武英殿大学士,预机务。九月癸亥,员外郎刘魁谏营雷殿,予杖下狱。
冬十月丁酉,宫人谋逆伏诛,磔端妃曹氏、宁嫔王氏于市。是年,免畿内、陕西、河南、福建被灾税粮。安南入贡。”天启帝爱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学者赵吉士所著的《寄园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将军一事出自《明史.本纪.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猎于南海子,夜中还,御奉天殿受朝贺。三月癸巳,赐舒芬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两淮、浙江、四川、河东盐课充陕西织造。夏四月壬子,靳贵致仕。丙辰,副总兵郑廉败土鲁番于瓜州。五月丙子,礼部尚书毛纪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梁储、蒋冕、毛纪追及于沙河,请回跸,不听。己酉,至居庸关,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命,乃还。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视朝。癸亥,副都御史吴廷举振湖广饥。丙寅,夜微服出德胜门,如居庸关。辛未,出关,幸宣府,命谷大用守关,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决城武。壬辰,如阳和,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庚子,输帑银一百万两于宣府。冬十月癸卯,驻跸顺圣川。甲辰,小王子犯阳和,掠应州。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辛亥,寇引去,驻跸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杨廷和复入阁。戊子,还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请还宫,不得出关而还。闰月丁亥,迎春于宣府。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那么朱元璋绝对不会教训哪位皇帝呢?个人觉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祯帝朱由检这五位皇帝。那么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才会让朱元璋绝对不教训呢?

1、洪熙帝朱高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虽然他在位时间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朱高炽平反了很多他父亲永乐皇帝在位期间的很多冤家错案,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由他之后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开始迈入了极盛。所以说朱元璋绝对是不会教训他的,生前那么喜爱他,况且他当皇帝之后还把明朝带入到了鼎盛的时期,谁会教训他呢?

《明史.本纪》评价洪熙皇帝:“「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创造者,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他在位期间是明朝最为强盛,繁荣的时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于谦、周忱等名臣,可以说当时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时的朝廷,在内皇帝勤政,官员清廉善政,在外百姓们安居乐业,经济空前繁荣,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样,善于纳谏在军国大事上,都能听取臣下们的意见,而且不会轻易动怒,即时臣子们说错了,他也不会作出出格的举动,可以这么说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会最和谐、经济发展最快、边防最稳固的一段时期。这样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么舍得教训呢?

《明史.本纪》评价宣德皇帝:“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籓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3、景泰帝朱祁钰,他可以说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没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灭,也就不会再有之后的“万历新政”。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转危为安,同时在位期间还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和改革,如政治上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经济上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可以说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并逐渐中兴,可谓英明之主。当然这个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么舍得教训呢?

《明史.本纪》评价景泰皇帝:“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国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为庙号的君主,他被称为“明孝宗”,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见弘治帝是多么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兴”的开创者,弘治帝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说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极佳,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说这么仁孝的君主,任由谁都不会去辱骂他,甚至连一句不好听的话都不会去说,我想朱元璋也一样吧。

《明史.本纪》评价弘治皇帝:“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祯帝朱由检,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肯定会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国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骂的吗?实则不然,崇祯帝有别于其他的亡国之君, 崇祯帝在位期间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此时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祯帝根本就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可以说他这一生都在坚持着“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这一理念,他到死都没破坏老祖宗所顶下的规矩“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最后北京城要被击破的时候,他没有逃跑,而是选择死来总结自己,甚至在临死之前都还在替他的百姓们着想,他说“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就这么一个可以说是好皇帝的朱由检,朱元璋又怎么忍心去教训呢?

《明史.本纪》评价崇祯皇帝:“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那么接下来剩下的皇帝,个人觉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会去骂几句,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正统帝朱祁镇、成化帝朱见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启帝朱由校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会有人奇怪为什么我觉得建文帝会被朱元璋教训,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孙子吗?喜欢到都能把皇位给他,为什么又会骂他呢?其实我这里说的骂应该仅仅就是老人疼爱孙子般的那种骂法,就是很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意思,朱元璋肯定会说“你还没登基的时候我就帮你铺好了你当皇上的路,辅政大臣帮你选好了,对你有威胁的功臣们我也都杀了,那些你的叔叔们我已经让他们连我的葬礼都不要来,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动,可到头来你还是让你的叔叔给抢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其实本身建文帝做皇帝还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开创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这份善良才最终导致他丢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说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么他绝对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后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纪》评价建文皇帝:“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无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乐帝朱棣,其实我觉得永历帝除了“夺取侄子皇位”这么一个污点可能会让朱元璋教训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没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实个人觉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儿子当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说他一生都在马背上过的生活,没当皇帝之前帮朱元璋打天下,当了皇帝之后帮自己的子孙后代带天下,朱棣在位对外曾五次亲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亲征蒙古回来的路上。永乐帝朱棣在位就开创了明朝的又一个盛世“永乐盛世”,他的存在极大的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说朱元璋除了骂他“你为什么要抢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还将他必死,你对得起你大哥吗,你对得起我吗,你对得起你母后吗”,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扬他就没什么可说的咯

《明史.本纪》评价永乐皇帝:“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3、正统帝朱祁镇,第一个朱元璋真正会教训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从他开始竟然从主动进攻异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动防守异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门口,就单单凭这个他就得被对外强势的太祖皇帝朱元璋骂的狗血淋头,最终重要的是朱祁镇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规矩,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让他们掌控朝廷的政权,可以说明朝宦官干政就是从明英宗朱祁镇那时候开始的。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明英宗经过“夺门之变”重登皇帝宝座的时候,也任用李贤等一批贤臣,同时也听信纳谏,仁俭爱民了很多,还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废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变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涂事情,他终究是会被骂的。

《明史.本纪》评价正统皇帝:“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4、成化帝朱见深,成化帝前期绝对有明君的风范,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后期却不行了,明朝历史上最遗祸万年的“西厂”、“皇庄”和“传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创立的,可以说这三个制度经后世证明绝对是让明朝灭亡的三个根本原因,西厂导致后期官员被随意抓获,甚至可以不经请示就直接杀害,导致宦官的权利进一步加大;皇庄让民间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热之当中,钱财被掠夺,土地被兼并;传奉官让明朝出现大量卖官鬻爵的情况,明朝的朝堂变得更加的乌烟瘴气。甚至后期更是因为宠信万贵妃,而导致一时之间,外戚横行,奸臣当道,朝纲败坏,就这样你说朱元璋能不教训吗?

《明史.本纪》评价成化皇帝:“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这位皇帝是明朝争议最大的问题,有人认为“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但更多人认为“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谁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欢玩乐,想干嘛就干嘛基本上没有做皇帝的样子,在位期间宠信刘瑾、张永、马永成、高凤等太监,更是终日沉迷在豢养虎豹等猛兽的豹房之内,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可以说明朝在他的手里至少还没有败到哪里去,不过再怎样我想朱元璋也会教训他吧,他会说“不管怎么样皇帝就应该有皇帝的样子,该怎么总要有个度。”

《明史.本纪》评价正德皇帝:“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6、嘉靖帝朱厚熜,明朝第二位由外地藩王直接成为皇帝的人,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聪明,也十分的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虽然二十几年不上朝,但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却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但我想不管怎样朱元璋还是会骂他,虽然嘉靖皇帝统治前期明朝国力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但在嘉靖晚年,由于国家承平日久,嘉靖帝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最后竟然导致皇宫中的一群柔弱的宫女都想把他杀了,可想而知嘉靖帝晚年是多么的天怒人怨。就仅凭这点朱元璋绝对会教训嘉靖帝

《明史.本纪》评价嘉靖皇帝:“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7、隆庆帝朱载垕,前期可谓是精明能干之君,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可到了后期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没了雄心或者说他们父子两的自律性都很差,在后期由于觉得自己已经能很干了,所以就开始沉迷于女色,并经常服食一些媚药,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壮阳药,导致最后“精尽人亡”,可以说他就死在女人的肚子上的。隆庆帝其实做皇帝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就是太好色,所以朱元璋肯定会教训他“好色好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你真丢尽我们朱家的脸”

《明史.本纪》评价隆庆皇帝:“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8、万历帝朱翊钧,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8年,在位之初十年,靠着张居正的辅佐,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这段时期神宗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且在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也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历史上著名的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被称为万历三大征的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但是同样他也犯了跟他爷爷和爸爸一样的毛病,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其中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也正是从万历后期开始明朝逐渐走向了衰亡,正是因为如此后世才有人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你说这么一个让明朝都快走向灭亡的皇帝朱元璋能不教训吗?

《明史.本纪》评价万历皇帝:“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9、泰昌帝朱常洛,又是一位勤政,但又好色的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他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了,还有历史上知名的明朝三大移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就是发生在泰昌帝朱常洛在位的时候。可以说朱元璋对于在位一个月就驾崩的子孙没什么可骂的,最多只能教训他“你怎么一点都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好色要有个度,你不能把身体都搞垮了啊”。这里我想说如果泰昌帝朱常洛不那么早的去世,也许明朝就还会有救,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他还是在位一个月就死了。

《明史.本纪》评价泰昌皇帝:“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10、天启帝朱由校,一个不爱做皇帝爱做木工的皇帝,一个误国误民的皇帝,可以说他是朱元璋最该教训的人,天启帝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同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可以说道天启帝这个时候,明朝就已经注定要亡了,如果不是天启帝早死,亡国之君绝对会是他,只是他就这么死了,却害的他弟弟崇祯皇帝替他承受这一切,最后落了个吊死煤山的下场,还替他背上亡国之君的称号。你说这么一个皇帝,朱元璋不教训他就怪了,甚至我想都可能直接暴打他一顿,生出这么一个子孙,朱元璋肯定都后悔死了。

《明史.本纪》评价天启皇帝:“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以上的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觉得不对的地方请在评论指出,我一定改正,同时觉得我说的好的,请点点关注,点点赞哦,谢谢。


澳古说历史


朱元璋一生,戎马倥偬,四处征战,打下了大明江山基业。大明享国276年,共传一十六帝。就算朱家一族,相聚地府,那也是成百上千。朱元璋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先抽谁,是得看看有几个他认识的。

儿子,就有二十六个,其中有英年早逝的,有夭折的,有叛逆处死的,最令朱元璋喜欢的,肯定是他的大儿子,死在太子位上的朱标。不然,也不会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了。所以,朱元璋第一个要抽的,应该是不听话的四儿子,燕王朱棣。

但,朱棣肯定叫屈啊,要不是朱允炆步步紧逼,欲治自己于死地,自己也不会起兵,清君侧。手心手背都是肉,再说,朱棣在位时,干得不错,朱元璋怕是下不去手了。既然抽不得朱棣,就该找找是哪个孙子,断送了老朱家的江山了。

原来是十二世孙,朱由检。这个孙子,找抽啊!但,朱由检肯定也叫屈啊!自己继位后,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简朴,常常自省,无奈朱家的大明,已是病入膏肓,自已也是无力回天。朱元璋虽知这个孙子能力不行,生性多疑,却还算是朱家忠烈子孙,也是下不去手。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才是老朱家衰败,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荒唐之主,武宗朱厚照?是数十年不上朝的神宗朱翊钧?是任用魏忠贤,丢了沈阳,坐看后金壮大的熹宗朱由校?朱元璋这巴掌,究竟先抽谁?不如先抽自己两下,怎么生了这群混账东西,无语,无奈。


历史天蓝


最该先打的,肯定是明英宗朱祁镇!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吃过牢饭的皇帝!



朱元璋之后的建文虽然丢了帝皇,可那毕竟是老朱家自家的事,不丢人。而明成祖朱棣虽然发动靖难,干掉了建文帝。但是朱棣在位期间开疆拓土,五征蒙古,一手将大明国力推向了顶峰,是值得表扬的。

仁宣二帝、还有弘治也都是好儿孙,好皇帝。成化和正德虽然比较奇葩,一个恋母,一个好玩,但也是有所作为的。



至于万历、天启、崇祯,虽然都是明朝的灭亡起到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王朝又岂有不败亡之国运?尤其是崇祯,虽然是亡国君,但还是值得朱元璋表扬的。

至于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怎么说也是和于谦一起保住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江山。



但是朱祁镇就不同,他是把大好河山带入危机的人,他是葬送大明盛世的人。因此,绝对得第一个被朱元璋狠揍的。

想当年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将不可一世的蒙元赶回草原,更是一举收复丢失四百多年的燕云故土,一雪两宋的耻辱,让大汉民族重获尊严。



然而,朱祁镇却成了大明最大的耻辱,成就自靖康之耻后的又一次汉家皇帝被俘的巨大耻辱。而且,这还是在大明国力昌隆的时刻被俘。同时,他还葬送了大明几十万将士和大明的盛世,甚至害得京师差点就被外族拿下…… 这样的耻辱,别说朱元璋想打他,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想打他。

这老朱家聚会,就好比一个大家族,人人都正正经经的,就朱祁镇吃过牢饭,是不是最该打!


这些历史要读


绝对抽祟祯皇帝耳光,因为他造成国库空虚,连几百万两军饷都拿不出。

崇祯皇帝是被儒家害的最惨的一个皇帝,杀了魏忠贤,明朝就失去对军政的控制权,过去官员还怕魏忠贤的淫威,不敢贪的太多,朝庭还有供奉可吃。

可杀了魏忠贤,没有替代者,下面的官员就肆无忌惮的贪污,不在想给朝庭进贡,疯狂压榨百姓,前线吃紧,后方紧吃。

当李自成攻到北京时,军队需要三百万两军饷,那些道貌岸然的儒家官员,却一个比一个哭穷,不拿出家中所贪银两,最后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

当李自成用刀指着这些官员时,却拿到了三千多两黄金白银,让崇祯皇帝死不瞑目。

儒家打仗不行,玩政治行,为了自保,害死了袁崇焕,而且是极残酷的凌迟而死,让不明真相群众吃他肉。

可面对满清入关,李自成起义,却只想明哲保身,不愿为国献身,不愿为国献金,不愿为国尽忠,只想自己身家性命,丢掉了大好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